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百一十五章 威宁海夜色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威宁海。

大明八万正军,联绵的营地就有六七里,夜晚驻扎之后,各处都是篝火,兵马在巡视,骑兵在驰骋,各处都能看到空中发出的各种信号弹,以确保各路人马的联系能更加紧密,做到一点出现偏差,各路能把消息及时传送。

大明的国主朱祐樘,此时正徜徉在威宁海的湖岸边,不远处他的小女儿朱秀荣正坐在凳子上双手扶着头在看着天,似乎草原的星空很是让她向往。

湖面清风阵阵,而朱祐樘则是望着水面,陷入沉思之中,直到谢迁迈着沉重步伐出现在他身后。

“谢先生,你罹患风疾,不必出来见朕。”朱祐樘倒也显得很关切,“这几天好好休养,回头让人送你到猫儿庄去养病。接下来的御驾亲征,就不必你出马了。”

谢迁急忙问道:“陛下是要以眼前的兵马,继续往北走吗?”

朱祐樘笑道:“朕与秉宽商议好了,他打头阵,朕给他殿后,十万兵马足以为他保驾护航,再说眼下重型的火器,包括重炮和远炮等,都在朕这边,若是秉宽在草原上遇到麻烦,还需朕亲自去驰援。”

“陛下三思。”

谢迁也没想到,原来看起来文文弱弱,之前好似是与世无争,甚至有些自闭内向的皇帝,竟有如此狂野的一面。

御驾亲征到了威宁海还不算,就打算带着不到十万兵马,就要进发草原?

朱祐樘看着天空,感慨道:“这草原的星空,的确是很美啊,想当初,太宗皇帝也是进兵到草原上,也是看着同样的一片天空,大概太宗皇帝也想不到,上百年之后,他的子孙会追随他的脚步,也带兵到这里。”

谢迁道:“陛下,您比太宗皇帝更懂得勤政爱民,不应以此来冒险。”

“没有,谢先生,你就不必恭维于朕,朕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先祖,所有人都认为朕是守成之君,朕之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遇到的秉宽。如果有秉宽这样的旷世奇才在,朕都要安于现状,那朕岂不是太没有上进心?”

朱祐樘正说着,便有骑兵马蹄的轰鸣声传来,那是大明自己的骑兵在巡夜,声势浩荡。

朱祐樘感慨道:“那是新建伯练出来的兵,都是骁勇善战,你说他们与鞑靼人正面交战,怎能不赢?这几年,鞑靼人都不敢与咱大明军队正面交战,一切真就与以前不一样了。”

“咳咳。”

谢迁咳嗽了两声。

他面对眼前如此盲目自信的皇帝,也不知说点什么好。

“来人,扶谢先生回营帐休息吧。”朱祐樘道。

谢迁道:“陛下,威宁海的祭天,明天就要结束,那您准备几时……”

“那就明日。”朱祐樘道,“这也是一场誓师的祭天,在大祭之后,朕会沙场点兵,亲自带兵踏上草原。朕很想见识草原的波澜壮阔,想征服草原上每一寸土地,秉宽跟朕说,再往北边走,会越来越冷,会到一个半年都是黑天半年都是白天的地方,朕希望自己的子民,也能见识到那神奇的场景。”

……

……

说话之间,朱祐樘继续在湖边走。

而谢迁则在随从的搀扶之下,离开了湖岸。

就在这会,朱秀荣似乎是预感到什么事,她站起身来,回头看着营地的方向,就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她的注意。

“秀荣,有什么事吗?”朱祐樘望着女儿奇怪的表现。

朱秀荣道:“父皇,儿臣似乎听到一些动静,那边有号角声。是请您回去的吧?”

