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九十一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懋不得不准备出兵。

但他还焦心于儿子和马仪出征的结果,他似乎也很清楚,这一战的胜败,是关乎到他家族命运兴衰的。

终于在过午后,这边钟德才跟一名偏将,匆忙来跟张懋汇报消息:“公爷,取胜了,取胜了……”

“是……是吗?”

张懋的声音都颤抖,“胜果几何?杀敌多少?快……快跟老夫详细说说。”

钟德才道:“具体情况还不知,公子已经带兵往偏关这边赶了,还是等他回来之后,详细跟您说吧。”

张懋好似是春风满面一般道:“让将士们收拾收拾,今夜便离开偏关,天黑之前就走!”

有了战果,张懋可不想分给马中锡,尤其这货刚才还骂过他,对他无礼。

现在自己好像是风光了。

……

……

前军获胜的消息,很快在军中传开。

本来军中将士是不愿意这么仓促行军的,但因为捷报传来,将士们的心态也跟着转变,天黑之前果然也出征离开偏关,虽然只走出十里不到就驻扎,但怎么说好像这路人马也跟偏关守军将士没什么关系了。

巡抚衙门内。

马中锡正在写着什么,一旁有属官进来,通告有关张懋行军之事。

“走了更好,他以为自己是谁?鞑靼人屡屡来犯,就算他能战胜鞑靼人,那不是他的本职吗?本官还要参劾他!一个不懂规矩的勋臣,早晚会成为祸国殃民之徒!拿本官的印来!”

属官这才知道,马中锡进城后公务还没交接清楚,就忙着参劾张懋。

似乎马中锡当官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的,好似是来找存在感的,且还要跟他眼中一切不公之事做斗争。

好不好不知道,反正在属官眼里,这就是个轴人。

……

……

张懋两天一夜没休息,精神还算不错,坐在中军大帐等他儿子回来。

一直到近半夜时,张锐所部才终于跟他的中军会合。

“回来就好。”张懋感慨了一句,似乎能看到儿子平安归来,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随即他赶紧让儿子到中军大帐来叙话。

“父亲,取胜了!”张锐先做了总结,然后才详细道来,“我们带兵抵达时,鞑子已经开始准备回撤了,他们并不是鞑靼主力,但也算是训练有素,我们只能追上他们的后军,且双方并未展开大规模的交战……”

“挑重点说,杀了多少敌首回来?”张懋急切问道。

“六个!”张锐道,“另外俘获牲口二百多头,加上四名妇孺,一共算是……十个人。他们已经往西北边逃窜。”

张懋听了不由皱眉。

这还叫获胜?

听着怎么这么寒碜呢?

“就杀了六个?为什么没追下去?这功勋,如何跟朝廷上报?”张懋也急了。

“父亲,出了关隘之后,形势不比在关口之内,且如今都已临近寒冬,将士们也是叫苦不迭,如此夜行军之后,若再遇到敌寇埋伏,我军损失过大,只怕更难跟朝廷交差。”张锐解释道。

张懋一脸恼恨道:“别的没学会,文官那套推委的说辞,你倒学得门清。就问你,为何不追?”

张锐道:“穷寇莫追。”

“唉!”

张懋有点恨其不争的意思,气恼道,“你这逆子,是否没察觉异样?你没觉察出,你所取得的这点战果,甚至也就跟朱晖当初上报的功劳,别无二致吗?而后他得到了如何的下场,还用我来提醒你吗?”

张锐这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会如此懊恼。

张锐道:“父亲,到底是军功,今时今日也并非彼时,父亲完全不可为此着恼才是。”

“哼!”张懋气得浑身发抖道,“就怕朝中人不这么认为,他们会拿老夫跟朱晖相提并论,认为我们都是不可大用的,而后就会有人参劾,继而老夫就需要跟那群人解释,甚至要看陛下和张秉宽的脸色……”

张锐赶紧低下头道:“是儿太过于谨慎了,早知如此,儿就该义无反顾带兵冲杀上去。”

“这也不能完全怪你。”张懋突然也想明白什么,怒气也没之前那么满盈,轻叹道,“时局便如此,谁曾想鞑子会突然来,突然走呢?到底是哪一路的?他们到偏关之外,到底是何目的?”

