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二十一章 超越君臣之谊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入宫给皇帝夫妻俩「看病」还没两天,皇宫的反馈就来了。

而且是朱祐樘亲自的反馈。

这天张周人在家中坐,朱祐樘亲自登门来,当张周得到通传,到门口见到朱祐樘时,也是有些难以置信,看上去朱祐樘自己好像也病愈了。

「陛下,您应该多静养才是,缘何要出宫?」张周走上前,先施礼之后,改而用大夫的口吻道。

朱祐樘红光满面,看上去也有些精神抖擞的样子,笑道:「朕身体好多了,是你说的要多走走,朕难得出宫一趟,也没旁的地方去,就奔着你这里来了,说起来朕都还没来看过你住的地方,不知住得可还习惯?」

这算是皇帝到大臣家中家访了。

张周心里也在想,你这当皇帝的现在还称病不上朝,如果被那些大臣知道你一边养病一边还往我这里跑,非当我是佞臣,觉得是我把你带坏,那传言还指不定有多难听呢。

张周迎朱祐樘进门。

跟朱祐樘一起来的,除了李荣之外,还有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等,即便张周已经觉得自家的院子很宽敞,但这群人进来,瞬间感觉有些挤脚了。

张周请朱祐樘到了自家正堂。

君臣落座之后,朱祐樘笑道:「秉宽你的医术果然高明,不但是朕,连皇后的病,也都不药而愈,不服你都不行。」

张周一听就知道,张皇后不再继续装病,而且朱祐樘夫妻俩好像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和解」。

张周道:「臣并没有给皇后开药,不过是跟皇后聊了几句。」

「朕知道。」朱祐樘说到这里,似乎有些兴致盎然的,随即一摆手道,「你们都先出去,朕有涉及到病情的事,跟秉宽单独说。」

「是。」

李荣一边应着,一边招呼牟斌往外走。

他心里还在琢磨,陛下和皇后这是有啥病,居然还要避着人说?难道是难言之隐?

等正堂内只剩下朱祐樘和张周,朱祐樘好似个顽童一般,居然是搬着椅子往张周这边靠近,就在张周准备起身帮他一把时,却被朱祐樘伸手给挡住,随后朱祐樘一屁股坐在自己搬的椅子上。

「秉宽,朕虽然不知道你跟皇后说过什么,但皇后这两天,跟以往有些不同了。」朱祐樘低声道。

张周大概知道,这是夫妻俩的私事,他作为臣子是不应该过问的,虽然朱祐樘把他当朋友,但也不是什么事都应该跟朋友吐露。

可能……

这个皇帝还是太容易被人给左右思想,以前控制他思想的人是张皇后和满朝文臣,只是现在不知觉已经变成他张周了。

张周道:「陛下,有些事,您不必跟臣提及的。」

「不说怎么行?朕不吐不快。」朱祐樘一副很不见外的样子,笑道,「皇后这两天,不但跟贤妃之间来往很多,还亲自给侯煊缝制了衣服。昨夜更是留贤妃在坤宁宫内。呵呵,秉宽,你可真是……帮朕解决了麻烦的家事啊。」

张周心里直呼受不了。

你个当皇帝的,可知道跟自己的臣子在说什么?

身为君王,如何跟你的皇后和妃子相处,那跟我一介臣子可没什么关系,别总把什么公务、私事的都往我身上推,好像离了我,你就不会为人处世一般。

张周苦笑道:「陛下,臣只是拿自己做例子,跟皇后提了几句,只有后院安宁,臣才有心思在外做事。」

「行了秉宽,你无须解释。」朱祐樘面带志得意满,由衷感慨道,「朕之前其实也想缓和内宫的事,但你知道,这种事真是自说千言不如他人一语,或许正因为你在皇后心中是能治百病的大夫,她才会接纳你的提议。换了是朕

,说什么都无用。」

张周心想,皇帝在妻子面前如此没「尊严」吗?

不行你就直接发旨意就行,之前你冷落起皇后来,不是也挺在行的吗?不是因为你的冷落,皇后不会紧张到要靠装病来博取你的同情,也不会采纳我的意见了!

「朕难得出来一趟,秉宽你带朕各处去走走,研武堂和校场,也无须张扬,或者让朕看看你最近改进神机营火器的成绩,朕可不是来检查你的,只是想知道军中火器的进步情况如何,以及将来对鞑靼人胜算几何。朕突然意气风发,想策马领兵御驾亲征了!」

朱祐樘一改之前颓废的神气,说这话时,也给张周一种他不是在虚言的感觉。

可能解决了内院的麻烦,让当皇帝的都感觉到身为男人的豪气。

女人的麻烦事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一展心中的抱负,想着金戈铁马,大概男人到头来都有那么点不切实际的理想吧。

「陛下有命,臣自当遵从,还请陛下给臣一点时间,让臣简单收拾过,再与陛下同行。」

「不用那么拘谨,朝服都不必换,朕也只是便服一身,无须隆重肃穆那套,走走走。」

朱祐樘说着已经上手来拉张周。

张周也是有点无奈。

可能是经过这次治病之后,朱祐樘对他更加信任和倚重,毕竟连夫妻之间的事都来找他处理,这已经超脱了君臣和朋友的关系,朱祐樘既把他当可治百病的大夫,又当成了可以倾诉心中不快的树洞……

张周甚至都觉得,自己可能真要把这皇帝给带进沟里去了。

那些大臣防得,可能还是有点道理吧。

但谁让你们没防住?怪谁呢?