朱祐樘摆摆手道:“不用担心,孩子,这里虽已是草原之地,且曾经还是草原人寇边的前沿阵地,但现在已是我大明的疆土,这里已有几年未曾有鞑靼人敢踏足了。无论有什么事,都会有咱自己的将士,把外敌给抵御。”

说话之间,不远处有一骑迅速往湖边而来。

因为朱祐樘的中军大帐并不在湖边,这也是为防止湖面之下有什么潜藏的风险。

这也导致他所在的威宁海湖边,距离中军营帐还有一点距离……骑马而来的人,正是大明的安边侯朱凤。

朱凤在远处,就被锦衣卫给拦了下来,杨鹏作为提督东厂太监,亲自迎过去问询是怎么回事,等朱凤被杨鹏亲自扶着下马,而后杨鹏是一路小跑往朱祐樘这边奔袭而来,中途因为太着急,还摔了一跤。

“杨公公,没事吧?”朱凤快步跟上去,他也不知道杨鹏为什么要跑。

大约是感觉到,杨鹏这是在抢夺功劳,但他也不介意,直接帮杨鹏扶起来。

杨鹏继续奔跑着到朱祐樘面前,跪下来道:“陛下……大捷!”

“呼!呵呵呵……”

朱祐樘先是舒一口气,似乎一切都是他所料到的。

随后又高兴笑起来,那感觉就好像是……朕知道结果是这样,结果真就是这样,一切都在朕所料的……那是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杨鹏,你别说,让知节来说吧。”朱祐樘道。

杨鹏这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为了抢夺报喜的功劳,太过于冒失,连皇帝都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

朱秀荣蹦蹦跳跳跑过来,笑着问道:“大捷,有多大?”

此时朱凤终于是赶到了湖岸边,单膝下跪行礼。

“知节,是秉宽的消息吗?”朱祐樘问道。

朱凤回答很干脆:“是。”

“说说。”朱祐樘见朱凤也不着急,便感觉自己跟朱凤的心态一样,都是把一切都料到的。

朱凤道:“蔡国公派人回报,经过数日的苦战,已成功将三边总制唐寅的兵马解困,并与之配合,在三日之内杀敌七万,俘虏和接纳归顺鞑靼人六万余,并生擒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正押送南下。”

即便朱祐樘对于胜利的消息有所准备,也意识到张周的成就一定会在前面那些出征将领之上。

可当他听到这里,身体还是不由自主在颤抖,人也有些站不稳。

这会杨鹏赶紧上前帮忙扶住朱祐樘,怕朱祐樘因为太激动而跌倒。

于此时,军中上下知晓此战胜利的人,包括王守仁、朱辅等,甚至连刚才离开的谢迁,也都在往湖边这边赶来。

朱祐樘在平复了半天之后,才摆摆手道:“朕知道了,知道了。”

看起来没什么大喜之情,却已是热血上头。

旁边的朱秀荣则似乎有些不高兴道:“要是被皇兄知道,他肯定觉得自己没戏喽。”

朱凤听到此话,不由往小公主身上瞅一眼。

他也没想到,跟皇帝一起见证这场胜利的人,会是这个半大的小姑娘,且小公主在听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明显也与平常人不同,竟然就着眼到太子的反应之上。

“都先别过来,让朕到威宁海旁边走走,今天的风真好,也不冷,朕想在这里多住几天。”

……

……

朱祐樘说完之后,摆手示意让杨鹏等人都别去打扰他,他似乎要一个人静静。

然后众侍卫都不能靠近朱祐樘,任由朱祐樘走到湖边的地方,然后朱祐樘散步了一会,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后抬头看着天空,就好像个孩子一样,在那感受眼前的平静与详和。

而众多的军将和官员已齐聚在湖边上。

当这些人远远看到皇帝坐在湖边,好似在那看光景,他们也没明白发生什么事。

王守仁走过去,先是从朱凤口中求证了捷报的真实性,才对在场之人道:“这一战已基本结束,剩下就是收拾残局,蒙古部族再无威胁大明的能力,从此之后,北患将不存。”

在场的官将都很振奋。

但所有人的目光还是往湖边皇帝那边飘。

没办法……不跟皇帝一起庆贺,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而皇帝眼前的平静,却又好像太过于匪夷所思了,这会的皇帝不应该与自己的臣子站在一起,享受那一顿恭维,让自己喜上加喜?

