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五章 悠悠之口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二月初八下午。

顺天府贡院三阙辕门之前,众考生已经在准备入场了。

大明对于科举考生入场的搜检是非常松的,且在入场时,无须考生亲自去“占座”,考生可以由自己的家仆进去,把自家的考篮放在某个位置上,就算是把座位占了。

运气好的,占个靠门口通风的好位置,运气不好的估计也只能往粪号靠。

这次张周要入场考试,帮他占座的将会是锦衣卫百户孙上器。

孙上器好像从来没干过这种差事,还带着一些兴奋,人立在最前面,只等贡院门一开就往里面冲,别人不知道他的身份,但守贡院的兵丁都知道他是锦衣卫,还有官职在身,早早就把那些可能跟孙上器抢座的人给挡在后面。

起跑线都比别人靠前。

张周估摸着,自己应该是可以占个不错的位置。

九天三场考试,要入闱三次,第一次是在初八,初九开考,十一号交卷。

第二场要在二月十一下午入场,十二号开考。

第三场是十四号下午入场,十五号开考,十七交卷离场。

会试的阅卷会比较快一些,一般都会在月底前放榜,但张周熟悉历史,知道弘治十二年这次的科举例外,万一鬻题案还是要发生,朝廷会重新检查考卷,放榜的时间就会拖到三月初。

“先生,萧公公来了。说要在您入闱之前见一面。”

有锦衣卫过来通知了一声。

张周回过头,在茫茫多的考生和送考人堆之后,萧敬的马车停在那,远远在朝他打招呼。

“借过!”

张周反正不用自己占座,便在便服锦衣卫的引路之下,往萧敬那边走。

沿途听到一群士子在那高谈阔论。

大明朝似乎这群读书人的消息最是灵通,也最喜欢议论国事,众考生来自五湖四海,一些很健谈的人正在吹嘘他们的见闻,而眼下被谈论最多的,自然是鞑靼人寇边。

……

……

贡院靠街角的位置。

萧敬见到张周,恭恭敬敬行礼,一旁还有晚来的贡生,都纷纷让开。

“张先生,先祝您金榜题名。”萧敬笑道。

张周拱拱手,做了感谢。

萧敬道:“咱家是替陛下来的,您应该都算到了吧?”

“萧公公,别误会,我没事不会去瞎算的,我也说过,这世上最难测算的就是人心,我可不知道陛下心中做何想法。”

张周可不能给别人塑造一个,他没事喜欢揣测圣意的形象。

萧敬道:“还是有关那两卦的事。”

“地动吗?”张周笑着。

萧敬很惊讶,地动这么大的事,你还能笑得出来?

张周道:“萧公公,明说吧,无论是陕西宁夏的地动,还有即将发生的另外一次,都不会太严重,可能都不会有人命损伤的情况,没有到地动山摇的地步,无非就是个警示罢了。”

“哦,那就好,那就好。”

萧敬心想,不严重,你不早说?害得这些人,还有陛下都在为此担心。

“那张先生,一次是在陕西宁夏,另外一次,在哪呢?”

萧敬过来,就是为了打听这个的。

这也是朱祐樘纠结的地方。

张周笑道:“都说了不严重,在哪很重要吗?”

“这……”萧敬差点想打人,你做了预测,非要这么半吊子让人着急吗?

张周道:“我想,如果地动是上天的警示,为了达到彰显惩恶扬善的目的,那应该是有指向性的吧。”

“何为指向性?”

“萧公公,问伱一句,你觉得这惩恶扬善,针对的是哪件事?”

张周的问题很直接。

萧敬苦笑:“先生非要装糊涂吗?陛下一听,就知道您说的是建昌卫指挥佥事彭泉,参劾建昌伯伙同地方盗寇,劫掠乡民的事。”

张周点头:“那就好猜了,如果是建昌伯的话,那这地动应该会发生在什么建昌府、建昌县、建昌卫之类的地方……你说这样指向性够明显了吧?”

“……”

萧敬瞬间就蔫了。

还能这么预测的?

他心中暗惊,却在沉默之后迫不及待问道:“不会……如此凑巧吧?”

张周叹道:“萧公公,我又不是上天,我只是窥探到一些上天的意思,上天的预兆是如此的,那我想来就在这几个地方,如果非是建昌卫指挥佥事彭泉造的事,那以我想来,上天把地动放在建昌卫,应该也是最有可能的。萧公公,你怎么了?”

