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四章 哗变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朝鲜五千军队,突然跟打了鸡血一样,跟着唐寅冲锋起来。

可他们发现,王甲部的人马来得快,跑得更快,连追都追不上,隐到山林里就好像从未出现过。

不过他们倒是一路找到了不少散落的粮食等。

“抓了三个活的,炸死有二三十人,还有十六个首级……”

等战事结果汇总上来之后,连李克均等人都觉得是被骗了。

怎么才这么点人?

但朝鲜军队的士气却是大震。

随军的徐经便笑着对李克均道:“怎么看,这王甲部都是来给我们送粮食的。”

李克均没理会徐经,他去找了唐寅,很直白道:“就算获得一些粮食,我们的军队已不可能再继续往北进发,还请唐使节代为通知辽东巡抚一声,我们朝鲜军队尽力了。”

唐寅道:“你们是要抗命吗?”

李克均直接道:“无能为力!”

就在此时,又有传令兵赶到,并带来了浑江北边的消息:“……抓回来的俘虏,说是辉发部听说大明和朝鲜联合出兵,已退守到辉发城,现在多壁城已经空虚了。”

李克均冷冷道:“他们一定是在胡说八道,不过是王甲部的人,怎会对辉发部的事知悉那么清楚?”

唐寅上前一把抓住李克均,旁边的刘贵直接掏出了火铳,对准了李克均,朝鲜士兵那边赶紧去抽刀,但已来不及。

李克均就这么活生生被刘贵“绑架”了。

“大明皇帝的旨意,如果你们不遵守,那就是抗命!如果现在连一座空城你们都不敢去攻取,那你们就是在助纣为虐,为首者,当格杀!”

唐寅很不客气。

徐经吓得赶紧往唐寅身后躲,他很很纳闷。

一向都有点想霜打的茄子一般的唐寅,几时这么“英勇神武”了?

居然敢明着去绑架朝鲜的主帅?

“别轻举妄动。”朝鲜一方的副帅朴元宗走出来道,“大明皇帝的旨意,我们必须是在遵守的,我们必须要带兵进发往多壁城。”

李克均喝问道:“姓朴的,你是要造反吗?”

朴元宗道:“我是在救你。”

“不用你的好心。”李克均被火铳顶着脑袋,却好像还很要强一般。

朴元宗此时也不管李克均的抗议,他道:“现在主帅被上差给扣押,我就暂代主帅的职位,粮草的问题一定可以在多壁城解决,因为辉发部抢掠了大批的粮食……你们现在回到昌城,就有饭吃了吗?”

士兵们一个个面面相觑。

朝鲜的旱情严重。

不是说他们回到昌城,就能获得生计,如果朝鲜那边有足够的粮草提供给他们,早就提供了。

“到哪都是饿死,为何还要冒得罪大明的风险,现在我们是配合大明出兵建州卫,打赢了便可锦衣玉食,多壁城距离这里也不到百里,你们就甘心这么放弃吗?”

“不愿意!”

朴元宗作为平安道节度使,手上的军权还是有的,而且他的号召力也很强。

经过他这一番动员。

朝鲜士兵有多数都愿意跟着他一起往多壁城而去。

……

……

军队打了胜仗之后,愣是搞出一场小型的兵变,才得以继续行军。

“伯虎,你先前太冒险了!”

事后,徐经去指责唐寅,甚至怪责唐寅事前不跟他商议。

唐寅道:“这是必要的。朝鲜五千人的死活我不管,陛下的旨意我必须要办到,打到多壁城,才算是完成任务,至于后续是否有粮食能维系,这不在我的思量范围之内。”

“你……”

徐经这才知道。

其实唐寅就是故意把朝鲜士兵往死里坑。

不过好在大明军队用火炮证明了实力,以至于朝鲜士兵都觉得好像是获得了生机。

兵马一行又往北走了一天多时间,近乎是星夜兼程,终于在正月十七这天,大军抵达了心心念念的多壁城。

而就算是士兵一天只吃一顿饭,口粮也只剩下不到三天的。

“好像……驻防的人挺多的。”

朝鲜士兵到了多壁城就傻眼了。

这哪是一座空城?

城头上整齐列队防守的士兵是怎么回事?他们的弓弩又是怎么回事?

不过好在,辉发部的人也没杀出来,沿途也没遇到其余部族的士兵,大明和朝鲜的联军就这么稀里糊涂驻兵到了多壁城城下。

当天下午。

一场就是战是退的会议,便召开了。

“唐使节,就算你是大明的使臣,也无权力决定我们朝鲜人的生死,这么一座坚固的城池,里面至少驻守有上千贼寇,打下来要花费的代价极大,而且他们还可以趁夜来给我们纵火,我们只有撤兵了!”

李克均在会议上,仍旧拿自己身为主帅的身份去耀武扬威。

唐寅道:“你想回去是吗?不给你粮食,你想去哪去哪,谁愿意跟他走的,请便!”

