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零三章 跟那个人匹敌的男人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说完秦纮请求致仕,以及替换其潜在人选之后。

李荣望着朱凤,笑道:「安边侯,咱家有事要跟张先生单独商谈,您是否可以……」

朱凤这才明白,原来刚才让自己旁听,是让他听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而现在可能人家有私事或是大事要谈,他在眼前就显得碍眼了。

「知节,先去我书房等候吧,跟李公公谈完过去找你。」张周道。

「嗯。」

朱凤心情有些低落,但也知道自己身份地位不够,作为一个武臣是没资格参与到朝廷大事商议的。

让他旁听一下秦纮上奏的事,已经算很给面子了。

等朱凤跟着刘贵离开,李荣才将怀里另外带着的几份奏疏,一并展现在张周面前,道:「最近陛下烦心事不少,阁部的票拟陛下一直都不太满意,上听处如今是户部左侍郎王琼执领,虽然他有能力,但在涉及到朝务之事上,他还是有些……保守。这不还要劳烦先生给参详一下。」

张周道:「这是让我拟定票拟吗?」

李荣笑道:「咱家乃是司礼监中人,您的意见就相当于票拟,无须形成纸面上的意见。您也该知晓,陛下正因为这几年阁部一直都是一潭死水,正准备增加一到两名阁臣,现在翰林院中最为推崇的便是先生您。」

「我不行。」张周直接摆摆手,意思是这件事跟我没关系。

我兵部尚书当得好好的,干嘛要入阁呢?

进到内阁,仰人鼻息,受刘健那三位的窝囊气?

就算让我直接去当首辅,我还不乐意呢。

李荣道:「您毕竟也是侍读学士,以您在翰林院中的功勋,尤其是对于《大明会典》的修撰,德高望重舍您其谁呢?不过陛下也考虑到,如今兵部内事务少了您不可,陛下甚至还提过,让您在内阁挂职,平时不必去,就好像您在都督府挂职一般。」

张周听到这里,觉得还容易接受一点。

身兼实职的兵部尚书,还能挂名内阁大臣,那意思是就在内阁排个号,等刘健几人退下去之后,他张周直接可以当内阁首辅,这是为防止今日之后入阁的人,资历在张周之上,给张周铺一条通向内阁首辅的路。

张周摇头道:「于理不合,若陛下真如此的话,那我更要成为朝中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身为国公,都督府为后军都督府右都督,又当上兵部尚书,而今还要挂职内阁大臣……皇帝有点不给其他大臣活路的意思,俨然是要把张周当成大明朝臣第一人。

张周自然知道如此会如何遭人恨,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以他入朝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没必要身背这么多职位,也是因为这些职位其实是没必要的,并不影响到他参政议政,他真正的身份,只需要当好皇帝幕僚便可。

当不当阁臣,他还真没那么多想法。

李荣笑道:「陛下也只是有如此的设想,目前还没有落实,不过陛下对于翰林学士王鏊很是推崇,看来此番入阁,就非他莫属了。」

「是吗?」张周道,「对此我还真一概不知,李公公也不该把这件事提前透露给我。」

张周其实知道朱祐樘的意思。

最初朱祐樘是想把程敏政提拔入阁,这件事都到了落实阶段,甚至程敏政已经做好了入阁之前的一切准备,但问题就在于,朱祐樘也是个会顾念大局的人。

程敏政最大的问题,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入阁时,正好牵扯到鬻题案,而且明显是有人故意往他身上泼脏水。

以此看来,程敏政在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一些私事方面,的确是有不检点,甚至是让皇帝厌恶的点,哪怕后来张周替他说话,让

他有机会往张周阵营靠拢,但一次不成,想第二次入阁,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反观王鏊。

就算论资历和能力,王鏊都不比程敏政高,甚至王鏊一开始就被人排挤,但至少王鏊为人低调,之前也未在入阁这件事上栽倒过,加上王鏊又是张周的座师,以其沉稳的性格,让皇帝觉得,还是让王鏊入阁更为合适。

李荣道:「先生,您还是先赶紧给出谋划策,咱家也好早些找个地方歇息,明日一早还要回宫复命。」

张周脸色随和道:「李公公辛苦了。」

「宫里当差,不敢说辛苦,都是为陛下为朝廷,先生您也是一样。」李荣道,「目前最棘手的,还是河工这边的,今年旱情缓解,就怕中原和南方的洪灾又来,各地入夏之前都在筹备修建堤坝等事,但朝廷不可能一次批准那么多地方的重修计划,而且您知道,其中不少地方根本就是……借机调拨帑币,并不是有多着急。」

