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七十七章 狠人干狠事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正月十六。

一早大臣们便又齐聚,这是在头年腊月那次匆忙的朝议之后,大臣第一次有机会再见到皇帝,也是重新有机会在皇帝面前针砭时弊。

刘健和李东阳会面时,就一直在等佀钟出现,找佀钟说个明白。

但户部那边,却没有佀钟的身影,佀钟这次的称病仍旧没结束,大概佀钟也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年后第一次朝议便选择回避。

陆完作为户部右侍郎,却显得很风光,一群人围着他,有的看似是在跟陆完谈及户部中事,但在一些人看来,这就是一群蝇营狗苟的小人,是在巴结陆完,他们并没有身为儒臣的原则……

众人并没有进得去奉天门。

皇帝没来,最后只是由陈宽过来传来:“诸位臣僚,先回了吧。陛下躬体仍有小恙,只能先延缓朝议之事,过几天,待到耕藉时,陛下自会临朝。”

大臣面面相觑。

本来以为朱祐樘身体已经痊愈了,一切能恢复旧制,趁着张周人不在京城,他们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跟皇帝修复关系。

谁知……

林瀚走过去问道:“陛下龙体究竟如何?太医院那边……可有何说法?”

陈宽笑着道:“林部堂,有些话您不该问的。陛下最近都是在调养,并无大恙,还望诸位臣僚不要妄加猜测。”

……

……

众大臣散去。

不同的官员,都要回各自的衙门,有零散凑到一起说什么的,但基本上也都逃不出一些细枝末叶的小事,在这种公开场合,倒是没人会去谈大事。

刘健、李东阳往内阁值房,与众人所走的路不同。

程敏政早早借口往翰林院去,也不与他们同行。

“接下来,应该把张廷勉给调回来。”刘健道,“有他在,至少朝野中不会有人兴风作浪。”

李东阳问道:“这是要制约上听处那几人?”

刘健瞥了李东阳一眼后,很自然点点头。

李东阳道:“年前涉及到于乔那件事,让本不该在朝中露脸的上听处,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年后很多事的处置和决断上,陛下都有意倾向于上听处,也是该想办法扼制其独揽朝纲。但光是让英国公回来,只怕不会有太大功效。”

“除此外,你还有良策?”刘健皱眉问道。

李东阳想了想,却又摇摇头,显然想扼制皇帝所信任的衙门,这是很难的。

就好像他们也一直拿张周没办法一样。

刘健看着远处道:“还记得曾跟你说过的?”

“哪一件事?”李东阳一时似乎并不知刘健所指。

刘健道:“能制衡张秉宽的,或只有那些世代的王公贵胄,从言官参劾这条路上走,显然已行不通,张秉宽与一般佞臣不同。”

“那倒是。”李东阳叹道,“张秉宽最利害的一点,就是他会为朝廷做事,有时候做事的能力,令人不得不重视。奈何这也是他的缺点吧,任何时候,会做事的人,往往都不得好下场。”

“你说什么?”刘健瞄过去。

李东阳苦笑道:“直说罢了。难道这朝野中,不也正是会做事的,最容易得罪人?或如中堂你所言,那些王公贵胄是最容不下他的。可又有几人有胆量与张秉宽相争呢?一个深得陛下信任的权臣,哪怕有时显得并无棱角,但也没人敢碰,谁也不知那棱角是否会对自己展开……”

刘健沉默。

李东阳道:“即便我们想让张廷勉回来,怕也并非易事,张廷勉锐气不在,且还有其子孙的顾虑,就怕他回来之后,会再跟张秉宽沆瀣一气。”

刘健继续沉默。

“所以,我想的是……要不要……这件事由我们来做?”李东阳似乎已明白刘健的意图。

之前二人曾商议过“物理铲除”这条途径的。

刘健摆摆手道:“你我文儒,不必想那些事,他们内部的斗争,做到如何的份上,都是能理解的,唯独我们自己做事,要恪守规矩。否则,少了个张秉宽,还有如今不少深得陛下信任之人,诸如王琼、陆完之流,到那时又该如何应付?”

