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树梨花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京师,太医院内,陈宽坐在那,一手拎着茶碗,一手则按在椅子扶手上,那架式就好像随时要打人。

太医刘文泰紧张兮兮道:“陈公公,有您在,还有办不成的事情吗?这让下官不知该如何应对。”

陈宽道:“皇后娘娘过问的案子,东厂那边也将人给落罪发配,你这还有何不满的?这事是你跟李璋搞出来的,咱家对此并不知情,咱家看你也是活拧了,竟不知背后的干系如何。”

“这……这……”刘文泰一脸憋屈。

不过是想打掉一个在宫里治病的女官而已,哪有那么多牵扯?

陈宽这才将茶碗提起来,在嘴边呷了一口,道:“人现在送去给蔡国公了,若是蔡国公不追究的话,那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若是蔡国公要计较,只怕太医院上下有一个算一个,都没好日子过。”

刘文泰道:“公公言重了,我等乃是为宫里人治病,有时做的也是不可或缺之事。”

陈宽冷笑道:“你以为自己多重要,但其实做的事不过寥寥,蔡国公要把你们都给办了,想怎么办你们都是一句话的事。你们还真以为能靠医术来作为你们的靠山?就问你,你会治痘疮?还是说遇到贵人生病,你们能做到药到病除?”

“这……”刘文泰不知该如何应答。

“要是你们真有本事,也不至于搞一些阴谋手段,别以为咱家不知,那位宁氏之女,就因为医术出众,你们便联合京师周边的药材商人,以次充好,并以其犯下罪行,如今罪已经落实了,你们看似是心安了,但蔡国公眼睛里可揉不得沙子。”陈宽脸上的狠辣神色,分明在说,你们这群人离死不远了。

刘文泰道:“都是谣传。”

陈宽道:“连咱家都知晓的事,东厂那边会查得一清二楚,如今提督东厂的这位杨公公可不会给你们留任何情面,有事他也绝对是马上知会蔡国公,你们一个个就等着被秋后算账吧!以后不要再去见咱家,咱家不想理会你们这糟心事。”

“公公,您要施以援手啊……”

“咱家当初听信李璋的鬼话,现在才知,那李璋也是个狼子野心之人,贪财还不办事,难怪陛下要将他撤下来。话说这杨鹏虽然也不是什么好鸟,但他办事可是牢靠得很,现在咱家调遣不动他,连皇后都拿他没办法,他只听陛下的,以及蔡国公的,你让咱家如何?”

“啊?”

“你们太医院的人,自以为是,最近可别遇到什么贵人患上疑难杂症,不然一次就将你们打回原形!要是识趣,早早去给蔡国公写信求饶,或许蔡国公还能放过你们!”

“……”

“若还执迷不悟,只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

……

陈宽回到司礼监值房。

韦彬上前打听情况,当陈宽大致说明后,韦彬也感慨道:“太医院本就是想打压异己,却不知这朝中人势力都很雄厚,一个小小的女官,都可能是蔡国公的人。”

陈宽道:“在事发之前,咱家便知晓。”

韦彬好奇问道:“那您还帮他们?”

陈宽有些气恼道:“本以为蔡国公人不在京,事暗中处理了便可,却未曾想那李璋也是个犹豫不决的小人,他把人给看押之后,却迟迟不判,等杨鹏上位之后,这事由杨鹏牵扯出来,事就已无法收场。”

韦彬问道:“事会不会牵累到咱这几人身上?”

“你何意?”陈宽瞪着韦彬道,“你是觉得,那蔡国公会为了一个小女人,跟司礼监中人交恶?就算他真有这心思,估计也要掂量一下吧?以咱家对他的了解,他做事喜欢息事宁人,朝中文臣与他过节那么深,也没见他主动出手过。”

“不计较就好。”韦彬悻悻然。

陈宽道:“你本就未牵扯其中,对此事何必如此关切?”

韦彬笑道:“是为陈公公您考虑。”

“那多谢你了。”陈宽冷声道,“如今我们司礼监被压得这么狠,很难再翻身了,除非能……有什么突发的事情,改变一切的格局。”

韦彬问道:“能有何等事?”