张周这边正说着。

萧敬人都站不稳了,勉强扶着马车的车辕才站住。

一旁跟随萧敬来的东厂番子也赶紧伸手去扶。

“张先生,您可别吓唬咱家,咱家……经不起吓,要真是在建昌卫发生地动,您应该知道……这事……唉!”

萧敬话都快说不利索了。

地动发生在别的地方,都可以说是强行在往张延龄这件事上联系,唯独发生在建昌卫,连他这个从来都不信这一套的理智之人,都觉得这必然是上天的警告了。

不然事情有这么凑巧的吗?

张周想说,事就是这么凑巧。

《孝宗实录》明确记录,弘治十二年二月所发生的事:“……癸卯,陕西宁夏地震有声……壬子,四川建昌卫地震有声。”

这两次的地震,显然没发生什么大事,可能也都没造成任何人员的伤亡。

如果地面只是随便晃动几下,张周提出来也没必要,甚至提不提都无关于给大明朝廷示警,就好像陕西宁夏地震一样,他直接就明说了,让皇帝知道有这回事就行。

但建昌卫这次的地震可就有讲究了……正好是建昌卫指挥佥事彭泉举报建昌伯,正好又这会发生地动。

那也只能说你张延龄流年不利,喝口凉水都塞牙,老天都故意整你呗?

事还真有。

你气不气?

“萧公公,我这边快要入闱了,您看还有别的要问吗?”张周笑着问道。

萧敬此时内心已经被此消息雷得外焦里嫩,他还是忍不住问道:“确定是吗?”

“壬子日,也就是十六,就会出现此情况。等等,让我算算,陕西宁夏的地动,应该是癸卯,昨天都发生了……你看我这也不太准,估计这两天地动的消息就要传来……萧公公,咱别过?”

萧敬当然不想就这么放张周走。

这是好不容易把人逮住,不问个明白,回去后被皇帝盘问而捉急的人就是他萧某人。

“张先生啊……”

“开门了!入闱了入闱了!”

后面一堆人在那喊。

张周也显得很急切道:“要进贡院了,萧公公,咱有话等出贡院后再说。反正以后也还有机会见面的。”

“别……”

萧敬正要挽留,却发现张周脚步不停就往辕门那边跑去了。

……

……

乾清宫内。

萧敬回来后,将张周的推测,小心翼翼告知朱祐樘。

当萧敬说完之后,现场鸦雀无声,司礼监几个人都望着朱祐樘,不知该说点什么好。

“是不是朕降罪给延龄,再把彭泉放了,上天就不会有这回事了?”半晌之后,朱祐樘终于问出此问题来。

萧敬心说一声我靠。

走之前怎么我没问清楚这回事啊?还在想应该把该问都问了,果然还是草率了啊。

当时就该把张周给扣下,让他把能说的都说完,反正入场也不急于一时的,怎么就放他走了?现在想把人找回来问问都没机会了。

戴义试探着道:“陛下,应该……可能吧。”

朱祐樘未置可否。

一旁的陈宽插了一句嘴:“此等事,也没那么玄吧?”

说发生地动就发生地动?说在哪发生就在哪发生?真当自己是神仙?

几个太监又都看着陈宽。

眼神好似在说,你陈宽还真是什么都敢说,要真发生了,你是要立什么赌注吗?

朱祐樘冷冷道:“如果朕对延龄又未有任何的举措,建昌卫真又发生了地动,那朕……在臣工面前,便无地自容!”

戴义等人琢磨了一下。

皇帝没自信,怕不处理张延龄惹怒了上天。

发生个地动,你完全可以说这是凑巧,但问题是……大臣和百姓他们都不信啊,他们会借题发挥的。

“那陛下不如……小惩大诫?”戴义提议。

都看出来皇帝不想惩罚张延龄,还想是非不分去惩罚彭泉,那就提议一下,把彭泉放了,再对张延龄罚酒三杯,或许上天就免于惩罚了呢?

正说着,门口有太监来通禀:“陛下,皇后娘娘请您过去。”

“又来!”

朱祐樘听了也很烦,他朝萧敬招呼一声,“你跟朕去,把秉宽所说的,跟皇后说清楚。”

“是!”