这问题,显然连张锐也回答不上来。

张懋道:“不是俘获了几个鞑子的活口吗?为什么没拷问清楚?”

张锐道:“几个妇孺而已,他们什么都不知,只知道并不是鞑靼小王子的人马,且还是整部进河套之地的,好像他们也是无处放牧,才想在入冬之前,到河套之地来过冬,却碰巧……”

张懋一摆手道:“不会的,鞑子岂能不知这里临近偏头关?他们一定别有目的。对,就是这样,是老夫派兵出击,将他们击退,这才令他们的阴谋未曾得逞,至于杀敌和俘获敌寇之事,只是捎带手的,击破鞑靼阴谋才是正题。”

此话一出,张锐发现自己脑子有点跟不上了。

父亲还真是会找突破口。

居然能被父亲给兜回来,给自己邀功呢?

“父亲,这么说的话,陛下会……信吗?”张锐问道。

“哼,你这就不懂了吧?陛下要的是什么?面子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我们成全了陛下的颜面,让陛下在朝堂上有资本跟大臣们吹嘘,那就算是万事大吉,否则就算你取得功劳,没把上报的事说得太好听,陛下的面子没挣到,那你做得再多也是徒劳。”

张懋好似很明白皇帝的心思一般,正在对儿子循循善诱。

“父亲,此言会不会……大不敬?”张锐问道。

“你会去检举为父吗?父子之间,跟你讲这些,又有何妨?就怕你空有一腔抱负,却连如何为官都不知,你当为父这些年如何能在朝中屹立不倒?只是靠平时迎合圣意,去跟那些同僚吃吃喝喝吗?”

张懋此时突然就显得硬气起来。

张锐抱拳道:“儿受教了!”

张懋道:“赶紧给为父准备笔墨纸砚,为父这就上奏,免得被人抢占先机。有些事那就该先入为主,后来者会被陛下认为是砌词狡辩,为父还要防那姓马的一手。”

“父亲,马中丞到底也是有担当的文臣,怎会……”

“你懂个屁,你是没见过他今日见老夫时的态度,差点想要宰了老子!这种人,为了他清廉自守的名声,都敢跟天下人为敌,老子信他个鬼!你也赶紧回去整顿,明日一早就出兵,沿途再收拾各路人马,一路上最重要的……就是要走得快!”

张懋此时似乎总结出了得胜的“诀窍”。

或者说,无论胜利与否,都应该加紧行军,这样就算是最后在西北跑了一圈没遇到鞑靼人的主力,皇帝也会认为他是努力过的。

若是想“稳扎稳打”,那朱晖就是他的榜样,朱晖就是这么栽的。

……

……

皇宫,乾清宫。

朱祐樘接到了西北的上奏,张懋奏请功劳的奏疏,跟马中锡参劾他的奏疏,近乎是前后脚送到京师的。

朱祐樘看过两份近乎截然不同的上奏,也没说什么,只是让萧敬把两份奏疏先留中。

“陛下,奴婢倒觉得,英国公似乎是在急着彰显他自己,其实此战他或是错失了战机。”萧敬道。

朱祐樘显得不耐烦道:“你还真当他遇到什么鞑子的主力?鞑靼人最近主要是在宁夏周边活动,宁夏周边奏报的敌情也是很急切,他倒是不急不忙在偏关整军,要不是马中锡逼着他出兵,或是他还想再迟几天再走。”

萧敬道:“那陛下是否应该下旨催催他?”

朱祐樘一脸不屑道:“这一仗怎么打,看他自己的,朕只看重结果,难道要朕教给他怎么打仗?朕先前为他筹备的,还不算多吗?”

萧敬也有点摸不清头脑,问道:“那陛下,这一战……”

“不该你问的,你就莫问!”朱祐樘对萧敬也失去耐心。

萧敬赶紧低下头往回撤了撤。

朱祐樘道:“看你最近,好像心不在焉的,就先回去歇几天,司礼监的差事,暂时先交给陈宽吧。你呀……唉!”