陈宽想了想,有些话他始终没说出口。

能改变格局的,大概只有皇帝驾崩、北方战事出现重大偏差等等,没一件是好事,陈宽自然也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一边想获得权力,一边却又害怕重大的变故会给他带来更大的改变。

……

……

张周在安置了宁彤之后,先把户籍给办了,宁彤从官府籍贯上,进了他的府门,成为了他的妾侍。

不过张周也没有马上把事都落实,至少让宁彤先有一段时间可以适应,而安顿宁彤的事,张周也没有让身边人去完成,更多是在本地找了丫鬟和婆子,让宁彤在港口先安家落户。

正月二十五。

这天是张鹤龄、张延龄、张永三人带兵出征辽东的日子。

张周与朱凤亲自送他们上船,看着船头上志得意满的张家兄弟,张周大概知道这对兄弟带兵出征没个好,但这毕竟是朱祐樘的意思。

朱凤却好像跟张家兄弟很熟稔一般,老远朝着他们挥手致意,那感觉就好像是送别自己的亲人。

“张兄,你说他们去了辽东,能打胜仗吗?”朱凤很认真问道。

张周道:“你觉得你自己带兵去,能打胜仗?”

“不知道。”朱凤道。

“连你自己的事你都无法确定,你还来问我?”

说到这里,张周转身往船坞的另一侧走。

朱凤急忙追上去道:“船还没出发,这就回去?”

张周道:“再过几天,铁路就要正式奠基,都督府那边已催促你早些回京。知节,你在这里的安逸日子没剩下几天,赶紧收拾心情回京去。”

“回去……”朱凤显得很为难。

张周指了指不远处新建的一片居民区道:“你看那边。”

朱凤瞅了瞅,不知张周是什么意思。

张周道:“这里既是一座港口,又是一座城池,是百姓安居之所,而你的舞台却并不在此。辽东一战的确不需要你去做什么,但西北军政等事,可能还需要你大显身手。”

朱凤听了之后,脸色更显忧愁。

张周继续道:“这几年,跟鞑靼人交战数次,虽取得一些胜仗,但始终未能令鞑靼人彻底覆灭,且他们的野心不死。陛下本就有意于开春时御驾亲征于草原,你该回去整顿一番……研武堂年后也该开课了。”

朱凤道:“去当研武堂讲官的话还好。”

张周回头看着他道:“你现在是要培养一批军将,能与你一同征战草原,最近几年,从研武堂出来的将官是不少,但能功成名就的寥寥无几。京城的事,暂时就交给你了。”

朱凤见张周要走,急忙追问道:“那张兄,英国公那边的差事,到底是谁接替的?”

“没人接替。”张周脚步不停道,“英国公回京之后,或也不会消停,以他在朝中的势力,对你我会有极大的影响。你回去之后,既要防备有人在背后捅刀子,也要小心身边人。言尽于此了。”

朱凤一脸迷惑。

他不明白“身边人”是哪些人。

对于未知危险的预判,显然他也无法做到。

……

……

也就在正月二十五这天。

皇帝正式批准了马文升请辞的奏疏,马文升正式卸任吏部尚书的官职,但因为皇帝到此时仍旧未能上朝,有关谁来接替马文升,在朝中也是展开讨论,但基本上都也没出各自的衙门。

皇帝对此似乎也并不关心,因为皇帝那好像早有准备。

林瀚府上去拜访的人日益增多,本来林瀚在京城过得都是清苦日子,但自从跟张周联姻之后,他的生活质量是呈直线上升。

而本身林瀚还是愿意跟儒官进行往来沟通的,不过当林瀚发现这群人都是觉得自己能晋升为吏部尚书,提前跑来与他通关系,甚至希望他在当上吏部尚书后做一些提拔时,林瀚的心情就不太好了。

这天沈禄亲自登门,说得也是林瀚可能要晋升吏部尚书的事。

林瀚道:“留在礼部,难道不好吗?”