萧敬连头都不敢抬了。

……

……

坤宁宫内。

朱祐樘坐在一边,听着妻子的抱怨,所说的仍旧不过是有人为难张家云云。

“皇后啊,朕理解你的心情,但你可曾想过,如果让朕一再包庇延龄,上天是否会降罪呢?到那时,朕不是在帮延龄,是在害他,害大明国祚社稷啊……”

朱祐樘现在突然就有底气了。

之前跟妻子争吵,他总觉得自己是被动的那个,但有张周所谓的上天警示当后盾,他也能挺起腰杆跟妻子据理力争。

张皇后道:“陛下,那些无稽之谈,也可信吗?”

“不全都是无稽之谈啊。”朱祐樘看着一旁站着的萧敬,“有什么,你说吧。”

萧敬斟酌了一下字眼,这才道:“回陛下,皇后娘娘,奴婢去过宫外,见过……那位张先生,他说最近上天可能会有警示出现,以提醒朝廷要惩恶扬善,若有违于天意,将会降下警示,或有地动发生!”

张皇后冷笑道:“一个方士的话,有那么可信吗?”

萧敬道:“皇后娘娘,先前河南新野的地震,被张先生预言中了,还有他说,昨日里……其实陕西和宁夏已发生地动,因为那边远一些,估摸着还要个两三日才能得知消息。”

张皇后本来一肚子怨恼,有点不信邪的意思。

但想到张周先前做预言很多事都发生了……连她都不由自主打个寒颤。

想想那些也太准了。

万一这次……

“陛下,现在方士是要挑拨陛下的家事,您也置之不理吗?”张皇后大概也觉得张周的预言可能成真,她改变策略转而对丈夫施压,“再说了,就算真有地动发生,那跟臣妾的弟弟有何关系?”

“嗯嗯。”

朱祐樘清了清嗓子,突然觉得找回了男人的尊严,给萧敬打个眼色,意思是你继续说。

萧敬道:“皇后娘娘,张先生说,这次的地动可能发生在建昌卫、建昌府或是建昌县这些地方。”

张皇后一听便急了:“这是胡言乱语!怎可能会那么碰巧发生在这些地方?他一定是想借此来跟陛下进言,他把自己当成谏臣了,让陛下惩罚延龄,结果事没发生,他就说是陛下弥补及时的功劳。其实本来就没这回事。”

说到动情处,张皇后急得都快哭出来。

“皇后,你怎么了?”

朱祐樘果然还是招架不住妻子哭这一招。

先前还在那挺着腰杆装真男人,此时他则本性暴露,赶紧去安慰妻子。

张皇后流着眼泪道:“臣妾没想到,有人欺负到张家头上来了,臣妾的弟弟就算再有过错,那建昌卫里一群人假借弟弟的名字作恶,也能怪责到弟弟身上吗?”

哎呦。

朱祐樘一听,张皇后就算还在据理力争,但听起来……口风也转变了。

不再说他弟弟完全是没过错的,而说过错在那些冒建昌伯名声的贼人身上。

朱祐樘道:“皇后说得是,朕马上降旨,将建昌卫周边的宵小给拿了!不能让这种脏水,再往延龄身上泼。”

“陛下,那张秉宽呢?”

张皇后梨花带雨。

意思是,要不陛下把张周也一并降罪?

朱祐樘板起脸道:“皇后,朕从来不觉得秉宽会以无中生有的方式,挑拨朕跟皇后族人的关系,他也并非是故意刁难延龄,或是让朕惩罚于谁。朕思量过,恐怕朕就算是做了一些事做弥补,上天或还会有警示。”

张皇后道:“那就是陛下做或者不做什么,警示都会有,地动都会发生……那干嘛要责难延龄?”

朱祐樘摇头道:“若什么都不做,出了事,朕无颜面对臣工。要不这样吧,朕将延龄也一并收押进诏狱,如果到了期限,事没发生,朕就将他放出来。”

“那要是发生了呢?”

张皇后依依不饶。

“那朕可能就……”

朱祐樘也不好意思说得太透彻。

把张延龄收押了,最后还是在建昌卫等地发生了指向性很强的地动,那朕也不得不顺着上天的意思,对张延龄严加惩戒。

“皇后,朕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其实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只能寄希望于,将延龄收押,会让上天看到朕的诚意,不再降罪。”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