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药而愈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腊月二十二。

这天朱祐樘一身便服出宫,要去见自己的“爱妃”,毕竟此女也怀孕四个多月,朱祐樘也算是个“重情重义”的男人。

陪同的人很少,但因为朝中已有钦天监监正吴昊,以天意等事,请求皇帝纳妃,虽然皇帝没直接同意此事,但也因为消息逐渐开始走漏……主要是因为徐琼和沈禄已经在开始活动人脉,消息不胫而走。

知道皇帝有女人的大臣,已经不少了。

但也仅限于朝中高层,以及跟皇室关系紧密之人。

比如说这天张周叫去同行的朱凤,对此则近乎毫不知情。

“那是?”

朱凤本以为张周只是带他去见一下“前妻”,谁知到了地方,才发现一个看起来有些熟悉的背影进到院子里,他还有些不明就里。

张周道:“跟在我后面,别乱说话。”

“嗯。”

朱凤好似跟屁虫一样,走在张周之后。

进到铺子内,却是宁彤还在往刚进去的人身上看,她作为这院子的主人,却是在朱祐樘进来时连个招呼都没打。

“你们……”

宁彤跟朱凤一样,说话都只能说一半。

张周道:“怎么,没认出来吗?他是安边侯,本人张秉宽是也。”

宁彤走过来问道:“刚才进去的……”

又是个半拉子的问题。

张周道:“戏楼不都见过了吗?”

这会不但是宁彤,连朱凤都想到了进去的是谁。

张周走在前,带着曾经的夫妻二人一起往内院走,朱凤还有些犯嘀咕道:“张兄,要不咱还是出去候驾吧?”

张周道:“候什么驾?我们是来陪朋友散心的。”

“哦。”

朱凤好似个委屈的受气包一样,应了一声。

宁彤本来就觉得朱凤没男人气概,见到这一幕,她更是用鄙夷的眼光瞅了自己的前夫一眼。

……

……

朱祐樘进去跟小莲温存。

张周没有进内,只是在院子里等候。

朱凤生怕里面传出什么不太好的声音,却是只有张周知道朱祐樘是多珍视未出世的孩子,这种时候宫廷规矩是禁止皇帝跟妃子同房的。

所以里面也只能是一叙别情,做一些言语上的交谈罢了。

一直到朱祐樘出来,见到三人立在门口,笑着走过来。

朱凤却是赶紧行礼道:“臣朱凤,参见陛下。”

这把宁彤搞得很尴尬,她赶紧低下头不敢再平视在场任何一人。

朱祐樘笑道:“知节,朕今天是微服而出,不必拘泥于礼数。听说你对这院子,也铺垫了不少,朕都会记住的。”

“啊?”

朱凤傻愣愣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张周笑着帮衬道:“正是如此,这院子乃是安边侯所添置,内外的修葺等事,他也是很留心的。”

朱凤这才明白,张周在为他邀功呢。

朱凤想说,我都不知道这里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原来彤儿这里住了别人,我有何功劳?

宁彤则对于张周这种胳膊肘往朱凤身上拐的行为有些不满,但她却不敢在这种场合做任何的发言。

“好了,朕先回了。”朱祐樘面带安慰之色道,“今天也就不与秉宽你出城,朕有些疲累。”

“恭送陛下。”

张周拱手。

朱祐樘这才微笑着对朱凤和宁彤点点头,带人往前院而去。

……

……

跟皇帝来宁彤小院走了一趟,也没发生什么稀奇事。

随后张周就把朱凤叫到城外的火炮工坊内,以视察的名义,跟朱凤说事。

“知节,你刚才表现很不好。”张周带着朱凤在工坊内闲逛,“你应该知道,陛下很重视血脉的传承,以后你们跟这位皇妃和皇子建立联系,对你们成国公府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帮助。”

朱凤道:“张兄,我都已经自己出来别府而居了,成国公府的事,我就不想过多干涉了。”

张周笑了笑道:“迟早还需要你的。”

“为何?”

朱凤不明白,但张周也不会解释。

难道告诉他,你大哥以后还是没儿子,以后这爵位还是你来继承?

有了蝴蝶效应,一切也不是绝对的。

张周道:“你父亲可有消息?”

朱凤面带安慰之色道:“家父已经快到京师了,据说应该在年前抵达,没几天了。祖母想念得很,还提出,想回南京城去走走……”

张周想说,傻孩子啊,你祖母是想通过你来跟我提让你父亲回南京当守备的事,你怎么这么愚钝呢?

“辽东的军情,你可有知悉?”张周问道。

朱凤好奇道:“是说在草原潢水北岸那一战吗?据说很惨烈,我不去,也挺好的。”

正说着,二人已经到了固定的炮台之前,一个熟人立在那,正是张周大舅子之一的林庭。

林庭一见是大明两位功勋卓著的武勋过来,赶紧上前行礼,其余铸炮的人员也都先行退下。

“林兄,正好要与你说事。”张周好似不顾朱凤一般,把林庭往一旁的凉亭请。

林庭道:“里面生了暖炉,还请莱国公进内叙话。”

“嗯。”

三人这才进到屋子里。

朱凤因为身子瘦弱,可能也是因为南方人怕冷,早就想着进屋子,等进到有火炉的屋子之后,朱凤的鼻子都是红的。

也足见这小子并不适应北方天气。

……

……

三人落座。

有人上了热茶,林庭作为书香门第,对于茶道还是比较精通的,加上他地位低一些,亲自给张周和朱凤敬茶。

张周道:“最近我打算去一趟永平府,由林兄过去帮忙开铁矿,林兄可是能胜任?”

