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九十七章 开门红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草原上。

大年初一一早,将士们还在准备当天的交战。

大雪已经过去了四五天,但到处仍旧是冰天雪地,将士们行军也会很困难,不过将士的保暖做得还是不错的。

“报……前方有夜不收报,发现有鞑靼人的营地。”

当消息报过来,唐寅心情似乎是稍微激动了一下。

最近这些日子,这种汇报可说是络绎不绝,大雪之后,似乎随便走几步路,就能发现鞑靼人的踪迹,然后就可以与之交战,且这种交战是鞑靼人所无法防备的。

连唐寅都觉得,只要能熬过那一场风雪天,剩下就是各种捡漏,自己可以带兵在草原上横行。

“太好了。”张锐听到这消息,也显得很振奋。

唐寅道:“小公爷,这次就派你领兵去,若是能拿下,就只能打,若是打不下来,就等后续兵马到。给你三百人马,够了吗?”

一旁的徐经听了,登时皱眉。

打一场仗,就给三百人?

你打发叫化子呢?

可张锐则显得很有精气神道:“末将领命。”

随即张锐便点了三百兵马,马匹用专门的防滑的铁链绑着,将士们暂时也不能骑马,就只能先牵着马往前走,只有到快要冲锋时才能骑马,甚至可以从开始就不骑马,直接用步行冲上去跟鞑靼人玩命。

……

……

“大人。”

就在张锐出发不久,马仪便闻讯而来。

他是骑着马过来的,到唐寅身前道:“听说前面发现鞑靼人的营地?不知是何规模?”

徐经道:“这不让张将军先去探探了?还没回报。”

“要不要加紧几步?”马仪道,“咱这地方,估摸着很靠北了,若是遇到大股的鞑靼骑兵,只怕会形成合围之势。”

唐寅则显得很淡定道:“他们要合围,早就派兵来了,目前看来,可能鞑靼的主力并不在这里,这算是他们的大后方了。那边三百人应该够,毕竟咱能带的轻炮也不多,他还带了六门轻炮去。”

军中最缺的是火炮。

这东西,在唐寅出征之前,并没有太看重。

但等出征之后才发现,如果有火炮的话,在远距离的杀伤力和覆盖力上,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而单纯利用燧石铳更多是用在中近距离的作战,但面对鞑靼人的优势兵力冲锋,无法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徐经看了看东升的旭日,叹道:“今年第一场仗,不知可否来个开门红。”

“一定会的。”马仪道,“这一战,我们可以取胜。将士们心气很高。”

唐寅道:“取胜固然是好,但也要看怎么胜,未必需要将鞑靼人全数绞杀。”

徐经问道:“这是为何?”

唐寅叹口气道:“在草原腹地,鞑靼人的兵员近乎是可以无限补充的,但咱就这七八千兵马,若是因为交战而折损了兵员,就无法得到补充。而战争的损耗也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要做到以战养战,这才是最高境界。”

“对。”马仪听了之后,对唐寅的崇敬又提升了些许,道,“如唐大人所言,现在最重要的是活着,让将士们能在草原上来去无踪,所以也跟将士们说了,要是能不用火铳的时候,就不用火铳。连火弹也是资源,这是不能得到补充的。”

唐寅问道:“现在各营中有缺火弹的报告吗?”

“暂时的情况还好,不过毕竟是打一发少一发的,现在还要应对鞑靼人的来犯。这天……其实火弹也容易卡壳。”马仪有些无奈。

冷兵器在这时候,或许发挥的功效更好。

但热兵器就不一样了,这么冷的天,结冰之后就彻底用不了,就算不结冰,也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出现一定的问题。

唐寅道:“继续往前走,让马匹得到足够的休整,看前面情况如何。”

……

……

一个多时辰之后,唐寅的中军已经前进了有十多里。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整体行军速度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毕竟这路人马所需要带的辎重都是靠马匹驮运的,且路难走,士兵甚至需要有人去开路。

