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三十四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进入腊月的头一天,马仪和张锐的捷报,终于传到了大同。

并在两天之后,捷报就飞驰传入京师,而此时朝中大多数的人都已经忘了还有马仪这路人马,似乎当年冬天的这场战事,已经随着崔元和朱凤在蓟州北边打了胜仗而结束。

谁也没想到,战事非但不是狗尾续貂,且还是来了个大的,比朱凤和崔元的功劳还要大了几倍。

消息到京师时,正好是正午。

朱祐樘正在用饭,本来他就胃口不佳,虽然在张周回京之后,他的病情已经大为好转,但身子骨的虚弱仍旧是摆在那的,当陈宽带着捷报送到他面前时,朱祐樘看完后也只是微微点点头,露出个稍微欣然的神色。

陈宽倒没怎么看懂。

大喜似悲?还是说……当今这位陛下已经习惯了捷报传来?

“把消息告诉秉宽。”朱祐樘本来已经打算放下筷子,去睡午觉了,但在看完捷报之后,又拿起筷子,再让一旁的宫女给盛了一碗饭。

胃口似乎都好了很多。

陈宽道:“是。”

这边陈宽正要退下。

朱祐樘努努嘴道:“把捷报带上,不然去传什么?让秉宽也知道赢了。就说秉宽不会让朕失望,大明的将士也不会让朕失望……东边不亮西边亮,现在是东西皆都亮!

“陛下,要不要将此消息,早些告知朝中的诸位臣工?”陈宽问道。

朱祐樘道:“告诉他们作甚?他们是能帮上什么忙,还是能给朕分忧呢?每一次都还不够添乱的!你倒是提醒朕了!告诉锦衣卫那边,把谢迁可以重新押回去了!”

“陛下……”陈宽显然不想遵照这号令。

那可是皇帝的先生,皇帝先前把老师押进诏狱,在名声上已经不太好了,这次再押谢迁进诏狱的话,只怕非要闹出点事不可。

朱祐樘道:“为君者,不能以亲疏远近来决定事情,一切要按照法度,别人都说朕是在偏袒秉宽,但其实,朕只是在帮理。秉宽做对了,朕要嘉奖!他人做错了,朕就一定要惩罚!这才是世间最基本的公义。”

“是。”

陈宽心里在着急。

陛下您说得真轻巧,之前都以为这一战无功而返的时候,您也要直接把那位蔡国公晋升为吏部尚书,怎么就没想过什么“公义”?

现在得势的是那位蔡国公,要打压文臣旧派的时候,就扯到公义上来了?

朱祐樘又夹了口菜,悠然道:“突然觉得,年初是不是跟秉宽一起出征草原,也没那么紧要了!这才一年多时间,鞑靼就已是日暮西山,或许都不用朕亲自去,鞑靼就要彻底作古了。”

陈宽道:“陛下不宜犯险。”

朱祐樘微笑道:“身为君者,如果事事都要他人挺身而出,朕岂不会被人笑话?秉宽也足以是睥睨天下的谋者,这世上之事,皆都在他掌控之中。有这般的谋者在,朕还怕什么?快去吧!再没什么大事,也不必来打扰了!朕可以睡个好觉。”

……

……

该午睡,继续午睡。

带着好消息午睡,仿佛朱祐樘这个午觉也能睡得更香甜。

陈宽亲自与李璋、牟斌等人,去张周府上拜访,也算是一种礼数,要的就是那种对张周必恭必敬的态度,让张周觉得,司礼监和宫廷体系上下,对他也是言听计从的。

一堆人来,也不过只是送一份捷报。

等张周把人送走,也到了他该去视察名下产业的时候,却是这边蒋苹渝还给他准备了一些参茶,让他补身体。

“用不上。”张周道。

蒋苹渝问道:“那几位宫廷里的人,都了吗?”

