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章 有没有,信不信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在有了初步的战报之后,朝议终于开始推进。

但所有大臣的心思,都还在西北边关的战事上,一直到中午之前,每个人的心都是吊着的。

有人想出来发表什么见解,或是给这场所谓的捷报泼冷水降降温,或是出来拍拍马屁……

只因详细的奏报还没来,都也只能先憋着。

一直到中午,捷报还是只有那一份,皇帝于是又赐了个午宴,意思是咱一起等。

不过皇帝随后就往就近的东宫去了。

“这叫什么事?”

在皇帝带着司礼监几名太监走了之后,文华殿内这次是彻底炸开锅。

王越就算只来了一份捷报,其捷报的份量,也超过了以往几十年西北的各项战事,王越在这一战的斩获,甚至可以说超过了先前所有战事的总和。

“打的应该不是火筛的蒙郭勒津部吧?如果火筛不在,如今偏关城墙都塌了,岂不是说已无防备的可能?”

“迟迟没有进一步的战报,会不会还在激战中?”

“那个什么威武天火药是何物?怎能直接将城墙给炸塌?”

一群人七嘴八舌。

所针对的目标除了刘健和谢迁之外,就是兵部的马文升和王宗彝。

工部尚书徐贯,作为大明在京师工匠的管理者,对于威武天火药是一问三不知,让人感觉到,这次的战事跟文华殿内所有臣子没什么关系。

就只有皇帝和王越参与进去,当然背后还有都督府的身影。

还有少数人知道,背后有个始作俑者,只是尚未出现在任何官方的汇报中。

马文升被问烦,以他浑厚的嗓音道:“诸位,事无结论之前,还是先等等吧。今日一天,恐怕难有定论,最近这几日各衙门都着紧,京师的戒严应该是不会解除的。”

以马文升的意思。

想靠一天所获取的战报,是没法确定西北局势变化的。

当然……

这是马文升以自己以往的经验所理解的,就算鞑靼人败了,还可能卷土重来,哪怕一天不来,往后也可能会来。

也许王越被胜利冲昏头脑,出关追击,或者还有更大的战事发生。

甚至可能是一场乐极生悲的惨败。

再或者王越是虚报战功、杀良冒功……

情况很多,都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的,可能朝廷还要派人去西北调查,说几天有结论都是客气的,说未来几个月甚至一年,也是有可能的。

王越死之前能不能把此战结果查清楚,都是未知数。

拖着呗?

把王越拖死了,爵位就不用还他。

屠滽走过去对刘健道:“刘阁老,是否应该代表吾等臣僚,去劝一下圣上?”

刘健没说话。

谢迁笑道:“劝陛下莫要采信王威宁的奏报?诸位,王威宁军中除了勋臣为总兵官之外,还有随军镇守中官,各地的夜不收……若真有何虚报,怕是藏不了多久吧?”

屠滽冷冷道:“不是说虚报,至少也待查明之后,再作公示。”

“呵呵。”

谢迁笑着,“这不陛下还让诸位继续等吗?现在还没昭示天下,但就怕陛下等不了几天……”

说这话时,谢迁还在往马文升身上看。

是马文升让在场的人稍安勿躁多等几天。

但现在都知道此战是皇帝和王越炮制出来的,有了捷报,皇帝恨不能马上让天下人知晓,可能会再派人去细查之后再传与天下人知?

屠滽道:“此战也太不符合常理。”

“对!”

旁边一群人在帮腔。

如果王越说自己斩杀个几十上百人,谁都会信,最多是探讨一下要不要给他赐爵的问题。

现在直接报过了一千……

这还有什么可信性吗?

再加上什么天火药、三千兵马攻城、炸偏头关等等,整得跟说天书一样,大臣们先前也就是没好意思直接跟皇帝撕破脸,也是觉得这么玄幻的事情王威宁应该不敢这么编……

反正现在所谓的清流文臣们就一个想法,找人去给皇帝泼一盆冷水,给皇帝那发热的头脑降降温。

别信王威宁那些鬼话。

刘健在众人目视中站起身,冷冷道:“一家之言不能偏信,但料想今明两日会有各处的战报传来,互相对照印证,再提吧。”

屠滽道:“若是有人刻意想虚瞒军功,不会有所准备?”

“那也要有实证!”

刘健甩下一句,也是他懒得跟这些人争。

以常规的思维去考虑这件事,是很离谱。

但光嘴上说是没用的,最重要的是要讲证据。

你们是觉得王威宁的战报很离谱,但问题是也没法证明他就是虚报啊!

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你们就说他是联合西北各地的官员和将领来欺瞒朝廷……这话也说得太绝对了。

西北不服他王越的人就多了,不说别人,平江伯陈锐和那些巡抚、总兵,谁愿意受王越的挟制?

谢迁也笑道:“满朝上下都怀疑,就不信王威宁能一手遮天?”