不过也好在这时候草原上任何的河流和湖泊都已上冻,且冰冻三尺以上,可以说穿行上没什么障碍。

在他们翻阅一片山头之后,就见到不远处,已经有火光出现。

张锐带兵冲杀到鞑靼人的营地内,双方激战正酣,但实际上也都是一边倒的压制,大明将士这边有火铳傍身,在这种小范围的交战中可说是保证了压制力。

“怎么放火了?”徐经看了一眼。

若是在风雪天,放火并不算什么,毕竟很难蔓延,烟尘也升不到太高的地方,不会被远处的鞑靼人所发现。

但现在算是雪天之后晴空万里之时,这种火会带来大量的烟尘,别说是十里八里,很可能是几十里外都能察觉到端倪。

马仪道:“卑职听说,在草原上,也会有烽火台,不过是靠近他们汗部所在。”

“什么汗部?”徐经傻愣愣问道。

唐寅皱眉道:“大致上,就类似于匈奴的王庭,这意味着他们中军和主要营地,都在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很可能不到百里。”

“什么?”

徐经听到这里,瞬间血压上升。

本来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也都不算什么,过去几天每天都会遇到,但现在突然说现在距离鞑靼人的主力,也就是鞑靼小王子的大汗帐篷不远,他是觉得压力山大的。

“这不好事吗?”唐寅道。

徐经道:“伯虎啊,你确定这是好事吗?我们准备是否也太不充分了?几千人……鞑子可是有几十万人马的……咱的火铳和火弹够用吗?就算是粮草,也未必够用啊。”

马仪一脸谨慎道:“看来是必须要驰援了,不能让小公爷继续犯险,如果这会鞑靼的援军到来,我们驰远不及的话,或许要损失前面的兵马。”

“嗯。”唐寅点头,似乎同意马仪的说法。

但唐寅没有马上下令出兵,他先拿出了指南针,又拿出了一副地图,比对了很久,似乎也没什么头绪。

徐经问道:“不是要驰援吗?”

唐寅又对比了一下太阳的位置,指了指斜后方的方向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边是鞑靼援军可能到来的方向。”

“怎么说?”徐经问道。

唐寅道:“按照地势的走向,我们的东边应该是一条河,但这条河并不会太长,在地图上标注的点,我没法确定,但要是鞑靼人沿河来设置营地的话,他们的汗庭应该是在河的下游,也就是……这边。”

徐经惊讶道:“那岂不是说,咱先前走的都是鞑靼人的腹地?那怎么没见过鞑子主力?”

马仪道:“这几日不天天跟鞑靼人交战?只是先前都是几个小部族,大概没到他们的核心所在,再者,现在我们在他们北方,而他们防备大明军队的烽火台,应该主要是在南方,而北边的烽火台毕竟是已经非常靠近他们的汗庭才是。”

“嗯。”唐寅似乎也同意这种说法,点头道,“若是所料不错的话,咱距离鞑靼小王子,最多也就三四十里。”

“啧啧……”

马仪脸色有些难看。

如果说之前他一心想的是打完仗赶紧撤出草原,现在他就要想想自己的小命如何才能保住。

跑到鞑靼人的北边,距离鞑靼汗庭中心所在大概也就三四十里的距离,那就等于是杀到鞑靼人国都周边了,鞑靼人又没什么城墙驻守,再若是鞑靼人知道大明的军队不过几千人,肯定会倾巢而出的。

“我们沿着这个方向走。把那边的山头给占下来,再于山头上驻扎营地……”唐寅指了指距离张锐交战处,大概有个二三里的地方。

那是草原一片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徐经道:“扎营吗?那里地势高,没有水的。”

马仪急忙道:“我们扎营,可以从高处斜插,把山上山下的位置都给占了。小公爷目前所在的位置,像是个河谷,现在还不能确定,只有雪融化之后才能看清楚。”

“是不是河谷都无妨。”唐寅道,“按照目前的山川布局,我们可以占领一个大概四五里见方的地方,补充水源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要在鞑靼主力到来之前,尽可能劫掠更多的粮草。”

徐经问道:“我们是在这里等死吗?不是……突围?或者是……跟他们拼了?”

