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三十二章 等,也是赌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户部。

户部尚书佀钟,接待了宫廷使者司礼监秉笔太监韦彬,以及内阁的代表李东阳。

“一共是十七万六千四百二十六两四钱,韦公公您看过,若没问题的话,户部在上奏中也就如实填报,有关河工的账目也就到此清算完成。”

佀钟显得很谨慎。

司礼监和内阁同时关注的事情,还是皇帝亲自过问的,他作为户部尚书在处理这种事上当然要小心翼翼。

韦彬笑道:“账目对了!去年河工调了内府的银子,现在秋粮早就已经入库,也该归还过来,李阁老,没问题吧?”

李东阳面色阴沉。

用了皇帝的私人荷包,其实李东阳是不想还的,尤其所用的这笔银子还是张周派船去海外掠夺回来的,属于“意外之财”,结果这意外之财全被皇帝给占为己有不说,现在拿出一点调到河工,居然还要讨要回去?

皇帝到底有没有把朝廷当成自家的?

还是说,当皇帝的也都把公私分得那么清楚?

佀钟圆场道:“账目是一早就定好的,陛下在朝上也重申过几次,最近陛下并未上朝,不过事还是应该照先例来执行。开春之后,黄河的河工可能又要有所开销,韦公公您看……”

韦彬面色不悦道:“有河工就要找内府吗?内府的手头最近是充裕了一些,但内府的开销也不小,光是西北打仗,就要耗费不少。这部分垫付的部分,是不是回头也该好好算算?”

“哈哈,都是公账,没什么可算的,韦公公,您要知道,这事陛下提前可没说过,我这个当户部尚书的也不能私下做主。”

佀钟当然知道这账是不能算的。

如果算起来,过去几年打仗,基本都是皇帝和张周在负责基本的后勤补给,朝廷调拨的钱粮甚至还没有往常年不打仗的时候多。

说白了,这两年九边打仗,打的都是朱祐樘和张周的私人腰包,这要是计较起来,户部京仓的那点钱粮,可能都不够赔的。

“没事的话,咱家先走了。佀尚书,看你这地方也挺清闲的,马上要过年了,年底的清算也该做好,不该带到来年的账目,也都该一并清了……听说还有南方造船的账目尚未审结。”

“正在审,估计……再用不了多久,就能算清楚了。”

佀钟继续推诿。

说是快了,但要是李东阳这些大佬不点头,可能审个三五七年,最后就不了了之,到时又是掏张周的腰包去造船。

想让朝廷为之掏腰包?想得美!

……

……

韦彬从户部衙门出来,佀钟本要相送,却被李东阳刻意给阻拦。

佀钟明白李东阳这是有话要跟韦彬说,所以也识趣不去打扰。

李东阳陪同韦彬出门口,突然问道:“韦公公,之前谢于乔下诏狱,没经审问就出来,听说已经上奏请辞了,为何到现在还没批下来呢?莫不是……此事还有转圜余地?”

韦彬笑道:“李阁老很着急要让谢阁老离开朝堂?”

李东阳叹道:“一殿为臣,到底是有情义在的,于乔他这几年也算是兢兢业业,现在到底要怎样,我只是想求个答案。”

“不急。”

韦彬将之前佀钟所给列的清单揣进怀里,显得漫不经心道,“奏疏目前是留中不发,也不急于一时。”

李东阳不由皱眉。

现在皇帝已经明确要把谢迁赶出朝堂了,这怎么还“依依不舍”起来?

装样子到现在,只是为了装出君臣情深的模样?

那还不如直截了当一点,让谢迁离开朝堂,也去得更痛快一些。

韦彬脸色似有什么深意,微笑道:“还有个结果没传到京师来,所以要等几日,或许谢阁老这事……仍有回旋余地呢?哈哈,谁说得准呢?”

“是何结果?”