张周道:「不会是让我推算一下,今年夏天哪边有可能有洪灾,提前预防?」

李荣惊喜道:「如此是最好的,要是真能这样的话……先生您不必太拘谨,咱家就这么一说,更多是要看您能否协调调度,为这件事,朝中三月开始就一直在争论,甚至为修黄河堤坝还是修大江堤坝,也都吵翻天了。」

张周点头道:「既然陛下让我参详,也不至于说,此事最着紧,不会明日一早就要定吧?」

「那不至于。」李荣赶紧换上笑容道,「只要您肯出面替陛下分忧,延迟个几日也不是不可,但还是要加紧啊,毕竟这夏汛眼看就要到来了。」

张周把李荣送走之后,这才进到书房,而朱凤已经在那,拿着书架上的书看了很久。

「看得进去吗?」张周问道。

朱凤回过头来,却显得有些歉意,毕竟不问主人就取主人的书看,有点不礼貌。

朱凤赶紧把书放回原位,道:「张兄,你这书房……挺别致,就是这些书,为何跟我平时看过的,它不一样呢?」

张周道:「你平时看到的书,基本都是应付科举,或者是注释书经的,而我的书则是改变时代的。你以前所看的书,目的是为了解释前人的言论,有的是借古论今,而我的书则着眼于未来,你所看到大明一切的改变,都能从这些书上找到痕迹。」

「是吗?」

朱凤听得一知半解。

他本来就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出身,成国公府再大,那也是武勋世家,家中的男丁习武多过于从文,而本身朱凤又不作为嗣位人自然也没接触太多的文化知识。

「说吧。」张周坐在书桌之后,也让朱凤落座。

朱凤道:「我说完就走,打扰半天了,就是永康长公主的事,她说之前对张兄多有误解,现在她明白你一切都是为了驸马好,愿意冰释前嫌,并希望你能在崔驸马的职位上,提供一些帮助,让他可以留在京营里当差。」

张周摇头道:「如此有用的人才,当然是留在西北更好,难道这不是崔驸马,还有永康长公主的期望吗?」

「这……应该不是吧。」

朱凤道,「张兄,我是这么理解的,夫妻之间总不能一直分隔两地,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大的抱负,就好像,我就觉得留在京师里,比在西北好。」

张周笑道:「这种事,还是要看陛下的安排吧?」

朱凤挠挠头道:「我也是这么跟她派来的人说的,但也不知为何,她好像就很在意能跟你冰释前嫌,加上我们两家本来关系就不错,这次连祖母都认为我应该帮她,我只好来了。」

张周道:「看来你们两家想结成盟友啊。要不要再从崔家给你找个夫人,给你续上

?」

朱凤急忙道:「张兄可别拿我取笑了,我就是来传个话,你要是觉得不合适,你直接回绝她。写封信或者让我去传个话都行。」

张周一脸无所谓的表情道:「明说吧,我认为崔元留在西北更好,或者此战之后,他还有机会封个爵位之类的,西北有很多地方缺少将帅,给他个空缺一点问题都没有。反观京师之内,这提调京营各营的差事,各家都在抢。」

「那可是长公主,应该不难吧?」朱凤道。

张周道:「并非如此啊。对陛下来说,有能力的人,还是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为妥,你便回去这么说便可。想来她是不会为难你的。」

「哦。」

朱凤应一声。

突然又觉得自己大晚上跑来等了一个多时辰,简直是没有必要。

算是白等了半天,结果就被张周几句话给敷衍了。

「知节,早点休息,我还有事,咱以后有机会再聊。」张周打着哈欠,就相当于是在下逐客令。

你个小子大晚上跑来打搅我的好事,我没怪你就算是客气的,还想让我对你和颜悦色不成?

