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零五章 趴墙角的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李荣也顾不上跟张周商讨朝事,急忙要回宫去。

等出了蔡国公府门,上了他的马车,由牟斌扶他上车,李荣一个匆忙差点没在车辕上站住从上面掉下来,好在牟斌眼明手快把人给扶住。

“公公小心,其实不必如此急着回宫。”

牟斌的意思,战报什么的能传到我这里,自然也会传到陛下那边,何须你亲自回宫通传?你回去了也未必有你什么事。

李荣笑着感慨道:“咱家身子骨不行了,此番回宫侍奉陛下左右,也不会有多久,谁还不想有个好的前程?你说是不是?”

这是在告诉牟斌,他李荣别看是老骥,但志在重新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是可以由萧敬等人去给皇帝通报战情,占了喜庆,但现在我李荣就是想把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让皇帝觉得我还有用,这样能让我更进一步把萧敬给替换下来。

李荣钻进马车,还掀开车帘往蔡国公府门瞅了一眼,张周并没有出来相送。

李荣感慨道:“今天咱家还在蔡国公面前提太子上表的事,他其实早就算到我会来,故意等着呢。”

牟斌跳上马车,驾车而行,随口道:“西北的战报是刚到,蔡国公提前应该并不知情。再说蔡国公岂会什么事都能料中?公公几时过府,便无定数。”

“就说你没见识。”李荣道,“蔡国公连鞑靼人的心思都能算中,难道咱家那点心思他还算不准吗?不过有些话也不好乱说,这人心之事……最是难说,尤其涉及到圣意之事。你可明白。”

牟斌瞬间就明白,在李荣心中,张周已经被神化了。

而李荣所提及的,就是张周肯定是揣摩着皇帝的心思在办事,但揣摩圣意这种事可不能乱说,不然张周就从能臣变佞臣。

自古以来靠揣摩上意办事的大臣,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

……

皇宫,乾清宫。

朱祐樘本来都已经去坤宁宫准备休息了,得悉战场捷报之事,又带着人回来。

除了李荣出宫找张周说事之外,司礼监另外三人都在,与此同时御马监太监,这几年在军界赤手可热的太监张永也在。

张永本来是准备被派往河套之地作为出征的监军太监的,但最后被皇帝给替换下来,可能是朱祐樘觉得张永作为张周慧眼识珠挑出来的太监,没必要去跟一群旧勋臣混。

之前张永一段时间都在内三关,协同陆完处置内三关的防务,这次是随着传捷报的人一起回京的,可说是马不停蹄风尘仆仆。

“很好,很好。”

朱祐樘详细看过捷报,欣然不已,“又一场大捷,这次总算是像样了。懋仁……做得越来越好了。”

之前两场战事取得了斩首两千,这次一战就斩首两千多,更重要的是把鞑靼人最后的锐气给打没了,鞑靼人灰溜溜败退,算是奠定胜局的一战。

萧敬笑道:“陛下,崔驸马经过这两战,堪称是当世名将,将来大明又要多一位神勇的猛将。”

“不能这么说。”朱祐樘道,“要是没有秉宽的出谋画策,懋仁不会有这般表现,换了旁人,只要有勇气,便也有这般的造诣。他是否真的能堪当大用,还有待检校。”

萧敬本来是想拍崔元的马屁,顺带拍皇帝的,毕竟是皇帝这个伯乐把崔元从那么多人挑出来,并以其随军出征的。

但现在皇帝好像并不太喜欢当这种伯乐,或许在朱祐樘心目中,什么崔元的,就算是妹夫,论重要程度也不及张周身上一根头发。

“倒是太子……”

朱祐樘兴奋之余,突然想到,自己儿子好像下午时候给自己上表,就预言了眼前所发生之事。

事情未免有点……太凑巧了。

“李荣回来了吗?”朱祐樘问了一句。

萧敬还没明白皇帝为何突然问及李荣的行踪,他甚至都不知道李荣现在干嘛去了,他道:“回陛下,尚未到。”

“唉!朕也是太心急了,应该让人明天再去找秉宽,若是被太子知道朕非但不信他,还想以此来怪责他,那是有点……不近人情了。”朱祐樘有些后悔。

萧敬一脸懵逼,这在说什么?这还跟太子有关系?

