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七十九章 官大一级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兵部衙门内。

张周这天也是例行公事过来处理一些公务,却是刚来,就被“熊大”、“熊二”给堵住,以找他商议事情为名,其实是跟他问询有关西北战事的情况。

熊翀道:“陛下前日在朝堂上提及,鞑靼或从旁处袭扰于边境,如今兵部要做军务上的防备,去公文到地方,却不知该以何处加紧防备为首?”

问题也算是很直接了。

鞑靼人从哪来,您给个准信,这样我们兵部在准备的时候也就没那么麻烦了。

张周也听出来,连兵部都想借助他的“预言能力”来省事。

张周笑道:“兵部在防备此等事上,没有预案吗?还要来问我?”

熊绣和熊翀脸色都有些难看。

他们作为传统的文臣,自然知道由张周这个兵部尚书直接在地图上点鞑靼来犯方位,有点不着调,或者说按照办事流程压根不能这么来,但问题是现在他们也拿不定主意。

熊绣道:“兵部上下也在等张部堂您的意思。”

谁让你是兵部尚书呢?

我们不听你的,听谁的?

张周心说,我当了尚书,就可以名正言顺当“神棍”了是吧?

张周叹道:“两位,是这样,咱坐下来细说。你们看,这保国公出兵也有些时日了,消息还很滞后,从这里传信到边关各处,远的地方诸如甘肃、平凉等地,没个四五天绝对是没法把信传到的,若是路途上再遇到什么阻隔,更是要七八天之后才能把信传到。”

“来不及了?”熊绣问道。

“嗯。”张周点头,“该做的防备,如果现在再推进,那的确是有些来不及了。”

熊翀道:“即便是七八日,也来得及。不能不做防备。”

张周道:“大明出征,各处加强关隘的防备,不是例行公事吗?这还需要朝廷来特别指点?以我先前所看过各处的奏报,也都提到了收紧防务以及加强关隘巡查,尤其是那些老旧的在关隘堡垒更是如此,关防将官应该不只是为了应付朝廷随便说说的吧?”

二熊对视一眼,他们都想说,他们说加强关防是例行公事,难道他们应付朝廷不也是例行公事?

你还真以为他们会在关防上跟以往有何不同?

就算想加强,那人力物力的资源谁来提供?

张周笑呵呵道:“如果所料不差的话,鞑靼人应该已经有所动作了,而保国公进兵也快是个头。只要鞑靼人来犯,他就要调转枪头回援,届时……呵呵。”

出兵的时候像没头苍蝇,回兵的时候就算是目标明确,也绝对不会太好看。

丢人的事,还是让朱晖去干,兵部凑那热闹干嘛?

熊翀仍旧喋喋不休一般问道:“究竟在何处?”

张周笑着摆摆手,意思是不能说,或者说不能跟你们俩说。

反正我现在是尚书,你们俩都是我的部下,官大一级,当上司的没有跟下属全盘解释的义务,至于你们想了解……自己慢慢去体会就好了。

……

……

第二天朝议,张周就没出现在朝堂上。

朝上也没人提及有关西北各处加强防备之事,等朝议解散之后,熊绣代表兵部过去跟谢迁、李东阳接洽,其实等于是转述张周的话……因为问询张周有关防备侧重点的事,是之前谢迁特别跟兵部提过的。

“他这是故意卖关子。”

谢迁听了熊绣的话,显得有几分气恼。

而一旁的李东阳则神色相对冷静道:“他没否认,意味着或是提前已进言到陛下,对九边各处的防御,有过自己的建言?”

谢迁好奇打量李东阳道:“他有说吗?”

熊绣认真道:“张部堂倒是没否认此事,不过料想加强关隘防备之事,也算是老生常谈。张部堂倒是提了一句,说是保国公的进兵快到头了。”

李东阳道:“那便是了,若是鞑靼从他处袭扰边陲,保国公撤兵回援,也在情理之中。此倒是像去年王伯安进兵草原,解宁夏之围。”

谢迁换上半面的笑容,显得皮笑肉不笑道:“那会不会,这次正好反过来,鞑靼就以宁夏为突破口呢?”

这问题,李东阳和熊绣都没法回答。

正一边走一边说着,另一边礼部尚书林瀚在往这边靠近,谢迁摆摆手意思是让熊绣先避开,今天的事谈到这里就作罢。

熊绣也完成自己试探张周和转告内阁的任务,也没走开,只是跟在后面不再作声。

“林老这是有事?”

