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三十七章 无能狂怒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花马池。

一连几天,张懋都在派人往边境之外探听消息,他想知道儿子究竟是打了胜仗还是败仗,奈何张锐和马仪这路人马压根没往南走,张懋这里是煞费苦心也打探不到任何更多的情报。

直到奏捷的公文,从延绥发到了他的面前。

钟德才和柳景各自立在他一旁,三人也算是共同欣赏了这份奏捷的公文,三人的神色各异。

张懋是一脸懵逼。

钟德才脸上则带着欣然之色,似乎马上就要拍马屁了。

至于柳景则好像吃了苦瓜一样,惊愕于眼前发生之事,半天连个字都蹦不出来。

“公爷,可喜可贺,小公爷他不孚众望,这是为英国公府扬威了,经此一战之后,英国公府在都督府内地位更加稳固,将来他人必定会感慨,这大明少得了谁,也少不了英国公府……”

钟德才作为幕宾,本身跟张锐也有顾问的义务,他本能觉得,这次取胜,他也有功劳在里面。

柳景瞄了钟德才一眼,不由皱眉,心中不由暗想这货怎么这么不要脸?

张懋则直接问道:“到底是少不了蔡国公、新建伯,还是少不了我英国公?德才啊,你的话我听明白了,但说话之前是不是先过过脑子?”

钟德才略显尴尬道:“公爷,这是捷报,有英国公府的一份,您还有何可担忧的?就算蔡国公和新建伯再利害,他们不也没亲身参与其中?谁让带兵去打胜仗的,有您的爱子呢?”

“可是……”

张懋实在是有点难以启齿。

柳景替张懋说了:“这头英国公才刚参劾完马仪和王守仁,那一头马仪就带兵获胜,这让陛下怎么想,让朝中臣僚作何感想?”

钟德才道:“公爷这是为大明边疆战事煞费苦心,全都是为了激励那位马总兵,再说了,要是公爷完全不信任马仪,会派爱子与其共同出征?公爷如此做,那是有深谋远虑的。”

“你……”柳景对钟德才也更加无语。

你这思路转变的,可称得上是直上直下,不给人转弯的余地啊。

张懋拿起那份奏捷的公函,嘀咕道:“杀死、俘虏鞑子过万……老夫怎么就这么不信呢?会不会是马仪知道老夫参他,他故意谎报军情,等着老夫去邀功时,他再揭穿,让老夫吃个瘪呢?”

“不会的。他没那胆量。”钟德才笑了笑。

这位英国公眼下也有点杞人忧天。

柳景道:“公爷,咱不得不防啊,这公文乃是从延绥发过来的,您先前给那位王制台去了一封信,让他配合您,可现在他就给您这么一份,谁知道是真是假?以在下所见,最近您就先装聋作哑,就当不知道有这回事。只等陛下下旨来论便可。”

张懋皱眉打量着柳景道:“你的意思是,参劾别人的时候,老夫冲在前。如今要领功受赏了,让老夫猫起来当缩头乌龟是吧?你咋想的?”

“这……”柳景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茬。

钟德才急忙劝说道:“公爷,这会要赶紧跟陛下和朝廷解释,先前的参劾只是为了配合马总兵和小公爷的出兵,麻痹鞑子。还有就是您对他们二位的鞭策,还有您也该再派兵出去巡查几圈,装装样子,就说咱是过去打扫战场的。”

张懋道:“老夫知道你的意思,现在装,也要装作老夫是先知先觉。可德才啊,陛下不愚钝,老夫解释再多,在陛下那里,可能也只是个跳梁小丑啊。”

“呵呵。”柳景苦笑了一下,心说,你还知道自己是小丑。

张懋又瞪着柳景道:“怕是咱都是跳梁小丑,是谁跟老夫说,要跟马仪划清关系的?”

柳景瞬间又蔫了。

这属于献媚不成,拍马屁拍到了马蜂窝、

“要是陛下追究老夫,看老夫不把那些喜欢嚼舌根的人供出来,让他去河套犁地去!老夫辛辛苦苦栽培出个儿子,差点命都没了,好不容易取得如今的成就,却险些被老夫亲自给毁了!老夫现在还能相信那些小肚鸡肠不学无术的人吗?”张懋俨然是在发火。

话说得狠,但脸色却没什么怒意。

因为他跟钟德才想的一样,都觉得是自己儿子带兵取胜了,那当老爹的就算是有点“小失误”,应该也不至于会影响到家族声望和地位吧?

