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二十九章 骚操作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懋忍不住上自陈罪状的奏疏。

也是他别无选择,柳景的话把他给吓着了,在尚且还不知道怎么对付张周的情况下,且要保证自己能平安回到京城,自己认罪一下,希望能让皇帝从轻发落,也成为他眼下当务之急。

“这奏疏到底该怎么写呢?”

张懋躲在土堡有瓦遮头的地方,周围生着火盆,外面是狂风大作,而他则缩着手半天不知该怎么下笔。

柳景坐在火盆旁的小板凳上,双手在火盆上方翻着面烘烤,嘴上嘟哝道:“这事就要转嫁给旁人,谁的罪过比您大,您就推给谁。”

“谁?”张懋放下笔一脸懵逼问道。

柳景眨眨眼,一副很狡滑的老狐狸模样道:“您看,这新建伯以往建功立业不在话下,这次却擅自调兵给您,这事引起朝中文臣的参劾了吧?您就说,其实新建伯调兵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再加上这次战事他颗粒无收,当然就把责任转嫁过去了。”

张懋气恼道:“人家帮老夫打仗,又出兵又出力,你让老夫参劾他?当老夫不是人吗?”

立在一旁的钟德才赶紧给张懋打眼色,意思是,你还是多听听这位侯爷的建议,这会你还管自己做不做人呢?先把责任撇清了才是重点!

柳景嘴角发出嗤笑道:“公爷,敢问一句,当初在偏关之外,没有新建伯调过来的那几千兵马,这胜仗咱就打不了了是吧?”

张懋道:“当然不是!”

“那不就结了?他派人是来协助你的吗?根本是来跟你抢功的!本来这一战他是白忙活一场,却名义上派兵协同您,就是想分您一杯羹,如果真是协助您的,那马总兵几千兵马现在何处?哦,功劳抢完了,现在要共同担责的时候,他倒跑了是吧?如果现在宁夏边情有变,需要您调兵,马宗兵的人能提供一丝一毫的协助?”

柳景也是理直气壮的。

反正王守仁跟他的利益又不共通,一件事翻来覆去有各种见解,只要挑往自己有利的方向考量就行了。

至于是不是讲理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自己这里逻辑自恰。

张懋听完之后,无奈叹息一声道:“这事啊,话虽如此,但老夫总觉得……没脸去上这参劾的奏状!旁人会怎么想老夫?”

柳景道:“公爷,问您一句,这次跟您一样受害的是谁?”

“当然是那些文臣了,他们天天在攻击秉宽,到头来秉宽真是有本事啊……”张懋提到这里,不知有多羡慕。

为啥同是武勋,我就没这待遇呢?

柳景笑道:“那您怎不想想,这次的事情,能为您说话的,是他蔡国公,还是那些文臣呢?”

张懋恍然道:“你这意思,是让老夫赶紧给那些阁老、尚书的报个投诚的状子,让他们知道老夫跟他们心意是相通的,这样才能共同进步是吧?”

柳景点点头道:“公爷可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咱理应如此啊。不然指望谁?就算那位蔡国公大人大量,可陛下也容不下朝中有两位掌权的国公,您是三朝老臣,他是新贵,陛下若不给面子,咱也要有朝中臣僚帮说话才是。”

“哦……”

张懋琢磨了一下,又皱眉问道,“我参劾王伯安,文臣就会支持我了?”

柳景笑道:“您想啊,那位谢阁老因为与新建伯的一点矛盾,现在都进诏狱了,蓟州的战情有变,谢阁老自身难保了,唯有与您合作……或者说,唯有您上这么一道参劾的奏疏,才能保谢阁老无事。”

“是吗?”张懋自己听明白了,脸上都挂着笑意,却还是在装糊涂一般。

钟德才笑道:“公爷,在下觉得安远侯所提的是这道理,如今咱跟朝中的诸位大人,可是站在一道的,这会咱要知道应该与谁一道共同进退。”

张懋道:“那也只能这样了,谁让王伯安非要算计老夫呢?如果马仪的六千兵马仍旧留在老夫帐下,而不是随便出兵的话,老夫也不会参劾他!这次就以他们不听号令,反而错过战机,行参劾之事,老夫参劾的不是王伯安,参劾的是马仪!”

