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九十八章 以身为饵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大年初一中午。

皇宫之内,一场家宴正在进行,朱祐樘把张周一家全都请到宫里来,连张周的妾侍韩卿、林仪、王明珊和崔莺也一并请来。

还有张周的一儿一女,因为张周的次子张麟年岁还太小,就没进宫来。

但张周的长子张君和长女穗穗都随着父母入宫,朱祐樘这边甚至把贤妃之子朱厚煊也一并带过来,虽然那还只是个孩子,但对朱祐樘来说,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毕竟当初都是一儿一女,而经过这几年之后,他的孩子甚至比张周还多了一个。

午宴相当于赐宴,两边的妇孺都在,君臣之间也无法放开,朱祐樘在赐宴上也没多说话,只是让张周坐在他旁边,却还一直在打量穗穗。

当父亲的,显然没准备把自家女儿嫁到别人家,或者说还没那么早考虑这个问题……却已经在盯着别人家的女儿,筹备着给自己当儿媳妇了。

以至于穗穗成为这饭桌上最受瞩目的孩子,连朱厚照不时都会看一眼,因为他从高凤那得知这次的赐宴很可能跟他的婚事有关,所以他也想看看自己未来潜在的“皇后”长啥样。

以前是见过,但模样早就不记得了,这次瞅见,也没觉得穗穗有多好,但至少也没那么差。

“还是个小丫头。”朱厚照嘴上嘟囔了一句。

朱秀荣就好像个老油条过来人一样,笑着说道:“大哥,为什么看你好像脸红了呢?”

“我脸红吗?”朱厚照还不知道被妹妹捉弄了,真就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当他意识到妹妹是在捉弄自己时,他指了指对面正坐在那吃饭吃得无精打彩的张君道:“你看那个怎样?傻不愣登的,或许是你的驸马呢。”

“大哥,还学会反击了?父皇才没这层意思呢。”朱秀荣一副完全不受朱厚照影响的样子。

这让朱厚照非常郁闷。

咋在场面事的应付上,也不如这死丫头呢?难道我真的在很多方面,不如她吗?

……

……

赐宴结束,朱厚照也没让张周一家马上走,而是单独叫张周到坤宁宫的外殿叙话,而特别说明让张周的内眷留在里面,跟皇后和贤妃多交流一下,建立一下感情。

甚至连朱厚照也可以不用回东宫,也被允许留下。

“秉宽,说起来你的孩子也都长大了,咱二人都差不多。这孩子的年岁也相仿。”朱祐樘就差把婚约给说出来。

张周笑道:“陛下,大明还应该多几个龙嗣才好。”

在张周看来,虽然多一个朱厚煊,在朱祐樘继承人的问题上,的确是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但这层保障还是太虚了,而贤妃第二胎生的是女儿,其实很大程度上让大明的未来又充满许多不确定性。

而张周要追求的,就是大明政策的连续性,毕竟要改造大明,也不是朝夕可成的,十几年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平北方是一个开始的话,等到大明完全工业化……那很可能是几十年后,甚至是他张周都作古之后。

如果中途因为皇帝血脉的延续出现了问题,导致他的计划都受挫的话,那张周是不可接受的。

朱祐樘笑道:“有时候,朕也是努力了,其实纳妃多少无所谓,现在就挺好。不过谁知道以后是什么样子呢?”

说了等于没说。

张周也能看出来,这个皇帝在人际交往上的确不太在行,而在跟女人相处上更会显得露怯。

现在有一皇后一妃子,还接连给他生孩子,其实就已经很好,比历史上的朱祐樘,已经改观了很多。

朱祐樘又道:“刚收到一份从西北来的战报,是唐寅出兵到草原之后,最后一份上奏,表明他已经深入到草原一两千里以上,估计现在会更加深入……秉宽,这件事你如何看?”