连蒋苹渝都能看出来,来的人不是正经当官的,一个个说话的腔调都那么与众不同。

张周道:“走了!是来给送一份奏疏的,是西北奏捷的奏疏。我是兵部尚书,陛下怕我晚知道,耽误了一些事的布置,所以让他们亲自来送给我。可别小瞧了先前几人,都是能在朝中呼风唤雨的。”

蒋苹渝点头道:“老爷也一样。”

张周笑了笑。

虽然现在蒋苹渝是足不出户,却也听闻了她丈夫不少英雄事迹,也让她意识到,原来曾经那个浑浑噩噩的世家大少,都只是表象,原来是潜龙在渊,现在才是张周真实的状态。

张周回到家也是来去匆匆的,也没跟蒋苹渝多说几句,又带着王明珊出门而去。

……

……

捷报传到京师。

却只在宫廷内部流传,朝中人隐约知道可能西北出了什么事,但却连福祸都不知,当天很多人也在打听消息,却发现一点消息都没透出来。

“不太寻常。”

李东阳要回府时,路过吏部,但见马文升后,二人上去交谈几句,马文升便直接评价道。

李东阳正要再问问宫外有什么事发生,这边有谢府的人过来通传,见到李东阳就好像找到救星一般道:“李老,大事不好,锦衣卫去到府上,我家老爷……又……呜呜。”

人说到最后,已经急得要哭出来。

马文升急忙问道:“锦衣卫?他们不是……”

说话之间,马文升也将目光落到李东阳身上。

李东阳吸一口凉气道:“有些事负图兄你或不知。几时的事?与我边走边说。”

马文升急忙问道:“宾之,你要去何处?”

“刑部。”李东阳道,“于乔进过一次诏狱,若再进,非要刑部出面问询案情不可!若什么事都将朝臣蒙在鼓里,那朝廷法度何在?”

“其实也没那必要……”

马文升想去劝说两句。

但发现李东阳脚下步幅很大,显然李东阳是不打算听他的见解。

马文升不由叹口气。

他似乎也很明白,自己一个马上要退休的老臣,也是在跟张周对抗中屡战屡败的败军之将,有什么资格去获得李东阳的认可呢?

反倒是这两年他对一些事的妥协,让传统文臣在张周面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似乎也注定了,他在朝廷也只能是个混事的人,当时机合适的时候,皇帝和传统文臣一方都不会保他。

……

……

北镇抚司内。

谢迁一副傲骨模样,被人押送上了公堂,他似乎也早就料到可能会有这一遭,到底也是二进宫的人,他也并不着恼,只是对着公堂案桌后坐着的郭昂道:“阁下,是要将老夫如何?给个痛快吧。”

郭昂道:“谢阁老难道就不问问,今日是因何事而来?”

谢迁摇摇头,又闭上眼道:“欲加之罪,也无须问个究竟,如果张秉宽在,就让他一并出来,老夫倒想当面跟他讨教一番。”

“蔡国公怎会到我锦衣卫公廨来?谢阁老也稍安勿躁,今晚或就有大理寺的人来,你的案子会有人与你说……来人,送谢阁老到他的居所去。”

郭昂倒也显得很客气。

上次把谢迁弄来,也没用刑,这次还是不会。

这次直接给谢迁定罪就行了,之前定的是让谢迁回乡,如今西北有了捷报,那谢迁基本上就以戴罪之身放流徙之罪,或是戴罪回乡……都是有可能的,锦衣卫也不用查。

这事对锦衣卫来说也很简单。

案情什么的……都不重要。

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谢迁也没否认过他去找言官参劾王守仁,有关谢迁阻碍户部给西北调拨钱粮的事也都是有根有据的,就看皇帝要怎么惩罚。

谢迁这次回来,最多只是改了罪名,从无罪变成有罪,但能决定谢迁命运的仍旧不是锦衣卫这群人……毕竟谢迁的官职还是太高了,大明中叶,锦衣卫还没那么大的权力直接去查谢迁的渎职等罪名,所以就等上面给定案就行了。

……

……

快到天黑时,牟斌才从外面回到北镇抚司。

郭昂急忙过去请示。

牟斌道:“大理寺派人来过了?”

