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三章 不祥之气在臣内心笼罩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一路都是乘坐舟车,行进自然没有朱凤那么快,十月初出发,到十月下旬才过通州。

这已是赶路的结果。

随着张周将要到京师的消息传来,朱凤也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朱厚照。

“那家伙总算来了!本宫打算整他,你们给本宫说说,用什么方法,既能有面子,还能让本宫心里爽快?”

朱厚照又在给朱凤和太监们出难题。

现在朱凤并不负责给朱厚照上课,平时有讲官在的时候,朱凤要么不来,要么来了也只是负责安保,不会靠前。

等人走了,会由朱凤陪着朱厚照一起玩,等于说朱凤入宫就是充当内侍太监的角色。

高凤道:“不如找几个人,找到他的住所,将他教训一顿!”

“不可啊殿下!”朱凤听到此建议,赶紧劝说。

朱厚照闻听此建议,先是眼前一亮,随后他也显得意兴阑珊:“他是父皇叫来京城的,如果本宫把他揍一顿,父皇会不会把本宫揍一顿?”

几个太监听出来,这位小太子是有头脑了,知道什么事容易惹祸上身。

已经算一种进步。

“师出无名啊,再说打他一顿,本宫并不觉得这主意有多好!换一個!”朱厚照最初是很恼恨张周,但朱厚照并不是蠢人。

如果把张周给揍了,张周不乐意的话,故意不给他写那些武侠说本的后文,那岂不是给自己挖坑?

再说还有被老爹教训的风险,这种打人图爽快的事,他平时也就是拿来吓唬身边的内侍,又不能亲自去揍张周,有啥乐趣可言?

刘瑾笑道:“奴婢倒是有一主意,但就是……”

说着看向朱凤,意思是朱凤在场,我不能说,如果被朱凤告诉张周,那这事就没意思了。

“你,出去!”朱厚照也不客气,指着朱凤下了命令。

朱凤只能乖乖走出殿门。

往外走的时候,朱凤还在想,看来还是要想个办法,早点从皇宫出去,哪怕是当个锦衣卫千户也好,在宫里陪太子有什么作为?

为前途?我一个国公家没继承权的次子,在这凑什么热闹呢?

“太子殿下,只要等陛下传召张解元入宫的时候,我们这般这般……”

刘瑾在朱厚照耳边献策,还故意不说给高凤等东宫太监知晓。

朱厚照听完后笑道:“还是你机灵,本宫要的就是把他的才华比下去,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

……

张周在十月下旬过了通州,待遇马上有所不同。

锦衣卫派了一名百户,名叫孙上器的,带着锦衣卫来护送他往京城走,同时还带给他一件御赐的“礼物”。

“孙百户,这是什么?”张周拿到好像书折的东西,想打开,却又怕是什么不能轻启的东西。

孙上器笑道:“张解元,这是您以举贡入北雍的凭证,给您正九品的候补学正的官职,领朝廷俸禄,在监读书,为来年春闱高中做准备。”

张周道:“哎呦,那意思是说,我以后还要当贡生?”

“不一样的。”孙上器脸色带着恭维,“您以前只是例贡,而现在是举贡,更受人尊重。”

张周对这个倒没觉得怎样。

为何非要给自己套一层枷锁?

大明其实在正统年间就有规定,落榜的举人一律要到国子监读书,完成必要的课业,但其实各地落榜举人都是想尽办法从国子监跑出来回乡,在哪都不如在自己家乡舒服。

以为在京城这种物价高、离家远的地方长期居住是什么好事呢?

不过给个正九品的候补学正……张周心想,那我岂不是跟那个眼高于顶的老学究曲明仁平级了?

下次回去,我就把这东西甩你脸上,然后再跟你探讨一下谁是斯文败类!

张周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犯我者,就算是十年八载,这场子一定找回来。

“也不知道南京那个姓李的,这两天怎样!”

……

……

张周所记挂的人,正是南京城里的李追。

张周还钱的时候很爽快,但还完了……可不能算完。

不知道怎么就欠了你二十两银子,害得我差点家破人亡,连妻儿都快被伱抓走了,回头你只是上门要债,我把钱还给你……

以为这么便宜呢?

当然我在南京城的时候,还不能太明目张胆,等我走了,你再被人揍,那这事怎么都不会被人怀疑到我头上吧?

