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章 你猜我猜不猜出来你在猜什么?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皇宫,仁寿宫。

殿门之前,戴义即将进去通传,对张周做最后的嘱咐。

“……见到太皇太后不要说太多,太皇太后多半是关心清宁宫重修的近况,再就是问问陛下的躬体……”

张周笑道:“就是问什么答什么,说多错多呗?”

“呃……是吧。”

戴义很无奈,这位张先生说话还是喜欢这么直来直去的,你见别人直截了当未尝不可,但就是面对这位老太太……就怕这直来直去的性格,容易坏事。

等戴义进去通传,再出来后,脸色有些尴尬:“张先生,请吧。”

“戴公公不一起?”张周道。

戴义摇头道:“咱家在外等候便可。”

“这怎么好意思让戴公公在外等?”

张周尽管这么说,但也知道周太后的意思不是戴义能更变的,便跟着小太监往里面走。

张周也很清楚自己来此的目的。

周太后看似找他解梦,或是谈谈宫里的近况,但多半还是提及皇帝纳妃的事。

此等事怎可能会让戴义旁听?

进到里面后,张周却发现殿堂立着不少内侍,宫女和太监各自站了两边,有十几人之多,而周太后则一脸详和对他很欣赏的笑容望着他。

在周太后身边,是其所信任的太监姜吕。

……

……

简单见礼之后,张周获得了落座的资格。

周太后目光先往两侧各看一眼,最后才将目光落在张周身上。

张周秒懂。

周太后这是在提醒他,不要以为戴义不在这里,有些话你就能乱说,哀家不可能单独面见你这样一个宫外的男子,伱最好知道什么能言什么不能言。

自己把握。

“听说秉宽你最近一直都在给太子上课,还把太子教得不错,看来你不但擅长堪舆玄空,连为人师表都能做到尽职尽责。”

“太皇太后谬赞。”

周太后道:“哀家还听说,最近你给陛下开了调理的药方,主要是为大明龙嗣的,效果如何呢?”

张周道:“一时尚看不出效果。”

“哦。”

周太后点头,“你觉得哀家的身体如何呢?”

张周以恭维的笑容道:“太皇太后凤体康健,气色也很好,想来是最近在饮食和睡眠上都安好,即便是偶有梦境,应也不至于惊扰到太皇太后的清静。”

“呵呵。”

三两句,都是一问一答,很合规矩。

旁边的人没听懂,只当是客套的寒暄。

但周太后却明白到张周的意思。

这就转到正题,说你偶有梦境也不会打扰你清静,就是提醒你,那梦是你编的,别人不知道我当然知道,我也能领会你把此梦告诉皇帝的目的。

“有时间,真应该让你来给哀家诊治一番。”

周太后像是在为自己失眠多梦感慨。

张周笑道:“太皇太后无恙,并不需要诊治,或心有郁结才会偶尔多梦,只要仔细调理,照方抓药便可。”

这是在说,你的病不在身体,而在心。

是心病。

照方抓药这事,意思是——看这里看这里,来吧,求医问药的时间到,请提问!

“嗯。”周太后道,“那你觉得皇帝的病,应该如何调理?”

周太后看出张周是聪明人。

直接岔开话题,不谈自己的病,谈到朱祐樘的病。

意思也很明显——既然你知道哀家心病的病根,在皇帝纳妃生孩子这件事上,你应该去治皇帝,而不治我这个老太婆。

下面就应该是医患对答时间。

张周侃侃而谈道:“在下认为,陛下的病是内病,但要外治。”

“哦?何为内病外治?”

周太后瞬间提起兴致来。

这就谈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皇帝的病根,老太太的心病,都在皇帝他子嗣单薄。

到底是皇帝的问题还是皇后的问题?

还有如果让皇帝多纳妃嫔充实后宫会不会解决?

再就是一个关键的……如何能让皇帝同意纳妃?

张周道:“陛下的病,是身体之外的病,但病因在内。这跟陛下过往经历,还有自身的五感相关,既是身体上的病,也是内心之病。若然内病不医,而要急于献药,陛下躬体如何都不会痊愈。”

意思是,皇帝不纳妃,是内病心病。

你要是不把皇帝的心病给治好,只是贸然去提纳妃,以皇帝的“亲密关系恐惧症”,想到要去接纳一个陌生女子,并以此女子来为皇室开枝散叶,他是十足十不会同意,就算是让我去提也白搭。

周太后稍微一思忖,关键就把握到了。

她问道:“那内病,如何治?”

这是问张周,既然你知道皇帝的病根,在心理对陌生女人的排斥,那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张周道:“太皇太后,在下不是说了吗?内病要外治。臣先前也建议陛下多出去走走,见识一下外面的风土人情,多领略一下沿途的风景,见见阳光,心胸开阔之后,到时对风景有了留恋,那内病自然就不药而愈!”

