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七章 防患于未然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朱厚照是带着争强好胜之心来见张周,虽然被张周当场揭破伪装把戏,让他丢了面子,但经张周一番找补,最后朱厚照心情大好。

“张周,你可不能死,要留着命帮本宫赚钱,还有再是把你的好东西都往本宫这里送!”

一旁的刘瑾听了这话,心里酸溜溜的,提醒道:“太子殿下,张解元是不会死的。”

“为啥?”朱厚照问道。

刘瑾解释:“张解元有治小公主的功劳,如果只是提醒宫里要防灾,本意是善,陛下怎会就此错杀好人呢?”

“哼!”朱厚照翻脸比翻书还快,“你又什么都知道了?看本宫回去后怎么收拾你!”

刘瑾灰头土脸缩头退回原位,再也不多嘴多舌。

而朱厚照也不跟张周寒暄,直接打发了谷大用,随张周去住的地方拿话本。

……

……

张周邀请谷大用同乘戴义的马车,但因谷大用身份低微,当知道这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马车,并不敢乘坐。

“谷公公,是太子吩咐你跟我回去拿本子,请吧。”张周笑道。

谷大用道:“不必了,另找马车便可,不然还要劳烦把咱家送回宫去,怪麻烦的。”

最后谷大用还是老老实实坐着临时找来的马车,让赶车人跟在戴义马车后面,一起到驿馆。

张周带着谷大用一起上楼去拿话本。

张君正从老娘的房间出来,见到老爹带个很奇怪的人回来,一双眼睛直勾勾望过来:“爹,这是谁啊?好威风。”

“呵呵。”谷大用在笑,大概心里在想,这小子还挺会说话。

张周则心里来气。

臭小子居然觉得一个太监很威风?有没有点见识?有没有点出息?

可能是该给这小子多上点社会课了,不要看到衣着光鲜的就以为威风,要让他知道什么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张周骂道:“兔崽子一边靠着去。”

随后进房间,把话本拿了,一起下楼。

又看到张君在打量谷大用。

“张相公,看您也是早有准备的,话说在宫闱之间,您还是要谨言慎行。”

谷大用最初对张周有敌意,但在从张周这里拿到早就备好的话本之后,他意识到,张周是个有心人。

他这才“好心”提醒。

张周笑道:“戴公公也是这么提醒我的,不过我眼睛里不揉沙子。”

谷大用心想,说你胖,伱还喘起来了,真以为这是在夸你呢?

“跟太子做生意,此等事要是被陛下和皇后知晓……”

“谷公公早些回去复命,在下不送了!”

张周心说,我不但要跟太子合伙开书局,还要开商行。

跟天家合作做买卖本来并非好事,权力不对等,怎可能完全遵循市场规律?

但谁让我经营的都是划时代的行业?如此的合作,意义就不同了,尤其当朱厚照成年之后,当他有了财源,就能摆脱文官束缚,让这小子放飞理想……还有就是要以此带来政治上的便利。

谷大用见劝说无效,无奈摇摇头后,出门乘坐马车离开。

……

……

皇宫,清宁宫外,此时正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防火演习”。

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的萧敬负责,尽可能在不打扰周太后的情况下,把宫殿内外有火灾隐患的东西,诸如箱子、衣物、被褥、书籍等,一律都搬出来,挪到别的院子去。

周太后到底并非闭目塞听,多少还是听到一点风声,问一旁侍奉的太监姜吕道:“外面是何动静?”

姜吕道:“入冬后各院子都生了火,风干物燥,东厂那边怕着火,由萧公公带人来,做一些清理。”

周太后蹙眉:“若只是防火,萧克恭来干嘛?把他叫进来。”

“是。”

不多时,萧敬出现在清宁宫的寝宫内,当头便跪。

周太后问道:“克恭啊,你在忙活什么?出了什么大事吗,还让你亲自来?”

萧敬本不愿说,毕竟说出来也会觉得很荒唐,皇帝居然为了一個入宫举人所说的话,让皇宫搞什么防火演练?

但面对周太后的提问,他还是不敢隐瞒,毕恭毕敬道:“回太皇太后的话,事起于一名姓张的贡生入宫,跟陛下提及,说是清宁宫内或有火灾发生,点明就在明日夜……陛下特地吩咐,让老奴前来做一些防备。”

“姓张的贡生?谁?”周太后也莫名其妙。

谁说话这么好使?让皇帝还重视起来?

一个普通贡生,随便能得到皇帝召见?

一旁的姜吕提醒道:“太皇太后,您忘了?就是先前在南京,跟成国公家二公子一起献药,为公主诊病的那个。”

“是他呀……嗯。”

周太后像是在思索什么,随后问道:“皇帝人呢?”

