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还考什么进士?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从官所出来时,朱厚照早就已等得不耐烦。

“结束了吗?该带本宫去好玩的地方了吧?”朱厚照见张周出来,当即跳下马车,一脸期许。

他上次出来,在张周的实验室里捣乱了一下午,这次他目标明确,是要跟着张周出来见识。

张周道:“臣要去国子监。”

朱厚照嚷嚷道:“怎么又是去那种地方?不是说有讲话本的?说好了是为赚钱,你带本宫去瞧瞧!”

对朱厚照来说,好不容易出宫,再钻去学校等文人聚集的地方,会有种刚出虎口又入狼窝的感觉。

张周道:“去不去随你,太子请自便!”

对张周来说,又不出来哄孩子,你非要赖着跟着,皇帝都说了伱小子说了不算,那还用受你制约岂不是很窝囊?

“别走啊,咱商量一下,从国子监出来咱再找个好地方玩总行吧?”

……

……

张周带着朱厚照去国子监了。

而此时,唐寅等人才从官所内走出,他们的马车都被锦衣卫勒令到街角,他们自己还很奇怪,为什么自家马车都挪位置了。

“老爷,听说先前有官家的人来,我们只能先到一旁去,来头很大。”

唐府的家奴,赶着的还是徐经的马车。

唐寅到此时其实已经家道中落了,全靠徐经的赏识,才让他能享受到超凡的待遇。

唐寅还沉浸在先前跟张周打赌的氛围中,一时没回过神。

“那是锦衣卫吧?”

张周和朱厚照走了,锦衣卫自然也要撤走。

一些举人从来没见过锦衣卫,一下子看到一队队的人经过,他们还在驻足观望。

徐经就在就近的地方等候消息,听说这边散场了,也急忙过来:“伯虎,如何?”

唐寅将自己跟张周打赌的事说了。

徐经道:“我刚听说,国子监内今年有举贡的选拔,你猜怎么着?那张秉宽居然参加了。”

“当真?”

唐寅心里一惊也不小。

张周居然是言出必行,这边跟他打赌,他还觉得张周太狂傲,回头很可能会赖账。

现在再听徐经说这个,他知道张周是来真的。

“我也没想明白,你说他这年岁,第一次参加会试,甚至会试都还没考,就要接受举贡的选拔放官,他图的什么?伯虎你也不必担心,以他这状况,必定是考不取进士的。”

徐经见唐寅一脸担忧,怕唐寅是在为跟张周打赌的事烦心。

唐寅道:“未必。”

徐经笑着鼓励道:“考科举,都是不留后路才好,哪有他这般一边参加举贡的选拔,一边参加会试的?当他心有旁骛,这会试便必定不能考取,我看他就是为自己的无能找个台阶下罢了。”

正说着,一旁有一辆马车停下来。

唐寅看过去,对方是官家的马车。

王鏊掀开车帘,招手,唐寅急忙上前去行礼。

“伯虎,你跟秉宽打赌的事,我听说了,有件事告诉你,太子的车驾刚走。”王鏊道。

“太子?”

唐寅一时没摸清楚状况。

王鏊直言道:“虽未有人明说,但以我所知,秉宽早在到京时,便入东宫进讲,后多番出入于宫闱。你不该与他争一时义气!”

王鏊到底是侍读学士,在东宫日讲中占据重要席位,他所知道的消息很多,以往只是不会跟人提及。

当唐寅听到这些,他人木然立在那,仿佛一时间被人抽走了魂魄,成了个行尸走肉的木偶。

“伯虎,我想过,他或也并非出自恶意,与你相争,或能激发你向上,并非有意刁难。”王鏊到底见地非凡,最初他是不想跟张周扯上太多关系,但听说张周跟唐寅打赌的过程,他似乎最能理解到张周的“深意”。

唐寅道:“学生不明白。”

王鏊苦笑了一下。

有些事没法对唐寅解释。

难道告诉他,就算你输了,拜到张周的门下,也是你的荣幸?你恐怕还不知道现在那位陛下对张周是有多推崇!

怕是别人想跟他攀上关系,都没戏。

至于什么张周输了不再参加会试……连王鏊似都觉得,张周以其经历,这次会试恐怕也是张周唯一走正途科举的机会,也如张周所担心的,若这次他考不中,以后也很难再沉下心去考试。

光是皇帝没事上门去找,这还能让人安心备考的?

王鏊没回答,也就走了。

王鏊离开之后,徐经靠前过来问道:“那位是?”

“座师,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王学士。”唐寅回道。

徐经惊喜道:“伯虎,看来你走运了,连王学士都对你如此欣赏,若你能一榜高中,朝中有人更容易进翰苑,以后你前途无量。”

唐寅突然怅然若失道:“我真的能一榜高中吗?”

这话也让徐经意想不到。

狂放不羁自信无比的唐寅,居然在见过张周之后,心理上产生扭曲,居然都怀疑自己是否能考中进士?

“伯虎,旁人或对你没信心,但以我所见,你的才华堪比那些长久在翰苑的翰林,这一榜,你一定会高中!”