没有过错,还有功劳呢。

柳景在旁边被骂得有些站不住,急忙解释道:“在下当时不过是审时度势,谁曾想,能碰上今日这遭?”

“你他娘的就是没眼光!不但没眼光,还没度量!朱东旸是怎么垮的,没你在背后撺掇是吗?你把他给按进泥儿里了,又想把老夫的头往泥浆里按是吧?幸好吾儿争气啊!”

张懋装出咬牙切齿的模样。

柳景赶紧解释道:“公爷,我也是全都出自好意啊,自始至终,我有害你的意思吗?先前参劾马仪,不也是为了让您进退有度?若现在得到的是兵败的消息,您也是能立住教的。现在得胜也好……总归您现在不还是可以风光吗?”

张懋一时没回应。

钟德才也急忙帮腔道:“公爷,其实侯爷他说得也对。先前就是买个心安,现在就算是场面不太好看,但您始终还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侯爷他一直都是在为您尽心尽力的。”

柳景本以为钟德才会落井下石,听到这话,他还有些感动。

看来这个朋友,是可以交的。

张懋道:“你们还有心思在这里探讨这些?赶紧派人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是打了胜仗,那我儿子总该回来吧?难道他飞走了?凭空告诉老夫,他打了胜仗,也该让我见到我儿子吧?”

钟德才道:“公爷您不必心急,我这就找人去问。可……现在也不知道那位王制台是什么意思。要不您……”

“行,老夫再去信跟他解释解释,老夫是有深谋远虑的,扼守住花马池,是为了让鞑靼人不敢来犯境,为吾儿和马仪带兵取胜做铺垫……还好老夫不是朱东旸啊,朱东旸家里是不争气的儿子,老夫这里……有个好儿子,还有个好孙子!”

张懋提到这个就觉得很解气。

柳景道:“公爷您自己也是宝刀不老。”

“哼!”

张懋瞄了柳景一眼道,“也不知道是谁,先前还以为老夫是病猫?出兵……出兵。明天……不对,今天,点齐了军将,跟老夫出去走一圈,老夫也是可以征战沙场的。”

装猛虎要装全套。

张懋明知道自己不是领兵的材料,但现在头上悬着儿子得胜的消息,他这个当爹的,似乎也不甘落后。

柳景道:“公爷,您看要不要,赶紧跟京中您家里说一声,给那位蔡国公送点礼过去,感谢他帮您提携令郎,还有就是……”

“等等。”

张懋抬手打断柳景的话,皱眉道,“我怎么觉得这事,有点眼熟呢?当初朱东旸将要遭难时,你是不是也是这么给他建议的?”

“这……”

柳景一想,好像还真有这么回事。

当武勋的,习惯性去巴结朝中的权贵。

而眼下大明最牛逼的权贵,不就是张周吗?巴结张周难道也有错?我的建议,简直是合情合理啊。

钟德才急忙道:“公爷,在下觉得侯爷也是为您着想。先前保国公没把这件事做好,才导致家破,要是他当时及时跟蔡国公搞好关系,何至于落得今日这步田地?”

“先前还让老夫跟张秉宽划清关系,现在就要……老夫是墙头草吗?今天向着文臣,明天就向着张秉宽?”张懋也很郁闷。

之前参劾马仪的时候,他就做好准备,是要跟张周对抗到底的。

因为涉及到京营的控制权,他觉得跟张周已经势成水火了。

结果一扭头……

自己好像又承张周的恩惠,又不得不站在一条战线上。

钟德才道:“公爷,面子有何用?再说,那位蔡国公……现在如日中天,就算是令郎和马仪带兵取胜,陛下也会把大部分的功劳都归在蔡国公身上。蔡国公提携的人,没一个不能独当一面的……跟蔡国公作对,实在是不明智!”