萧敬道:“陛下正在召见李公公。”

在周太后面前,萧敬不敢随便称呼李广为天师,照理说大明的天师只有龙虎山张天师一家,李广就是因为太得宠了,别人对他恭维而已。

“李广吗?太不像话了!去,把皇帝叫来,就说哀家心神不宁,非要见他不可!还有,哀家不想见到李广那厮,让其不要一并跟来了!”

“是,太皇太后。”

……

……

萧敬去请朱祐樘的时候,朱祐樘还在质问李广,而李广手里拿根拂尘,连跪也不跪,就立在那做抗辩。

好像他是仙家人,可以跟人间的皇帝并立一般。

“……陛下,此等事绝对不会发生,宫闱之内一切太平,怎会有灾情发生?贫道也扶乩过,上天也并无此等警示。”

李广当然知道张周所说的这场火灾,就是在针对他。

在任何时代,宫闱着火,都意味着天降恶兆,而如今被谈论最多的玄学之事,就是他李广在万岁山修毓秀亭。

很多人抨击李广犯了岁忌,还把小公主染天花的事往这件事上牵扯。

好在小公主人没事,李广才能站在这说话。

“好了,你先下去!”朱祐樘也问完了,见萧敬回来,就把李广赶走了。

李广愤愤然离开。

以萧敬观李广的脸色,估计李广心里把张周痛骂几百遍。

萧敬也在想,这位张解元真有胆色,上来就跟李广结下这么大的梁子,岂不成了二者只能留其一的境地?

“萧敬,清宁宫的事,可有办妥?”朱祐樘道。

萧敬道:“陛下,太皇太后请您过去,她老人家说是心神不宁,非要见到您不可。”

朱祐樘气恼道:“不是嘱咐过,不要惊扰到太皇太后?你也是!”

嘴里一边在骂,脚步却不停往门口走。

从宪宗到孝宗,这两朝,周太后真就做到了德高望重,但凡她召唤,朱见深、朱祐樘父子就没有不麻溜去见的。

……

……

清宁宫内。

萧敬走的时候,周太后还好好的,回来时,就见到周太后靠在软枕上,一副病恹恹的模样,见到皇帝进来还刻意唉声叹气。

“皇祖母……都是那些奴婢不会做事,惊扰到您的清静,孙儿这就责罚他们。”

朱祐樘看到祖母如此,便觉得心疼,孝心发作,上来就认错。

周太后拉过皇帝的手,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道:“皇帝你有心了,哀家没事。”

朱祐樘道:“孙儿也不是无的放矢,实在是……”

“皇帝,你不用说,赶紧让人准备一下,哀家先搬出清宁宫,到别的地方住几天。”周太后也不啰嗦,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

“这……”

朱祐樘也没摸透这位皇祖母的心思。

“唉!”周太后见皇帝犹豫,不由叹息道,“自从李广主张在万岁山上修了毓秀亭,哀家就一直心神不宁,却也不知道是为何,今日听人说起,那姓张的贡生入宫来,上来就说清宁宫要起火,哀家这才好像知道到底是怎生回事。”

朱祐樘闻言心里在打怵。

连这位皇祖母,都喜欢搞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吗?

这简直是在强行联系啊。

你心神不宁归心神不宁,关清宁宫要不要着火什么事?敢说这不是在针对李广,刻意说什么心神不宁?

萧敬见皇帝尴尬,赶紧提醒道:“太皇太后不必担心,此等事,乃方士之言,做不得准。”

周太后闻言脸色不悦:“皇帝,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孙儿……”朱祐樘不知该如何回答。

如果朕丝毫不信,也不至于让萧敬来消除火灾隐患。

还不是因为担心您老人家的安危?

周太后道:“你能惦记哀家,哀家心里欣慰。哀家认为,人家张贡生尚远在南京时,便惦记皇家兴衰,记得为哀家的重孙女治病,他千里迢迢入京面圣,一不讨赏,二不求官,有何必要危言耸听博人瞩目?他治病救人,不就已经是天功,还需多此一举?”

朱祐樘不得不郑重点头,同意周太后的观点:“孙儿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会让人过来做一些防备。”

“防备有什么用?若真是命数使然,起了这把火,难道让哀家为李广的胡作非为受难吗?”

“这……”

“皇帝,你就是太信任李广了,你也不想想,李广在宫里这么多年,他为皇家做过什么?宫里有时疫的时候,他又做什么去了?谁在为皇家着想,到现在你都没看明白吗?”

朱祐樘听到这里,也被说动了,叹道:“可是皇祖母,您要搬出去的话,兹事体大,只怕大费周章,对外也不好解释……”

周太后道:“你就是顾虑太多,大臣怎么想,你去在意作何?就说哀家要到仁寿宫去参几天的禅,赶紧安排吧,哀家一刻都不想在这里停留,要真是一把火起来,哀家可经不起折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