本来李东阳对于谢迁留朝的事,已经不抱有希望,但听了韦彬的话,他稍微激动起来。

毕竟崔元和朱凤已经打了胜仗,按目前的进展,那谢迁是留不住的。

李东阳心思敏捷,也在想,要是皇帝在等崔元和朱凤顺利撤兵的消息,那就是说……皇帝很可能知道,这俩货带兵回大明境内也不是容易的事,再或是己方损失也很大,很可能是功过相抵的状态。

大概只有这种情况之下,才能保住谢迁阁老的官职。

但韦彬所说的,显然不是这个,韦彬道:“再等等,估计就是这几天的事了吧。李阁老,有些事咱家也要提醒您一句……最近可一定要低调,这凡事不可冒进。”

李东阳继续皱眉。

这话看似是在警告自己,没来由的警告,让他最是不好去揣测。

看似你韦彬说的是直言好话,但怎么听来,就是在说废话呢?

……

……

李东阳回到内阁值房,见到刘健,仍旧不见程敏政的身影。

刘健当即问及李东阳会面韦彬的事,李东阳也当即将二人的交谈相告知。

刘健道:“宾之,你怎么看?”

李东阳道:“我一路想来,或是朱知节和崔懋仁回兵途中,或是遇到什么麻烦,再或是将士于冰天雪地之中,折损太重,再或是有虚报战功等情况还需细查。”

“不对。”

刘健摇摇头道,“伱想得太乐观了。”

李东阳叹道:“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到,陛下还在等什么消息。”

刘健将一份东西递给李东阳,李东阳看过之后,发现这是张懋参劾马仪的奏疏,登时眼睛里透出些微惊喜的神采。

现在张懋脑子不好使,主动投靠过来,要借文官的力来打张周和王守仁,这摆明是好事。

如果连张懋都参劾马仪,那谢迁找人参劾王守仁,也是合情合理的。

毕竟连受到王守仁调兵这件事恩惠的张懋都不领情,连张懋都觉得王守仁坏了规则,那谢迁何错之有?

刘健道:“你没发现,到现在,马仪出兵那六千骁骑,都没消息吗?”

“这……”

李东阳神色一紧。

刘健叹道:“先前我也在想,这么一场战事都已经结束了,到了该论功请赏的时候,就算有过错的人,也该论罪当罚了!可陛下就是不急不忙,很可能还在等这一战的结果吧。”

李东阳问道:“连王伯安都无功而返,现在要把目光凝在马仪身上,会不会……”

“你是觉得,他不够格?”刘健问道。

“是。”李东阳也是直言不讳点头,“马仪何等身份,不过是个军户出身的将领,论功劳也不过是随着王伯安取得一点功绩,甚至还做不到功过相抵,就这种人,他独自领兵出关,能有何结果?大概鞑靼人也不会主动跟他应战吧?”

刘健抬头看着窗外,幽幽道:“先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有些事,就是透出一些不寻常。就好像崔元和朱凤的捷报传来之前,他们也是消无声息,没人记得他们一样。还有宾之,你不觉得,伯安这次进兵草原,来去都太匆忙了,不像是他以往的风格?”

“嗯?”李东阳深思起来。

刘健道:“韦公公突然来这么一句,也不由让我怀疑,或是陛下听了张秉宽的一些提议,要等等这边的战事出结果也说不定。”

李东阳突然紧张起来,略带惊惶道:“那要是马仪领兵取胜的话,结果可就不是……”

话没说完,但已经在明示。

这要是马仪打了胜仗,王守仁调马仪出兵这件事,就成为战略安排,那参劾这件事的谢迁可就要背负极大的责任,就不是辞官回乡所能解决的。

刘健凝视过去,道:“有祸端,也有机遇不是?要是马仪的这路人马在草原上折了,于乔就是及时提醒,却为有心人所阻……你再看看英国公的这份上奏,作何感想?”

李东阳重新拿起张懋参劾的奏疏,一时没明白过来。

刘健道:“张廷勉也算是只老狐狸,如果他不是知道一些内幕的话,不会这么贸然上奏参劾的。”

李东阳稍微放下心来,问道:“中堂是说,张廷勉是获悉马仪领兵出了偏差,所以才要及早撇清关系?”