翌日早朝。

朝上仍旧没有黄河一战战报的消息,但在朝议之后,却已经有大臣在私下里议论开。

「听说狄夷是准备渡过黄河,在宁夏地面上劫掠,这也是他们放弃石沟城的原因,就是为了把宁夏本地的守军给吸引出来,如此宁夏的守军要是追不上,那狄夷就可以在宁夏镇周边大肆骚扰百姓。用心歹毒啊。」

「此话有理啊,很多人都在如此猜测,说是鞑靼人只要过了黄河,将会如入无人之境,之前取胜那两场,杀那点鞑靼人,还不够大明百姓的损失,鞑靼人是在布局啊。」

「那这么说来,之前到底是功还是过?这事,兵部那位……应该如何区分功过?是不是还要担责?」……

一群人探讨得很激烈。

就差说,张周你盘算失误,就算取得两场战事的胜利,但在关键点上,鞑靼人仍旧没有在整体战略上落败,只要鞑靼人渡河,并劫掠宁夏周边的百姓成功,那这场战事最多就可以算个五五开。

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屎盆子往你身上扣。

本来可以没事,就因为你执意要用宁夏守军来打***,虽旗开得胜,但最后却还是输得一败涂地。

当然怎样叫一败涂地,话术可就多了,这由我们来区分和决定。

林瀚作为礼部尚书,对于周围的议论充耳不闻,却还是通政使沈禄走过来道:「听到没?」

这是在提醒林瀚,人家都在说你女婿呢,你不会装聋作哑吧?

林瀚道:「又能如何?战场上的事,老朽不懂啊。」

对林瀚来说,他当过礼部尚书,人生目标达成,现在也近乎于混日子的生活,丝毫不觉得自己在朝堂上有多强的参与感,倒是因为他跟张周的关系,反而让他时刻都要小心被人带沟里。

而沈禄在他眼里,恰恰就是「不安好心」。

沈禄道:「我倒觉得,有高人在背后引导这股风气,你说这几千里之外的战事,都还没打完呢,京城怎么会如此多的议论?还不说明事情吗?」

林瀚侧目看过去道:「你是说,有人刻意在往什么先胜后败的口风上引导,故意要往秉宽身上推卸责任?」

沈禄点头道:「有这种倾向。有时候,咱也不能不理会不是?」

林瀚皱眉,他不太喜欢沈禄这种说话方式。

你有话就直说,非要近乎打哑谜一样去拐弯抹角,而且还是跟我这样一个看起来与世无争的人说这些。

你就是不想出头,把我当枪使呗?

「那我回头,是该提醒秉宽,让他小心一些。」林瀚道,「不过此事当如何认定,还不是要看鞑靼人的动向?几个人私下的非议,影响不到大局。」

「林老你说得有道理,对了,之前跟林老说过,宋家想跟你联姻,宋家小姐要进你门,你看如何?」

「也不必了!」

林瀚很清楚,沈禄这是知道他对于生孩子这件事很热衷,所以想给他「做媒」。

沈禄仍旧喋喋不休,夸着宋家女子的好,一直到宫门口,分开之后,林瀚也没再跟他说一句。

沈禄望着林瀚气呼呼离开的背影,嘀咕道:「一树梨花压海棠有何不妙?这怎么……还矫情起来了?」

文华殿,中午。

朱厚照面前展开一幅很宽大的西北地图,他一手拿着个放大镜,一手拿着根鸡腿,正在一边吃饭一边研究大明的军事形势。

「这宁夏之地也是奇怪,黄河以北就这么不大的区域,再往北就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和土丘,鞑靼人干嘛还要非盯着这么块地方呢?换了是我,明知道打不过,还不赶紧跑?」

朱厚照似乎不太明白鞑靼人为什么要渡河北上。

刘瑾道:「太子殿下,现在也没说鞑靼骑兵一定会渡河,只是研武堂内商讨出的结果,是渡河的可能性更大。」

朱厚照叹息道:「石沟城一战,***要找个地方落脚,也要劫掠,我还能理解,这北上黄河,就有点不明智了。虽说我大明追击的人马不多,但也是获胜了几场,气势正盛,***就算是小王子亲自领兵,他有足够多的船只渡河吗?只要在河对岸设一路疑兵,再以伏击之势杀出来,那***不还是要老老实实退回到南岸?」

「这……」

刘瑾没想到,这位太子的见识跟别人还不一样。

丘聚走过来道:「回太子的话,奴婢听说,鞑靼是不甘心这么退兵,想要获得一些战果之后再走。不然,鞑靼小王子的颜面保不住,那以后他在草原上,将没法当共主。」

「还共主呢,共主只有我们大明,他们也不过是大明的臣子罢了。」

朱厚照气势汹汹,咬了一口鸡腿,好像鸡腿就是巴图蒙克身上的肉,吃了一口还喷香的。

高凤提醒道:「殿下,可别把油滴在舆图上,那可就弄脏了。如今宫里就这一幅,若是陛下问及……」

这么好的地图,显然不是张周给朱厚照准备的,而是张周给朱祐樘准备的,朱厚照嚷了多次,才从老爹那借回来,这当作是他学习进步的奖励,当然也说明了如果学习不好,随时都会被没收回去。

