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四十三章 哪危险哪钻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山东,东昌府内。

在杨鹏引介之下,张周见到了本地平山卫指挥佥事行指挥使事的曹宝,人如其名,张周对这个曹宝的第一印象,这货就跟草包一样,连话都说不太利索。

世袭的武职,在地方上本身就很难接触到卫所之外的文官高层,对于官场应酬方面也显得很没有经验。

杨鹏道:“东昌府知府及下辖属县之吏,也想求见蔡国公您。”

张周摇头道:“不用了,我要跟这位曹指挥好好谈事,就不要让别人来打扰了。”

“是。”杨鹏笑看了曹宝一眼,好似在说,你小子有福气,居然能让大明赫赫的蔡国公亲自来找你谈话,看来你前途光明。

……

内堂。

张周、杨鹏、曹宝,以及张周带过来的刘贵、贾老水,面见了朱厚照。

朱厚照正围着个沙盘在看热闹,见到张周他兴奋道:“开始了吗?”

张周道:“给太子引介一下,这位是平山卫指挥佥事曹宝。”

“小人……曹宝……参见老爷!”

一着急,也忘了是在给谁行礼,直接把太子称呼“老爷”。

“指挥佥事?不是指挥使吗?这……能行吗?”朱厚照也都看出来,曹宝不太像是个会领兵的样子。

张周道:“大明地方卫所内,多数都是由指挥佥事当家,指挥使之职并不常设,太子你知道这位曹指挥能听令调兵便可。”

“哦。”朱厚照道,“那行吧,反正也无须你们做什么,情况他都知道了吗?”

张周指了指杨鹏,意思是你现在可以说明了。

杨鹏把曹宝给扶起来,笑着道:“曹指挥,是这样,太子和蔡国公北上途中,一直被奸邪威胁人身安全,你身为地方将领,是否该为此出一份力?”

“是!”曹宝回话。

杨鹏笑道:“那就好办了,听说你们东平卫辖区里,高唐地方上有匪寇,你说说情况。”

“啊……卑职,小人……并非办事不力,只是屡次征剿,进展不顺,且东昌府府台大人等皆都认为草寇不值得一提……将士们曾攻过贼寇的山头,无功而返……”

不是办事不力,只是我们打不下来。

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杨鹏道:“让你说情况,没问你之前如何剿的,有蔡国公在,如何出兵,还用你发愁吗?”

曹宝一脸委屈,他也在纳闷打量着张周。

心里在琢磨,您这样朝中牛逼人物,路过我们东昌府,居然跑这里来剿几伙山贼?话说这天下之间哪里没有山贼?剿得完吗?

曹宝道:“东昌府的山匪,多是从北直隶等处流窜过来的,很多是养马的逃户,马户难以为继的,皆都流窜于外,其本身擅骑,用以弓射,往往来去如风,小人领兵前去征剿多也不顺。”

“嗯。”

张周点头,似对曹宝的回答很满意。

能力是一般,但盗寇因何而起,也知道对方的长处,那这说明还有挽救的余地。

张周看着朱厚照道:“太子怎么看?”

朱厚照才懒得理会那些,他这次就是要上实战课的,自从知道要打山东地面上的贼寇,他差点兴奋到睡不着觉,如果出外一趟连亲自领兵这个心愿都完成的话,那这次的游学可说是收获颇丰。

“怎么打,怎么打?”朱厚照一门心思只想知道几时开打。

张周道:“曹指挥,我以新任兵部尚书、蔡国公的身份,还有东厂提督杨公公的名义,调你五百精兵,配合攻打贼寇山头,你愿意配合吧?”

“卑职领命。”

曹宝也无须关心张周现在到底是什么官职,他只需要知道,无论是太子、张周、杨鹏,他一概都惹不起就对了。

至于五百人……他轻易便可调动。

曹宝道:“但最好跟东昌府打好招呼,免得……”

“免得事后被人参劾我张某人在地方上擅自调兵?”张周笑道,“这点事我还是能承担的,你回去点齐兵将,明日就随我出兵往高唐。”

“是。”曹宝恭敬领命。

……

……

杨鹏先送曹宝离开。

等杨鹏回来之后,把目前周边的情况也整理汇报了一下:“张师,除了平山卫能调的五百兵,锦衣卫还有四百人多人能一起走。加起来不到千人,火铳有不少,但就是炮……才两门神威炮,您看是否足够?这山东地面上,还没派驻神威炮,倒是有些以往的旧炮。”

“够了。”朱厚照替张周回答,“打仗非有炮不可吗?骑着马冲杀进去……哈哈,想想都热血沸腾啊。”

一般的稚子提到战场杀敌的事,必定会怕得要命,至少也该担心自己小命不保。

但朱厚照身上带着一股奇怪的冒险主义精神,就好像他不把自己的命当命一样,以英勇杀敌为荣。

本身这小子就已有充分的冒险精神,再加上童年时被张周那些武侠“荼毒”,这股信念似乎更甚了,成天嚷嚷着要当霍去病。

张周道:“太子,你要明白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作何!”

朱厚照好奇问道:“目的不是要把贼寇都剿灭吗?”

