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二章 他人赏花我赏景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奉天殿,大朝。

当日是秋祭的日子,很多勋贵都是盛装而来,因为在大朝结束之后,他们将会去天地坛参加祭祀。

文官那边各衙门只需派出代表,但武勋基本能去的都去。

此时朝堂上也正在议事。

因为马上要进行祭祀,议事从简。

戴义正在奏报一件事情:“……原总制陕延等处军务的兵部左侍郎王越,日前已从宣府镇出发,在回京的路上,若路途平顺或可在五六日内抵达京师。”

王越要回来了。

这让文臣很不舒服,因为在他们看来,王越可不是什么正面角色,一个靠结交内官才起势,曾经还因为贿赂等罪被革职夺爵的人,能好到哪去?

而且他们急需要一个李广案的替罪羊,怎么看王越跟李广过从甚密的,最合适背锅。

让王越回到京城,当的还是机要的兵部左侍郎,定会干扰到正常的朝堂秩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嗯。”朱祐樘点头,“西北鞑靼现在都消停了吗?”

戴义看了看在场大臣,既是在回皇帝的话,也等于是在告知在场大臣:“西北目前并无鞑靼之异动。”

朱祐樘笑道:“好,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准备准备,朕今日也与诸位卿家一同前往祭典,六部等衙各派一名侍郎,其余人等也都筹备一下,午时前开始。”

……

……

朝议解散。

三名阁臣一同往外走,谢迁语气有些奇怪道:“往常年,陛下都是派人代祭,今年为何要躬身前往?”

这个问题,显然没人能回答他。

皇帝的心意是最难揣测的,皇帝本来就应该亲自去,派人代祭才是不合理的,你谢于乔不该问。

李东阳似有所思道一句:“陛下最近的气色倒是好了很多。”

这句出来,也让刘健和谢迁稍微思索了一下,连刘健都不得不点头表示同意这种说法。

谢迁道:“听说宫里有人在给陛下调理,会不会是因为这个缘故?”

还是没有人能回答的问题。

正说着,有几名官员快步靠拢过来,工部右侍郎史琳道:“王世昌要回京了,我等不该做点什么吗?”

三名阁臣都听出来,文官对王越的意见很大,简直到了有我没他的地步。

史琳义愤填膺道:“这王世昌,阿谀奉承之辈,行军也从来不谙常理,多是轻兵冒进,屡屡有其虚报军功的奏闻,如今阉人李广已死,他曾公开给李广行贿,别人怎样倒还好说,难道连一个公开巴结李广的人,都要容忍?甚至让他祸乱朝纲?”

此时元守直也走出来帮衬道:“此人不去,朝堂的秩序何以能维系?”

问题摆到了刘健面前。

但明显内阁三人,都不想卷入到参劾王越这件事来。

由屠滽过来劝解道:“诸位,尔等有何想法直言上奏便可,无须请示三位阁老,都散了吧!”

别人对屠滽的意见也很大,因为在王越回朝之前,屠滽是科道言官就李广案首要的参劾对象。

一群人议论纷纷中离开。

什么秋祭,在他们眼里都不叫事。

只有把王越赶出朝堂,甚至是将其治罪,才是他们为官目的。

谢迁望着这些人的背影,似有所思叹道:“王世昌半身入土,都不得安宁啊。”

……

……

当天既是秋报的日子,也是皇宫內苑举行斋醮,命妇入宫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日子。

张周作为这次斋醮的“监督人”,并不负责斋醮的进行,因为张周也说了,这东西他不会,皇帝和周太后也只是让他在旁边当个监督的,看看哪里的流程有问题,顺带再给皇宫看看风水什么的。

这就很轻松。

不过在去往举行斋醮的钦安殿之前,他要先跟着萧敬去见一次皇帝。

“……秉宽,今日朕不与你同去宫后苑,朕会让萧敬随同你去,另外无论皇祖母有何要求,尽量不要违逆,她年事已高,不要让她有何不顺心之事。”

朱祐樘的孝道体现得很好。

张周心想,伱既然不想让老太太不顺心,那为何在纳妃这件事上,就不做考虑呢?

你自己都在给她添堵。

张周道:“陛下,臣有涉及到太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建议。”

“太子吗?”