“是吗?哈哈哈……有道理,有道理。”

周太后似乎听得是浑身通透豁然开朗,脸上带着几分惊喜,笑得也很开怀。

……

……

旁边立着十几号人,全都听了张周这番话,但没一个人听懂的。

当周太后大笑时,所有人都很懵。

什么内病外治的,又是什么不药而愈的,你们在讲什么?打哑谜?毕竟都是在说给皇帝治病的事,这有什么哑谜可打的?

这位张先生连天火都能预测,或许就是人家高深莫测,说的话我们听不懂呢?

但张周最后那句有关治病的言论,就是在告诉周太后,不要想着去治疗皇帝的病。

要想着,先找个女人,让皇帝在外面先遇到,慢慢接触,让皇帝打破心中对陌生人的恐惧,等皇帝对此女产生极大的兴趣,从陌生变熟悉,那时什么心病就不需要治,皇帝自己主动就会提出要纳妃的。

就是个次序问题。

到底是先提纳妃,还是先给皇帝找妃。

让皇帝走出心病的阴影,唯独只有让他去自己接触社会接触女人,别人晓以大义之类的都无效。

……

……

周太后可说是老狐狸……

只有对皇帝纳妃的事苦思冥想多年,想过各种途径,绞尽脑汁,而且还非常关心皇帝的人,才会明白张周话中的意思。

这还要建立在她年老成精的基础上。

换了别人,就算是姜吕这些在宫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太监,也不可能把握这番治病言论的精髓。

这也体现出了周太后的高明。

她没让戴义在里面听,因为除了她和张周之外,唯一可能听懂他们对话暗示的人,就是戴义。

让戴义在外等,回头找个人转告戴义……通过别人之口说出来,戴义就算是打死也想不出来,二人在谈论治病,却是谈到了给皇帝纳妃这件事上。

但戴义真的不明白周太后找张周的目的?

在此问题上,其实皇宫上下除了坤宁宫那批人之外,近乎所有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只是没人敢表达罢了。

周太后笑道:“难怪陛下一直在哀家面前推崇你,你说话真中听,寥寥几句,便将陛下的病因说得如此清楚,看来为陛下诊病非你莫属不可!连哀家都很喜欢你。”

此话说出来,周围的太监和宫女也都在琢磨。

太医院那么多人,竟然都还不如一个宫外来的读书人会治病?就算他是道家人,可也没听说他会炼丹啊。

“太皇太后可还有何治病的事要问的?”张周请示。

周太后道:“治病,交给你了。还有件事想问你,清宁宫修筑如何?”

张周道:“眼下正在加紧施工,先前去看过,都已修出了地面,估摸年前可竣工,年初时便可入住。”

“那是应该多费点心啊。”周太后道,“陛下也提过你要备考,希望你来年中进士,哀家在这里也恭祝你高中,以后你入朝,也经常想着来见见哀家。哀家那边还有几个本家的侄儿,不成器的,你多提点和栽培。”

又来?

张周想说,现在我是香饽饽,是个人就想把自家子弟往我这里送?

看来英国公老张不是唯一望孙成龙的那个。

周太后对一旁的姜吕道:“送张卿家出去,回头再有什么事,让长宁伯多去看看,以后互相联谊,别生疏了情分。”

“是。”姜吕领命,本还以为要谈什么。

草草只谈了个治病,就把张周给送出门去,姜吕也没摸着头脑。

……

……

等姜吕回来,周太后手里还拿着个日历册子。

“太皇太后……”

周太后叹道:“可惜啊,上月过寿的时候,让皇帝免了命妇的朝贺。”

姜吕一时没摸清楚状况。

“不过哀家最近有些烦闷,总想见见外人,照理说秋报的时候快到了吧?”

“是,就在几日后。”

在华夏,春祈秋报都是重要的祭祀活动,算是一个节日,代表皇家对于天下风调雨顺的一种盼望,藉田礼等都是以此来演化出来的。

秋天丰收了,自然是要感谢一下上苍的回馈,为来年丰收祈福。

周太后笑道:“那就让陛下给安排一下,让命妇入宫,哀家见见她们,闲话一下家常。”

“这……”

姜吕很意外。

周太后一向不太喜欢跟外间的命妇有何来往,而命妇入宫,朝见太皇太后的次数也很少,基本都是奔着皇后和皇太后那边去。

这次为何周太后要一反常态让命妇入宫?

“按哀家的吩咐,去跟皇帝说便可,今天就算了,明后两日再去说,免得让陛下觉得哀家太刻意!”

周太后显然是对张周那番治病的言论,有了她自己的计划。

……

……

另一边。

戴义已吩咐旁人送张周去清宁宫那边,而他自己则暗地里找了个仁寿宫里伺候的小太监,打听里面的对话。

“印公,那位张仙师就是跟娘娘谈了谈太子的课业,还有为陛下治病的事,张仙师说什么内病外治,说让陛下多出去走走,再就是问了问重修清宁宫的进展,还祝贺张仙师早日高中……真没别的了。”

“没了?”

戴义大吃一惊。

周太后想让皇帝纳妃,就差放到明面上来说,周太后既知张周现在得宠,难道不让张周去劝说皇帝纳妃?

这么随和低调,明显不符合老太太的风格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