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二十七章 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可怜相,可怜给谁看呢?”

等刘宇又被押下去之后,李璋用略带嘲弄的语气说了一句,随后又用陪笑的口吻对张周道:“谁让他开罪了先生您?”

张周道:“他是违背大明法纪了。”

“是是是,但他也是不识趣,总想做那两面三刀之事,如果他没对那位马尚书做什么,为何每次马尚书都会去保荐他?朝堂上每次都会给他说话?本身不干净,还想左右逢源,也活该他会如此。”

李璋说这话,大概就是顺着张周的意思,或者说是在揣测张周的意思。

其实连李璋也都没太看懂,像刘宇这样既贪赃枉法,又能办事的一条狗,为什么不用下去呢?

说他跟马文升勾连在一起?以刘宇的识趣,大概也能分得清到底哪边的关系更硬,让他往张周这边倒的时候,也一定不会再理会马文升派系一丝一毫。

好像张周在刘宇的问题上,显得太锱铢必较了。

“没事的话,我先回去了。”张周道。

“让咱家送送您。”李璋笑着做出引路之状。

张周道:“哪敢劳烦李公公?我自己出去就好,刚回京城,连兵部的事我还没问,这两天怕是要忙得不可开交。”

李璋急忙道:“先生您这是贵人事忙,咱家也不好再去叨扰于您,不过相信陛下对您非常倚重,到时会让咱家……希望先生您不要介意才好。”

张周点头道:“若陛下有吩咐,自然是鞠躬尽瘁,我等都理应如此。”

“先生请。”李璋笑着把张周送出公堂大门。

……

……

张周离开了北镇抚司。

等人走了,牟斌急忙从内堂出来,到李璋面前静待李璋的吩咐。

李璋道:“先前咱家只说让好好审审这个刘宇,谁让给他用刑的?这会蔡国公恰好就回来,被他所瞧见,难道不怕蔡国公给你们点颜色?”

牟斌急忙道:“是卑职失职。但看先前蔡国公的意思,似乎也并未计较。”

“那是咱家说,乃是上面的意思,蔡国公以为是陛下之意,才不好计较几分,可要是被他知道,陛下对什么刘宇压根不在意,你们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李璋也很气恼。

先前在张周面前,他要一顿装样子,以保证不被张周看出来。

牟斌只能低头承认错误。

李璋道:“那刘宇本还以为是个硬骨头,看他那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市井小人,蔡国公将他给拔了,倒也显得明智。这种人两面三刀的,能成什么大事?”

牟斌不解道:“卑职也觉得,他并非什么正人君子,但似乎也不至于……”

“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是吗?还不是你们干的?本来只是下诏狱,回头仍旧可以调出去叙用,这用过刑之后,刘宇跟蔡国公之间就没有转圜余地了,蔡国公会用一个被他整治过的罪臣?”李璋气恼道。

“这刘宇,不敢怎样吧?”牟斌道。

“哼,就算刘宇出去了,仍旧老老实实给蔡国公做事,蔡国公也不可能会对他委以重任了,这就是要防备刘宇计较今日诏狱之事。这刘宇的态度不重要,蔡国公所念这刘宇的态度才重要,蔡国公觉得他可能会记仇,那此人就彻底废了!是你们打乱了蔡国公的用人计划。”

李璋硬生生把一口黑锅,扣到了牟斌头上。

牟斌心中大叫冤枉。

之前拿人的是张周,说要用刑的是你李璋,结果我们真用刑了,现在却说我们不知进退礼数?你们两位大佬可真是会甩责任哈。

李璋道:“那位谢阁老,也要好生善待,他在这里不会留多久,很快就会出去了!以后再做那擅作主张之事,别说咱家不留情面。”

“是,是。”牟斌除了认错,也不会干别的了。

……

……

临近日落时。

李东阳出去一趟回来,当晚仍旧由他于内阁值房内值夜,出去这一趟他也做了不少事,也打听了消息,回来算是给刘健汇报一下见闻的。

“大致无碍了!有人透出风了,陛下准备让于乔还乡。就算极力争取,就怕结果……也不会太好。”

李东阳本来还是力挺刘健那套绝对不妥协原则的。

但随着皇帝已经做出要将谢迁发配还乡的决定,李东阳感觉在这件事上,已经很难去跟皇帝掰手腕。

刘健阴沉着脸,保持了沉默。

李东阳道:“从以往的规矩来看,从阁部退下去,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没有论罪,只是让致仕还乡,大概也算是陛下做了一定的让步。”

刘健道:“这叫什么让步?于乔有做错的地方吗?”