张周道:“臣也看到了,他在上奏中也提到,草原上已经开始下雪,且有大雪封山的意思,很可能短时间内撤不出来,提到现在必须要以战养战,而将士的生存会形成极大的考验。”

“嗯。”朱祐樘道,“秉宽,本来说三月春暖花开之周,朕与你一并出兵草原,现在你觉得还应该是这样吗?唐寅带出去的,可是有七八千的兵马,那可都是大明的精锐,你觉得……是可以让他自行发挥,不理会了吗?”

张周站起身,恭敬道:“臣请陛下调兵三千,让臣出兵草原,驰援唐寅。”

“三千?兵马吗?”朱祐樘很好奇。

这请求,听起来就很古怪,也幸好旁边没有陈宽和杨鹏等人,不然他们的反应会比皇帝还大。

张周笑道:“三千足矣。有了新兵器,在战场上可以做到碾压,那多少兵马其实无所谓。我的想法,就是以三千兵马带足够多的粮食和辎重进草原,真正作战的兵马,可能几百人而已。”

朱祐樘点头道:“你是觉得,若是带进草原的兵马太多,鞑靼人会避战是吗?”

“是的。”张周也就直接承认了,“带数万兵马进草原固然是好,但鞑靼人绝对不会与大明血战,而只有先布置一路人马长驱直入,在草原上形成困境,引得鞑靼人认为可以拼消耗将这路人马拿下,这会再派出后续兵马增援而上,才容易起到效果。”

朱祐樘问道:“那为何不从开始,就把精锐的兵器,交给唐寅这路人马呢?他们被困之后,其实更容易发挥不是吗?”

张周摇头道:“回陛下,臣认为并非如此。”

“说说。”朱祐樘提起极大的兴致。

毕竟眼前要说的事情,已经事关到大明未来几十年的国运,甚至是他毕生的梦想,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草原部族的覆灭,完成大明对草原的彻底统治。

张周道:“一来,是因为去年里,新兵器才刚造出来,在稳定性上还需要研究,并需要配备更多的机床等物,来造更多的兵器,以达到装备军队,以及靠军队取胜的目的。”

“嗯。”朱祐樘点头。

别人不知道,但有关新兵器的进展,他朱祐樘是一清二楚的。

如果张周要造某种大杀器,连皇帝都不知道的话,那张周的动机就会引人怀疑……虽然朱祐樘眼下并不会怀疑他,但有些事就是三人成虎,张周从来不会给别人把柄。

既要做,那就做得光明磊落,新兵器是什么,兵器的意义是什么,能做到如何的杀伤力……从立项开始,就跟朱祐樘说清楚,这也避免了后续带来麻烦。

张周再道:“再者,若是唐寅直接带着新兵器进草原,那鞑靼人在发现初步交锋之后无法应战,仍旧会选择避战,到时这场战事就会形成一种你逃我追的境况,而战事仍旧无法取得更好的进展。”

朱祐樘笑道:“所以先让他们觉得,多付出一些代价,是能把唐寅这七千精锐给覆灭的,然后再带更少的兵马去驰援,把你造出来的大杀器用上,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哈哈,这样很好。只是朕……”

说到这里,朱祐樘就有些郁闷了。

说好了,到了春暖花开时,咱哥俩是要一起平草原的,而现在你只带三千兵马进草原,那我这个当皇帝的要不要跟?

当皇帝的只带三千兵马进草原?这岂不成了儿戏?

张周道:“陛下完全可以按照原先的计划,带大军到宣府或是大同等地,以大军开拔进发草原,为臣壮声威。到大战之时,陛下或可亲临……”

为了让皇帝在这一战中有参与感,张周所给出的计划,就是让皇帝当大后方战事的主脑。

皇帝亲身到前线犯险是不现实的。

但张周的作战计划中,又没有大集团作战的空间,毕竟你派三千兵马去,可能都解决问题了,为什么要派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人进草原?那时候过多的兵马,反而会因为粮草补给等问题形成拖累。

更别说是靠几十万兵马去追击鞑靼人,并以此跟鞑靼人决战了。

朱祐樘笑道:“好,你亲自冲锋在前,朕还是有些不放心。你觉得,让新建伯去如何?”