杨鹏苦笑道:“太子殿下,这到处都有贼寇,就算是太平年景,这落草为寇的事还是会时常发生,他们中很多就是耕作在深山之中,只有当他们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官府前去征剿,往往都难以分清是匪还是民。”

“哦,那就排着来,反正本宫还不想回京城。”朱厚照一听。

这感情好。

到处都有山贼,那小爷我就跟着张先生到处剿匪玩就行了,以为我稀罕回京城看到父皇那张苦瓜脸呢?

张周没好气道:“太子,我们要端清平、高唐的这锅贼寇,不是因为他们扰民生百姓之事,或者说那跟我们无干,只因为他们或受宁王的收买,想暗中劫杀于我们,所以我们这是主动出手!”

“真的假的?一群山贼,就敢对我们出手?活腻了吧?”

朱厚照撇撇嘴,还不太相信。

张周道:“太子最好相信,也要让陛下相信,否则让陛下知道臣带太子去剿匪,不用陛下出手,朝中大臣就会对此喋喋不休,到时……”

“得了,我知道了,如果被大臣盯上,那时候我就要被关在皇宫里读书哪都不能去,而你则要被问罪,老掉牙的事情了,咱就别说了。张先生,咱还是好好谈谈打山贼的事吧,我已经急不可耐了!”

朱厚照现在只想把张周安抚住,至少让张周在打山贼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带上。

至于这伙山贼,虽然他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料想肯定比鞑靼人什么的弱多了,自己正好先拿这群山贼练练手。

朱厚照出门的时候还在那兴奋自言自语:“如果本宫带兵把山贼平了,那就是为朝廷立功,谁还敢说本太子年少无为?让他们知道本宫也会是打仗的!”

……

……

杨鹏看到太子那兴奋的样子,心中其实也很担心。

张周要去打地方山贼,他倒可以理解,毕竟张周是兵部尚书,回京途中顺道把老巢距离运河很近,经常滋扰于运河及周边官道的贼寇给平了,是利民的好事。

但要带上太子……这事杨鹏就觉得有点玄乎。

“张师,您看这样会不会令太子陷入险境?或者可以请旨于陛下,待陛下有旨意下来,再动身不迟。”

杨鹏的意思,咱先把皇帝的旨意等来,奉旨剿匪,也好过于你擅作主张。

你剿不剿不重要,别把太子捎带上就好。

张周道:“战略上讲求个机不可失,现在就连贼寇也没想到我们会主动出击,这不应该是好机会吗?贼寇的情况,打探得如何?”

“两伙人,一个叫钟十二,一个叫苏廿八的,如曹指挥所言,他们都是北直隶地方上的,本身流窜于两地多年,一旦地方上有出兵剿灭,他们就会转移到另外的州府,甚至是跨过省界,因为各处剿寇未能协调一致,以至于他们流窜多年也都未被平息,而今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伙人至少有二三百,地方上碍于他们的实力,一般都想把这种征剿的事放给下一任……”

敌人数量越来越多,地方上防止打不过,或者在征剿的过程中有大的损失,影响到政绩。

要么把事留给下一任,要么派人去把贼寇给赶走,让其到别的地方去祸害……这大概就是如今大明朝地方上山贼肆虐,并能在数年之后演变出大规模刘六刘七起义的缘由。

杨鹏继续道:“按照张师您给的线索,发现宁王不但在跟江赣等处的山贼有往来,连中原地带的贼寇,也都被其招揽和收买,但具体是以何名义,尚且不清楚。不过目前据说是,钟十二和苏廿八已经多番在运河上行掳人之事,如今北边在临清州,南在东昌府,除了有官府背景的船只敢往来之外,其余的商船和民船已经滞留很多了。”

张周笑着问道:“他们的目标,针对的是我。”

杨鹏道:“或者还有太子。再或者,他们根本没胆子这么做,只是摆个样子出来……可能是宁王给了他们不少的好处,让他们这么做,咱也要小心宁王派出的刺客,具体有多少人,有怎样的实力,一概都不清楚。”

张周则显得很淡定道:“那就当是为民除害了,不然怎办?看着贼寇于地方上肆虐,阻断运河的运行?身为大明之臣,遇事可不能退缩,再加上这对太子有教育意义。杨公公,听说你回朝之后就要当御马监太监,难道你不想因此而立功,积攒威望?”

杨鹏一听,笑眯眯道:“小的自然是想的,但就怕……”

“有我在,努努力。”张周给杨鹏一点鼓励。

瞬间杨鹏也好像是飞升了一般。

那种被大明第一能臣欣赏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就好像功勋唾手可得。

……

……

如东厂所查到的。

大明的运河,在山东临清州到东昌府城这段,因为两伙山贼的肆虐,普通没有强大背景和护卫的船只和商旅,都不敢随便通过,以至于在两头押了不少的人和货。

就连很多参加完南京大文会,回京城商旅,也被阻隔在这条线,他们一直也在等候道路通畅的消息。

其中就有李兆先和李玗兄妹。

这天李兆先一早从东昌府城内出外打听消息,他要打听的,是绕道于大名府和邯郸北上的陆路,可等他回来时,又遇到几个同窗,再详谈才知道陆路现在也不太平,以至于他回客栈时也带着极大的不悦。

“没戏。”李兆先坐下来之后,对着妻子和妹妹,先在那喝水。

李玗问道:“兄长,是说西边也没法走吗?那就走东边啊。我们出来这么久了,现在都要到冬天,我想家了。”

小姑娘家家的,没有李兆先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勇气,尤其在遇到旅途不顺的时候,就会想在京城时那种安逸舒适的生活圈子。

李兆先道:“我还听说个消息,说是莱国公现在已经当上蔡国公,并且跟太子也到东昌府了。”

“真的?”李玗问道,“那女先生呢?”