柳景道:“钟先生说得有理。”

“你们都有理,就老夫是跳梁小丑行了吧?去去去,给京中写信,送礼就送礼……大不了把整个英国公府都不要了!京营也不要了!通通送给他!老夫是不是也把这条命送给他?咳咳咳……”

张懋在对张周的态度上,还是显得有几分强硬的。

毕竟是此消彼长的事情,明明儿子已经取胜了,却还要去巴结张周,张懋想想就会觉得不甘心。

但他内心其实也是明智的,知道跟张周作对没什么好处,甚至眼前的局势,逼着他不得不去巴结张周。

内心希望跟实际情况是两回事,也就使得他只能无能狂怒。

柳景笑了笑道:“送礼嘛,就要有诚意,敝人还有个小孙女,也有些姿色的,就打算送给他,当个丫头什么的。”

“你孙女?有姿色?哼哼!”张懋一脸不屑。

就好似在说,看看你这张脸,能生出好看的孙女?

柳景笑道:“架不住吾儿眼光好,夫人貌美。再就是……咳咳,不说了,敝人也要赶紧给京中去信,同时也要跟太皇太后报喜。对了公爷,您看咱这路人马,如何奏捷?”

“你说什么?”张懋皱眉打量柳景。

这边什么事都没有,你居然让老夫去奏捷?那不是欺骗皇帝,欺骗朝野?

柳景道:“咱出兵,总不能颗粒无收吧?清扫一下战场,抓一些牧民回来,再或是祭祀一下,或是……搞个什么事的。赶紧跟小公爷取得联系,让他多带几颗人头回来……那也是好的。”

张懋眨巴眨巴眼睛,他似乎听明白柳景的意思。

儿子现在已经建功立业了,当老子的也不能显得太窝囊。

当然也不能虚报战功,总归是要给脸上贴金。

钟德才也道:“既然鞑子打了败仗,必定不敢与我们正面交战,北边几百里范围内,估计都没鞑子的踪影,要抓鞑子也不容易,但要就边疆之事做点文章,还是可行的。最好就是抓几个……呃……”

就差把“杀良冒功”这几个字说出来。

张懋颇为羞恼道:“老夫干不出那种不要脸的事情,先带兵出去看看,说不定鞑子就等着老夫带兵去攻他们呢?到底咋回事……为啥也没人给老夫个准信呢?老夫……也难啊。”

……

……

刑部。

刑部尚书王轼,接见了前来问询案情的程敏政。

到这会,李东阳和刘健都知道避嫌了,也是关乎到谢迁死活的事情,程敏政也是受李东阳嘱托而来。

王轼情绪有些低落道:“程阁老,不是在下不肯帮忙,实在是此案事关重大。刑部和大理寺都派人过去了,以锦衣卫那边的说法,这案子是陛下亲自过问的,先前说的是,让谢阁老辞官回乡便可,甚至还能安度晚年,但现在可能非要查究一番……落得好,一个人顶事,不涉及到族人。但要闹得不好,只怕以后谢府族中之人再想当官,就不可能了!”

程敏政也显得很感慨道:“于乔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恶意,只或许是在处置事情手段上,显得不得当罢了。”

王轼道:“您真这么认为?”

在王轼看来,你程敏政不应该站在谢迁对立面上吗?

我们都能看出来,你入阁之后,内阁铁三角也没把你当人看,你现在还这么为谢迁说话?

程敏政叹道:“其实我也知道这件事该如何去化解,只要那位张部堂出面给说几句话,或许陛下就从轻发落了。”

“是啊。”王轼也点点头,“也不是说只有这一条路,可以多找人去联名上奏,为谢阁老说情的。”

“不行!那是火上添油!你们可千万别这么做!”

程敏政态度突然显得很强硬道,“陛下本就有愠恼,若是朝中人再联名去说情,摆明就是跟陛下作对,且还是联起手来让陛下下不了台阶,那于乔的处境能好了?如今连内阁都开始对此事淡漠,就是为求大事化小,现在就怕有些人出来自作聪明。”

说着,程敏政起身将要离开。

“程阁老,您要走了?”王轼似乎还有旁的事要说。

“不留了!”程敏政道,“最近也没见过那位张部堂,若有闲暇,也打算去他那边坐坐。能帮上忙的,我也不会袖手旁观,但就怕力不能及!现在谁都想避嫌,恐怕也只有我可以不要这张老脸,来回奔走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