张周带朱祐樘去查看大明京师现有的军备。

当皇帝的,说是不检查大臣的作为,但张周也知道,如果自己最近一点成绩都没做出来,始终没法跟皇帝交差,毕竟他平时也不上朝,挂着东宫讲官的名衔也基本不去给太子上课,都督府那边他更是近乎从来不涉足。

就这样如果还不拿出点像样的成绩,就算不用文臣去攻讦,估计皇帝也会想,你张秉宽平时也太闲散了吧?

朕信任你,也要给你活干。

所以,张周这次也算是为自己平时不跟朝堂接触找合理的理由。

军械厂内。

张周带着朱祐樘视察库房内一排一排的火炮,光是重炮就有六十多门,加上子母炮和轻炮等,有六七百门之多,把朱祐樘稀罕得不得了,上去之后也不顾炮身是脏的,拿手就上去摸,给人的感觉是,这皇帝待谁都没这么温柔。

「秉宽,怎么这么多?是没来得及送到西北去吗?」朱祐樘好似发现宝藏一样,等转了一圈之后,才想起来这件事最大的功臣还在后面跟着他视察。

张周道:「回陛下,这些都是用以京师防备的,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大批的已经送到城头等处用以加强城防。」

朱祐樘惊叹道:「这么多吗?或者京师也用不上,为何不多运一些去西北?」

张周回道:「陛下,这些都是近两个月才造出来的,即便要往西北送,多数也是从大同、宣府等处造好之后,直接调运往西北,这批基本都是从西山造出来的,从永平府造出的火炮,也基本用往辽东、蓟州等处。」

「好,好。你来安排。」

朱祐樘本还想对张周的火炮布局进行一番「指手画脚」,但可能是意识到自己对此了解不多,见张周又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也就放手把事情交给张周了。

正说着,李荣从外面走进来道:「陛下,奴婢去查看过隔壁的火铳,也有上万杆之多。」

「那

么多吗?」朱祐樘问道,「都是新的吗?」

李荣笑道:「是的。」

可能是意识到抢了张周的风头,李荣赶紧又堆笑望着张周道:「想来蔡国公已对这批火铳有了安排。」

朱祐樘道:「这才没多久,就积攒了这么多的火器,朕也不记得朝廷为此调拨过多少帑币,是吧?」

李荣道:「回陛下,的确没调拨过,都是蔡国公从各处筹措而来的。」

「秉宽啊。」朱祐樘一副感动的模样,眼巴巴望着张周道,「朕都不知该如何说这件事,大明有你,真是朕之幸也。你一个人撑起了朝廷啊。」

「陛下言重了,臣只是尽自己所能,到今年之后,各地的煤、铁等物出产甚多,再加上扩大了产能,也就是制造的效率,今年造炮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这还只是才到五月。」

「是啊,造得真多。如果这么多火炮齐发的话……哈哈。」

「陛下,在制造炮弹方面,现在也在赶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些材料。」

「那还是要继续发掘才是。秉宽你可有算出来,哪里有制造炮弹的矿产?」

朱祐樘一听炮弹少,那哪行?

光有火炮,一排一排的,到时候没炮弹,也是扯淡,所以朱祐樘马上很上心去跟张周商议造炮弹的事。

张周道:「已经在加紧开采了。」

朱祐樘一拍脑门道:「看朕,既然有你,朕还担心这些作何?你必定是能做好的。真好啊。呵呵呵……」

到后面,朱祐樘甚至都有点语无伦次了。

皇帝亲临,除了要检查火炮的制造和储备之外,还会赐见军械厂和京营的部分管事官员和将领,算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

在张周看来,朱祐樘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

谁说朱祐樘做事就是兴之所至?

此时正是在查朱晖和旧勋派的时候,军中士气低落,京营里也有人有自危的情绪,毕竟朱晖在京营多年,旧部众多,这群人也生怕被皇帝追责,而这次皇帝来,主要目的就是安抚人心。

