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丛林之战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二月初九。

海西女真辉发部的第二大城,一座建立在山上的多壁城内,唐寅例行到城头上做视察。

望远镜可及的范围,到处都能看到营地,还有大批的士兵在山下设置绊马索等物,甚至对方还在用土法修建一些掩体……显然女真人也领略到了大明火炮的厉害,也开始找一些相对安稳的方法去面对大明的开花炮。

“伯虎,有消息了吗?”

徐经跑上城头。

他先看了看周围那些一脸无神的朝鲜士兵,然后一脸哀默的神色望着唐寅。

唐寅摇头:“没有,派出去的人,无论是咱的人,还是朝鲜国的,都被阻碍没走出去。还有两名朝鲜的传令兵被对方俘获,今天一早尸体被人送到了城外示众。”

“诛心啊!”徐经哭丧着脸。

唐寅一脸无奈之色道:“让你别来,现在你再想走也难了,唉,城内的粮食只剩下不到三天的,接下来可能就要杀马、吃树皮、草根……”

徐经道:“不至于这么惨吧?”

“没到人相食的地步就已经是好的,朝鲜境内的旱情严重,你当这些士兵为什么红着眼跑到多壁城来,还不是为了口吃的?现在我说的吃饱饭的事没兑现,我不知道是否在危难时,他们是否会军变。”

唐寅面色苍白而无血色,给人一种他已经活够了的感觉。

徐经道:“可女真这群鞑子一直都不攻城,这是想困死我们吗?”

唐寅点头道:“之前他们经过几次攻城,发现地势对他们不利,我们还有火炮,最近四五日已经毫无攻城的动静。或许他们在等援军。”

“那我们为何不突围?”徐经很着急,“咱的人,杀出去,都有马,跑得很快吧?管他们朝鲜人死不死呢。”

唐寅赶紧往四下看了看,低声斥责道:“这话让人听到,你是想引起军中哗变吗?”

徐经低下头,好似在认错。

但随即唐寅语气缓和道:“我不是没想过突围,但似乎我们没有一条路能回大明,好像只有来路有一些机会……但女真人的骑兵也不是吃素的,想着逃,就怕一个人都走不了。”

“那……那只有等死吗?”

徐经一脸悲切,坐在一旁的砖头上,一点都不像是个书生,倒好像个可怜巴巴的乞丐,他身上的衣服经过一路上的摸爬滚打,显得很脏,而且还有些破洞,这时候他似乎也顾不上个人卫生了。

就在二人相对无言时。

朴元宗带着几人上了城头,急切道:“唐上差,查到了……建奴在东边的防御最弱。”

唐寅道:“我不是让你查哪边最弱,是查哪边粮食最多。”

“我们……”

徐经也站起身来。

唐寅眼神坚定道:“出不了城,只能固守待援,这么拖着不是办法,必须杀出去,只要能打退一两支的敌寇,把他们的粮食抢进来就行。”

“那……那挺好的。”徐经咽口唾沫。

唐寅道:“这招也就一次管用,当他们发现我们的意图,就会把粮食藏在后方很远的地方,不会给我们机会,所以我们要一击必得。”

“好!”

连朴元宗和他带来的人,似乎也振奋起来。

……

……

王守仁马不停蹄抵达沈阳时,已经是二月十三。

他抵达沈阳时,比他早几天出发的林庭还在半路上……也跟王守仁一行是轻装而行有关。

他进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拜会陆完,商讨出兵事宜。

陆完倒是不慌不忙道:“新建伯一路辛劳,先休整之后,再谈出兵之事。”

王守仁道:“陛下让在下到辽东来,是为领兵交战,如今大明使臣队伍,还有朝鲜护送其回朝的人马,被困在多壁城多日,岂能不援?”

“唉!”

陆完重重叹口气道,“不是不想援,是陛下和莱国公都没有进一步的吩咐。再说了,你带来的炮不是还在路上吗?”

王守仁则不以为然道:“林利瞻带来的是重炮,是摧城拔寨用的,我这边用一些轻炮便可。请将骑兵调拨过来,我想今晚就带兵征讨。”

“这么急?”

陆完也没想到,王守仁会这么心切。

他也在想。

你初生牛犊,在威宁海之前这么拼也就算了,现在都已经是新建伯了,还这么有锐气?你再牛逼,还能当个新建侯不成?

“之后我让镇守中官张永张公公去跟你说,出兵怎么也要到后天一早,新建伯还是先休息。我这边也要赶紧派人去刺探军情……说起来,本官对于多壁城的情况也十分担心啊。”

陆完一边在表示关心,一边却让王守仁“沉着冷静”。

王守仁问道:“多壁城内情况如何?”

“不知道。”陆完回答也很干脆,“已经十几日没消息了,但夜不收来报,说是鞑子都在往东边走,各部都派了人去。”

“是啊是啊……”

正说着,张永一路小跑进到议事厅里来。

说着还气喘吁吁的样子:“新建伯,又见面了。”

王守仁打量着张永,他骨子里厌恶阉人乱国,却又知道阉人跟大明统治集团绑定太深,是不得不接触的一个团体。

但因为有曹顺之前给他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他对张永也只是礼数上的敷衍。

“……该用兵了,咱家也是这么认为的,新建伯总算来了,有陛下的御旨,调兵就是一句话的事,明天一早就把人马调给你,就是火炮那边……”

张永一边在说,一旁的陆完却在给他打眼色。

陆完也在提醒张永,咱说话之前是不是先商量好基调?

