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九十九章 以巧取胜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三屯营。

这天刘宇已提前得知,第二天上午朱凤和崔元便会抵达,并由他刘宇点兵完成出征之事。

就在刘宇为了迎接这二人煞费苦心,当天他还准备早早休息,来日一早出城迎接时,幕宾却心急火燎跑来,告诉他一个令他直接把手上茶杯惊掉的消息:“军门,蔡国公来了。”

“谁?”

刘宇手忙脚乱之下,赶紧整理了一下前襟,茶杯落地也使得他身前全都是茶水。

幕宾也显得很急切道:“的确是蔡国公,人已经进城,还点名要见您。如今正在城中的驿馆内,您还是赶紧去看看吧。”

“去看看,去看看……等等,他到底是来作甚的?莫不是……”

刘宇心中打怵。

自己在蓟州镇,看起来一切都做得不错,但其实暗地里贪赃枉法的事还是没少干,这次张周突然杀进城来,提前连个消息都没打,万一是来找自己麻烦的,若这么去,不就等于是自投罗网了?

幕宾道:“您有何可担忧的?再说了,既然蔡国公已进城,想必崔驸马和安边侯的人马也就在左近,不然为何他们不连夜进城,而是要在城外几十里的地方驻扎到明日才动身呢?”

“有道理啊。”

刘宇也是彻底没脾气了。

打又打不过,且张周这么来,基本也不可能是来找他算账的,他现在还要仰仗于张周于朝中混出名堂,连崔元和朱凤他都想着如何去巴结,对张周他更是要表现出谦卑和恭谨,更是要把场面事做足。

“把我先前准备的礼物,都给拿出来,旁人都不送了,就送给这位蔡国公便可。另外听说蔡国公喜欢听戏,把我之前买回来的南戏班子一并准备好,今晚若要跟他谈事,或是直接一边看戏,一边商谈……”

……

……

驿馆内。

刘宇抵达时,就见到锦衣卫千户孙上器守在驿馆楼下。

刘宇进来之后,也是赶紧上去给孙上器行礼。

孙上器跟刘宇之间已打过几次照面,他也是恭敬行礼道:“中丞大人,公爷眼下并不在驿馆,而是在就近的茶舍,您请移步。”

“为何不在此?莫非是……招呼不周?”刘宇急忙问道。

“公爷平易近人,平时住驿馆也不习惯,就在就近的地方吃茶见客,让卑职为您引路。”

孙上器走在前,把刘宇给引到一条街之外的茶舍。

但见茶舍很普通,已经入夜,还点着很昏暗的灯火,刘宇在门口四下张望一番,心说,这要不是有人告诉我蔡国公在这里,谁能想到这里有一位大人物?

刘宇急忙上楼,但见一名女子正好隐到了屏风之后,而张周则坐在桌前,面前的茶水似乎都没动过。

“下官刘宇,见过张部堂。”刘宇急忙上前见礼。

张周笑着起身相迎道:“刘中丞客气了,我从京师而来,连个招呼都没打,希望不要打乱了你调兵遣将的计划,实在是因为皇命在身,不得不如此低调行事。”

“您说笑了,张部堂您乃是大明的兵部尚书,这朝中上下的军务,都由您来打点,既然您来了,调兵遣将之事自然是由您来接手,下官自当听命行事。”刘宇很清楚。

当张周出现的那一刻,无论自己心中有什么不服,也该赶紧退让到一边,把话语权交到张周手上。

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引起张周的怀疑,甚至会被张周当成是可信赖的自己人。

张周道:“你误会了,调兵的事,该怎样就是怎样,我这次并不是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前来,也不是以都督府军将的身份而来,乃是以朝廷迎接外宾的特使前来。”

刘宇一怔。

你不是为调兵而来?

骗谁呢?

眼下皇帝让从蓟州出兵打一场仗,你出现在这里,怎可能会跟这场战事无关呢?

张周笑道:“坐下来叙话。”

刘宇犹豫了一下,还是在旁坐下,却是低着头不去跟张周对视,随即才有人上了茶水。

……

……

二人对桌而坐。

张周道:“京山伯和安边侯,会从蓟州出兵,这是朝廷下来的旨意,刘中丞收到了吧?”