“他没错,但结果来看,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如果今日是北方无功而返,那于乔的事陛下基本就不会追究了,但既然崔懋仁和朱知节取得捷报,总要有人出来担一些责任,要不是于乔,就只能是……唉!”

李东阳替老友觉得可惜。

谢迁不过是执行内阁的一些决策而已,现在却成了背锅侠。

刘健道:“已经确定是致休了吗?”

李东阳点点头道:“大差不差了!崔懋仁和朱知节这一战取胜,按他们自己的上报,后续没有追击,他们会马上折道南返,西北各处……到现在也都相安无事。这也算是庆幸了,若是英国公那路人马有何进益的话,只怕这事还不好收场。”

“嗯。”刘健点头。

他二人都很清楚,谢迁找人参劾的是王守仁给张懋调兵。

如果王守仁取得捷报,或是张懋因此而带兵大捷,那谢牵就属于无的放矢……你攻讦人家,人家靠这个取得大捷,若真被你参劾下去,人家的功勋获得不了,你就成大明罪人了。

以李东阳的意思,在王守仁调六千兵马给张懋这件事上,没有取得战略上更大的胜利,那谢迁的事才能平淡收场。

如果不然,就怕谢迁想全身而退都做不到。

刘健微微皱眉道:“却说这几日没有宁夏那边的消息,英国公眼下境况如何?”

北方打仗,明明皇帝委派的是张懋做出征的主帅,结果到现在张懋却好像个隐形人一样,所有人先前都在期待王琼和王守仁取得大捷,眼下又在为朱凤和崔元取得捷报而振奋,唯独他张懋,就好像置身事外一般。

当然也不怪张懋没本事。

怪就怪,别的人都是张周提拔或是栽培出来的,别人对张周部属的期待太高了,而对张懋本来就没什么期待值。

李东阳道:“先前只听说他驻兵花马池,似乎还想就先前偏关一战的小胜做文章,目前东边出了大捷,那他英国公就成笑话了!他这次回京之后,面子上不会太好看,先前我们想用他来跟张秉宽对立之事,仍旧可以进行。”

内阁本来就打算让张懋记恨张周,来引起都督府的内讧。

现在这条仍旧可行。

刘健道:“京营下一步,陛下要交给谁还说不准。就怕等英国公回京之后,连他自己的獠牙都被磨没了!指望他?哼!”

眼下的刘健也对于张周之外的人很不屑。

明明打算驱虎吞狼,用你们这群人去对付张周。

结果发现,你们都是一群虫子,却是我们文官翘楚内部出现了重大损失,而你们这群所谓的狼群,现在都在张周面前瑟瑟发抖。

指望张懋?

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李东阳点点头道:“东北有功不怕,只要西北风平浪静,一切也就都如此了。只是可惜了于乔。”

刘健将要离开值房,突然想到什么,回过头问了一句:“马仪呢?王伯安给调的那几千兵马,现在何处?”

李东阳摇摇头。

这件事,他也不清楚。

在大明这一战的整体战略版图上,好像马仪这个人消失了一般,就似乎没有了这路人马的存在。

……

……

朱凤和崔元取得大捷的消息,只是传到京师,尚未传到西北的各处,居庸关以西对此还毫不知情。

却是在花马池东北三百多里的地方,大明这一趟出征最远的一路人马……马仪和张锐的六千精锐轻骑兵,已经杀到了草原的腹地,在接连几日的昼伏夜出之后,他们面前也已经是鞑靼人的营地。

“越出官山六百里,胡马貂裘放天灯。好景啊。”