林庭感慨道:“但听吩咐。”

其实林庭并不太想去。

如唐寅的想法一样,他跟着张周,也是在做辛苦活的。

在这时代,官员对于政绩考核的需求是最低的,反而是对于礼教等事更为在意,注重清议和名声,也在意文坛和舆论中的名声……尤其京官更甚。

就算是京察和大计时,也都是以资历和历年在礼乐教化上的考评为先。

所以说,像张周这样做实事,还不如多在朝中衙门好好混几年……这也跟不同人不同的心态有关。

比如说王守仁,就不喜欢那种墨守成规的为官原则。

张周笑道:“到了永平府,把开矿的事稍微定一下,我还想请两位与我去一趟辽东,两位以为如何?”

朱凤一听,最先表示了不解:“张兄,你要去辽东吗?是为了厘定先前一战的功劳?”

张周没回答,而是看着林庭。

林庭道:“在下身为工部主事,多都应该处置京师左近之事,对于前往辽东……并无差事在身。”

这也在说,你给我派个差事,那我不得不去,咱就一起去。

否则是你个人名义要带我的话,咱就别商量了。

张周并没有介意,在他看来,朱凤、林庭和唐寅身上有些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想过相对平稳的生活,他们想当官,也想当传统意义上的官员,本身并不喜欢冒进。

什么改变时代的理想,什么为国为民,那些道理对他们来说都太过于空泛了,他们更希望的是无风无浪,平稳推进。

但张周需要有人相助。

不用唐寅,不用林庭,也不用朱凤,难道他指望每次都是王守仁给他冲锋陷阵吗?

用那些极力巴结他的人,他反而不觉得能相助自己成就大业。

也是因为他在朝中的地位太过于尴尬,既是文臣也是武勋,文臣那边对他的抵触太大,也因为按照文人论资排辈的规则,他张周也就是个后生晚辈,这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

明明他很有地位,权力也很大,做的事也很多,但别人并不太尊重他,甚至把他当成打破传统文官体系的异类。

“两位,实不相瞒,大明马上要在辽东用兵,打的是建州,此战我想亲自上阵。”张周道。

林庭点点头,大概明白这又是张周的一次军事任务。

西北跑完了,要跑辽东。

朱凤道:“不是有陆中丞他们在吗?”

林庭想了想,分析道:“会不会,陆中丞他们,就是莱国公派去探路的,为莱国公亲自领兵做准备?”

“林兄,你还是这么见外,称呼秉宽为好。”张周笑着。

林庭看了看朱凤,大概的意思是,朱凤怎么说也是安边侯,是“外人”,有外人在,我还是呈现出对你的尊重为好,不然别人还以为我没大没小。

张周笑道:“也如林兄所言,出兵建州自然是要有所准备的,其实此战最早可以提到朝鲜国王上奏请求大明出兵。你们应该有了解,大明曾在成化三年和成化十四年,两次征调朝鲜军队,与我大明协同,征讨和教训建州卫,两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都没有将其彻底覆灭。”

林庭问道:“所以此番是要将其覆灭?但那些边陲之地,是否要迁徙百姓去居住?还是交给其余的部族?”

“当然是大明修筑堡垒,在那边治理边民了。”张周笑着,“建州卫这几年,对于大明边陲倒没什么袭扰,却经常扰边于朝鲜,他们这是典型的欺软怕硬,但他们的不臣之心其实也早就有之,所谓的上贡也不过是虚以委蛇,此番大明出兵是要改变秩序的。”

朱凤道:“此战,是要我去吗?”

张周笑道:“你不去,怎体现出大明对此战的重视?”

朱凤问道:“可辽东不是有寿宁侯当总兵吗?我去替代他?”

“你不用替代他,你也不是辽东勋将,你的任务,仅仅是跟随在我左右,你是参将,而林兄则是名义上的主帅。”

张周从怀里拿出一份折叠起来的地图,打开来呈现在二人面前。

“沈阳出兵,五万兵马,分两路。一路由辽东巡抚陆完亲率,兵三万,出抚顺,一路往东,进建州右卫。另外一路,兵两万,由林兄你名义上带兵,其实……我暗地里指挥调度,从鸦鹘关出兵,直捣建州卫城。”

张周说完,笑看着二人道:“两位,有何想法?”

朱凤问道:“是说,我也是从跟着张兄你,从鸦鹘关攻讨建州卫?”

“嗯。”张周点头。

“可……可这一战,怎么打?”朱凤问出个在林庭听来,都很幼稚的问题。

张周则好像很推崇一般,笑道:“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怎么打?呵呵。我们要先由朝鲜出兵,从后方扰乱,令建州卫派兵往东,与之对战,等他们不敌时……”

朱凤问道:“朝鲜打不过吗?”