“是。”刘宇应答。

张周微笑道:“但有一层原故,连陛下都未说清楚,其实这次陛下是想借助朵颜三卫投靠大明,由他们配合火筛等部族,出兵征讨鞑靼小王子,引发其草原内乱。而我前来的目的,就是推波助澜的。”

“啊?”

刘宇显然没料到,张周到蓟州镇驻地的目的,并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当外交家的。

那刚才张周就不是在糊弄他。

张周道:“刘中丞你是否觉得,这鞑子不可信呢?”

“是啊。”刘宇急忙顺着张周的话意道,“鞑靼人背信弃义见异思迁,且他们都是同流合污的,说是归顺大明,但其实并不能以大明的利益为先,他们明着归顺,或是转头就投靠了鞑靼小王子。”

张周笑道:“那是以前,草原各部族之间还能保持微妙平衡的时候。眼下却并非如此。”

“这是为何?”刘宇当然要表现出自己不太行的样子,这是为了彰显张周的睿智。

当下官的,刘宇很清楚自己不能表现的比张周聪明。

张周道:“在威宁侯于偏头关大捷之前,一连数年,鞑靼兵锋都很强盛,且他们内部兼并之事已生,过去两年,即便大明在军事上处处占优,但鞑靼小王子兼并各部族的野心却并未消弭,且还趁火打劫。”

“这倒是……”刘宇想了想,也有道理。

巴图蒙克崛起,号称达延汗,要把整个草原重新归于一统,本来一切进行还挺顺利,谁知就这时候大明的军队突然有了张周和王守仁等人出现,并在强大火器的推进之下,令草原的生存空间进一步降低。

可巴图蒙克的兼并之战已经挑起,鞑靼主部族察哈尔部已经无法再取得其他各部族的完全信任。

张周笑道:“我也知道,草原人分分合合,自有其一套逻辑,并不是我们能用常理揣度的。”

“是啊张部堂,您想,那鞑子到底是非我族类,其心怎可能与大明站在一致的立场上?”刘宇顺杆往上爬的本事不低。

就是张周说什么,认同什么,也不太去增加自己的意见。

张周当然明白这种人的性格,善于逢迎,看起来有能力,但其实最大的能力在于如何笼络人心,还有就是如何利用手上的权力去巩固自己的势力,以权压人的手段非一般人所能及。

张周道:“那就要恩威并施,与大明合作,我朝可以提供一些协助,让他们出兵攻伐鞑靼小王子,若他们不顺从,甚至是投靠鞑靼小王子,那他们自己的部族领地和人畜、财货等,我们大明也就笑纳了。”

刘宇拿出一副恍然的神色道:“如此甚为高明。下官似乎明白,为何陛下会令张部堂您亲临,只有您亲自跟兀良哈那几个部族谈,他们才会知道大明的决心,并且不敢见异思迁,只要您坐镇于蓟镇,就等于是在他们身后刺了一把剑,随时可以要他们的性命,他们怎敢不用尽全力呢?”

张周笑了笑。

这话听起来是马屁话,但大致道理是说对的。

那就是必须要由他张周来威慑朵颜三卫,或者叫兀良哈三卫,只有这样,这三卫的人马,加上周边一些中小部族,才会坚定站在大明这边。

张周道:“光我有坐镇还不够,还需要有兵马作为呼应,也不隐瞒你,新建伯的人马将会从威宁海出兵,加上蓟镇出兵的京山伯和安边侯,以及延绥出兵的三边总制王琼,还有英国公从偏关出兵……各路人马呼应之下,由不得火筛和朵颜三卫有异心。”

刘宇听完之后,装出非常振奋的态度,极力夸赞道:“如此宏大的出兵计划,却只用了少数的兵马和粮草,且还能引发草原内部的变乱,实在只有陛下和张部堂您才能想出如此的妙计,下官佩服到五体投地。”

“是吗?这还要仰仗于刘中丞你的通力配合,毕竟此番辽东并不出兵,蓟镇的出兵将至关重要。”张周道。

刘宇道:“下官能为如此一出宏大的战事,献上一份薄力,也是下官生平之幸也,大人您有何吩咐,只管差遣便好。”

“嗯。”张周点点头。

用刘宇,千万别客气。

跟他客气了,或许刘宇还会想,是不是他哪里做得不对,或者是做得不好,甚至会产生一些异心……用这种善于逢迎的官员,就把他当牛马一样使唤就行了。

“张大人,下官还准备了一些小的节目,今夜有两出戏要上演,您是否移驾前去一览?要不这样,之前永平府贪赃枉法的劣绅,在城中有被查抄的宅邸,如今都空置着,您不妨移步前去下榻,由下官尽一下地主之谊。”

“这怎么好意思?”