李东阳道:“也是,有张秉宽在,这些人倒也还安分守己。若是张秉宽不在,更难震慑他们。”

刘健道:“之前我们放任张秉宽,更多是误以为他羽翼未丰,或是觉得,他从朝中六部很难找出盟友和党羽。但未曾想,他从一些不起眼的官吏中,挑选出一些可造之才,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如今他羽翼丰满,我们既然无法正面与他相抗,还是应以剪除他羽翼为主。”

李东阳点头道:“就算他再小心翼翼,也没法避免旁人贪赃枉法。一个刘宇,就是最好的体现,他想以此来震慑身边人,却未曾想,很多人会因此而与他貌合神离……看来是该好好筹划一番。”

“旁的先不说。”

刘健道,“想办法,找人陈述张廷勉的辛劳,先把他带回来,朝中那些武勋中,能与张秉宽有实力正面抗衡的,也只有张廷勉一人。”

“嗯。”

这次李东阳也同意了刘健的观点,点头道:“这就找人去。不过也该让人通知到张廷勉,也让他不断奏请,陛下宽仁,或会体谅于他。”

……

……

港口。

深夜,张周披着一件衣服,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坐在桌前,点着烛火去处理手头上的公文。

分三种。

一种是皇帝直接发过来,找他问策的……相当于他是司礼监掌印兼内阁大臣,因为他所给的意见,皇帝基本会完全采纳,甚至连司礼监都无权干涉。

第二种是兵部正式的公文,也有涉及到辽东军务的。

第三种就是港口的事务,看起来第三件事最小,但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张周便要以一人之力来当一座新型城市的家。

夜深人静时。

崔莺提着灯笼,把热茶给换上,张周抬头对她一笑,崔莺也有些羞赧坐下来,就坐在张周案桌的对面,换上茶水,再把茶倒出来,然后再帮张周把一份份的公文递过来,再把处理好的整齐摞起来。

看起来没帮上什么忙,但却会让张周的案桌看上去更整齐。

“什么时辰了?”张周问道。

崔莺道:“三更天了……”

说话之间,崔莺还在帮张周研墨,这也是她的日常工作。

本来很早就休息的闺中之女,因为跟了张周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成为一个夜猫子,而她似乎也开始适应半夜睡觉的习惯。

“肚子有些饿了,帮我拿一些吃的过来。”张周道。

“嗯。”

崔莺起身。

此时的她,多了几分期许。

因为在下厨这件事上,她是比较擅长的,毕竟崔莺只是崔元同父异母的妹妹,她的童年可不是只经历什么诗词歌赋、女红针织,她还要接触到不少日常杂事。

每次帮张周准备夜宵时,会让她有种成就感。

毕竟张周在外,很多时候都是风餐露宿,对于饮食什么的并没什么追求,而她的存在,就给张周改善了伙食。

连张周自己都觉得,正因为纳了崔莺,自己人在港口这边也是没什么忧愁,就算每天看起来是事务不断,甚至经常要熬夜出去视察,但一个月下来居然还长胖了。

人稍微一胖,就更适应安逸的生活,张周隐隐觉得,留在港口也没什么不好,不回京师,正好能躲个清闲。

……

……

半夜,孙上器知道张周没睡,还是过来做了打搅之人。

张周在崔莺相助之下,整理了衣服,又与同样为夜猫子的王明珊,一起到了接待客人的厅堂内。

孙上器引路带来一人,正是如今在朝中开始有呼风唤雨能力的杨鹏。

杨鹏先对张周施礼道:“咱家明日就要动身回京,本打算明日一早再来辞行,但知晓先生到如今尚未就寝,只好先来打扰。有些事也好提前说清楚,不必在人前谈事。”

说着,还往孙上器那边瞅一眼,大概的意思是,你在这里碍事了。

“嗯。”张周点头。

孙上器也很识趣退下。

等厅堂内只剩下张周和杨鹏之后,杨鹏才道:“咱家能得陛下拔擢,到今日的位子上,公爷您也是相助良多,此番回京之后,以咱家所知的情况,东厂内要进行改变。”