正说着,有小太监进来通禀道:“陛下,李公公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

朱祐樘赶紧把李荣叫进乾清宫内。

李荣回来,看到几个同僚都在,也没觉得怎样,走上前去给朱祐樘见礼。

“秉宽怎么说?”朱祐樘目光热切问道。

李荣笑道:“蔡国公得悉奴婢前去的目的之后,只说太子所言在理,还说鞑靼人北上渡河不明智,或是困兽犹斗。正说着,捷报就来了,也是赶巧。”

“呵呵。”

朱祐樘苦笑。

萧敬道:“会不会是蔡国公一早就算到此战会赢?”

“这还用你说吗?”朱祐樘白了萧敬一眼,又对李荣道,“派人去看看,太子睡下没有,不管睡没睡,把人叫过来。有关捷报之事,明日早朝时再说。”

李荣赶忙问道:“那陛下,明早是否要知会蔡国公入宫?”

朱祐樘笑道:“秉宽在不在都无妨了,上一次朕把该说的都说了,朝堂那些人难道不知道秉宽的能力和功勋吗?不必烦扰他。”

奠定胜局的一战都获胜了,张周参不参加朝议,好像朱祐樘都不介意了。

之前想让张周入宫,是想跟张周探讨一下接下来战事的发展方向,现在都赢了,那也不用探讨,反正让张周整顿军务的事都说清楚,让张周在背后享受荣光也一样。

反正来日方长,张周似乎也不急着在人前露脸。

每当有捷报时,张周站在背后,反而让朝中那些大臣更觉得郁闷。

……

……

朱厚照当晚还没有休息,就被人告知要去见老爹。

是李荣亲自来相请。

“父皇这是转性了吗?平时这时候早就睡了,还跟本宫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还说这是某人提醒他的,怎么今天就不遵守了?”

朱厚照很生气。

他晚上不睡觉,也是有乐子的,要么听故事,要么找好玩意。

一般人家,入夜之后不得不休息,那是因为照明条件落后,而朱厚照这里并不担心这一点,加上自幼就独睡,没有父母管束的他,想早睡也不可能。

李荣赶紧道:“是有关太子先前上表的事。”

“咋了?本宫写得不好,父皇要骂?不会说我不务正业吧?”朱厚照皱眉。

李荣心想,嘿,你小子说得还真对。

捷报传来之前,你那位父皇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

李荣笑着道:“是这样,先前捷报传来,被太子您言中,鞑靼人渡黄河时遭遇阻截,此战大明获得大捷。”

“哦,赢了啊?我就说嘛,鞑子遭遇兵败不赶紧跑,还想捞好处,有那么容易吗?既然都赢了,那还叫我干嘛?”朱厚照一脸得意。

刘瑾本来还一脸紧张,听到这里,他陪笑道:“赢了就好。”

李荣瞪他一眼,似在怪责。

姓刘这小子话咋这么多?这跟他有何关系?以为自己在研武堂当几天提调,就能上天了?

李荣所不知道的是,朱厚照上表这件事,就是刘瑾提议的,事关到刘瑾切身利益。

现在赢了,刘瑾等于是在太子身边建功,他当然会兴奋。

李荣道:“陛下有吩咐,奴婢不敢问,事不宜迟,陛下还在等候,就请太子殿下赶紧收拾一下,随奴婢前去。”

“嗯。”朱厚照一脸不爽道,“这个当爹的真不知道体谅儿子,算了,我也不跟他一般见识。前面带路吧。”

这话又让李荣一脸汗颜。

……

……

乾清宫内。

朱厚照前来相见,先给老爹请安之后,就立在那,打量着朱祐樘在翻阅奏疏。

“嗯嗯。”

为了防止父亲先前没听到自己的话,还有意清清嗓子以做提醒。

但朱祐樘仍旧不闻不问,让朱厚照继续罚站。

过了许久,就在朱厚照想自行找个地方歇歇时,朱祐樘才抬起头看着他。

朱厚照马上挺起腰杆装出很认真的模样。

“太子,最近课业进行得可还顺利?”朱祐樘问道。

“没营养。”朱厚照小声嘀咕了一句,撇撇嘴,这才大声回答道,“回父皇的话,儿臣最近学业有成、吃苦耐劳,连先生都夸赞儿臣最近用功读书进步很大,儿臣没有骄傲,还想更加用功读书,不辜负父皇和母后的期许。”

“哼!”朱祐樘轻哼道,“你哪个先生夸你有进步了?”