徐经跟唐寅交好,更多是一种投资。

他自己对于会试没太大的信心,但对唐寅,他却信心十足。

……

……

国子监内。

此时正在进行一场“面试”。

翰林院派出以翰林院史馆修撰刘春为首的五人队伍,负责对先前入围的五十多名举监进行面试考核,而国子监中,国子监祭酒林瀚和国子监司业贾咏也在列。

考官七人都是翰林院出身,林瀚官职最高,所以林瀚很自信,他觉得以自己的威望,要将张周扼杀在最后一轮,简直太容易了。

考试内容也跟普通的科举考试一样。

现场出题,所有人坐在书桌之后,限时一个时辰内写一篇文章,交卷完事。

张周进来之前就留意到,这次来参加选拔的举贡,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往上……都是那种当了半辈子举人,觉得考进士无望,又有在国子监中供职多年,在读书育人方面有一定经验的人。

他们中多数会以“学正”、“教谕”等身份,留国子监或是发到地方县学。

当然优异的人,干几年之后也可能会升官,一般以地方知县、县丞等为主,好一点的可能会放到通判、州同知等职位,至于想留六部任职的,除非是特殊人才,否则基本没戏。

张周出场时,在场的人其实已经很疲倦了。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因何而有这次的选拔考试,只知道这是皇帝临时加设的。

张周来得最晚,坐在角落里,他跟别人不同,至少不需要背负太大压力,这群老贡生则好像把这次选拔当成人生最后的机会。

……

先前的选拔,是靠出题后自己写文章,不是现场作答,所以不能体现出学问的高低,所以最后一轮需要跟科举一样现场答题,但不用弥封和誊卷。

题目由林瀚亲自出。

是一道策问题。

开场之后,张周便坐在角落,提笔便写。

林瀚巡场,发现众贡生多都在思考,而角落里那个他最在意的人,已经奋笔疾书了。

林瀚走过去,也不知道张周在写什么,冷冷道:“下笔不要太心急!”

张周抬头朝他咧嘴一笑。

林瀚看到张周的笑容,便来气,巡场一圈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

过了不过小半个时辰,张周便过来交卷了。

“你!”林瀚抬头瞪着张周。

张周耸耸肩,大概的意思是,我完成了,就来交卷走人了!

旁边的刘春笑着接过张周的考卷,在看到张周的题名之后,神色稍微僵了一下,随后也只是将卷子压在白纸之下。

等张周转身出门后。

林瀚想过去拿张周的卷子看看,却被刘春阻挡。

刘春低声道:“林老,今日的考试,您是主考,但择选之事由翰林院完成,您是知道的。”

意思是,题目虽是你出的,但考卷的好坏跟你没关系,那是我们翰林院五个人的事,你不要参与其中。

林瀚冷冷道:“难道老夫看看都不行?”

“不可!”刘春显得很讲原则。

林瀚叹口气,没再多说。

……

……

张周出了考场之后,就先出国子监,去跟朱厚照听评书去了。

这头收完卷子之后,刘春等人便要把考卷带回到翰林院进行审阅。

林瀚一把拉住刘春道:“那个张秉宽的卷子……”

“我们会秉公的!且决定权不在我等,还要上报给程学士。”

意思是,虽然我们五个是阅卷官,但决定权似在程敏政身上,也可能程敏政也无权决定,这事就是谁提出的谁负责,也有可能会上达天听。

林瀚差点就要说,我也要去参与阅卷。

但刘春没给他任何的颜面,显得公事公办的模样。

……

……

下午。

程敏政拿到了经过五名阅卷官点评后的五十多份考卷。

他将装着考卷的木匣打开,再侧目看向一边坐着一脸笑盈盈的萧敬,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随后他将考卷拿出来。

最当首的一份,就是张周的。

“萧公公,您要的张秉宽的卷子。”程敏政道。

“是吗?”萧敬提起兴致,把头凑过来看一眼。

但见卷子一旁空白的位置上,五名翰林院的阅卷官都给出评语。

因为这份卷子是最被欣赏的,以至于五名阅卷官的评价都很高,不然也不会摆在最上的位置。

程敏政道:“第一。”

萧敬笑道:“就说嘛,张先生才学颇佳,应天府乡试解元是他凭本事考出来的,若只是跟几个常年不中进士的举贡比,哪有不夺魁的道理?程学士知道这份奏疏该怎么写了吧?”

程敏政无奈点点头道:“在下知晓。却不知第一之外,还要选几人?”

“选四五个人便可,不要太亏待,回头报了吏部,或是给放个知州、知县的官,善待便可!没想到如此容易,看来陛下和咱家都多心了!”

本来还想私相授受,结果张周轻松在一群老贡生考试中拔得头筹。

事圆满解决,萧敬很满意。

接下来就是把事报上去,在张周来年会试不中的情况下,选派官职便可。

程敏政叹道:“有此途径,他还考什么进士?若不中鼎甲,倒不如选为翰林检讨,总好过馆选熬三年庶吉士,还要过留馆选拔的一关……唉!”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