沈禄笑道:“瞧您说的,这礼部尚书虽显贵,但也仅仅是为天下读书人表率,但要是执掌吏部,那就不一样了。涉及到栓选等事,天下人谁不仰慕,谁不想与您多亲近亲近?”

“这就是你来的目的?”林瀚皱眉。

他倒是不抵触跟沈禄接触,但眼下沈禄的来意,却让他觉得厌恶。

沈禄笑着说道:“林部堂,要说这朝中德高望重的,除了你之外,也就是那位蔡国公。先前也有传闻说,陛下是准备让蔡国公执掌吏部,可有些事呢……咱都清楚,陛下做事还是讲个流程的。”

“何意?”林瀚问道。

“蔡国公如今尚且不到而立之年,当个兵部尚书,那是他能力的体现,但吏部这事,也要讲个资历和名望,还是由您来顶上最好。等您做个几年,陛下再拔擢蔡国公,那一切就……顺理成章。”沈禄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林瀚道:“是不是我,我也不知,你来跟我说这些,也是徒劳。”

沈禄凑过去道:“这次来,不单是为此事,还有一件联姻的事要与你商谈。”

林瀚气得差点拍桌子,道:“又是为张秉宽?无论是张秉宽自己,还是他的子嗣,这事我有资格做主吗?”

“并非如此。”沈禄急忙解释道,“乃是林部堂您……这不……京中有很多人家仰慕您的风采,这不,有那出身名门的闺秀,想与你……这不嘛,你这是老而弥坚。我就是当个传话之人。”

“我?”

林瀚老脸有点挂不住。

好像朝野上下都知道他那点癖好,一是纳妾,二是生孩子。

即便年纪都到这份上了,但他仍旧贼心不死。

而今他很可能会晋升吏部尚书,还有人想借机跟他联姻,以取得政治资源。

沈禄笑道:“不止一家,我的意思呢,也不用全都纳了,选个一两家……这是名册。至于这些闺秀的画像和详细情况,都一并列出来,你好好看看。”

“不用了。”林瀚道,“我没这心思。”

嘴上这么说,但眼睛却已经忍不住往那名册上瞄了。

沈禄道:“这事我也做不得主,这主要还要看您的意思,若是你不想纳,也就当是我失礼了。不过话说回来,你纳妾,为的是成全他人,这些人家也都不是什么高官者,他们多也都是因为仰慕你,他们是为族中子侄有个强力的靠山。你是在帮他们。”

“是吗?”

林瀚皱眉。

我一树梨花压海棠,你居然说我这是在帮他们?这道德制高点我怎这么不好意思站呢?

沈禄又拿出一份东西,递给林瀚道:“听说此番不但要廷推吏部尚书,还有一名入阁之人,这是可以相熟且能相助者的名册……不是为入阁,而是为能往礼部或是翰林院送的……”

沈禄是“敞亮人”。

我给你送纳妾的机会,你就要帮我提拔几个亲信,我也没说一定要提拔,你就看有没有你自己能用上的。

在大明官场中,这种私相授受的事显然也是不少见的。

林瀚没有接那名单,只是看着沈禄把东西放下。

“我先去了。”沈禄笑道,“最近京师中想要联姻的人不少,通政司的事也不少,忙得不可开交。话说……陛下曾有意拔擢我为礼部侍郎,若是有机会的话,你看……”

沈禄也是为自己的事而来。

林瀚道:“若朝中非要廷议,我倒是可以帮你说一句,以你提调银台的身份,兼个礼部侍郎倒也是无妨。”

“其实……呵呵。”

沈禄的表情分明在说,我的目标可不是兼任个礼部侍郎,而是想当个正职的礼部侍郎。

显然通政使这个职位,已经不能让沈禄觉得满足,沈禄已想有进一步的提升。

林瀚就没好意思说,你一个举人出身的官员,可别蹬鼻子上脸。

“若有廷议,此事再提。”林瀚随口道。

“多谢,多谢。”沈禄笑着道,“可一定早做决定,这开春可是成家立业的好时机。林部堂府上还应该多添丁,开枝散叶才能做到门头兴旺。”(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