我这边刚在说还需要两天,你直接明天一早就把人马给他?这仓促出兵,出了问题,他王守仁死在战场上或者拍拍屁股走人了,这责任还不是我们来担?

王守仁拱手道:“多谢张公公和陆中丞相助,那在下就先回去等候,明日一早领兵出城。”

……

……

王守仁回去休息了。

他也的确很累。

这头陆完把人送出门口,回来后看到张永走在那傻笑。

“张公公,急着调给此人兵马,可并非善事,据说他是自成一路,连个监军都没有,随便他怎么去折腾,这样的用兵……很容易出意外的。”陆完身为文官,也想独自掌握军权,但又觉得一个人掌控一切,很容易出现脱缰的情况。

在一个年轻充满锐气的新贵身上,这种担心更甚。

张永笑道:“那是你不知道他们父子俩的性格……咱家知道,就是他那位当状元的父亲,别看现在窝在翰林院里,但其实心比天高。那位张先生的眼光很不错,王伯安是个可造之才。”

陆完听了就很不对味。

意思是,他牛逼,我不行呗?

论功绩,论出身,好像我陆某人还真不如那小子……甚至连当巡抚的时间,他都比我早。

但我陆某人不想让他带兵出征,是因为我妒忌他吗?

张永似也感觉到自己的话伤人了,笑着道:“这场仗也该赶紧打了,不能让唐伯虎一个人在多壁城唱戏吧?喊着要打建州,这都喊了俩月了,大军丝毫未动,算时间唐伯虎都已经去朝鲜个来回了!”

陆完叹道:“王伯安要领兵深入建州腹地,所行之事与那唐寅本无不同。就怕将士们不肯卖命。”

“唉!”张永叹道,“看着怎么调吧!总要让陛下满意,让莱国公满意了才好。”

……

……

陆完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

当天下午,有关调兵遣将跟随王守仁出征这件事,陆完从各处征调到沈阳,一直驻兵于沈阳的三万七千兵马,加上沈阳本地驻军有两万左右,就已经争得不可开交。

“打起来了……”

张永去协调之后,回来对陆完抱怨,“陆中丞是不知道,那些士兵为了能跟新建伯出征,各营的将领,别说是什么参将、游击的,就是那些百户小旗的,也在争。”

陆完道:“只因为打的是建州?”

张永摇头:“还真不一定,或许是都觉得,新建伯乃是张先生的嫡系,跟着新建伯有前途吧。”

陆完听了又很懊恼。

王伯安作为空降的一路人马主帅,这么受欢迎,说是因为他是张周的嫡系……言外之意,我不是呗?

还是说你们觉得我没本事,带你们跑了一趟潢水,功劳基本都被蓟州那边的人给抢走了?

“还有,咱家听新建伯说,张先生和安边侯再过一段日子,应该会亲临沈阳城,到时或是带一路中军……陆中丞,咱也要抓紧了啊。”张永显得很激动。

大概有种沈阳要群英荟萃的感觉。

陆完道:“这次倒没蓟州人马什么事。”

张永摇摇头道:“谁知道呢?张先生北上,或许从蓟州调一批人马协同……陆中丞别说是咱家说的,咱家也只是听到一些小道消息。”

“何来的小道消息?”陆完皱眉。

张永道:“自然是朝中传来的。”

陆完吸口凉气。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朝中才是没什么根基的那个人,一切还靠张周的赏识和提携。

人家张永不但有军功在身,朝中还有大佬背书和撑腰,哪怕是张永回了京师,估计也是御马监的太监起步……陆完突然意识到军功对自己是何等重要。

……

……

二月十四当天一早,王守仁便带着他带来的京营人马,配合从辽东沈阳本地所选的两千多精骑,一人两马加上二百门轻炮和十八门改良版的子母炮,踏上了征程。

他的目标很明确。

直接从鸦鹘关出兵,从南路直击建州各卫的老巢,赫图阿拉城。

在王守仁出征时,他都没有跟陆完和张永说清楚自己的目的,追求的就是个出奇制胜。

陆完和张永亲自参加了王守仁出征的誓师之后,回来时张永还在那犯嘀咕:“他说要出鸦鹘关,他不会是想直接去打女真人的主城吧?”

陆完道:“攻下之后,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呵呵。”张永倒也不是显得很担心,“女真人在主城周边至少有六七千正规的兵马,若再加上那些临时所征调的民夫和能拿兵器的,凑个两三万人都不成问题。想用四千人直接攻下一座座城,还是难了点。”

陆完叹息道:“可到现在,陛下也没有让我们出兵……”

张永道:“说起来也挺让人着急的。要不……咱想办法催催?”

