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四世同堂缺一世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腊月二十二,这天迎来周太后乔迁之喜。

清宁宫在修筑成半个月后,晾晒完味道,朱祐樘也想表孝心,趁着过年前,让他的皇祖母可以住回到这座精心修建好的宫殿内。

当天张周也被邀请一同前去参加观礼。

皇帝夫妻俩也出席,朱厚照跟在后面,只因为朱秀荣年岁小就被留在坤宁宫,加上司礼监、御用监等太监等扈从,光是陪同周太后搬家的,就有上百号人之多。

“皇帝你有心了,短短时日,就将清宁宫修缮一新。”

周太后立在清宁宫门口,笑对朱祐樘。

朱祐樘道:“都是秉宽他用心做事,清宁宫是在他的督造下完成。”

“好。”周太后又望着一旁不远处的张周,微微点头似对张周也很满意,“皇帝,有功就要赏赐。”

“皇祖母所言极是。孙儿扶您进去!”

朱祐樘一副至孝的模样,亲自扶着老太太往里面走。

一旁的张皇后看到这一幕,虽然没直接表现出什么神色,但眼神中隐约透出的不耐烦和厌恶,却已被张周察觉。

这女人啊,她丈夫对谁好,她吃谁的醋。

……

……

清宁宫内。

众人刚进来,便察觉到有所不同。

朱厚照喊道:“为什么这里这么暖和?好热,脱衣服!”

说着,朱厚照把自己的外套给脱了,丢给一旁跟随而来的刘瑾。

朱祐樘板着脸道:“不得胡闹。”

朱厚照不理会,直接跑到一旁挂着的暖气片前,好奇打量起来。

周太后则也很高兴,问道:“皇帝,这就是你先前所说的暖气?”

“是的皇祖母。”朱祐樘前两日亲自来视察过,已得知具体情况,他担起了讲解任务,“皇祖母你看,热水就是通过旁边的铜管流进来的,手放上去很热。”

周太后亲自过去试了试,手放上去,赶紧缩回来:“略烫手。”

皇宫里新加的暖气,负责烧水的可一点都不敢懈怠,能烧多热烧多热。

张周跟着进来,估摸着房间内的温度直往三十度飙,而外面可是天寒地冻的零下,温度反差如此之大,也难怪朱厚照一进来就要脱衣。

“开窗,透透气。”

周太后自己也有点受不了。

她不能跟自己的重孙子一样直接脱衣服了事,只能换一种方式。

随后萧敬赶紧过去吩咐,让人把几个靠边的窗户打开。

周太后道:“真是不容易,皇帝,这样做的话,不会浪费柴薪吗?”

朱祐樘笑望了张周一眼,这才回过头答话:“皇祖母放心,朕问过,这比用炭木取暖更节省,甚至连先前用料的一半都不到。”

先前以点燃木炭取暖,直接以炭火的温度加热空气,而现在用普通的木炭烧水就行了,把利用率也提升上来。

“那挺好。”

周太后知道现在孙子推崇的是勤俭治国,她不能带头浪费。

而张周此举,既让她能感受到温暖,还契合皇室节俭的主题,她当然高兴。

张周在一旁想,那点木炭值几个钱?光装这一套的铜管,够伱烧十几年木炭的……

不过也好,就当是帮我培养人才。

张周利用造铜管这件事,跟工部的工匠接洽,这批人既能帮铸造铜管,也能铸造别的金属配件,张周可说是发现了一批可为他所用的人才,有萧敬穿针引线,这些人已能帮他完成一些铸件的研发。

可惜这些人都是吃皇粮的,世代传下来的手艺。

匠户不能分家,不能跳槽。

很多人早就想脱离匠户,张周也想着,回头正好可以利用这点,把这批人吸纳过来,既解决户口转移问题,再给高薪,定能吸引最顶尖的那批人。

“父皇,这里真好,儿臣的东宫也要暖气……”

朱厚照听老爹在那介绍这么好,再加上他想到自己平时晚上冻得瑟瑟发抖,烟熏火燎,当然也想来一套。

“胡闹!”

朱祐樘正在那展现孝心,这边就有个浑小子告诉他什么叫不孝。

周太后则笑眯眯道:“皇帝,别怪责太子,他是孩子,性子比较直……过来,让哀家瞧瞧。”

“好的。”

朱厚照装出天真可爱的样子,跑到老太太面前。

连朱厚照都知道,这个皇祖母对他很溺爱甚至超过了父母,正好可以到老太太面前装萌撒娇。

周太后摸着重孙子的脑袋,笑道:“哀家年岁大了,等以后哀家不在,你便住在这里,好不好?”