“对对对。”柳景发现张懋也上道了,赶紧帮腔道,“就算参劾的是马仪,其实朝中人也知道您参劾的是新建伯,如果可以的话,咱可以同时去信给那位三边的王总制,让他也帮一把。”

“他会相助?老夫不信!”张懋不觉得王琼会去参劾王守仁。

柳景道:“他也是瞎忙活,正愁如何跟朝廷上报,这不是给他机会吗?他好歹也是文臣出身,难道他就不想可能将来会失去蔡国公的信赖?就算他不肯,我们给他去这么一封信,回头被人知道了,也算是给他和蔡国公之间扎刺儿,让他们产生嫌隙。”

张懋叹道:“老柳啊,难怪都说你是人精,当初你被削爵,还能东山再起,看来还真是有本事呢。没去考科举放六部当官,白瞎你这个人。”

柳景一脸惭愧之色道:“公爷您这是取笑我了,我哪有那本事?咱现在就是在商量怎么找补呢。这次的事,我跟您一样啊……希望陛下不追究,平平安安渡过就好。”

“行。王伯安这厮,老夫算是跟他彻底对上了!德才,参劾的文本你来打个稿子,老夫先去与安远侯喝酒,回头誊录一下便可。”

“嗯,是。”

钟德才一脸憋屈。

连参劾别人都要我来代笔,你还真是懒。

就这样,你还想建功立业?怕不是只有京营那闲散的差事,才适合你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

……

……

是夜。

草原上,官山以西一百多里处,一场大战持续了一天一夜,还在继续中。

大明的火枪骑兵,第一次体现出了长途奔袭的优势,放弃了火炮巨大的集团作战优势,直接以燧石铳的单兵作战优势,马仪和张锐亲率的这路人马,在一天一夜之间,追击鞑靼人近百里,战线直接被充分拉长。

最初刚开战时,是以六千人为单位的集团冲锋作战。

当晚就化整为零,改为以千人为单位,白天就是以几百人为单位的追击战,到第二天晚上,已经全面打散成为不到百人的小作战团队,边打边追,边休息边杀戮……以战养战的同时,也在将战线往不同的方向扩散,并且要在短时间内重新聚拢。

马仪和张锐各率一路兵马,最初都有千人以上,到相约的第二天晚上,在马仪和张锐身边,已经都不到三百人。

这都已经是中军所部。

张锐毕竟没有经历过这种作战方式,到第二天晚上,他这边已经忍不住要撤兵了,尤其当麾下将领告知他如今的情况,更让他觉得……这场战事好像是超出预期了。

“小公爷,咱已经追出来六十多里,如果再不回去,前途茫茫不说,咱的火弹怕也会不足,这一路追击,杀鞑子有两千六百多人,如果再不撤兵的话……”

将士们已经打累了。

先是昼伏夜出几天几夜,接下来是一天两夜的长途奔袭追击战,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且取得了让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功绩,这会儿还不撤,难道等死在草原上,靠鬼魂回去领功受赏?

张锐面前,火光冲天。

他们又灭了一个鞑靼人的营地,抓出来的俘虏直接就地格杀……这是学王守仁。

知道没法把俘虏带回去,无论男女老幼,一概就地格杀,也不拿脑袋回去,只拿耳朵……反正已经有先例……以前就杀个几个几十个的,带个脑袋也无妨,但现在杀几千个,一人马上绑几个脑袋,半路上会不会遗失还是问题,重点是……这是很重的负担,对于轻骑兵来说,这根本不符合实际。

张锐跳下马,不远处有几个鞑靼人的壮丁还在地上爬,有士兵冲上去,三下五除二把人给杀了。

然后一堆人在抢耳朵,分功劳的时候,各小队之间也在扯皮。

张锐道:“怎么回事?”