“要有自己的大后方才行。”唐寅道,“先前花马池一战,刘瑾领兵在外,之所以能拖延到援军到来,主要是他选了个不错的地方,跟鞑靼人做了周旋,而鞑靼人虽切断了其粮草补给,却没有注意到他的位置是进可攻退可守的。”

徐经恍然道:“就算我们跟鞑靼人鏖战,也要先有个大后方,做周旋?”

马仪笑道:“这样也对,我们是在北边,可说是一根刺,钉在鞑靼人的喉咙上,他们退也不对,进攻也不对。”

徐经皱眉道:“被平虏侯这一说,我怎么觉得……咱现在是退无可退,进也无可进了呢?”

唐寅似乎没心思计较这些,他又在打量着天色。

马仪问道:“派多少人去占山头?”

“几百人就够。”唐寅道,“最好,再收拾一些鞑靼的残兵,让他们帮忙给修筑一下营寨。将士们需要休整,还需要大批的柴火,有了后方所在,就必须要保证咱的后方像样子,要能开灶,又能驻扎,至少像是一座城一样。”

徐经问道:“莫说是城砖,就连木栅栏都没有,如何算是一座城?”

马仪道:“徐大人多虑了,只要有轻炮和火铳在,稍微堆积一点屏障物,能挡得住鞑靼人的弓弩,那就是一座城,他们轻易是杀不上来的。或还巴不得他们杀过来呢!”

……

……

一场冰天雪地中的造城活动,伴随着对鞑靼人一个营地的清剿,近乎是在同时进行中。

与此同时,唐寅将所部人马化整为零,分了十几路人马,各司其职。

而他现在最重要的,除了要积攒战争资源,以保证能在草原上扎根,还要探查鞑靼人的汗庭是否在他预设的方位,这需要大批的兵马往前靠近,以便在与鞑靼人交战中,能占先手。

鞑靼人因为已有了烽火的预警,虽然他们也不相信大明的军队会出现在他们后方,但他们还是派出了一支两千人所有的队伍,沿着河流的方向往上游而来。

却正好被唐寅算中。

马仪亲率的一路兵马,也就七八百人,趁势杀出,跟这路两千多的兵马交战在一处。

而唐寅派出的另外几路人马,有发现情况不对的,也在往河流方向驰援。

“好像又打起来了。”徐经此时已移步到了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此时他们的北边,就是张锐带兵刚占下来的河谷,此时张锐还在带人打扫战场,而他们的南边大概五六里远的地方,就是马仪跟鞑靼两千兵马交战的地方,那是另外一处河谷,只是周围地势会平坦一些。

唐寅没有在意这场战事的成败,而他仍旧在对着天,似乎是想找到河流流动的方向,以确定跟地图上哪条河流相似,再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

“伯虎,你不着急吗?”徐经问道。

“平虏侯久经战阵,这点场面他是能应付的。”唐寅似乎对于跟两三千鞑靼人交战,都不放在眼里。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他的目标。

或者说在他看来,要是马仪用八百精锐,伏击鞑靼两三千兵马都还不能取胜的话,那他们就真可以原地等死了。

“有援军的。”唐寅又补充了一句,“两边的不都在往中间夹击吗?”

徐经用望远镜看清楚局势之后,这才稍微松口气。

大明往南的十几路人马中,至少有四五路在往马仪的方向靠拢,合起来也有两三千兵马了。

唐寅道:“看来鞑靼人是沿河来布置他们的营地,这是他们过冬的原则,所以他们有事的话,也都会顺着河流来查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部族都在河流两岸。这样……我们可以借助结冰的河流……做点文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