“呃……”朱厚照再胡闹,也听得出来,这是不能随便回答说好的问题。

朱祐樘道:“皇祖母岁在千秋。”

说长命百岁,都没多少年活头,只能说活千年。

周太后叹道:“人要知天命,不能强求,如今哀家身边已是四世同堂,已心满意足。哀家唯一的奢念,是希望将来能看到太子长大,看太子成家生子,让哀家可以五世同堂……”

听到这里,朱祐樘父子俩没什么反应。

另一边的张皇后脸色瞬间就变了。

张周作为局外人,看得最清楚,老太太话里话外一句都没往张皇后这个孙媳妇身上扯,却借力打力把张皇后揍得“体无完肤”。

哀家劝不动你们夫妻俩,不指望你们夫妻,指望重孙子总行吧?

朱祐樘好似什么都听不出来一样,笑道:“皇祖母一定能看到的。太子,还不快去给太皇太后收拾坐垫?秉宽,你也过来坐……”

……

……

看似和睦的一家人,祖孙四代人,虽然有一代人没出现,但也算济济一堂。

张周则觉得自己好像不该来这种地方。

不过看看皇家人,尤其是祖母跟孙媳妇的明争暗斗,张周也觉得挺有意思。

周太后端坐后,终于还是把大氅给脱了。

因为太热。

随后才好像闲话家常一般,跟孙子聊天,基本不把张皇后放在眼里。

随即就引到一个看似很“另类”的话题中来:“……哀家听说,近日里,京城内出现一位才女,写了一首词传诵甚广,一时间洛阳纸贵!”

“是吗?”

朱祐樘心说,朕是当皇帝的,自然不会知晓这种事。

周太后一伸手,旁边的姜吕从怀里拿出一张纸,周太后示意递给朱祐樘道:“皇帝你看看,哀家也没想到,大明能出这般的才女,‘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光是这一句,就堪比李易安了!”

朱祐樘接过纸,看着上面的词句,有点摸不着头脑。

张周却在观察张皇后。

老太太,你还要不要再做得更明显一点?

你孙子在男女之事上或是木头疙瘩,什么都不懂,但你孙媳妇能不懂吗?她就算再才疏学浅,难道听不出来你有意推崇这才女,还推荐给皇帝……

“哀家不太懂,你给品鉴品鉴。”周太后还有心在催问。

“什么诗词,儿臣能看看吗?”

朱厚照以熊孩子的心态,觉得自己走到哪,都应该是被关注的重点,结果现在在谈什么诗词才女,他也想凑凑热闹。

以朱厚照觉得,不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共婵娟”?

本宫也懂诗词!

朱祐樘看完后,点头道:“是很好,婉约中透出哀凉,却是不知她何以会有这般心态。”

一般人是很难理解。

一个没出阁的小妮子,没经历过世事打磨,更没经历过什么国仇家恨爱人枉死天涯,哪来的李清照的心境写出这种诗词?

看诗句中,好像还挺喜欢喝酒,真为了仿李易安而仿吗?

周太后道:“此女是北国子监祭酒林亨大的女儿,说来也巧,前些日子她曾入宫来,哀家还在宫后苑见过,生得是花容月貌温顺雅致……”

就差说,陛下,要不你把人纳进宫里来当妃子吧!

哀家已经给你把过关了,还行!

“皇祖母,我们能说点别的吗?”

张皇后终于忍不住,以一种“还算客气”的口吻,打断了周太后对此事进一步的深谈。

张皇后突然的插话,让场面多少有些尴尬,连朱祐樘都没想到妻子居然会如此直接了当,随即他好像也后知后觉一般明白了皇祖母这是在给他保媒拉纤。

周太后脸色瞬间阴暗如那房后阴躲在暗处的黑猫,瞳孔似乎带着一条随时能迸发出火星子的黑线。

却因为孙子还在场,她不能发作。

张周心说,来了来了。

等了半天,终于看到这一幕祖母跟孙媳妇之间的斗争,你孝宗再牛逼再孝顺,就算你也没娘没婆媳矛盾,但还不是有这出。

既当孝子贤孙,又想搞好夫妻关系?

你当你是圣人?

张周趁此时候,笑着道:“陛下,不知可否将此诗词给臣看看呢?”

朱祐樘好像终于找到台阶下一般,勉强一笑道:“皇祖母,秉宽诗词的造诣也不低,先前一首桃花诗在京城也广为流传。秉宽,你给看看!”

说着让戴义把纸传到张周这边,他还对张周报以一个“赶紧出来化解尴尬场面”的眼神。

张周拿过纸张,眼睛只是一扫便放下,道:“以臣看来,这首词有点无病呻吟之意。”

周太后蹙眉望着张周道:“秉宽啊,你何以会有如此看法?”

张周道:“林家二小姐人未出阁,未经历过世事,怎会对生离死别有如此深的感悟?我看这首词,倒不像是女子所写,则好像是一男子怀念亡妻之作,未曾经历,何道‘当时’?”

“你……”

周太后听了,虽然觉得张周的话有道理。

但她还是有些恼火。

你到底帮谁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