郭昂一怔,问道:“不是说要等晚些时候?卑职也未派人去过大理寺,还以为是陛下会有旨意传达。”

牟斌甩袖道:“这还用什么旨意?你我都心知肚明!这次那位谢部堂,是不会有好果子吃了!他得罪的可不是一般人。”

郭昂道:“是。他开罪了蔡国公,是没好果子吃。”

“你错了!”牟斌道,“他开罪的是陛下,要给他定罪的也是陛下,从来都不是蔡国公,甚至蔡国公都懒得理会他的事。只是有人还没有觉悟,一直以为所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就未曾想,他的作为正在给大明朝廷添堵!如果再容这种人在朝,以后添堵的事也会越来越多。”

“添堵?”郭昂显得不太理解。

“哼,他参劾新建伯给英国公调兵,但就是这次的调兵,才获得这次的大捷。他参劾蔡国公任人唯亲,却未曾想蔡国公每次所用的人都不一样,且也并不分亲疏远近……这种人名义上是在为维护朝廷纲纪,但从结果来看,他就是在党同伐异!陛下要将给他定罪,也不是因为他不能做事,而在于他没有容人之量。”

牟斌一顿分析,也不等郭昂回答受教之类的话,便一抬手道:“把人送到天牢里去。”

郭昂问道:“先前不是说,要善待吗?”

“那是以前!”

牟斌道,“这次不一样了,他是戴罪之身,还要供养着他不成?用不了几日,估计年前吧,他的案子就要定了!除了他之外,朝中一些人,也会跟着一起……咱衙门口年底之前就要忙活起来了。”

“忙……”

郭昂笑了笑。

锦衣卫一旦忙起来,就会有油水,旁人都会怕锦衣卫,锦衣卫在朝中的话语权就会更多。

对锦衣卫来说,越忙越是好事。

“不要以为这次是给你找添头的,相反,一个不慎,你也会被卷进去!马仪……不过只是新建伯麾下的一名总兵,居然能带兵横掠草原……真是稀奇了!这事说出去谁敢信呢?”

牟斌一边也在啧啧称奇,一边往内殿而去。

郭昂道:“先前建昌伯派人来……”

“不要理会什么建昌伯,以后除了蔡国公有吩咐来,旁人的话一概当没听到便可!”牟斌道。

“是,是。”

牟斌擦了一把冷汗。

在张周崛起之前,锦衣卫最怕的权臣就是张家兄弟俩,因为那俩是锦衣卫惹不起的存在。

换了现在,好像仍旧惹不起,只是现在可以不理会了,以后只管张周的吩咐,当张周的狗腿子就行。

……

……

李东阳从吏部到刑部,再往大理寺走了一圈,最后没辙,只能是折返回去,到了刘健府上。

而刘健也是才刚回府。

“我听说了。”

刘健让府上的仆人给准备了洗脸水,是温热的,还在冒着热气,语气倒显得很平和,“大概是西北有了捷报回来,于乔的处境堪忧了。”

李东阳道:“西北的捷报?英国公?”

刘健道:“尚且不知。你走之后,听说陛下调了几份奏疏回去,就有提到新建伯有意将鞑靼部族主力往西驱赶的细节,而马仪带兵往西进,也是有目的和计划的。”

“掩人耳目?”李东阳显得难以置信。

“可能吧。”刘健擦完脸,将布放到一旁,马上有人给收拾走。

等二人到了正堂,刘健从怀里拿出一份东西给李东阳,李东阳看完之后更加难以置信。

“这是我所拟定的入阁者的名单,于乔退了,内阁以后也必定需要有新人进来,若是按照陛下的意愿,下一步入阁的必定都是跟张秉宽过从甚密之人,唯独只有先下手了。”刘健显得很淡定道。

李东阳听了心里很不舒服。

谢迁这里才刚落难,甚至才刚挖坑,把人塞进去,还没埋土呢,刘健似乎已经忍不住先往下铲土。

有点落井下石的意思了。

刘健似乎也看明白李东阳的心思,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今之计,反倒不如拿出跟于乔割席的态度,只有如此,陛下或才会从轻发落。我等越是计较,陛下越会坚持重罚,只怕到时……”

李东阳显得很悲切道:“难道还会丢了一条命不成?”

刘健叹道:“诏狱这地方,有命进去,未必有命出来,就算是身死,谁知是因何?我们这也算是变相在保于乔一条命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