朱祐樘以为自己听错,今天是祭祀的日子,张周对此无建议,居然跟他提太子的教导,还是什么行为规范。

张周拱手:“是的,臣认为,太子平时还是太疏于管教,应当制定严格的起居制度,将其列于纸面,并定下奖惩,若再一味放纵的话,就算以太子的天纵奇才,难免会有所偏差。”

“哦。”

朱祐樘想了想,觉得有道理,点头,“交给你了。”

张周道:“臣如何有资格去规范太子的规矩行为呢?此事非要由陛下来不可!而且太子生性顽劣,多喜欢嬉闹,只有陛下时常去监督,他才会收敛心性。”

朱祐樘笑道:“这点其实倒也还好,朕每次去,看他都还挺规矩的……”

张周苦笑了一下。

大概的意思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是有什么事吗?”朱祐樘看出一些苗头。

张周没回答,却看了看一旁的戴义。

意思是,这种事由我来说不太好吧?

朱祐樘也顺着张周的目光望过去,厉目相向道:“有事就说!”

戴义没办法,只能苦着脸道:“陛下,其实……老奴一直有所闻,太子是叫人在殿外盯着,一旦陛下前去……就……就进去通知他,然后……”

“是谁这么大胆?咳咳……”

朱祐樘这一怒可不轻,差点把肺都给咳出来。

平复了老半天,朱祐樘气息平顺后,戴义才道:“是太子身边……一个叫刘瑾的。”

“刘瑾?”

朱祐樘眼神中带着杀气。

张周道:“臣希望,陛下能对东宫的常侍有所约束,陛下要去的话,也可提前叫人将盯梢的人给制住,然后亲自看的时候,便能看到太子日常的举止。”

“嗯。”朱祐樘冷冷道,“好,今天朕就去!天地坛回来之后,谁都不许告知,萧敬,你别陪秉宽了,随朕去。你找个人陪秉宽去宫后苑!就这样罢!”

朱祐樘看起来是生气了。

东宫居然有太监联合太子一起跟皇帝玩心眼?

你们是活得不耐烦了。

……

……

张周往宫后苑,也就是御花园去的时候,是由萧敬叫来的杨鹏陪同。

相比于萧敬东厂厂公的身份,杨鹏现在只在御马监为监官,连个太监都还不是,地位还远谈不上有多高,以前多是仰仗于给李广办事,别人都怕他,连萧敬都要对他礼让三份。

现在他是急于要找一棵大树。

他一边在给萧敬送礼,一边巴结张周。

一路穿过宫殿,从坤宁门出来,到宫后苑。

但见此时宫后苑内已摆了很多的桌椅,入宫的命妇尚未到,却有诸多的太监和小宫女在帮忙收拾。

杨鹏道:“今天负责斋醮的道士,张仙师有何吩咐的,只管知会一声,他们都会鞍前马后效劳。某人已跟他们打过招呼。”

“好。”

张周四下看了看。

虽然这园子里的花草还挺多,但其实也有些萧索,不过这风景已比外面好了太多。

正想着,对面已有女眷入宫,先来的是文官的家眷,都是上了年岁的命妇,很多都是一品诰命,一看那架势就不一样。

当天文臣的命妇和武勋的命妇是分批进的,理论上还是人家武勋的命妇地位高,因为是世爵世禄,但实际上……文官那边看不起武勋,以至于武勋家的命妇也会被轻视一些。

但文官那边怎么说也是铁打的朝廷流水的官,今天得意,回头致仕还乡了,这种入宫朝贺的事情就没了,而武勋那边却是一直都在,且代代相传。

“杨公公。”

杨鹏陪同张周进到钦安殿内,里面已摆好了斋醮所用的所有器具。

正有一名老道士,带着一大群的青年、少年道士在做准备。

老道士一上来就给杨鹏行礼。

杨鹏道:“罗真人,有点眼力劲,今天什么事都听张仙师的。”

“张仙师?他……贫道见过张仙师……”

这位姓罗的道士一看就多次参与过这种斋醮仪式,但以前有李广在,明显什么事都是由李广负责,而杨鹏是李广麾下的大将,自然巴结好杨鹏就行。

现在李广死了,无论这位“张仙师”是谁,那不用说都是替代李广的人。

姓罗的道士也就不问张周是干嘛的,先来巴结一下便总没错。

张周笑着点头道:“我不是道家人,不用客气,我就是来看看。”

“呃……”

这回答。

怎么听不懂呢?