“无妨无妨,都是为方便朝廷在蓟州镇出兵,下官也不会僭越礼数,只做一些简单招待,还望大人您不要嫌弃。”

张周笑了笑。

他很清楚,以刘宇这种人的为人,是不可能尽什么简单招待的,必然是各种服务周到,让人乐而忘返那种。

“有劳了。”张周道,“正好今夜落脚之处还没着落,也只能叨扰刘中丞你了。”

“下官的荣幸。您请。”刘宇感觉自己好像当了张周的头马一般,兴冲冲在前引路。

……

……

三屯营以西四十五里处。

崔元和朱凤的人马驻扎之后,二人也聚在中军大帐等候张周最新的指示。

已经制定好主次关系,这次出兵由崔元作为军中主帅,而朱凤作为副帅,至于爵位高而军中地位低的问题,在别人看来会是大事情,可朱凤似乎并不在意。

似乎在朱凤看来,谁当主帅谁就要承担更多,而他恰恰就不喜欢承担责任。

“张兄他进城,说是去跟刘军门谈事情的,但我怕他在城里遇到什么麻烦,进城没带多少人,这要是刘军门有什么别的想法,那他不就危险了吗?”

朱凤在崔元面前担心起张周的安危。

崔元皱眉道:“安边侯,敢问一句,蔡国公入城是去削刘巡抚官职的吗?或是去查他的老底?”

“自然不是。”朱凤急忙否认。

“既然不是,为何还担心一介巡抚会对大明的兵部尚书不利呢?如果真是这样,那咱估计也不用出京师了,连大明境内的边关要隘都这么危险,怎还会有你我的用武之地?”崔元显然对于政治立场什么的不太明白。

朱凤好奇道:“难道你没听说刘巡抚之前的一些劣迹?”

“他……怎么了?”

崔元还真没听说。

崔元虽然有一股脑的正义感,但他本身对于军政之外的事情了解很少,身为驸马,他以前的差事就是混吃等死。

朱凤道:“没听说也好,其实说了也没法印证,就好像是暗中诽谤一般。这次还要指望他来协助我们出兵。”

这令崔元很无语。

你话说一半,不说了,故意打哑谜是吧?

正说着,门口有传令兵进来,送回一封信道:“两位爵爷,这是国公从城内给您二位的来信,是锦衣卫亲自送来的。您请阅览。”

“拿过来。”

朱凤直接接过信件。

就在朱凤要打开时,崔元先摆摆手屏退了来送信的人,又好奇问道:“何等事,需要用这等私人的信件?”

朱凤一边拆信一边说道:“有差事给我们,我们听着就行。张兄的足迹遍布天下,据说他以前还曾云游四海……我也不知道真假,反正他的见识一定广博,听他的准没错。”

“……”崔元又一阵无语。

本来崔元还不太清楚朱凤跟张周的关系。

但见朱凤对张周如此的推崇,心里也在想,好像终于明白为什么别人说成国公府是蔡国公家的一条狗了。

你到底是给朝廷效命的,还是给蔡国公效命呢?

“张兄他在城内一切安好,让我们不必挂怀,明日一早就继续出发,不用进城,他会跟刘军门协调好兵马,到时调给我们兵马六千,再加上一些火炮等,我们就可以直接上阵了。”

“六千?会不会……少了一些?”崔元问道。

“不少了。”朱凤好奇道,“崔兄,我听说你之前可是带了几百兵马,就敢跟鞑子血拼,现在给你六千,你还担心什么?”

崔元有些惭愧道:“当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朱凤笑着问道:“那你现在就怕了?”

崔元苦笑了一下,面对这么咄咄逼人的问题,他也实在是没法去回答。

有了功勋在身,当然不想冒大的风险,还是想打稳扎稳打的战事。

可心里又明白,稳扎稳打的战事,鞑靼人可不会给什么机会,现在也只有以巧来取胜。(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