然后……

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追在喝完花酒要回家的时候,路上被一群人拦下,然后被拉到后巷去暴揍一顿。

对张周来说,只是打一顿,都算是轻的。

还没上门把你婆娘和孩子拉去卖了呢。

太仁慈。

张周抵达京城,是在十月二十四。

这天正好是韩卿的生日,赶着进城之后,张周先把妻儿安顿在驿馆内,商议好晚上张周回来给韩卿庆祝生日,然后他才跟孙上器出来,本是说好要一起去国子监报到。

“……张解元,您先不急着去北雍,卑职要带您去个地方,有人要见您。”

“谁要见我?”

“暂且不能说,是要引您入宫的贵人。”

孙上器作为锦衣卫百户,最近两天陪张周到京,一路上照顾不可谓不周到,但这个人其实口风挺严实的,具体到京后的安排,也没对张周详细说明。

现在张周知道了,原来自己进京城之后,马上就有入宫的资格。

心说早知道的话,应该先跟老婆孩子吹吹牛逼了,这悄无声息去面圣,如同锦衣夜行,不够风光。

张周差点就想问,现在去雇一堆人回来,敲锣打鼓开路宣扬,还来得及吗?

……

……

孙上器带他去见的人,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戴义。

一个六十多岁看起来很憨厚的老太监,或许是成年后才净身的缘故,有喉结,身上带着年老文人的风骨。

以张周所知,这是个精通琴艺和书法的老太监。

别的就没法从历史长河知晓太多。

“张解元,久仰了。”戴义是在宫外的私宅见张周,作为宫里老太监,到弘治初年基本都有自己的私宅可供休沐时居住。

张周赶紧拱手道:“见过戴公公。”

“免礼免礼,最近陛下可时常将你挂在嘴边啊。走吧,车驾都已经备好,入宫路上,咱慢慢说。”

……

……

戴义跟张周同乘一辆马车往皇宫而去。

张周觉得很别扭,跟一个老太监同车,并不会觉得有多光荣。

“张解元,你尚且还不是进士,未有做官,入宫后若是有规矩和礼数不懂的,只要保持谦卑克己便可,尽量少言寡语,一切都看咱家的眼色行事。”

戴义算是比较负责的。

跟张周说了一些宫廷礼数,比如说入宫后要趋步,乾清宫外要恭敬等候,目不斜视……

这些不说,张周大概也能明白。

马车进到东安门,一路到东华门,在东华门前下车,戴义亲自引路带张周往里面走,沿途仍在讲述。

“见了陛下,一定要谨言慎行。就算因为你救治公主有功,也不可居功自傲。”

“明白。”

“再就是陛下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不问切不可乱说!”

“好的。”

“陛下若对你有赏赐,你谢恩时跪地便可,无须推辞。”

“欧可!”

“什么?”

“在下是说没问题。”

跟这种谨小慎微的老太监说话,张周感觉自己都快魔障了!

听你的?估计我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吧?

就单纯我拿方士来糊弄君王,这一条就足够死罪了,更何况宫里还有个李广对我虎视眈眈。

李广自诩为大明天师,会容许有第二个有大神通的方士存在?

他不死,我就要死。

……

……

乾清宫内。

张周终于见到了朱祐樘,相比于平民百姓面圣时的激动,张周内心到脸色则一点波澜都没有,他就好像是到历史博物馆参观,想改变历史从博物馆拿走一些东西,结果碰上了馆主。

想要成功把东西拿走,一定先要过馆主这一关。

想在历史长河证明自己的存在,就先把时代之主给哄开心了。

“张秉宽?嗯。”朱祐樘打量着眼前的张周,满意点头,“江南解元,一表人才,才学文章还有礼仪仁义,都不错。赐座。”

如对朱凤的态度一样,朱祐樘上来就赐座,体现出对张周的重视。

张周道:“陛下,臣愧不敢当。臣在入宫之后,看过周围的建筑之后,突然感觉有一股不详之气在臣内心笼罩。却又不知当讲不当讲!”

“嗯?”朱祐樘闻言皱眉。

一旁的戴义见到这一幕,一脸惊恐。

半路上说那么多,这小子一路都在说“知道”、“明白了”之类的话,还以为是个乖巧听话的后生仔。

结果面圣后上来就不按套路出牌,感情你一句都没听进去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