“那我就不知道了,张先生的家眷下落,怎可能轻易被外人所知?但料想应该不会差太远吧?现在外面都在传,这些天杀的贼寇真是犯到张先生手里了,明知道张先生在治军上的威名,还敢阻碍了张先生护送太子北上,估摸着用不了几天,贼寇就要被灭了!”

李兆先提及张周,那是带着一股推崇的。

没办法。

学界里,张周以心学奠定天下文人之师的名声,虽然这种名声还不为主流学界所承认,大概相当于网红,不被主流明星所推崇。

但架不住张周这个学界网红的粉丝更多,愿意被其“蛊惑”的人也很多,至于那些传统儒家思想的派系则都日暮西山……

本来张周于朝野中,就因为治军、测天机等事,威望甚隆。

张周在官场上的名声,也推动了他在民间名声的积累和发酵。

李兆先的妻子何氏问道:“那现在我们还要在这里等?”

“先等等看吧。”李兆先道,“现在都已经入冬,说是再过半个月左右,山东地面上的河道就可能会上冻,这本来就是南北运送货物的关键季节,此时就算张先生不出手,地方官府也不该坐视不理的。”

李玗道:“那我们现在能出去走走吗?”

李兆先摇头道:“外面太乱,还是别出去了,过几天就好了。”

……

……

在张周、朱厚照带锦衣卫和地方官兵出发时。

于京师内,朱祐樘也得知了山东地面上出现山贼,甚至有意要劫杀张周和朱厚照的事。

这股贼寇是否跟宁王有关,尚且不会有任何实质的证据,但张周现在很喜欢“借题发挥”,就算不是,张周也喜欢把屎盆子往宁藩派系身上扣,谁让宁藩本身就树大招风呢?连护卫都被剥夺了,天下人都知道你们宁藩不甘于窝在江西这小地方。

你们想参劾我,甚至想暗杀我,还不许我利用东厂的舆论,把屎盆子往你们身上扣的?

“砰!”

朱祐樘将东厂的上报,狠狠拍在桌上。

来传信的李荣谨慎道:“蔡国公一行算日子应该已抵达东昌府,蔡国公尚未有地方情势的上报,不过以临清州地方上过去十几天外的奏禀,说是这伙贼寇也是突然出现,似乎是有目的性要阻断漕运,还特地请朝廷派兵前去平盗。”

朱祐樘道:“地方上几个贼寇,还要朕派大军前去围剿不成?难道说地方官连这点事都办不好?”

李荣道:“陛下,地方贼寇多为流窜作恶,一地有兵马出击,多都会转移到他处,风头紧的时候甚至会藏匿起来,而鲁西等处山峦居多,有很多地方人迹罕至,若他们不露头,一时间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

朱祐樘怒道:“现在是找不到他们踪迹的问题吗?都已经把漕运给阻断了,秋粮征收上来之后,京仓都已经调配齐全了吗?这时候不出兵,更待何时?”

正说着,门口有小太监大声通禀:“锦衣卫指挥使求见。”

朱祐樘道:“让他进来!”

随后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出现在乾清宫内。

“臣参见陛下。”牟斌赶紧行礼。

“何事?”朱祐樘板着脸。

牟斌一看,就知道皇帝之前动过肝火,牟斌道:“东厂以飞马传信,报蔡国公调平山卫五百将士,配合锦衣卫前去剿灭地方贼寇!”

“看!”

朱祐樘显得很解气道,“秉宽做事,从来不用朕担心,他看到哪里有危难,自然会挺身而出,这就是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从来不用朕操心。等等。”

朱祐樘先对张周一顿猛夸,这才想到一个问题:“太子呢?”

牟斌道:“太子也在阵中。”

“这……”

朱祐樘夸完了,这才想到,让儿子也一并前去平贼,这就有点……危险了。

李荣急忙笑道:“陛下,您安心便可,莱国公既是亲自前去平盗,岂有不与太子同往的道理?将他留在哪处,反而会令太子置身于险地。”

朱祐樘释然道:“也是,太子太胡闹了,没秉宽,或还都看不住他!越是危险的地方,他越喜欢去钻……也不知他哪学来的这性子!与朕……”

本来他想说,跟朕很不相同。

但想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要跟秉宽一起踏平草原,要御驾亲征。

突然又觉得,儿子是亲生的,父子俩那绝对是一脉形成的。

只是自己的性格之前被压抑太重了,没机会表现出来……或者说,一直都没有秉宽出现,没机会表现而已。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