经过刘健和谢迁口中把话说出来,在场的大臣总算心里舒服一点了。

这说明……朝廷主流的文官,对王越是有怀疑的。

不管皇帝信不信,反正我们不信!

只要我们不信,就一定会给你查到水落石出。

……

……

东宫。

朱厚照正在听刘瑾传达西北偏头关一战的结果,刘瑾讲事情的口气,就好像是在说书一样,抓哏的水平一流,也是深得张周武侠说本的精髓。

朱厚照坐在那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怎样,怎样……”

熊孩子还在接连问询。

刘瑾声音提高八度道:“鞑子被炸得满天飞,剩下的鞑子都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那场面混乱无比,却是此时王威宁大喝一声进军,万千的大明边军将士,便冲进偏头关内,近乎是踩着鞑子士兵的残肢断臂冲杀过去……”

“好!”朱厚照兴奋得双手往桌子上拍。

就在熊孩子听书的时候,朱祐樘只是躲在东宫门口的角落往里面瞅一眼。

本来他还要来跟儿子一起吃顿饭,但看儿子这魔障的样子,当父亲的吃饭的兴致都没了。

“陛下……”

旁边的戴义见朱祐樘转身要走,还有些不太理解。

朱祐樘道:“太子精力都没放在对的地方,下午把东宫讲官给他叫来!秉宽不在,让东宫那些先生,把他给管住。”

“可是陛下,文华殿那边……”

戴义想提醒朱祐樘,今天文华殿被您和那些大臣给占了,就算把东宫讲官叫来,也没地方给他上课。

“让王鏊带两个人来就行,多给他布置课业,让他少用一些心思在军政上,那跟他关系吗?”

朱祐樘说着,气呼呼又往文华殿方向走。

却也在此时,萧敬又来,这次脸上还带着几分惊喜。

朱祐樘道:“来了?”

“陛下请御览。”萧敬将第二份战报传来。

朱祐樘当即打开,一看上面所标注的时间,登时提起几分精神:“这是昨日天亮,辰时以后,鞑靼败逃后,从偏关第一线发来的。已确定了,是火筛的本部人马!火筛麾下大将勒丹被炸死,力巴克腿炸掉一条被擒获,火筛的义子蒙彻被生擒……哈哈……”

说到这里,朱祐樘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次不是查无实证,而是有确凿的证据,火筛麾下的将领诸多,大多数都给大明的边疆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都知道火筛没儿子,火筛其实是打算传位给义子蒙彻的。

戴义道:“陛下,先前不是有人说,那个蒙彻是火筛在外部的女人给生的孩子,没有正名?莫非……就是这个?”

朱祐樘将战报交给戴义,抬起头,腰杆也直了很多:“此等事,王威宁会拿来开玩笑吗?”

戴义陪笑道:“不会。但若是火筛本部的话,这场战事的意义……可就非比寻常!”

“嗯。”

朱祐樘一脸自信点点头。

如果王越打的是那些草原小部落的军队,就算战果再丰厚,对鞑靼也无法造成实质的损伤,火筛回头该来犯还是来犯,甚至会更激烈。

但如果打的是火筛本部,火筛自己在这场战事中损兵折将,自己死里逃生……还把可能是火筛私生子的蒙彻给生擒……

这场仗的含金量会非常高。

“走,文华殿!”

朱祐樘迈开大步,要往文华殿走。

便在此时,东宫太监高凤出来,要再去文华殿探听一下消息,大概是不想让刘瑾一个人出风头。

却是刚出来就见到圣驾一行。

他吓得赶紧往后退两步。

朱祐樘则对一边的萧敬打个手势,意思是去把高凤给解决一下……当爹的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来过,让萧敬过去告诉高凤别乱说话。

……

……

文华殿内。

众大臣的午饭还没吃完呢,但见皇帝一行又折返回来。

大臣只能放下碗筷,起身做迎候。

“诸位卿家,不必在此耽搁公事,便先行散了各自回公廨吧!西北的战事已有定数,刚又有捷报传来,比先前粗略总结的详尽,更令人振奋……还透露出,这次打的是火筛,却是没能擒杀他,令他逃走,还是可惜了……”

众大臣不由面面相觑。

陛下这是被胜利冲昏头脑,已经开始说胡话?

火筛?

还擒杀?

刘健走过去道:“陛下,可是王威宁的奏报?”

“是他。”朱祐樘只是打量刘健一眼,便知道刘健说的是什么。

这是提醒他。

王威宁的话已不足以采信,咱还是兼听吧。

朱祐樘不以为意,面带“不跟伱们一般计较”的笑容,道:“此番有监军中官张永的联名,料想不会有偏差。火筛的义子蒙彻在此战中被生擒,其部族旗帜被缴获,另有鞑靼小王子赐给他的印信、官服、太师节杖等……”

“至于进一步点算的战果如何,还是你们自己看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