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九十八章 什么叫勇气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鞑靼人首批人马,顺利完成了强渡黄河的任务。

最初河对岸也有一定的骚扰力量,是杨一清提前派人通知到河对岸,由宁夏前卫派出人马阻隔,但因为阻隔的力量只有一门炮,火铳更是一杆都没有,骑兵也不过才二三百。

于鞑靼人强渡黄河时,这路人马只是象征性发了两发炮弹出去,都打空,甚至没到鞑靼人到弓箭射程范围之内,大明的骑兵就已经退走。

随即鞑靼先头部队顺利登岸,他们很怕大明军队是佯装撤退,也怕地面上有埋藏的黄火药,所以小心翼翼到处去盘查,就好像搜索地雷一样,以至于后续登岸的人马并没有那么积极。

在鞑靼人于滩头站稳脚跟之后,后续的舟楫、羊皮筏、木排等,才开始大批量运鞑靼士兵和马匹过河,而过河之后他们也是马上先设立防御,尤其是要防备大明的火铳攻击,盾牌阵都是先运过来的。

但随即他们发现,大明好像在河对岸并没什么布置和安排。

「台吉,明朝人并没有跟上来,对面一马平川,可以带兵杀过去,带走他们的儿郎和妇人。」

在一个年轻好似贵族的青年将领面前,有部将在跟他汇报。

此人是这次登岸部队的主帅,巴图蒙克的二儿子乌鲁斯博罗特,此人看似文雅,但实际残忍好杀,性格阴晴不定,加上他兄长图鲁博罗特身体欠佳,让他一直有觊觎可汗世子的想法。

此番他主动请缨,带兵渡河,也是为自己积攒政治资本。

在战场上,他的性格比较狷狂,容易冲动,但关键时候不太容易退缩,之前几场有败退的战事,他都没有领兵的机会,所以他很看不起以他兄长为首,鞑靼部族尤其是察哈尔部中的「怯懦者」。

乌鲁斯道:「图鲁自不量力,说要挡住大明宁夏骑兵的冲击,那我就让他看看,我是怎么在这边站稳脚跟的,如果他在最后一列,我完全可以不接他过河。」

乌鲁斯从来不掩饰自己对兄长的厌恶,竞争起来也有点没有底限的意思。

同样一母所生,兄弟感情因为汗位世子争夺而不佳,巴图蒙克似乎对于兄弟阋墙这种事并没有过分干涉,只是不允许他们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至于互相的攻讦和竞争,倒好像是巴图蒙克乐于见到的。

正是上位之人,喜欢看到下面的人明争暗斗,以此来巩固自己统治的地位。

所以不但图鲁那边有嫡系人马,连乌鲁斯也有自己的嫡系人马,而因为在巴图蒙克诸多儿子中,图鲁和乌鲁斯年岁最大,且老三巴尔斯博罗特一直养在外族之中,使得汗位的争夺基本也就在这两个年长儿子中。

乌鲁斯正在布置防线,同时开始整顿骑兵队伍,准备随时要展开对河对岸的一番劫掠,把黄河沿岸的潜在威胁扫除时,有斥候带来了令他双目赤红的消息:「阿台吉,有军队从上游沿河而下,都是骑兵,手上拿着铳,大概有一千不到。举的是明朝的旗帜,但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来了!」

乌鲁斯听说明朝军队过来,一点都不慌张,随即将象征自己身份的佩刀抽出来,「跟他们会会。」

部将马上提醒道:「可汗不允许我等轻举妄动,现在过河的人还不多,要等后面的人过来。可汗说要等过河一万人后,才可以跟明朝人交战。」

「父汗所说的,是要随机应变,明朝人都杀过来,也要熟视无睹吗?我的任务,是要带兵把河对岸的隐患扫除,现在最大的隐患出现,我不扫平他们,如何让父汗知道,只有我才能带草原人重新占据中原?招呼我的部曲,准备迎战!」