朱厚照道:「有那个人在,多少地图他都能搞出来,不就是几天时间吗?再说了,宫里也有工匠,回头让他们仿照画一幅就行了。」

刘瑾道:「太子殿下,时候不早,您也该用过午饭,准备下午的考试了。」

「考试考试,天天都有考试。」朱厚照闷闷不乐道,「说起来都是那个人的错,从他给我当先生,他就没事给我整个考试,连父皇都觉得这是检验我成绩的标准,这不是扯淡吗?治国只用之乎者也就行的话,那是不是让孔子来当国君,他就能把天下给治理好了?」

刘瑾急忙道:「太子殿下慎言。」

「屁,本太子将来就是治国之人,说这话怎么了?」

朱厚照不理会刘瑾的目光,继续打量着地图道,「真希望鞑靼人真的是要渡河啊,这样边军又有立功机会了,换了是我,我就带一路人马在河对岸等着。哈哈,来一批我杀一批,直到他们认怂,然后乖乖沿着这条路给我出关,到时我再派兵于关口阻截,管保让他们全军覆没。」

东宫几名太监面面相觑。

他们也不觉得这有什么期待感,也不明白太子一提到这个为什么就会这么兴奋。

他们是理解不了朱厚照尚武的境界,还当朱厚照是在那发癔症。

刘瑾道:「太子殿下,若是您对此战有何看法,应该写一份上表,呈递给陛下,让陛下知道您的见识。」

「对啊。」朱厚照道,「父皇总觉得本宫是个孩子,但本宫已经长大了呀!每次我的见识,都能准确命中战事的发展,而父皇他自己就不行,我才是可以跟那个人匹敌的男人。」

几个太监又大眼瞪小眼。

心里在想,太子啊,谁给你的自信,你几时每次都命中战局发展的?咱能要点脸吗?

刘瑾却翘着大拇指道:「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将来若是有机会亲征,必定能将鞑靼人一举扫平,到时苍穹之下将都是大明疆土,再不会有狄夷敢犯境。」

「说得好。加个鸡腿,给你了!」

朱厚照本来就快吃饱了,说着直接把手上吃了半拉子的鸡腿递给刘瑾。

刘瑾拿到鸡腿之后,心情那叫一个激动。

「吃啊!」朱厚照道。

刘瑾道:「奴婢舍不得吃,要回去供起来。」

「切!」朱厚照道,「让你吃就吃,这东西又不是什么古玩字画的,怎么供?难道你要用石灰给裹起来?临时的奖赏而已,以后等本宫开府立事之后,给的赏赐更多。你们也一样。」

刘瑾跪下来道:「奴婢谢赏。」

高凤几人也拱手行礼领命,心里却在想,就你刘瑾话多戏多,吃个鸡腿至于把你激动成这样?

朱厚照也不擦手,直接用沾着油星的手往地图上点,口中道:「我觉得他们会在这里退出大明,就是不知道其余各路人马是不是能及时过来阻截,他们想过黄河是没戏的,除非领兵的宁夏巡抚想被砍脑袋。明摆着的啊,谁到对岸去领兵,这功劳就是谁的,弄不好还要再出个王守仁之类的。」

刘瑾道:「太子殿下莫不是认为,大明又哟涌现出一位战神?」

「我不知道,看情况吧。」

朱厚照没把话说满,随便拍拍手道,「有鸡腿就赶紧吃,吃完了陪本宫等参加考试,考完了我一定跟父皇说,最近让我出宫走走。在宫里真是闷死了,也见不到某人,他最近还不知道在哪快活呢。」

高凤道:「太子殿下说的是蔡国公吧?他最近忙于公务,或是无暇前来。」

「狗屁!」朱厚照骂道,「我每次去见他,看他都有闲情逸致,我觉得他平时就是在叫苦,道家人你们懂的,都是讲求什么清静无为,说白了就是偷懒呗?」

几个太监这下又是目瞪口呆。

太子的见识,就是跟别人不同,连皇帝都不能说张周是在偷懒,太子却如此「诽谤」自己的先生。

朱厚照道:「要是将来我当了皇帝,他这么糊弄我,看我怎么收拾他!他也就是欺负我现在还是太子罢了!」

高凤又急忙道:「太子慎言。」

「慎言慎言,难道本宫还不能说话了?就算在父皇面前我也这么说!一定要让某人忙起来,大明中兴才有希望,不然他天天偷懒,大明中兴遥遥无期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