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四章 旗杆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懋不出声倒还好,他这一出面,文官一方感觉头大如斗。

这是廷辩吗?

简直是大型认亲现场。

张周把旗杆一立振臂一挥,我跟皇帝是一伙的,我的意见是打辽东,谁赞成谁反对?然后在场的文臣武勋便开始各自找队伍站了。

如果说先前张周这边还有点“势单力孤”,只有皇帝支持而没有朝臣的拥护,但随着张懋走出来,其实也代表着,文臣和武勋已各自站队。

而张周就是整件事的导火索。

谢迁此时也很头疼。

他知道,这不是在辩论。

眼下只讲立场,不用讲什么道理。

他质问道:“英国公,以你多年戍卫京师的经验,认为此物可以在战场上有扭转战局的功效?”

可说是骂人不带脏字。

你英国公不就是个戍卫京师的勋臣?你有什么实际带兵经验吗?大明的边疆哪场战事伱参与其中?甚至你说哪一场你参与谋划也行!

谢迁这么说的目的,其实也是想提醒张懋,你个老小子别随便站队,我们文臣以前对你还挺不错的,你可别为了一时崛起的张秉宽,而乱了咱文臣和武勋和睦的关系和秩序。

张懋道:“别的不敢说,这点老朽倒是可以肯定。”

“唉!”

谢迁故意重重叹口气,摇头退回去几步。

其实他就是想告诉那些文臣,你们也被出来争了,这么争根本毫无意义。

就是讲立场而不讲道理了,张周这小子好像摆明要跟我们对着干,所以你跟他讲理他是不会正面跟你讲的。

什么理不辩不明,在这件事上根本行不通。

朱祐樘对于张懋的出场,却非常满意,他点头道:“当日朕出城祷雨时,英国公未曾文武大臣同行,而是前去张卿家那边观礼,看来还是有所收获的。”

“正是。”张懋也不含糊了。

当武勋的,为什么要站在文官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以前是没办法。

之前皇帝身边有佞臣,那也是李广之流,李广这些人能帮一些传奉官之类的,但能帮到英国公这般的勋贵吗?但现在张周崛起了,张懋在取舍上就很果断。

能把你们文官踢开,还不踢,那才叫傻子呢。

不知道什么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们这些文官就是朝堂流水的兵,而我们勋臣才是大明稳定的基本盘。

朱祐樘道:“既如此的话,对于辽东的战事,便以结果来论。退朝吧!”

……

……

皇帝也不想听这种无意义的争论了。

他是替张周惋惜。

等散朝之后,朱祐樘将张周单独叫到了乾清宫内,连戴义等人都给屏退,意思是要单独跟张周“致歉”。

“秉宽,朕不该让你去的,本还想让你与朝中大臣和谐相处,如今看来……唉!”

在朱祐樘看来,在这次的朝议中,名义上是由张周替他承担了文官的火力,让文官把对皇帝用兵的质疑,转移到了张周身上。

张周成功挑起了那些文臣的敌对怒火。

虽然他这个皇帝的压力是减轻了不少,但张周却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替他在承担那股压力。

张周笑道:“陛下,其实无妨的。这本就是臣的本分。”

张周并不在意。

相反,张周还觉得……今天的朝堂廷辩,已达到了他“树人设”的立场。

这个人设,既是要给文官看的,也是给皇帝看的。

这不。

皇帝就觉得他很委屈,明明可以夹着尾巴跟那些文官和睦相处,结果为了帮他这个皇帝,跟文臣闹得很僵,以后可能都没法正经当官。

而在文臣那边……他这是输了吗?

张周觉得自己没输,当然也没赢,这种人设的表态,对于中下层的文官来说,只会抱着一股恨意,认为他张周是朝中不可控的因素,要把他打压下去。

但换了是刘健和李东阳这些人,他们明知打压不可为,还要继续为,那最后跟皇帝貌合神离的人可不是他张周,而是那群文臣了吧?

朱祐樘道:“或者还真不如,让你一直在东宫为讲官,这朝堂上的事,有时朕也控制不住。”

张周道:“陛下,有关鞑靼进兵,还有朵颜三卫进兵的事,是臣所提出的,如果此事臣不承担,那臣也就太没担当了。还请陛下不要再为臣惋惜,臣相信朝中那些阁老、部堂也是有胸怀之人,就事论事,应该不至于会对人而不对事的。”

“嗯。”

朱祐樘琢磨了一下。

如果刘健和李东阳他们因为张周这个人怎样,而去说三道四,而不管事情对错的话,那也就枉费他以前的信任。

再加上他对张周抱着愧疚,连说话时口气都软了很多。

……

……

内阁三人,趋步回到了内阁值房。

刚回来,还没等坐下,谢迁就显得很恼火,虽然他平时脾气还不错,但今天也被张周整得心态爆炸。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如此。

李东阳道:“于乔,你是掉进这小子给你设的圈套了,我现在是看明白,他从最开始就没打算跟你讲情理,一言一句都在往彼此的立场隔阂上戳,在廷辩中甚至还故意表现出力有不逮的模样,把你的气势给挑起来,但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陛下知道,他跟我们并非一路人。”

谢迁闻言眉头紧锁:“这么做对他有好处?”