“是的,应该是打不过。”张周道,“而且就算他们能打得过,我们也不会给他们这机会,因为他们并没有在辽东用兵的资格,难道说他们攻下的土地,要交给他们吗?”

“哦。也是。”朱凤对于家国概念倒还是很清晰的。

张周道:“待建州卫两边兼顾无暇时,我们再出兵,两路一定要配合得当,而且要稳步推进,绝对不打冒进之战。建州卫兵马来,就与之一战,撤走也不追,总之就是……稳扎稳打。”

张周很清楚,建州女真之所以能在辽东生存发展二三百年,并最终有问鼎中原的资格,更多是因为他们的骁勇善战。

这种马背上的民族,要彻底覆灭其实也不容易,而且他们所占的领地,在如今的大明看来,更多是茹毛饮血的蛮荒之地,张周的意思是不但要攻下他们的地盘,更要长期经营,自此将大明未来的一个大隐患,彻底扼杀在萌芽之中。

正因此战对未来大明的意义很大,所以张周才想亲自上阵。

“是用炮吗?”朱凤继续问道。

张周点头道:“如今我大明最强的兵器,就是火炮,趁着他们还没有能力化解我们尖锐火炮的冲击,一次将他们覆灭,也是最好的办法。拖下去,只会给我大明带来麻烦……攻下建州卫之后,同时也要出兵北上,不过因为辽东之地气候特殊,也要趁着春暖花开之后,一路往北。”

林庭有些担心道:“如此大的用兵方略,万一给来年西北调度,带来麻烦,可如何是好?”

意思是。

你张周把大明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大明的东北,可大明毕竟边地的防备都是以西北为主的,来年鞑靼人继续南下犯境,该如何是好?

“两位可都乃是大明的股肱之臣。”林庭或是意识到自己先前的话有歧义,赶紧趁机吹捧一下眼前这两位。

张周笑道:“如果顺利,能拿下建州卫的地界,剩下的就无须我和知节去完成了,或者留一人便可。”

朱凤一听就明白了,留一人肯定就是留我呗?

张周道:“寿宁侯也不可能长久经营于辽东,知节你过去,其实也是好的。对了知节,你若是能顺利完成此战,对于令尊回南京任南京守备之事,也是有极大帮助的。可以说,是用你的功劳,来奠定成国公府的地位。”

“什么?”

朱凤一听瞬间感觉到亚历山大。

我爹的爵位不用我发愁,结果我爹的职位,他自己不去拼,居然要靠我这个当儿子的去拼搏?

“此话不妥吧?”林庭提醒了一句。

就算你深得皇帝信任,但南京守备勋臣这职位,也不是你张秉宽说给就能给的吧?

张周笑道:“此乃陛下之意。”

朱凤问道:“那是否此战没有好的结果,家父他……”

“是的,令尊还要多加历练,毕竟先前宁夏用兵,令尊他……表现不佳,陛下也只是碍于情面没有说什么。”张周道,“知节,你是成国公府的希望,你把此话带回去跟成国太夫人,她也会理解我的苦心。”

真叫“苦心”。

因为成国公府从朱辅,再到俩儿子朱麟和朱凤,也就是空有祖上传下来的爵位而已。

想在大明勋臣中出类拔萃,没有张周可真就一点希望都没有。

想巴结皇帝身边之人,他们都没门路,这才是可怕的。

唯一的途径,也就是张周,你们都不想好好巴结,不想好好做事,那谁还会帮你们老朱家?

“在下,尽力。”朱凤也只能无奈领命了。

……

……

正是闲了没几天,又要进火坑。

朱凤觉得,自己人生都被人改变了,虽然自己越来越牛逼,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愈发增多,但怎么就是不开心呢?

当他回去之后,找了“病榻上”的老太太,把张周与自己所说的,一五一十转述之后。

朱胡氏从床榻上蹭地蹿起来,把还想尽孝的朱凤给吓了一跳。

“祖母,您……”

朱凤人还有点懵逼。

朱胡氏道:“祖母这是听说你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心中欢喜,身体上的病也能不药而愈。”

“真的吗?”朱凤有些惊喜。

但随即又明白这说辞很扯淡。

只是有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已,您病就好了?那我真建功立业了,那你是不是就刀枪不入长生不老了?

这下就算朱凤再愚蠢,也知道老太太是装病了。

朱胡氏对一旁的婆子道:“扶老身下榻。”

要在子孙面前装病,朱胡氏显然也有些不厌其烦,这会终于得到她想要的,也就无须再装了,就算大儿子回来,她也不用子拿出要死不活的样子了。

“孙儿啊,莱国公说得对,咱成国公府以后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不然你指望你大哥吗?连汝父……唉!你也要好好对莱国公,他可是我成国公府的伯乐,对你有知遇之恩。”

“对了,那个不成器的小女子,姓宁的那个,你也派人去提一声,让她早点收拾好嫁妆,跟过去当个丫头。让她别不识相!允许她和离出府门,为的是什么,她心里难道就一点数都没有?”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