“嗯。”刘健点头道,“除此之外,我想不到他这么做的理由。他人在宁夏,到底距离马仪这路人马很近,获悉的消息早个几日,也不足为奇,且奏报战事结果的事,也与他无关,他这么早想撇清与马仪的关系,甚至不惜划入对立,或就是知晓马仪此战必败。”

李东阳重新审视眼前的奏疏。

他却好像没有刘健这么乐观。

张懋看似是老狐狸,但做事脑子不好使的时候又不是一次两次。

如果张懋真是什么聪明的狐狸,至于在他掌控京营的情况下,被张周这么步步紧逼最后杀到他张懋家的自留地?现在连提督京营的权力都不保?

李东阳向来也是瞧不起张懋的,只是面子上保持和气罢了。

刘健道:“等吧。如韦公公所言,再等个几日,相信就会有结果。于乔最后的机会在这里……有进也就会有退,既是等,也是在赌,如今也没有更好的良策。”

……

……

入夜,戏楼内。

当日的戏楼并不对外营业,甚至戏台上都没有唱戏的,却也是灯火通明,而张周当天则在集中会见客人,都是一些他以往不怎么去见的客人。

就比如说……

蒋德钟。

在这次张周回京之后,蒋德钟还是第一次跟女婿会面,直接就把当年的账册给拿来,告诉张周他赚了多少钱,以及要分出多少钱。

“老朽要回南京了。”蒋德钟算是来跟张周告辞的。

张周笑道:“怎么,要回南京养牛吗?”

“啊?”

蒋德钟先以为这是什么新的发财机遇,随后才明白女婿这是在调侃自己,瞬间老脸通红。

张周笑道:“北方的矿,你是该腾出来了,再占着要出事。京营贩运采购的事,你也不要沾,另外就是南方造船的采办等事,你也不要去碰。”

蒋德钟闻言有些不高兴道:“都不碰,那银子从何而来。”

“你要那么多银子作甚?现在你应该谋求的,是族中子弟的上进,让他们考科举,让他们进贡院。”张周道。

“对对对,可以,如果他们从贡院出来,是不是……就可以放官了?”蒋德钟眼睛里又有了神采。

张周道:“看他们的能耐,造船、开矿、港口、边政,无论是京师周遭的西山、大同,再或是永平府、海宁,都需要有人去做事,如果他们的确是有能力的,我会安排他们过去。”

“这……好像不是当官啊。”

蒋德钟一听,这好像是去干杂活的,哪有当官的样子。

在传统文人心目中,只有当正经的有固定品阶的官,才是为朝廷效命,才是出人头地。

张周这次也懒得跟蒋德钟解释。

“爷,客人到了。”刘贵的声音从外面响起。

这也意味着,张周跟蒋德钟的会面可以结束了,蒋德钟并没有在有限的能见到张周的时间里,获得他想要的资源。

“请!”

“别……”

还没等蒋德钟反对什么,门打开,刘贵带人进来就好像是要赶客人一样。

而张周也是径直离开门。

赶人走不好,就直接自己走,大不了换个包间去见客。

如果你蒋德钟不愿意走,也可以留下来,反正你想呆多久呆多久,也不会有人再搭理你。

……

……

张周这次要见的,是宁彤和朱陈氏。

一个是朱凤的前妻,一个是朱凤现在的妻子,她们在等张周时,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碍于情面都不好去问。

等张周进到包间时,还带着陈氏女,此女倒是宁彤和朱陈氏都认识的。

“你……”

宁彤本来想发挥一下自己大小姐的身份,却是想到有外人在场,可能现在的张周不会给她太多面子。

张周却先对朱陈氏打声招呼道:“安边侯夫人,久违了。”

宁彤本想说,你是在取笑我吗?

等他发现张周针对的是一旁的女子时,她这才恍然,原来这位才是真正的安边侯夫人,而她根本就不是。

而后宁彤瞬间脸色有些惨白,刻意回避张周的目光,甚至都不想跟张周打招呼。

似乎也是为避免被别人知道她是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