“陛下,您真觉得,派别人去,会让鞑靼人有心决战吗?”张周笑着问道。

朱祐樘想了想,似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他惊讶道:“秉宽啊,难道你是想以自身为饵?这……这……”

张周道:“臣带兵进草原,乃是最合理的,且如此大的功劳,臣也不想旁落到别家。陛下以为呢?”

“你看看你……朕知道,你绝对并非是为了什么功劳,你要立功,以前那么多场战事,早就有你发挥舞台了,也是朕一直阻碍让你去,是朕怕你犯险……你现在说这些,你觉得朕会信吗?无论怎样,就算你人在京师中坐镇,这首功还是要记在你身上。”

朱祐樘也是很仗义的。

且朱祐樘讲道理,他很清楚现在大明军政的改变是谁带来的,如果谁想否定张周的首功,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张周叹道:“臣知晓陛下一直想亲手解决这麻烦,但您毕竟贵为天子,就让臣代您去完成这一切。还请陛下跟臣这个机会。”

“好。”朱祐樘道,“那你准备几时出兵?”

张周道:“需要几天的准备时间,臣认为,正月初十之前,最为合适。”

“为何呢?”朱祐樘道,“唐寅带兵在草原上,看似还没遇到鞑靼主力,但或许就在年底年初这段时间,就会遭遇到极大的阻力,初十你出兵进草原,他还是否能撑得住?”

张周笑着问道:“陛下是希望臣早一步出兵吗?”

“这倒不是,要是你觉得唐寅能坚持到你带兵前去,那就按照你说的为好,朕也要准备准备,朕准备也在正月初十,完成御驾亲征。”

朱祐樘也是个实践派。

既然说了要去,就不能推三阻四,你张周初十之前出发,那朕一定要跟你一起出发才是。

不然别人都知道朕去西北是当后方主帅的,那历史上说起来,不就丢人了?

只有一同出兵,而说你是先锋官,这样别人才会觉得,咱是打了一场整体的战事……这才符合朕所追求的参与感。

张周笑道:“那便如此说定?”

“好啊。”朱祐樘也在笑,“回头就通知朝中臣工一声就行了,这么大的计划,也是没有太多准备时间。朕现在也不怕鞑靼人会倾巢而出……这几十年的改变,着实是不容易。说起来,朕都觉得恍如隔世,你说这几十年下来,大明边政走了那么多弯路……为什么你没有早些出现呢?”

张周道:“只管臣生得晚?”

“嗯。”朱祐樘还笑着点点头,“的确是如此啊,要是你早出生几年,或许也没朕什么事了。所以也要看个时运,换了十年之前,这一战也没法打起来,但如今……朕可以充分保证你带兵出战。”

朱祐樘此时也是羽扇纶巾英姿勃发。

提到十年前,以及眼下,他自己也很清楚其中的改变,现在的他可以主宰朝政。

而换了十年前,他就是个胆怯的青年皇帝,朝中事根本轮不到他来做主。

朝中人现在已无法反对他出兵,更多原因还是因为张周的崛起,让大臣失去了舆论基础……毕竟连一个普通的市井百姓都能看出北方战场的优势,那群传统文臣再去唱衰,明显是倒反天罡了。

……

……

君臣的对话结束,也到了张家一家人离开宫门的时候。

“挺好的。”

蒋苹渝作为张家的女主人,在出宫时,对张周体现出自己有担当的一面。

毕竟在宫里,她要作为张家代表,去跟皇后和贤妃交流,虽然很多时候都只是张皇后在问,而她只是个应答者。

张周道:“再过几天,我就要带兵出征了。”

“这么早吗?”蒋苹渝虽然也知晓丈夫或要带兵出征,但骤然听到,还是让她觉得不可接受。

张周笑道:“准备了几年,也是该有个了结了。”

说到这里,张周多少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毕竟古人都总结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当少了北方外患的压力之后,朱祐樘还会像今时今日一样对他如此信任?

但要是连朱祐樘都不值得信任……

华夏历史上那么多的皇帝,又有谁会比朱祐樘更真诚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