所以除了必要的赐见之外,皇帝对臣子的态度也很重要,朱祐樘也直接在会见官将的时候表明了对京营官将的信任。

同时还给了赏赐,对部分兢兢业业的人,即便没什么实战功劳的,也酌情给予升迁奖励。

这对于近乎固化的大明军队来说,也算是一剂强心剂,毕竟一般将士在没有军功的情况下,莫说一代人,就算是几代人也没法改变自己的军职。

而现在皇帝就给了他们跟着张周大干特干的机会,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

「陛下,京营上下无不感念您的恩德,他们退下之后,还在问奴婢,看要不要一起写一份上表来谢恩。」李荣把赐见的部分将领官员送出去之后,回来对朱祐樘道。

朱祐樘摇头道:「那些虚的就没必要了,让他们好好做事,比什么都重要。」

李荣笑着应承:「是。」

「秉宽。」朱祐樘三句话不到,又把目光转向张周,「最近怎没见知节?先前你还说,他为了家族的事,想再获得个沙场建功的机会,没让他去辽东,他现在在做何?」

张周道:「这几天安边侯随卸任的内三关巡抚陆完,到西山去巡查,一来是为采煤冶炼的事,二来则是准备在西山周边建一些城墙,以免将来外夷入侵,让他们有攫取西山资源的机会。」

「嗯。也是有必要啊。看来知节也能做好这些日常公务之事,挺好。」

朱祐樘言语之间,是把朱凤当成弟弟,或者是晚辈看待的。

眼见朱凤有所进步,都开始为大明日常的政务

、军务在奔走,当兄长的就显得很欣慰。

「对了秉宽,最近新建伯也从大同上奏,说是猫儿庄的修筑城塞已经步入尾声,同时在威宁海等处的巡防也更加频繁,朕在想,下一场战事,该从哪里打?」

朱祐樘随即便又好像是催促一般,给张周「施压」。

张周道:「各处都在筹备军需,可能还要一段时间。」

朱祐樘笑道:「你莫要认为朕是在给你压力,其实朕是这么想的,鞑靼小王子此番新败,在草原的声望必定是一落千丈,而草原上群狼四起,若是能趁机再给他们加一把火,必定会让其陷入到内乱。所以朕最近对于草原各处给朝廷的上奏,也很关切。」

说着,还看了李荣一眼,意思是朕知道的不太详细,你来说。

李荣补充道:「是这样,在宁夏之战尚未结束时,火筛就已经给朝廷上奏,请旨协同出兵与大明军队并肩而战。但上奏经过近一个月才传到京师,耽误了时候,却也能看出火筛是有心的。除此之外,还有土默特等部族首领也相继上奏,请跟大明通商,并约定了最近上贡事宜。」

张周道:「陛下是想借助这些小部族的力量,将草原的形势搅乱?」

「嗯。」朱祐樘道,「本来朕还有意,要把这些小部族,先给吞掉,但现在看起来,以夷制夷倒是不错的选择。」

「但陛下,这些外夷应该不会不清楚,大明的目的其实是彻底荡平草原,而他们也将会覆灭或者被征服,这群人狼子野心,未必可信。尤其是靠他们去跟鞑靼小王子对抗,多半都会敷衍于朝廷,也有可能是草原人想麻痹大明所行的一些手段。」

张周可不想去跟草原小部族联合。

没必要的事。

大明的武力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巅峰,如果现在靠这群小部族去对抗巴图蒙克,就给了这些小部族发展的机会,毕竟大明要收拢他们是要给好处的,就算不给火器,至少通商等也会开放。

这群小部族就是借着一个局势,跟大明讨价还价,说是会跟巴图蒙克对抗,但其实以他们的能力,怎有能耐挑战巴图蒙克的军事威风?

等将来大明真到了要踏平草原时,这群小部族十有八九还是会投靠巴图蒙克的阵营。

朱祐樘道:「秉宽是说,没必要……养虎为患?」

「是。」张周点头。

旁边的李荣道:「可是如今这状况,边军短时间内不再出兵,为何不去挑唆草原内乱呢?蔡国公,不是在质疑您,只是,这似乎并不符合兵法之道。」

大明无论是掌权者还是下面的将领,似乎更迷信于所谓的兵法,尤其是各位古代战神大能留下的兵法。

所谓的兵法,走得基本都是「诡道」的路线,即利用人心等,把对己方的优势扩大到最大。

但张周的思路,兵法什么的完全不重要,或者说只是个辅助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己身要更强,是靠时代武器的碾压,来完成对草原的征服,否则利用兵法诡道之类的取胜,只怕草原上的势力仍旧会不服,仍旧会死灰复燃。

朱祐樘道:「那秉宽,在如此鞑靼小王子势弱的时候,我们真不做点什么?这次宁夏之战,看起来是取胜了,但鞑靼也算是基本全身而退了,朕还是很担忧啊。」

张周道:「陛下,以臣之所见,不妨就以大同等处边镇,各自出兵向外,以巡防为名,实行搜掠之事,把鞑靼人的部族往北驱赶,尽可能将靠近大明边疆的肥沃草场给占据,以削弱草原的实力。」

「这样啊。挺好。」

朱祐樘大概要的就是彰显军威,为将来平草原继续做铺垫。

真就是一天不打仗,当皇帝的浑身都难受。

以前是被迫打,现在更是要主动出击。

张周道:「陛下,此战不宜扩大,应该适可而止,但也要有人来统筹和调度。」

「就让秦纮吧。」朱祐樘道,「他多番跟朕请辞,朕想在他退下去之前,再好好用他一次,也莫让人觉得朕不够信任于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