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零二章 不走寻常路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滨海城,行宫内。

已经是深夜,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带着重要的战报,到行宫内去求见朱祐樘,以他的身份第一道门容易过,但想要进内殿见到已休息的朱祐樘,对他来说就是力不能及。

负责守夜的只收太监魏彬一脸冷色道:“牟都督,您不是外人,也该懂规矩,陛下都已经歇下了,不是谁想见就见的。有什么事,不能等明日再说吗?”

牟斌道:“乃是西北有战事发生,有急报传来。”

魏彬则笑了笑道:“边疆有战情,那都是份属平常之事,哪天不打仗呢?可要是影响到陛下的歇息,可就不是咱这些人所能担得起责任的。先安心回去等着,明日一早陛下醒来,咱家一定替你通传。”

“可是……”牟斌一看,这魏彬真是好大的架子,好像连司礼监掌印太监都没有魏彬这么不近人情。

魏彬凑过去道:“再或者,你把事通知到那位蔡国公,让蔡国公来报。眼下能让陛下从龙榻上起来赐见的,非蔡国公不可。”

牟斌道:“但蔡国公出城监督修造铁轨之事,现在不在城内。”

“那就是去找过了?”魏彬摇摇头道,“别费劲了,只要不是大胜或者大败,不太着急的,都先等着。相信明日蔡国公也会回来,跟陛下详细说的,咱急不得。”

牟斌很想直接让人把魏彬架开,但犹豫再三后,他还是放弃了这想法。

“那在下就先在外等候,若是陛下起夜,还望能通传一声。”牟斌也不敢直接把事放下回去休息,而是准备在行宫内熬夜等皇帝醒来。

……

……

城外。

张周一直忙活到深夜,才从冶炼铁轨的钢材厂出来,尽管二月天仍旧很冷,但他身上仍被汗水湿透,出来之后他准备洗个澡再去休息,就在这会,见到朱凤急匆匆过来。

“张兄,出大事了,鞑子又杀来了,这次还是花马池。”朱凤说着,靠近前来。

他没有带什么战报,也只是口头传达。

张周大致问了一下情况,朱凤道:“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不过这次的事挺严重,陛下不在京,朝中商议起来会繁琐一些,张兄作为兵部尚书,赶紧做出应对才好。”

张周道:“我先整理一下,随我回城。”

朱凤道:“都这时间了,进城有必要吗?明天也行。”

张周摇头道:“既是战情紧急,也不能懈怠,若西北形势变化太过于剧烈,或还要往西北调派军将,你可有领兵的打算?”

朱凤想了想,一脸为难道:“若真没旁人可派,我去也不是不行,但就是宁夏那地方……离京城太远了。”

一边说能去,一边却又在诉苦。

张周没跟朱凤过多废话,一招手,另一边刘贵已走过来。

“把官服给我准备一下,我冲洗一下,随即去面圣。”张周道。

“是。”刘贵赶紧接过张周递过去的一件皮袄,赶紧跑进院子里吩咐人做事。

……

……

张周进城,也是直接往行宫的方向而去,到行宫门口,就见到牟斌在那跟几名锦衣卫说话。

牟斌对于张周的归来也很讶异,不过他也似乎是找到方向一般,急忙过来道:“公爷,卑职先前去请求陛见,却未得传召,乃是陛下已休息。”

张周道:“随我再进去一趟。”

随后牟斌跟在后面,二人一起进到里面。

这次还没等到内殿之外,魏彬就得知消息赶紧过来,魏彬赶紧给张周行礼道:“蔡国公您可算来了,听说有紧急的军务,还不知该如何跟陛下提及,您来了正好,由您去提最为合适。”

牟斌一听,登时心里很不爽。

你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

不过想到,人家张周就是有随时打扰皇帝的资格,而自己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却是个边缘人,他心里似乎也就释然了。

……

……

朱祐樘还是在深夜里被叫醒了。

张周、朱凤、魏彬和牟斌四人,立在朱祐樘面前,朱祐樘身上披着很厚重的衣服,旁边放着个灯笼,灯火也没多少光亮,朱祐樘亲自打开那份由牟斌带过来的战报,仔细看完后,放到了一边。

“不是什么大事。”朱祐樘道,“都道鞑靼人是贼心不死,但朕看来,鞑靼人是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做那鸡鸣狗盗之事了。”

魏彬笑道:“陛下明鉴,鞑靼人已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朱祐樘对魏彬的话不予理睬,反而望着张周道:“秉宽,你觉得此战有压力吗?”