姓罗的道士往一旁的杨鹏身上看一眼,好似在说,杨公公能给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呗?他既是什么仙师,还在皇宫这地方行走,看地位比您还高,居然说他不懂?

他不懂为什么会来这里监督我们呢?

“是陛下派来的。”杨鹏不耐烦道,“太皇太后对张仙师也是无比推崇,记得听令就行,今日要是有何让张仙师不满的,以后莫说是入宫,干脆道录司将你们除名!”

“不敢!”

姓罗的也听懂了。

这位是钦差,惹不起。

那不管是干嘛的,听话办事就好。

……

……

外面的命妇越来越多。

太监和宫女们也忙碌起来,来人都是从北安门那边过来,马车、轿子等停在玄武门之前,再从玄武门进宫。

女眷是没资格走正门或是东西两门的。

她们入宫之后,也是分成文武,按照品阶、年岁、派系等,给划分好座次。

一般来说,年老的都能得到优待,而按照规矩,六十岁以上的命妇一概是可以免朝的,五十岁以上若有病的也可以不来……实际上能动弹的都会来。

女人也是要讲排场的。

一年中入宫的机会也没个几次,文官那边更是如此,一辈子可能也就三两次,好不容易有这种大型社交活动,谁不想来凑个热闹?

钦安殿里的道士在忙着准备斋醮,而张周则立在门口看光景。

风景没有人好看。

来的命妇……有二三百人之多,从年老的到年轻的都有,因为周太后吩咐过,各家可将未出阁的小姐也带来请安,以至于其中还有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蹦蹦跳跳给现场增加了不少生机。

所以场面非常热闹,这些女人平时看起来规行矩步的,但到了这种场合,却又发挥了女人社交的天性,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张周心说。

这三个女人就是一台戏,这么多女人这么多组合,该算是多少台戏?

……

……

另一边。

周太后正在接受一些王公勋臣、文官一品等夫人的单独请安。

这是一种礼遇。

周太后笑着跟这些人招呼,还让一旁的姜吕给安排,每进有命妇来请安后,都会带出去给安排到指定的座次上,有茶水,有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女红针线、女孝经书籍等赏赐。

不值钱,礼轻情意重。

能从宫里拿点赏赐回去,以后对自家女人的教育就非常有用了。

说出去都显得风光。

“太皇太后,礼部右侍郎、国子监林祭酒的家眷也在,听说还带来一名没出阁的丫头,是否给叫进来?”姜吕得到吩咐,有遇到各家带来的漂亮的没嫁人的丫头,给盯着,叫过来给她看看。

即便林瀚还没混到一品,但只要符合周太后要求的,便能特例特办。

“嗯。”

周太后点头。

随后林瀚的正妻阮氏,在非亲生女儿林仪的相扶之下进来。

阮氏已有六十多岁,而林仪才刚刚及笄,就好像孙女扶着祖母前来,这对组合也是很奇特。

“给太皇太后请安。”阮氏毕竟不是第一次入宫朝贺,很懂规矩。

但林仪却是第一次来,很紧张。

更重要的是,她不知道自己是因何而来。

周太后一眼就看中了林仪,心里稍微一琢磨,书香门第、大明林老祭酒的千金、美貌如花、知书达礼……

“去,把秉宽叫来!”

周太后当即对姜吕道。

姜吕不做迟疑,急忙去叫张周。

……

另一边,张周还倚在门边看风景。

而下面很多大姑娘小媳妇之类的也发现了张周,她们本以为进宫之后遇到的都是规行矩步之人,却见个浪荡公子哥一般的人立在殿门口朝着他们笑。

她们不由都对张周指指点点。

“张先生,不宜多看啊。”杨鹏过来提醒。

这是何等严肃之场合,你跑这来看女眷?

张周笑道:“这种风景,在这里不看,别的地方一辈子都看不到。可惜啊可惜。”

杨鹏紧张起来,问道:“哪里可惜?”

张周叹道:“我本以为,大家闺秀除了端庄得体之外,一定是才貌双全,但看过这么多之后才总结出来……原来大户人家的夫人,有貌的也太少了,难怪文武大臣多都顾着朝事不顾家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