“你……”

李克均发现,因为朴元宗的“变节”,现在他的军队其实已经没有足够的口粮,让他们能顺利回到朝鲜境内了。

朴元宗道:“先不说回去了是否有粮食,就算能回去,诸位将士就希望饿着肚子吗?为什么不能证明自己?”

李克均骂道:“就你有胆气?这么一座城,我们都做不到四面围困,甚至只能驻扎在城南一边,就这样都攻不下这座城,拿什么去证明?”

唐寅道:“今晚,派一些人连夜到城头之下,我有办法攻进城内。”

“唐使节,你在发癔症吗?”李克均很生气。

这可把旁边负责翻译对话的人给忙坏了。

现场大多数都是朝鲜中下层官员,他们根本听不懂唐寅和李克均等人用汉语在那说什么,只知道好像双方争锋很激烈。

唐寅冷冷道:“如果不行,那就杀了你祭旗!”

“你……”

这次觉得秀才遇到兵的,终于不再是唐寅和徐经,而是李克均和他的亲信了。

……

……

军事会议结束。

朴元宗找到了唐寅,表达了他的为难:“唐上差,我不知道您从何处听说了我的名字,我也不知道那位莱国公为何要单独说我可以帮您成就大事,但如果这一仗没什么战果,我是回不去朝鲜了。”

唐寅道:“你怕了?”

朴元宗咽口唾沫道:“李帅是我朝君主的亲信,这次带兵派他来,就是为了制衡军中的力量,就算我是平安道节度使,手上的军权也很微弱。如果输了的话,可否让我跟您一起走?”

“呵呵。”一旁听着的徐经苦笑道,“输了的话,可能命都没了,还说什么跟谁走的?”

朴元宗抬头看了唐寅一眼,他显然也不太愿意完全听大明的。

可现在他也等于是上了“贼船”。

唐寅拍拍朴元宗的肩膀道:“放心吧,如果取胜,你回到朝鲜,就是朝鲜的功臣,谁都会把你当英雄捧着。”

“难。”朴元宗道,“君主一向不喜欢我,这次被发配外地,就是因此。在朝鲜,只有跟君主亲近的人才能得到重用,而被发配平安道的朝官,多数几年后就会被杀。”

唐寅一惊。

他突然好像明白了,张周为何会在给他的锦囊中提到朴元宗这个人,还提到让朴元宗帮他稳定大局。

因为这真的是个最佳的“朝奸”人选。

正好被发配平安道,正好朴元宗是随军人物,也正好朴元宗有相助于他的意思,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凑巧”的事情吗?

……

……

当晚。

夜深人静。

城内驻守的辉发部人马,以及城外驻扎的大明和朝鲜联军,看起来都没什么动作。

城外的联军更是早早便生火造饭,一直到半夜,城外营地都已经安静下来,只有巡营的人马还在活动。

跟一般大明边地的攻城略地战事不同,这次联军就驻扎在成为不到二里远的地方,但城内的骑兵想冲杀过来也不容易,因为他们的城门很狭窄,一次只能出来两名骑兵,而且城是建在半山腰上的,易守难攻,道路崎岖也根本不方便骑兵冲锋。

但如果联军攻城的话,他们别说是用弓弩,就算是往下丢点石头和滚木,联军都要死伤惨重。

所以城内的军队也没有贸然出城的意思。

半夜时。

李克均被叫到了唐寅的营帐,旁边有人押着。

唐寅、徐经和朴元宗都在。

唐寅也道:“按照莱国公的指示,多壁城作为辉发部最坚固的堡垒,也是其第二大城,平时各部族的贸易都在这里进行,如果我们能拿下多壁城的话,我们的粮草问题就解决了。”

李克均问道:“有那么容易吗?”

“等着。”

唐寅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徐经道:“外面阴雨天气,最适合埋伏。”

连朴元宗都不解问道:“埋伏谁?是等辉发部的人杀出来,打其一个措手不及?”

没人回答他,也没人跟朝鲜人做任何的解释。

……

……

“轰隆隆!”

就在半夜过去很久,营帐内每个人都昏昏欲睡时。

一声轰天的巨响传来,似乎地面都在跟着震动。

就在李克均和朴元宗都在好奇发生什么事时,刘贵从营帐外进来,高兴道:“唐大人,城墙已经被炸出一个大窟窿!”

“什么?”

这次不但李克均觉得意外,连朴元宗也不可思议。

大明那边就二百不到的人马,是带了点火炮来,难道说……大明用火炮把多壁城这座听名字墙壁就很厚的城,给炸出缺口来了?

刘贵道:“现在可以攻城了!”

唐寅则显得不慌不忙道:“不着急。”

朴元宗问道:“是城墙炸出缺口了吗?为何我们不着急攻城?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连李克均也用同样疑惑的眼光看过去。

唐寅道:“你们忘了我们的差事了?我们是要拿下多壁城,现在城墙被炸塌了,一时半会他们也修复不了,而且就算修复了……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再承受几次?等他们天明之后,城内的士兵逃得七七八八,我们再攻城不迟。”

朴元宗瞪大眼睛道:“唐上差,如果真等到天明的话,那辉发部的人就会把大批的粮草给带走了,我们……”

唐寅厉声问道:“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攻城战,是带走粮草财货,还是逃命?他们能带一些贴身的财货就不错了。除非他们认为,大明的军队不会追击!”