“啊?”

朱厚照一怔。

这当爹的,直戳人身上的软肋啊。

“就是,就是……”朱厚照还在回想,哪个先生比较好欺负,说他夸的回头就算被老爹问了他也不会反驳。

朱祐樘气恼道:“今日你的考核成绩,朕看过了,明明之前都已经熟背的东西,却是错处连篇,你居然还好意思说自己有进步?”

朱厚照一听就蔫了。

感情不是来夸我有见识,而是揭短的啊。

“父皇,所谓温故而知新,最近儿臣忙着学新的知识,没时间温故,也不是懈怠,等回头再考试时,儿臣拿出几天时间来复习就好了。”朱厚照跟天下之间所有的孩子一样,都会给自己成绩不佳找借口。

朱祐樘道:“就这样,你还好意思跟朕提,想出宫?”

“呃……”

朱厚照皱眉,小鼻子小眼睛都快皱到一起。

感情是阻碍我出宫的大计。

当爹的果然阴险狡诈,先给我来这一出,拿学习成绩说事,你咋不说我在军事上有见识呢?

“如果再不用功,朕就又要让你面壁,将你关起来好好读书。”朱祐樘道。

“也行啊。”朱厚照一点不怕,甚至还有些欣然道,“只要让张周张先生入宫来,陪儿臣读书,多关几天也无妨。”

“什么?”

朱祐樘也没想到儿子会突然来这么一句。

朱厚照道:“儿臣最近也见不着他,但儿臣知道他一定不会太忙,因为他总是喜欢忙里偷闲,儿臣所想的是,既然他那么闲散,还不如让他来教儿臣学问。父皇您想啊……战事都结束了,咱不能让他闲着,不然白给他发俸禄吗?”

“胡闹!”

朱祐樘恼了,厉声道,“你当秉宽是朕给你请回来的教书先生?还有,你就是这么尊师重道的?这是谁教你的?”

朱厚照讷讷不回答。

旁边的李荣赶紧劝说道:“陛下息怒。”

朱祐樘道:“这太子,朕本以为他有进步,本还想将来有机会,让他可以到朝堂上历练一下,多接触一下大明的朝务,现在看来是朕多想了。”

“别啊父皇,儿臣可以的,你让儿臣试试!”朱厚照一听就瞪起眼了。

“是吗?”朱祐樘冷笑着重新低下头,似要继续批阅奏疏。

朱厚照道:“父皇不是开玩笑的吧?儿臣在您眼里还是个孩子,您肯……让儿臣接触朝务?”

朱祐樘没回答,甚至都没抬头。

连李荣也有些费解。

毕竟太子还年少,似还没到有能力接触朝事的年岁。

乾清宫内安静下来,许久之后,朱祐樘才突然道:“有关宁夏军情的事,秉宽可有提醒过你?”

“没有。”朱厚照回答很干脆,“他连说都没说过,儿臣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父皇要是不信的话,可以问。”

“嗯。”

朱祐樘点头道,“你在这方面的见识,倒还行,不枉费秉宽对你一番栽培。”

朱厚照急忙道:“父皇,这可不是什么名师出高徒,他都没教过我什么,这真是我自己琢磨的,可别说这是他的功劳就行。”

“哼!”朱祐樘道,“没有秉宽的提点,你懂什么?还不虚心了!今日你不必回东宫了,就在就近找个地方给你歇宿,明日一早与朕一同上朝。”

“啊?”

“啊什么啊,朕也不会让你上朝,只是让你在后面听听,多听多学。不枉朕的苦心。”

朱厚照闻言在琢磨,不枉这个又不枉那个的,到底我为谁活着的?

上朝?

倒也不是新鲜事,大不了再去当个趴墙角的呗?

“儿臣领命。”朱厚照一脸无所谓,拱拱手道。(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