张锐骑马立在高处。

远处好像是万家灯火,每个大明将士眼中都弥漫着一种血腥之气。

马仪手按在佩剑上,回头看张锐一眼道:“小公爷好文采,我就是个粗人,想当年王威宁出兵威宁海,昼伏夜出二十日,终于换得威宁海的捷报。这次有小公爷的亲自带领,看来我们也有机会……续写他的传奇。”

张锐道:“平虏伯客气了,这次还是有你的睿智和先见之明。知道迎着雪走,穿过几十里外的雪窝子戈壁滩,才能杀到这里来。我只是因缘际会,赶上了而已。”

“哈哈。”

还没等怎样,两个人已经互相吹捧了起来。

正说着,一旁的传令兵过来道:“两位将军,刚从北边探查回来,周围几十里雪都很薄,有的地方都没下雪,鞑子在这里牧羊至少几十万头,营地连绵看不到边。”

“咳。”马仪听了之后,心情除了激动,还有些担心,“咱的炮不多啊,走过的路,也都被雪给覆盖了,如果这一战没个成果,就怕连回去的路都寻不到。”

马仪这路人马,可算是轻骑。

火铳带得不少,也有轻炮,子母炮和重炮就一门都没有带,如此才能长途奔袭。

这里距离花马池有三百里,但实际上他们从出关开始,走了至少有五六百里,且是经过几次辗转才来到这里。

而马仪麾下,多都是大同出身的精锐,其中有半数参加过之前几次王守仁跟鞑靼人血战的战事,可说是大明军中少有的有草原实战经验的精锐骑兵。

张锐则显得很豪气道:“怕什么,死在这里,总好过于一生蝇营狗苟,我相信诸位将士也会跟我一样的想法。”

马仪环顾了一下周围激动的士兵。

他就没好意思说,这群人现在不是想不想拼命,而是没路跑了,出关这么远,后面还是大雪封路,且还有荒漠戈壁滩的,不是想回就能回去的。

马仪道:“那就多抓几个鞑子回来,倒点油蜡,放放天灯!”

“好!”

张锐跟马仪击掌。

二人都很振奋。

马仪终于抽出自己的佩剑,高高举过头顶,高声道:“儿郎们,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

……

京师,戏楼二楼的包间内。

张周从里面出来时,顺带也将门给关上,还没等走出几步,刘贵过来给张周递来了拜帖。

张周只是打开一看,见到是朱凤家现在的夫人,也就是陈锐的女儿要来拜访自己,也只是将拜帖递还给了刘贵道:“告诉她,这两天我没时间相见,让她回去再等等。”

朱陈氏显然不是为丈夫朱凤的事而来,而是为陈家。

陈锐人已死,但仍旧是“戴罪之身”,陈锐儿子继承爵位的事仍旧没有下文,平江伯曾经在大明军中呼风唤雨的节奏也过去了。

张周和刘贵在前面走,背后有先前包间开门的声音,刘贵忍不住想回头去看。

还没等他回头,张周冷冷道:“看什么?”

刘贵马上识趣不再回头看。

他也明白,这戏楼不但是张周与人谈事的地方,也是张周的消遣之所,既能观戏看景吃饭宴客,还能在这里有不同种类的消遣,他刘贵只是个传信在锦衣卫供职的人而已,只负责保护张周,其他事跟他也没什么关联。

换到新的包间内。

窗户开着,外面戏台上还在唱戏,却是老生的唱腔,下面观众并不太多,也是因为天冷的缘故,当天的客人并不多。

这戏更多是唱给张周听的。

张周才刚坐下,刘贵在门口道:“爷,御马监的张公公来了。”

“请他进来。”

张周将手上一份公文放下,另一边端着洗脚水刚进来的张绿水也只能先退出去。

随后张永对着满面的笑意而来。

张周笑道:“张公公这是回京了?”

张永赶紧道:“先前要调去外面,没调走,这不一直在京中等先生您?您放心,乃是陛下让来的。陛下说了,东厂若是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就让杨鹏杨公公继续去领着差事,把京营的差事,暂时交给敝人。敝人这是来跟您取经的。”(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