乌鲁斯急于要证明自己。

本来他可以等后续过河的人马更多,有个万八千人马时,再选择去

跟大明渡河的人马交战。

也是因为情报显示,过来骚扰的大明军队不过才一千多人,而他麾下目前可调动的嫡系人马就有一千四五百,所以他觉得自己赢定了。

要趁大明军队立足未稳时,主动出击,并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大明军队给压制住,将他们覆灭……乌鲁斯的性子好似他平时所展现的那样,说他有勇无谋也不至于,但至少不是那种善于用谋的人。

还是讲求拳头更大。

崔元这边带兵还在突进中,就听说鞑靼人已经主动带兵冲杀过来了,双方距离已经不过三四里的样子,而且在快速靠近,因为双方都是以骑兵突进。

「来的人不多。」

一处相对高的山包,崔元和徐甚等人都在用望远镜往对面看。

如今在大明军中,望远镜已经成为普通将领的标配,这东西别看构造简单,但在关键时候对于探查敌情,有相当的效果。

崔元道:「看到了吗?***在六七里之外,明明还有军队在集结,他们为何要这么早派出这点人过来?」

连崔元都有点看不上鞑靼人派出这一千多人了。

我们可是有火铳的,还有轻炮,虽然炮弹没多少,但你们鞑靼人这是瞧不起我们吗?以为用比我们多一倍的人马就想吃了我们?

「且好像不是重骑。」徐甚也觉得对面鞑靼人不合常理。

崔元道:「让人马先停停,列开阵势,前后两排,鞑靼人过来就换着用火铳,到百步之内用弓箭。让将士们都把火弹准备好,随时填装。」

鞑靼人既然主动往前冲,崔元觉得就没必要自己往前冲了,可以以逸待劳。

徐甚道:「如果他们只是靠近过来,不往上来,该如何?」

「那我们就自己上,不用先前那么着急了。」崔元继续用望远镜看着对面,「看这架势,鞑靼人渡河也不过才三两千人马,还很乱,只要我们能打退这一批,河岸必定生乱。可惜我人马太少。」

只有七百多人马,以至于崔元对自己也欠缺一点自信。

徐甚看到崔元这尿性,也有点担心,本还以为这是个靠张周带来自信,准备大干一场的将领,结果到阵前还是恐惧起来,果然没经验害死人啊。

北边一场中规模的战事即将要开始。

而在黄河的南岸,大明跟鞑靼骑兵的正面拉锯战已经开打,仍旧是周旋式打法,鞑靼一方也不敢正面与明朝军队作战,两翼不断快速突进和撤退,将大明的军队来回拉扯,而宁夏边军一方因为炮弹和枪弹数量不足,也在尽可能藏拙。

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的王旗,出现在了大明军队正前方不到三里的地方。

当王旗出现时,鞑靼两路人马从两翼突进,这次好像是一往无前,大明军队的排头兵在发出几百发火铳之后,本来所得到的军令是死都不能退,但被鞑靼人的气势所威慑,大明军队的先锋人马也不得不回撤。

这是开战之后,大明军队第一次回撤,让出了之前所占据的地盘,并有转攻为守的意思。

对于鞑靼人来说,就是转守为攻了。

「父汗,如您所料,明朝果然派兵渡河了。」说话的是巴图蒙克的长子图鲁博罗特。

这次达延汗出征,几个儿子中只是带了两个年长的儿子,本来以为并不算什么,只是跟以前一样,劫掠完了就走,谁知连自己行动的路线都被大明一方完全猜透,就算几次战事损失并不是很大,却也折损了两千多人马。

更要命的是,本来士气就不高,是靠这一战来提升士气,结果几场战事下来,将士们人困马乏,且好像是疲于奔命一样到了黄河边,被滔滔河水挡住去路。

军中的

士气一降再降,现在巴图蒙克也有点怀疑,这次到底能不能全身而退了。

巴图蒙克手上也有个望远镜,是之前在宁夏作战时,他从大明一边抢来的,这是整个草原第一个望远镜,以至于这东西只有巴图蒙克才有资格使用。

「明朝人明明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何还要这般拼命?」巴图蒙克也想不明白。

你们明朝人已经得到了军功,是该让出一些好处给我们了,这样互利互惠,下次我们还能「礼尚往来」。

现在你们把我们的人马给吞了,我们北渡黄河,抢你们点人,怎么了?