李东阳先打量了沉默的刘健一眼,这才摇头道:“显而易见,他一切都是以陛下的意图为先,甚至愿意在用人之事上为陛下承担责任,结果就是陛下与他的心愈近,而与我们心愈远。”

“嘶……”

谢迁牙缝里吸进去一口气。

“难怪啊,从开始,便不觉得这小子有理,却还是总觉得哪里争不过他,如今想来就在于陛下对他完全的信任和支持。他这不是恃宠而骄吗?”

谢迁的问题,既是在问李东阳,也是在问刘健。

李东阳在这问题上就不好回答了。

所谓“恃宠而骄”也是个伪命题,如果张周真有骄傲的资本,人家就是可以这么玩。

刘健道:“若是辽东一战,结果再如他所推演,甚至能以安边伯等人打一场胜仗,那以后朝堂涉及军政之事,便对我等不利了。”

“嗯。”李东阳点头,似乎他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刘健看着李东阳道:“今天英国公出面,宾之你作何意见?”

李东阳对张懋的反水多少有些气恼,但他还是认真道:“张周此举分明也是在跟陛下表明,只要他自己有谋划,都督府的人便会配合他,他会逐渐得到勋臣和边疆的支持,以后除了要参他一个‘擅权自用’,似乎也没别的途径。”

谢迁问道:“那我等日后该如何压他?”

“压不住的!”李东阳一改之前对张周强硬的态度,转而跟刘健站到一边,似乎他现在也理解了刘健先前在点状元时的苦衷。

李东阳道:“张秉宽此举,其实不正是在告诉我们,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吗?”

“他……”

谢迁无语了。

谢迁还是有头脑的。

经过李东阳这一点拨,他就明白了,张周在朝堂上看起来说了那么多的话,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废话。

关键的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而是他所表现出的立场,还有皇帝对他的态度,以及朝中文官武勋在他说话之后的站队情况。

辩论跟人争口舌之快,计较场面的得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要看辩论的目的是什么……这么看起来,场上张周跟他们是平了甚至是输了,但场下,张周大获全胜。

刘健语气很深沉道:“看来他是盘算好一切,才在朝堂上说那番话。他不主动示好,其实也是在等我们主动接纳于他!”

“若他是状元,接纳也无妨,但他可是方士!”谢迁有些不甘心。

李东阳讳莫如深道:“其实刘阁老想说的,他张秉宽正是想让我们接纳他方士的身份,是这个意思吧?”

刘健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刘健道:“事尚有缓和余地,不急着定论。但也不要再与他有正面冲突了。”

……

……

张懋等武勋出宫,成山伯王镛有意靠近张懋,面对一个脸上乐不可支的张老头,王镛也忍不住问道:“张老,何事可喜?”

王镛作为成山伯,之前曾与遂安伯陈韶在京营提督十二团营等事,手上职权很大,但因镇远侯顾溥的不满,在弘治十年被参劾卸职,一直到今天都还是挂职赋闲的状态,而最近几年镇远侯顾溥在京营地位日隆,对英国公张懋也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王镛知道自己跟顾溥的关系不佳,所以现在他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跟张懋打好关系,争取早些回京营。

眼看张懋在朝堂上站队,他当然要来问询一下,自己能做点什么。

张懋眯眼打量他道:“如今有人能与朝中铁板一块的阁老部堂分庭抗礼,不是好事吗?”

“这……难了一点吧?他可是状元。”

王镛虽然也像普通武勋一样,想去巴结张周,但连门都还找不到呢。

对他来说,能巴结上张懋就不错了。

而且张周还是个进士,在他看来或许是迟早要加入文臣那边的……而且他王镛的问题,也不在于文臣多针对他,至于什么文武相斗的事,大概只有到张懋这个阶层才会去关心,普通的勋臣是没工夫顾虑这种层次的事情。

“状元?你看他今天于朝堂上说的话,像是个状元所说的吗?他上来就把自己摆在了文官对立的立场上!可惜啊,谢于乔他们还想用以往对付李广等人的手段,以为不断参劾,就能让陛下回心转意,却不知张秉宽身上的本事到底有多大!”

“他们的棋,走错了!”

王镛听了更是疑惑道:“就算是新贵,到底还是没法跟谢阁老他们抗衡吧?”

“哈哈哈。”张懋笑道,“是否有资格抗衡,要看陛下信任于谁。你当老夫只因为张秉宽有本事,才会出言帮他吗?能力是一回事,能否得到陛下信任,是另一回事,这朝堂秩序不是由文臣喜好所定,我们也左右不了大局,要看陛下信谁用谁!”