“嗯。”张周点头道,“西北的战事,变化太快,很多事也是超出预计的。”

朱凤在旁道:“花马池屯驻重兵,这还不算提前防备吗?陛下,臣认为,蔡国公在此事上应该是早有预备,不会给鞑靼人可趁之机的。”

在这种时候,朱凤是坚定站在张周一边的,就好像个小迷弟一般。

朱祐樘道:“把张懋调回京,朕做得太过于仓促,花马池的守军不少,可鞑靼人也并不见得就是善茬。秉宽,朕觉得,应当马上以延绥和宁夏的兵马驰援于花马池,你认为如何?”

张周道:“臣也有此意。”

“那就行。”朱祐樘道,“此战,朕觉得还是由王琼来负责为好。他在西北时日也不少了,鲜有立功的机会,这次就当是让他好好表现一下。若是能做得好,就可以调回京。”

魏彬请示道:“陛下,要传达意思给京中,让他们宣旨吗?”

朱祐樘道:“朕在这里颁旨往西北就行,何须动用京中之人?秉宽,再有什么需要斟酌的,你自行考量,朕这两日略有疲惫,今夜就不再问此事了。明日有结果后,你派人来告知一声便可。”

军政上的事情,朱祐樘似乎都不想答理。

有张周在,完全由张周去安排和策划,他只需要制定一个大方向……就是让王琼去负责这次抵御鞑靼人。

至于什么三边跟花马池兵马互不隶属的问题,只需皇帝此命令一下,也就迎刃而解,王琼现在就是不得不负责三边所有的军务之事,任何的功过都需要他来承担。

……

……

张周离开行宫时,朱凤忧心忡忡跟在后面,似是怕被张周调去西北。

“回去吧。”张周道。

朱凤吓得眼都瞪大了,问道:“去何处?是京师,还是去……”

张周道:“我是说,你先回去休息,从这里调派军将去西北,最快也要十天才能抵达,且还需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你去西北之后也未必能改善局势,有何必要呢?”

朱凤这才松口气道:“我觉得也是这样。那张兄,该如何安排?花马池那地方,听说地势很空旷,鞑子的骑兵善于发挥,来去自如的,要是守军挡不住,那宁夏周边的城镇可就要遭殃了。”

张周笑道:“看来你对西北局势了解很深。”

“没有……我只是去过宁夏,对那边……还算是有点了解。绝谈不上精通。”朱凤道,“宁夏很多地方,都是荒漠之地,有的地方几十里都没有人烟,鞑子轻骑突进,我们运火炮追不上他们,而他们的斥候到处都是。当时我在那边领兵,对他们可说是毫无对策。”

张周道:“陛下不是把事交给王琼了?他在西北多年,想来有办法克服吧。”

朱凤问道:“之前秦老制台在三边时,听说造了不少的战车,这次能用上吗?把火炮套在战车上,是不是就能追上鞑子?”

张周摇摇头。

以马车来追战马,这本身就很扯淡,大明的马本来在战力上跟鞑靼人的马也有一定差距。

张周道:“换了我,我会出其不意,以火铳作为战事的主体,不过火铳的射程比之弓弩也高不到哪去,一旦陷入到中近距离的交战,优势也不见得有多明显。”

朱凤道:“那大概就需要碰运气了,如果运着火炮,正好运到了鞑子的营地里,而鞑子不知道的话……”

张周笑了笑。

先前朱凤获得战功,就是靠这种近乎投机取巧的方法。

“知节,你所说的,一次两次或可投机取巧,但不能指望每次都靠这种手段。”张周道,“鞑靼人来袭,西北各处的防备也算是完善,还要看军将各自的发挥。先前研武堂内,该教的也教了,剩下看他们临场发挥吧。”