部将还以为在说鞑靼人为什么会堕马,便解释道:“鞑子为了应付我们的火铳,身前绑了很厚的铁板,这样咱的火铳是不能直接把他们毙命,但会直接将他们轰下马,摔也摔个半死。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不过要么被打得肠穿肚烂,要么打坠马,他们可能还是会选择这样吧。”

张锐皱眉道:“我是问,他们在抢什么?”

部将有些无语,却还是如实道:“一直都是这样,远处打的,也分不清是谁发的火弹,然后就上去抢。这种事很常见,这还只是行伍之间的争夺,有的是兵跟卒在抢,大打出手的都有。”

张锐叹道:“从没想过有这么一天,居然还能为这点事起矛盾。”

部将道:“小公爷,您是不知道,下面的同袍可都是靠这点功劳过活,当兵的日子可不好过,朝中那些阁老尚书的,从来都没打算让我们过好日子,现在好不容易有今日,都想抢功劳回去,换房子换婆姨换地,不然咋办?一代一代过得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啊。”

张锐沉默不言。

他身为英国公世子,虽也是当兵的,但显然他当兵的环境跟眼前这些人不同。

“小公爷,咱还是撤了吧。现在的功劳够了,再追下去,只怕来不及跟马总兵汇兵了,也不知道马总兵那边怎么样了!至少咱这边……将士们都够了。”

张锐看了看部将,再看看那些火把映照之下,风尘仆仆跟随自己追击鞑靼人的将士。

他突然理解到了这群人的苦衷。

“好。”张锐道,“把前面收拾干净,这就原路返回!路上再遇到麻烦,一并解决了就是。”

“好咧!”

当将士们听说要原路返回,一个个都不知有多高兴。

正如他们之前冲锋时一往无前,现在有了功劳加持,这会都想着衣锦还乡,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

……

……

张懋参劾的奏疏发出去了。

用柳景的话说,他们的速度再快,也赶不上朝中人参劾他们的速度快,他们要做的,仅仅是要比皇帝下的判决更早一些,如果皇帝给他们的出征定性了,而他们辩驳的奏疏还没送到京师,那一切都就晚了。

与此同时,按照柳景的提议,张懋还去信一封到延绥镇的驻地榆林卫,将一封“请求合作”的信函送到王琼手上。

王琼看完张懋的提议,差点以为这老小子疯了。

“他儿子还在跟马仪的人马出兵草原,他就背地里行参劾之事,都说虎毒不食子,英国公这是要大义灭亲吗?”王琼没有在人前遮掩这封信,他就是要把事办得敞亮,甚至当着一众总兵、副总兵、属官、将领等,把信的内容公布。

延绥副总兵,襄城伯李鄌道:“大人,我怎么觉得,英国公这是要自保呢?”

王琼环顾了一下在场之人,问道:“你们也觉得,马仪应该被参劾,宣大总制王守仁应该被参劾是吗?”

李鄌急忙道:“卑职并无此意。英国公大概是头脑不清楚了,这会他应该选择跟新建伯共进共退,谁知他……也不知他到底哪根筋不对。”

王琼将这封信往桌上一甩道:“这老小子是癫了!战事尚未有结果,他就急着撇清关系,他以为偏关之外那点小胜,能掩盖他的懦弱无能?还指望本官与他一道当个疯子不成?”

在场的将官一听,就知道王琼根本瞧不上张懋,甚至压根就没有打算跟张懋有任何的往来。

不过想想也是。

你张懋再牛逼,也只是个英国公,眼前这位可是户部左侍郎、三边总制,大明文官接近于尚书的存在,甚至王琼回朝十有八九是要当尚书的……且王琼还有张周作为靠山,本身也是入值上听处的。

你张懋这种武勋,给王琼擦鞋都不配啊。

就这样,你个老小子还指望王琼跟你站一队?还主动抛出橄榄枝?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是吧?

李鄌问道:“要不要去信一封,回绝一下?”

王琼厉目瞪过去道:“你认为有必要吗?不懂官场规矩的人,到头来也不容于官场。他不知理,难道本官还不知理吗?”(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