“催谁?”陆完皱眉道。

“当然不能催陛下,还是催催那位张先生,他不是还没出山海关吗?或者他压根就不想上前线,故意等着我们去把问题解决呢?”

虽然张永很佩服张周。

但以他的想法,觉得张周既已为莱国公,还是皇帝身边头号能人,打仗何必还要亲自上阵?

再说了,辽东这么多牛逼人,打的又不是什么有十几万精锐的达延汗,只是建州女真而已,简直不值当前来冒险。

最好就是下面的人把仗给打完,张周自己在后方领运筹帷幄策划的军功便可。

……

……

王守仁带兵在两天后,便出鸦鹘关。

就是在出鸦鹘关当天,他收到了来自于多壁城的消息……唐寅还活着,城没有被攻陷,但是情况也非常糟糕。

鸦鹘关的守军将领,千户安汝宁道:“从董鄂部过来的商贾说,几天之前,他们还看到有女真的人马往多壁城方向集结,还说城内已经守了快一个月,中途要不是被城中守军突袭抢了一次粮食回去,估计早就已经粮绝。”

“现在呢?”王守仁皱眉。

安汝宁摇头:“现在则不知情,在朝鲜出兵之后,女真各部族,尤其是那些有山寨的,都是加紧布防。冬天里也没什么粮食出产,连狩猎都停了。好像都在等这一战的结果。”

王守仁冷冷道:“这一战的结果,就是让他们全数覆没,建州从此之后不再设置羁縻卫所,从此之后辽东以北也将是我大明直属领地。变土官为流官。”

“这……”

安汝宁显然没资格去问这种军国大事,他就只是稍微接待一下王守仁,顺带送王守仁出征。

“鸦鹘关明日随之一起出兵,往东走,打一两个寨子就停。”王守仁布置战术。

安汝宁急忙道:“新建伯见谅,卑职并无此等权限调兵。”

王守仁道:“听我的便可。就算这一战有何意外,你撤回鸦鹘关,女真人也不敢来犯……哪怕真的来犯,鸦鹘关被攻破,也绝对不是你的过失。”

“那……那卑职领命。”

安汝宁不知道王守仁是否有资格下这种命令。

但辽东的军将,尤其是这些山高皇帝远的军户,一辈子都没机会往山海关以南迁徙,现在好不容易遇上个“莱国公嫡系”,他们都想趁机巴结一下。

这也是为何辽东将士都愿意跟着王守仁出征。

正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

王守仁以为自己可以拿对付威宁海火筛部的套路,直取赫图阿拉。

但他失策了。

王守仁也有失策的时候。

不在于他的战术不行……而在于他所处的环境不允许。

当他带兵从鸦鹘关出来之后,发现建州地方的地形,远比他想象中更为复杂。

也是因为辽河平原地区都被大明所占,建州卫就只是在平原旁边的山峦和谷地之中,这里的河流众多,而且河水湍急,明明还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冰面却很薄,马匹根本无法载着火炮穿过。

再就是道路太难走了。

山多,且高低起伏,就算是有马匹,在过鸦鹘关之后队伍一行行进速度甚至不如步兵。

本来已经是小心翼翼准备奇袭,以为最多两天时间就能杀到赫图阿拉,结果到第二天又下雪,路更加难行。

而且他们的行踪也被潜藏于各处的哨探所发觉……奇袭的计划等于是泡汤了。

参将李凌在这天夜行军时,直接去跟王守仁请示:“少将军,赫图阿拉虽距此已不到三十里,但还要一天时间才能抵达,以我们的人马强攻的话,没有各处的援助,我们的境遇会很为难的。”

李凌并没有跟王守仁去过威宁海。

但李凌却是大同派系的人,曾被调去京营训练火炮,却并不是研武堂的人,相当于研武堂的边缘人。

要不是这此被调去辽东随陆完出征草原,他或许也有机会进入到研武堂。

李凌也想建功立业,但他显得很明智,没有像王守仁用兵那么冲动和果敢。

王守仁看了看周围银装素裹的树林,道:“沿途已经过了四五个山寨,一个都没拔掉,难道你让我一步步去拔除那些营寨?如此下去,只怕一两个月,也未必能驰援到多壁城。”

李凌旁边跟着建州卫的向导,他道:“两位军爷,不是小的故意使绊子,咱这地方大军行过还不如小股人马通行。尤其是女真人,他们的马也不知怎的,要穿过那密林都比别人容易……咱可要小心被人偷袭。”

王守仁道:“计划不变,今晚驻扎,明日一早往建州卫城方向去,日落之前攻城!”

……

……

理想总是很美满。

但变化来得比王守仁想象中更快。

还没等到赫图阿拉,建州卫的两千多骑兵,已从赫图阿拉杀过来,俨然要摆开阵势跟王守仁决战。

本来连大明将士都觉得女真人是自取灭亡。

但等王守仁亲自勘探过前面的地形,发现山峦之间高低起伏很大,连火炮都打不上去,再加上建州卫骑兵分散于各处行埋伏之事……

王守仁开始明白,建州卫是要跟他周旋打游击战,如此就算是能穿过前面的地形抵达赫图阿拉,也要损兵折将,且不在少数。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