“陛下……”萧敬当即跪下来。

皇帝这是将他赋闲了。

虽然他早就料到会有这种结果,但萧敬也没想到会来得这么突然,前脚他还在跟皇帝奏报事情,就因为说了几句有关张懋的话,就被皇帝惩罚了?

朱祐樘摆摆手道:“等你想清楚,再回来。等朕的传召吧。退下去!”

“遵旨。”萧敬差点想痛哭流涕。

这一起一落来得太突然,从本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到一个闲人,等于是失去了之前所拥有的一切,虽然将来可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明显皇帝现在是厌烦他了。

一旦是这种局面走的,皇帝以后想起他,会想到他的好?

主仆情义,好像就此要画上句号了。

……

……

司礼监值房内。

李璋也是临时得知萧敬离开的消息,他还有点没摸清楚状况,急忙回到值房,去找陈宽和韦彬问个清楚。

因为李璋心中有念想,那就是自己身为首席秉笔太监,一旦萧敬退下来,应该是由他来接替司礼监掌印太监的。

可当他到了司礼监值房之后,却没见到韦彬的人影,只有陈宽一个人坐在那,看似是在代天子朱批,但其实就是坐在那发呆。

“陈公公,则到底是怎生回事?先前……不都还好好的?”李璋问道。

陈宽道:“你执掌东厂,所得的消息,可比咱家多,你来问咱家?”

李璋感慨道:“听说萧公公是被礼送出宫的,眼下好像是……暂时致休了。”

“唉!”陈宽叹道,“情况便是如此,也是没办法的事,但具体是因何,咱家也无从得知,这不韦公公已经出去探听消息了,或是现在也难以打听,连咱都不知,谁人会知晓呢?”

李璋道:“那不知是……”

“你想问,是谁接替掌印的位置是吧?咱家不知,若是你的话,你……”

李璋赶紧道:“某人何德何能,还是陈公公您德高望重。”

“别,一切是要讲规矩的,若一切正常的话,那就该是你,咱这些人都应该听你的了。不过眼下,你也要先等消息了。”

……

……

李璋没打听出消息,马上又出去了。

过了不多时,韦彬也回来了。

韦彬的脸色有些不太好。

“怎样?”陈宽赶紧过去问询。

韦彬道:“萧公公的确是被赶出宫门的,也就是说……暂时,他是失势了。”

陈宽有些急切道:“那咱……可就跟着……遭殃了呀!先前李璋还进来过,说是来问情况的,谁不知他心中那点心思?”

韦彬一副令人捉摸不透的神色道:“你猜怎么着?刚得知个消息,是御马监那边传来的,本来也没跟今日之事联系到一起,现在看来,或是……有很大的联系。”

“请讲。”陈宽也紧张起来。

韦彬道:“听说杨鹏从辽东回来了,且他进城第一件事你猜怎么着?是去见蔡国公!连陛下他都没拜见,就去见蔡国公了!”

陈宽皱眉道:“这风是御马监透出来的?”

在陈宽看来,无论杨鹏是否回京城,或者他去见谁,御马监的人不可能知晓,就算有人知道,也不敢随便去嚼舌根子。

韦彬无奈道:“情况便是如此,是否真是这样,也不好说,就怕下一步,是他杨鹏晋升到掌印的位子上,骑在咱二人的头上。”

陈宽想了想,叹息道:“要是杨鹏的话,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最好不要是……李璋。”

“嗯。”连韦彬似乎也有同感。

陈宽再道:“萧公公失势,最吃亏就是咱二人,以后咱二人要是立足不稳的话,估摸着半年左右,就要失去手上的一切。你可有想好退路?”

韦彬摇了摇头。

“现在巴结蔡国公也来不及了,还是杨鹏有先见之明,当初他能跟着李广,后来又跟着蔡国公,也就是他这种……能给人当狗的,才能混得风生水起,但咱二人都是给陛下做事的,岂能如他一般?”陈宽多有无奈。

韦彬道:“只怕陛下要的,仅仅是能协助好蔡国公之人。”(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