至于要这么拼命?明明只有不到一万人,非要跟我们近三万精锐骑兵正面作战,你们真以为战场上可以做到百战不殆?

图鲁道:「父汗,我怕二弟在河对岸有冲动之举。」

「让他去!」巴图蒙克显得无所谓,「以本汗所知,明朝能派出去的人马,最多有两千,且都是疲敝之兵,他们引以为傲的神机营,也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你二弟有勇气一战,比军中很多将领要好。」

这话虽然没有去指责图鲁,但明显有针对之意。

先前几场战事,巴图蒙克有意压制二儿子乌鲁斯,让大儿子和其嫡系有所表现,结果几场下来,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这时候巴图蒙克突然让二儿子在河对岸跟大明的军队硬拼,其实就是想让大儿子知道,你再不努力,你二弟就要把本该属于你的东西给抢走了。

「那父汗,还要继续派兵渡河吗?」

图鲁虽然身体不太好,但竞争意识很强烈,他可不会坐视二弟抢他的地位。

巴图蒙克道:「计划不变,分部过河,一批过去一千九百人马,再过去五批人之后,暂时停到中午。我还想知道对面大明的人马到底还有没有实力与我们一战,如果没有,就算不能把他们全数歼灭,也不能让他们留在我们的尾巴处,要斩断之后,才能全军渡河!」

南岸,大明军中。

杨一清的中军已经压上去,最后被鞑靼人两翼的兵马给压迫,随着大明两翼兵马回退,杨一清的中军也不得不后撤,以保证鞑靼人不会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太多了。」

郭鍧带兵守住阵线一段时间,在回撤时,回到杨一清这边来。

张僩道:「郭总兵还有心思到此来?不怕***趁虚而入吗?退的时候,可容易出乱子。」

郭鍧急忙道:「卑职只是来通告前线状况,***并没有追,他们仍有顾虑,看起来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我们,而在于要渡河。」

张僩骂骂咧咧道:「咱家有眼睛,这里距离前线能有几步路?还用你来通告?」

随即二人都将目光落到杨一清身上,杨一清道:「鞑靼人的目标是要渡河劫掠,他们寇边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战略上取得多少首级军功,而是要获得多少人畜财货。对他们而言,能获取利益,丢下一些尸体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回去之后,这些死去之人的女眷和财货,也会是属于他们的。」