我们把各种恭维的话都已经打好了腹稿,结果听我们恭维话的人,这会正在那独自发呆。

这让我们也很尴尬。

“捷报有往京师传过去吗?”王守仁再问道。

朱凤道:“捷报是从北边来的,直走的是威宁海,想来是蔡国公知晓陛下就在此,先把捷报传过来。要是往京师传的话,应该……还需几日才能传到。”

他的话还没说完,朱祐樘又站起身来。

竟转过身往这边走过来。

众大臣又精神抖擞起来,随即都准备过去恭喜。

但皇帝只是把杨鹏叫了过去,对杨鹏嘱咐几句之后,便又往湖边另外的方向走去。

杨鹏走过来,笑道:“陛下说,捷报他已知晓了,还说明日才是祭天的好时候,陛下说明日要把这好消息,告知列祖列宗,也是为告慰太宗皇帝的在天之灵。”

“陛下仁孝,令人敬仰。”

“诸位大人,你们不必在此等候了,都回去歇息,明日祭天时,再去跟陛下道喜也不迟。”

杨鹏也显得很宽慰,道,“陛下是太高兴了,但始终陛下未亲自参与到这一战中。陛下的意思,明日祭天之后,出兵的计划不变,不过想烦请诸位大人与陛下一同御驾亲征。”

如果说之前在场的官员和将领,对于御驾亲征这件事还有顾虑。

到现在,谁都知道这是随皇帝一起去收获战果和战功的最佳时机,就连王守仁都不觉得在战略上有什么不当。

唯一不当的地方,应该是派其他人去,而不是由皇帝亲自去。

但现在皇帝都到这儿了,收拾战场残局的时候皇帝都不去,那是不是对皇帝来说也太憋屈了?

捷报传来之前朕都天不怕在地不怕的,结果打了胜仗,朕还当起缩头乌龟?或者你们还想让朕当缩头乌龟不成?

任何劝谏的话,于此时都没有了意义。

“安边侯,小侯爷,陛下说了,今晚让您过去一趟。”杨鹏最后又跟朱凤说了一句。

在场的人,都用古怪的神色望向朱凤。

很多人也在想,皇帝这到底是什么心态?

打了胜仗,大晚上居然让朱凤去伴驾?莫不是皇帝觉得现在外患已解除,在很多事上已经敞开了心境?

“陛下传召,不知是为何事?”朱凤也觉得自己有点危险。

杨鹏笑道:“陛下说,明日既要出征,定要以一人为先锋,让你点五千精锐骑兵,以先锋之态往官山西北方向,去驰援蔡国公的人马,也是为防止鞑靼人往东边奔逃而来,陛下还准备下旨到宁夏等地,让各路兵马进发草原,到了要打扫自家后院的时候了。”

谢迁叹息道:“是啊,如今这都是自家后院了。”

到此时,谢迁似乎也明白,他这一代人的使命结束了。

王琼走过来道:“谢老,您还在养病,实在不该再过来。伯安,你扶谢老回去吧。”

王守仁在场,算是军职地位最高的,但皇帝没有传召王守仁,只传召了朱凤,并对朱凤委以重任。

多少有点冷落了王守仁的意思。

王琼这么做,其实是想给王守仁一个台阶下,你扶谢迁回营帐休息,好歹算是照顾咱队伍中的老年人,既让你有跟朝中传统派系顶级文臣接触的机会,也让别人觉得你是另有任务。

我们知道你是没被传召,但军中人并不知晓,看你扶谢迁回去,别人还以为皇帝是体谅谢迁,并给你彰显身份立场的机会。

……

……

“秀荣。”

朱祐樘在湖边散步,身后跟着自己的女儿,还有不远处的几个太监和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侍卫。

“父皇,您有事吗?”朱秀荣低下头,把一株刚发芽的草摘下来,似乎看不清楚,又提了个小灯笼,似要把草的种类看清楚。

朱祐樘望着女儿,笑了笑道:“为父要亲自去草原深处了,你就别去了,先回京吧。”

朱秀荣道:“就算您不同意让儿臣随您出征,也让儿臣留在这里,或者是去猫儿庄啊。草原的风景很好,女儿将来想在这里建一个帐篷,就住在这里,比在京师好多了。”

“随你。”

朱祐樘道,“朕有你在身边,就觉得拿天上的星星跟朕换,朕都不换。朕与你想法一样,等打完仗,也在草原上多住一段时间……朕要亲眼见证草原的变化,这里将会是大明的疆土,从此之后,朕不会再让任何的北患影响到大明的根基稳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