张周道:“对此,杨公公不必与我商议。”

“不商议不妥。”杨鹏道,“公爷您该知晓,东厂在李璋李公公的打理之下,做事愈发张狂,跟头些年有些不同了。张狂有张狂的好,能震慑人心。陛下此番是想让东厂有所收敛,连带锦衣卫也要收敛其事。”

“嗯。”张周再点头,表示同意这观点。

“可朝中很多人,吃硬不吃软,光是以怀柔之策,只怕难以赢得人心,所以咱家的意思,回去后也不能手下留情……可哪里该硬,哪里该软,还是需要您一点指点,这不在此处,也留了联系的地点……”

杨鹏笑眯眯说出这番话。

其实就是在提醒张周,以后他杨鹏可以帮忙做事,只要张周看不顺眼的,杨鹏能直接让其不好过。

问哪里该硬,其实就是间接相告,我不自行决定哪件事需要被强硬手段处置,我征求您的意见,等于说您指哪,我打哪。

张周道:“杨公公,你这么直接来问我,有些不合适吧?”

杨鹏笑道:“咱家是什么人,公爷您该清楚的。咱家绝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且咱家很清楚规矩,凡朝中事,涉及到东厂和锦衣卫的,一定跟您没什么牵扯。”

张周登时感觉到,杨鹏的手段可比李璋高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杨鹏能在李广这种奸臣手下混事,后来又能跳脱到他这边,甚至还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不是他会巴结,而是他会见风使舵,更因为他“讲原则”,说白了就是一条合格的看门狗,他不像李璋那样有强烈的表现欲,反倒是会小心翼翼做事,也懂得拿钱办事的道理。

同样都是小人,杨鹏可说是独树一帜。

张周点点头道:“若真有事需要相助的话,还要劳烦杨公公了。”

张周当然不需要有什么事,去直接求杨鹏办事,但很多事,间接是要靠杨鹏的。

比如说当朝中有人参劾他的时候,杨鹏暗中相助,等于说不用他张周出面,就可以压制一些舆论,民间也会传扬他张周有能力的一面……至少在他在朝中还有权势时,就不会被那么多人攻讦。

因为东厂和锦衣卫站在他这边,是能把舆论给带偏的。

当然若他张周真的倒台了,舆论如何也不是他张周,或是厂卫的人所能控制的,最终定义他忠奸的还是手拿笔杆子的文臣。

杨鹏笑道:“咱家走之前,还有件事,想征求一下先生的意见。”

“请讲。”张周道。

“李璋李公公那边……不知公爷您……是否信任呢?”杨鹏笑着说出个问题。

这问题,让张周细想,都会隐约觉得一股寒意袭来。

杨鹏这是想对李璋下手?

以杨鹏的觉悟,自然也明白,皇帝用到李璋的时候,对李璋可说是完全信任……现在把李璋给送到三边当差,并不是说李璋完全失去皇帝的信任,而更多是一种保护。

杨鹏很怕李璋未来回朝后,会再次将他杨鹏给压下去。

所以杨鹏为求自保,只能先下手为强。

这也跟李璋平时做事,不给人留活路有关……李璋的狠辣,是让杨鹏觉得很忌惮的。

之前没有起正面冲突,是因为杨鹏属于失势之人,而李璋根基不稳,再加上他张周回护他杨鹏,李璋不敢乱来。

但要说等李璋东山再起,到那时,李璋跟杨鹏之间的矛盾必定会公开化。

张周道:“李公公是为陛下做事的,我信任与否,有何关系呢?”

“哦。”

杨鹏就要琢磨这句话,张周是否要保李璋。

张周起身道:“杨公公,回京途中可要小心,你如今也算是身居高位,只怕有人会觊觎你的权位。且最近朝野中的事……比较难料,连我自己,也都说不好,哪件事做得不妥就会树敌。”

杨鹏笑道:“先生放心,咱家一定会小心。咱家还想多为先生办事,为陛下和大明朝,尽一份力。”(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