“连个屁本事没有的李广,他们都对付不了,对付状元出身、上达天意的张秉宽?他们从开始就把路选错了,自己没觉得罢了!”

王镛问道:“那敝人,是否要去攀……一下这位张贡生?”

“还叫贡生?是状元了!连司礼监的戴公公他们都称呼其先生,是该收起那股轻蔑傲慢之心,不然你也只能跟谢于乔他们一样,连基本的审时度势都做不到!”

“今天天气不错,老夫要回去多喝两杯!哈哈!”

……

……

张周在跟朱祐樘商讨过辽东的局势之后,也就在萧敬的引路下出宫了。

萧敬路上也很关切道:“张先生,您今天跟那些阁老部堂说了那些,您到底是站哪边的?”

张周惊讶道:“我为什么要站边?”

萧敬好像突然明白了。

张周根本不打算站在文臣或者武勋任何一边。

“那您还要考进士?”萧敬想了半天,才补充问一句。

张周道:“我本来就是贡生,又是解元,在我考中解元之后才有今日这些事,若是让我选,我也可以不考,但若让我以举人入朝,以后想帮陛下做事也难。考进士,就一定意味着要跟朝中主流的文臣现在一道吗?”

萧敬咋舌。

他很想说,你这话说得精辟啊。

你考了半天的会试、殿试,连中三元,结果你考中状元后就是为了跟大臣唱对台戏?

要不怎么说你张秉宽牛逼呢?

你打算一个人对抗整个朝廷的文官?

“张先生,咱家说句不好听的,跟他们相处不好,只怕在朝中难以立足。”萧敬提醒。

他这算是好心之言了。

张周道:“我在他们眼里就是个方士,计算我把脸凑到他们面前让他们打,他们打完还说打得姿势不太好,打算换个方向再打一顿,打完还说……这次不算,下次继续。我明知他们容不下我,我不想着怎么为陛下,为大明做事,却想着怎么去融入他们……你是不是觉得我脸皮很厚,经得起他们反复折磨呢?”

“呵呵。”

萧敬苦笑着。

“行,咱家明白了,您是不打算跟朝中文臣一道,您以后有事,跟咱家说一声也可,咱家能帮你。”

萧敬就没好意思说,自古以来跟文官唱反调的就没好处。

因为舆论话语权掌握在人家手里。

你要是做得不趁他们意,他们就让史官给你扣上乱臣贼子的名声,就算如今陛下信任你,将来等新皇登基之后也会用各种手段把你拉下来……等等,新皇……

萧敬突然意识到什么。

张周这是只在当今皇帝面前做事吗?太子那边……

哎呀。

萧敬马上明白了。

张周这是打算跟文臣做“长期斗争”。

路都铺好了。

先跟如今的皇帝打成一片,然后再把太子给教好了,那未来几十年……甚至是等太子有了孩子,再教一遍……那张周还在意什么文臣的想法?皇帝老大他老二……文臣跟在屁股后面转呗?

“多谢萧公公关心,那我就先在这里说声谢谢了。”张周笑道,“这两天挺忙的。今天要上表谢恩,等赐冠带朝服,这两天还要拜谒文庙,就不与萧公公多攀谈。”

“您请。若是陛下有吩咐,让您入宫,咱家会亲自登门去请的。”

“尽量少来!”

“呵呵……由不得咱家呀!”

……

……

张周坐在回家的马车上,心情还不错。

管他那些文官的态度如何呢,自己是给皇帝办事的,跟文臣相处不来?

那就别相处。

“老爷,听说成国太夫人明后两天要到京城,派人来通知,说要宴请您,感谢您为安边伯谋求爵位。”

这次赶车的是刘贵。

刘贵到京城后,最初是先帮着照看生意,但随后他识相要跟着张周鞍前马后,很快就把老实巴交的贾老水给取代,成为张周的首席车夫。

张周道:“成国太夫人?不行,太抠了,给的东西也不多,吃顿饭有个屁用?回头再有人来说,就说我事情忙,没工夫。”

张周心说。

开玩笑。

我张某人今时今日的地位,还想请我过府吃宴?

既然要来京城,那就把金子银子什么的往我家里送就行,给你孙子谋个安边伯,现在还有机会在辽东立功,连你儿子都因为跟我的关系被调去延绥当总兵官,一顿饭就想解决问题?

也真是给你们成国公府脸了。

刘贵笑呵呵道:“那小的亲自去说一声?”

张周骂道:“臭小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去浑水摸鱼,想干门子就好好干门子,想当车夫就好好当车夫,别成天动鬼心眼子。俸禄少了你的,还是赏钱少了你的?”

“嘿嘿,都不少。”

刘贵现在觉得自己的投资简直太值当。

只因为当年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发现了张周这座金矿,也是自己当时审时度势懂得牺牲一时的利益,才换来今天……给张周屁颠屁颠当车夫。

张周仰躺在车厢壁上,一脸悠然道:“不过成国公府老太太来,朱家应该马上要热闹了。不安分的女人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