……

……

深夜。

陈宽还是回到了司礼监值房,此时值房内只剩下韦彬一人,而韦彬见到陈宽,也赶紧把那份战报呈递给陈宽,并对陈宽说明了详细情况,尤其是跟杨鹏见面的对话。

“姓杨的倒也没说错。”陈宽道。

韦彬道:“您是说……”

陈宽道:“京中那些阁老大臣的,都觉得西北战局若是有失,第一个出来担责的一定是兵部尚书,可问题是鞑靼人只是犯境,在兵部尚书已提前做出妥善安排,甚至连西北防备的缺漏都给补上,连鞑靼人寇边的方向都找到……也就是花马池。这遇到兵败,与兵部尚书又能有何关联?”

韦彬想了想,无奈道:“若这一战兵败了,对我大明边军元气影响可不小。”

“败不了的。”陈宽道,“苦心改变那么多,大明边军早不是以前那么松散,如今镇守三边的是王琼,镇守宣大的是王守仁,此二人在军政见地上都是不凡,哪怕花马池真出现了一时的缺漏,此二人也能带兵把缺口给补上,甚至能把失去的给讨回来。”

韦彬试探着问道:“那咱就对那位蔡国公……毫无对策了吗?陈公公,司礼监主掌天下之事,可现如今,陛下对咱的信任已大打折扣,您不着急吗?”

陈宽叹道:“着急也没用。”

说着,陈宽把战报放下来,又问道,“有人去通知陛下了吗?”

韦彬道:“想来已有人过去禀告。陛下和蔡国公都不在京,若此时鞑靼人趁虚而入的话……”

陈宽道:“你还说到点子上了,除非鞑靼人能长驱直入,杀到我京城之地,以京畿之地犯险,或才会影响到兵部尚书在朝的地位。否则……一切都免谈。”

韦彬脸色带着些许震惊道:“鞑子有可能杀来京师?”

“哼!若鞑子真能杀到京师之下,西北军将将是何等无能?赢了这么多年,还能将大好的优势一朝丧?就算西北将士无能,不还有蔡国公?别看他未有亲身上战场的经历,但最近几年的战事,哪一次没他的身影?想从兵部把那位蔡国公给按下去,近乎不可能做到。”

陈宽说到这里,抬头看着远处道,“只是希望,朝廷也别陷入到一边倒的局势。不然咱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

……

大同镇。

在经历了鞑靼人接连几次犯边之后,王守仁终于还是准备将马仪和张锐派去花马池。

他将二人叫到衙门内,二人都很迷惑,因为先前王守仁提过,在大同边疆危机没有解除之前,二人是不该离开的。

“大人,从此处带兵往花马池,一路要走十几天,若再运送重炮的话,行进速度更缓,无论花马池出现什么变故,眼下再出兵,已然不及。”马仪当面跟王守仁说道。

王守仁道:“你们是怎么到大同来的?”

“大人?”马仪有点没摸清楚状况。

张锐似乎明白到什么,请示道:“王军门,您的意思可是,让我们从草原上,带兵突杀回去?”

“嗯。”王守仁点头道,“鞑靼人自以为是,当是派兵来牵制我边关各路人马,就能肆虐于一处。却忘了,攻守之势从来都并非一成不变,谁说这一战,我们只能守,而不能攻出去呢?”

马仪道:“是要带兵杀向鞑靼人的后方?”

王守仁道:“无须如此,你们只需从大同出兵,带兵横掠草原,怎么来的,再怎么回去,鞑靼人不是想从花马池犯我朝之地?当他们知晓大同出兵,就不得不退兵了。”

张锐道:“可是,从此处横掠草原往花马池,也需时日。”

王守仁道:“你们无须带火炮,只带火铳、刀剑便可,三千精骑,一人配两铳,火弹五十发。你们就这么去,只要能逼得鞑靼人进退维谷,战略意义便已达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