……

……

现在决定权在唐寅身上。

李克均无权发号施令,而朴元宗虽然身为临时主帅,但他也不得不听唐寅的。

以至于一直等了一个多时辰,天仍旧距离天亮还有点没影子呢,他忍不住催促道:“上差,差不多了!”

唐寅一直在等刘贵的情报。

直到刘贵进来,报告道:“城内的贼寇,从城北逃出去不下千人了!”

唐寅道:“他们的人心散了,可以攻城了!下令攻城吧!骑兵在前!防止伏兵!”

“是,是。”朴元宗忙不迭出去下令。

等李克均也被人押出去之后,徐经才惊叹道:“伯虎,你可以啊,怎么现在突然就变得这么有胆气?看样子你也能得个什么新建伯。”

唐寅气恼道:“什么新建伯,能留条命就不错了!你以为我不想去跟他们拼命吗?尽可能减少死伤,才能最大程度拖延战事,把咱的援军给等来!”

……

……

唐寅似乎已经预感到,大明从辽东出兵的西路军,一时半会是来不了了。

所以他跟王守仁用兵的策略完全不同。

王守仁是那种冲上去往死命干的无畏,而唐寅的战略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苟着。

连冲锋陷阵的时候,唐寅都能把这两个字贯彻到淋漓尽致。

明明把对方的城墙给打踏了,但他仍旧不慌不忙,要等城内的守军吓得跑了大半之后,才下令攻城。

说好听点,这是为了战局获得最大利益……但其实也就是因为唐寅怕死,怕折在冰天雪地的地方。

但也有一点好处……这充分证明了张周对他的认识是“正确”的。

张周肯让唐寅来朝鲜游说出兵,并让唐寅亲自随军进建州卫的领地,就是看中了他这个“弥足珍贵的品质”,也正因为唐寅喜欢龟缩,张周也想试试唐寅在防守方面的极限在哪里。

……

……

将士们顺利杀进城了。

令朝鲜军队欣然的是,城内果然有大批没搬走的粮食和财货等,多壁城作为一座坚固的堡垒,在敌人逃跑的时候,这里就成了一座没法搬空的仓库。

士兵们进城后,除了把一些老弱病残抓起来,再就是去抢掠财货,似乎谁得到的就归谁。

反而是大明将士那边显得很冷静。

朴元宗此时对唐寅已经佩服到五体投地了,他去拜见唐寅,并与唐寅一起进城。

“据说城内守军本来有近两千人,都是辉发部的精锐,可在昨夜城墙突然塌了之后,他们还知道攻城的军队中有大明将士,他们都无心恋战,匆忙逃走了!”

朴元宗显得很兴奋,“粮食已经足够我们吃很多天的,我们是否赶紧把这些都运回朝鲜?”

唐寅反问道:“你想要的战果,你得到了吗?”

“这……”

朴元宗本已进到城里,享受当得胜者的荣耀,但在此时他却被问到哑口无言。

光是打下一座近乎空城的多壁城,就算运回去一些粮食和财货,也没法弥补他“哗变”的罪过,李要杀他就跟杀着玩一样,而且他还会被当作是朝鲜的叛徒,没人会帮他。

唐寅继续道:“现在我们要驻守于此,打退来犯之敌,顺带以此为根基,等待大明援军到来。”

“啊?”

朴元宗本还以为自己立功了,但现在发现,自己好像犯了浑。

完全是被唐寅利用了。

驻守在多壁城……这不等于是一座空城?别说是辉发部了!就算是别的部族,恐怕也不会善罢甘休……毕竟多壁城的城墙有缺口,也不是那么容易驻守的,谁不惦记辉发部这座在半山腰所建立的坚固堡垒呢?

……

……

将士们进城之后,马上把城内可以驻守的地方,加固了防御。

朴元宗按照唐寅的吩咐,去对朝鲜的士兵灌心灵鸡汤:“诸位同袍,大明的大军很快就会到多壁城,给我们送来数不清的粮食和物资,助我们占据建奴的领地,把他们的人口都掠回朝鲜,你们也可以封侯拜将,以后再也不是普通的士兵!不但不用饿死,你们的家人以后都能吃饱!”

前面说的,也没什么大用。

最后这一句比较管用。

对出征的朝鲜士兵来说,能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

城内就龟缩成一团,用五千人修筑起了防线,等待建州卫周边的女真部族来攻。

结果三天没一点动静。

连徐经都跑去找唐寅诉苦:“不是说好了,咱占下多壁城,鞑子就来了吗?为何还没见呢?”

唐寅道:“再等等。”

徐经道:“你还有别的吗?”

唐寅问道:“那你希望来的是鞑子,还是大明的军队?”

徐经道:“大明的军队在何处?”

唐寅无奈道:“之前派出几路哨探,都被中途给打了回来,有的还直接被设伏绞杀,没任何消息传递……看来……鞑子是要对我们发起猛攻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