谢迁比林瀚年轻十七岁,加之林瀚还是学院派出身,如今又是礼部尚书,所以谢迁言语之间还是带着几分客气。

林瀚先往熊绣身上瞅一眼,这才道:“听说陛下委派新的辽东镇守中官,老朽想过来问问此事。”

“是吗?”谢迁笑了笑,“没听说啊。莫非是之前被委派镇守研武堂的刘某人?”

李东阳给了谢迁一个眼神,意思是这问题不要在这里讲。

林瀚道:“犬子最近回京师,进研武堂中,以礼部之身留研武堂难免坏了规矩,两位看是否可以……”

林瀚显然有点不太想让林庭牵扯到张周跟传统文臣之间的斗争,他想借助自己的一点威势,把儿子给“拯救”出来。

谢迁笑道:“这好像是张秉宽给他调的差事吧?陛下还特地嘱咐过,令郎可说是年轻才俊,林老你也实在不必回避,虎父无犬子,将来令郎的成就或不在伱之下啊。”

林瀚的目光一直在往李东阳身上飘,显然在林瀚看来,谢迁这种光会动嘴的,不如李东阳这种阴谋家。

李东阳接茬问道:“你所提的,新任辽东镇守中官,可有传闻是何人?”

林瀚听到这里,才知道内阁可能对此事一无所知,不过想来镇守太监委派这种事上,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本来代表的就是君王,也没必要跟内阁或是朝中大臣商议。

“或是从御马监中选人,所知不多……”

林瀚就此话题也是适可而止。

等林瀚也与一众人跟谢迁、李东阳分道而行

谢迁问道:“宾之,你说是谁?”

李东阳摇摇头,道:“任良和张玉,如今在诏狱中,罪名或是不小,查究下去,矛头直指司礼监。镇守辽东,事关到大明辽东之地的安稳,尤其是在去年敲打女真之后……派谁去可是很有讲究啊。”

谢迁道:“那多半就是张秉宽的人?”

李东阳沉默不言。

这件事他也没想明白,通气的居然是林瀚这个以往看上去没什么威胁的学术派。

“怎会是他呢?”李东阳显然没明白,林瀚是从何处得到的这种“秘辛”。

……

……

张周当天没有去参加朝议,但他也还是有“公务”在身。

他直接被请去了大明锦衣卫北镇抚司,亲自去“提审”犯人,也就是作为曾经辽东巡抚,如今被控诉叛国的张玉。

张玉作为文臣,在诏狱里可说是吃了苦头,就算给刻意换上干净的衣服,但还是难掩身上的憔悴,拖着镣铐,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张部堂,请恕在下无法为您施礼了。”

张玉还保留着斯文人的脸面,在张周面前还想强撑一下。

北镇抚司镇抚使郭昂道:“张大人是为审问你的案子而来,你还有何没交代的,跟张大人提,或还能给自己留一些颜面。”

不说能留一条命了,而只说留颜面。

皇帝既然把张玉和任良塞到北镇抚司,必然是要有“结论”的,任良那边背景雄厚或还能保住一条命,但张玉能保住命的概率近乎于零,毕竟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已经找到了曾经辽东跟朵颜三卫暗中有沟通的证据。

这些证据算不算上“叛国”难说,但背着朝廷跟鞑子有接触,哪怕只是为了钱财利益,现在正是大明扬军威的时候,张玉也会被拿出来当典型,杀一儆百。

“没什么可说的。”张玉也显得很有傲气。

郭昂毕竟是“狠人”,他甚至不像牟斌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发起狠来大概有种把人剥皮拆骨的狠辣,他冷冷道:“不见棺材不落泪。”

张周道:“案子该怎么审怎么审,我只是局外人,不好太多过问。”

意思是,不用吓唬他了,你们要用刑什么的,也别在我面前说。

锦衣卫这地方……你当我就稀罕来?

张玉先是有些不解,他也在琢磨,皇帝怎会把一个“叛国案”交给张周这样的兵部尚书,就算张周跟皇帝关系再亲密,这种时候张周作为文臣也是需要避嫌的。

但他也明白自己顾不上这些,近乎以哀求口吻道:“还请张部堂通融,不要为难在下的家人。”

张周无奈摇头道:“此案如何细究,自有法度执行。”

意思是,爱莫能助。

“唉!”张玉当众重重感慨一声。

以他这种当过顺天府尹,又在辽东当过巡抚,享受过荣华富贵的人来说,牢狱之灾对他来说是很折磨的,但他又只能把罪责什么的往自己身上揽……这才是悲哀。

“杨鹏来了吗?”张周问了旁边的郭昂一句,就好像北镇抚司公堂的事跟自己无关一般。

郭昂道:“杨公公已在外等候。”

“嗯。”张周点头,“他即将前去辽东为镇守中官,让他来见见,也当是提前有所警醒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