「还真是……与众不同。」张僩苦笑。

但他知道杨一清所说的没错。

鞑靼人基本上不会跟大明计较一地的得失,因为他们打下来也占不了,也不会计较战场上能杀多少大明将士,最主要的还是看能抢回去多少有用的东西。

为了生存。

「是我高估了自己的本事,也是我高估了将士们拼死一战的决心。」杨一清好似是在认错一般。

张僩赶紧道:「杨军门,咱还没败呢,可别说丧气话。」

说着还看郭鍧一眼,郭鍧赶紧将头转向一边,意思是我没听到。

杨一清道:「目前要破局,非要有人挺身而出不可,要么只能等平江伯或是保国公的人马杀到,否则……以我们的实力,最多是跟鞑靼人做周旋,甚至容易在此折戟沉沙。」

张僩道:「哎呀,杨军门总算看出此战的凶险了,***身经百战,可不是容易对付的。以前咱头疼的是火筛,可鞑靼小王子的实力丝毫不弱于火筛,草原上到处是狼啊!」

杨一清没理会,对郭鍧道:「撤五里之外,重新扎营,到五里之外寸步不退,鞑靼再来,派刀斧手于后准备,撤退者斩立决!」

给你们退的机会,退五里,但不是说可以一退再退。

就当是佯退,让鞑靼人摸不着头脑,他们忌惮我们的火器,必定不敢全力追赶,等扎稳脚跟之后,再做盘算了。

黄河北岸,一场厮杀正在进行中。

崔元所部七百多人以逸待劳,以两排手持火铳的骑兵,对战冲杀而来的鞑靼骑兵。

「砰砰砰……」

战事开展得非常顺利。

连崔元和徐甚等人,也没想到都到弘治十四年了,鞑靼人已知晓大明有厉害的火器近三年时间,居然还会这么无脑往前冲送人头,简直不要太愉快。

乌鲁斯本来是要莽,想直接以两倍于大明的将士数量,冲开一道缺口,然后把这路大明人马给吞下,为鞑靼后续人马渡河做好铺垫。

结果他还是因为没有跟大明神机营作战的直接经历,而吃了轻敌的大亏。

在他看来,大明的将士,一定是那种一触即溃,只要我往前冲,他们就要夹着尾巴逃走的态势。

时移世易,现在早就不是当初的作战形势,不然的话,他老爹和火筛等一代枭雄,也不用避开大明的主力,选择从大明防守薄弱的地方来叩关杀入。

「台吉,不行了,弟兄们死伤太多了!」

乌鲁斯带人冲了一波,结果身边有两三成的人都被打没了,关键是大明那边是稳扎稳打,直接以两排骑兵轮流放铳和填弹药,而且看来好像是弹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样子,完全不像巴图蒙克所说的,大明神机营已经没有补给不足为虑。

乌鲁斯看着身旁一匹马上,正拖着已经被火铳打死,却还挂在上面的亲近的护卫,登时有种被人坑了的感觉。

「父汗这是推我出来送死吗?」乌鲁斯感觉到形势不对。

「杀!」

大明一边,见鞑靼人冲了一波之后不再往前冲,改而主动前压,人马还是那些人马,身上都不是铠甲,队伍近乎是一字排开的,显得很松散,身上的衣服因为风尘仆仆的赶路,都显得破破烂烂的。

但就是这样,大明将士给人的威慑力,却是从所未有的强。

乌鲁斯这样的莽汉,在关键时候也不得不「审时度势」。

「撤!」

乌鲁斯在丢下了三百多尸体,还有二三百人负伤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回退。

而大明一方,则一鼓作气,在很短的时间,就将先前乌鲁斯先锋人马冲到的位置所占据,横七竖八所躺着的马匹和死人,让大明将士心情很激动,因为这又是不少的首功,下去砍脑袋真是轻而易举。

崔元带人也跟上来。

见士兵们已经有点红了眼,下去抢夺首级、铠甲和财物等,崔元忍不住喝斥道:「战事未休,岂能为蝇头小利蒙蔽双目?上马,应战!」

他的话,效果好像并没有那么明显,还是有人为了抢一个***的脑袋而大打出手。

崔元拿起一杆火铳,瞄准了正在打架的两名士兵,狠了狠心,却没勾动扳机。

却是一旁徐甚手上的火铳「砰」一声响了,周围瞬间安静下来,都

还以为有人走火,等看到是崔元和徐甚二人骑马在旁,且二人还杀气腾腾看着他们时,这群正在抢夺功劳的人瞬间也傻眼了。

「这一铳,没打中,下一铳你们可未必有这狗屎运了!」徐甚道,「崔大人的话,你们都没听到吗?」

一群人都在抢东西,谁也没留意崔元说过什么。

崔元也不再文绉绉去说话,厉声道:「上马,继续追!军功有的是,如果不追,死的就是你们!」

这话比较管用。

虽然崔元妨碍了这群人抢夺功劳,但并不影响崔元已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崔大忽悠说不追就要死在这,这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而且如果不上马,可能就被一铳给崩了,这还能怎样?

崔元道:「趁鞑靼人立足未稳,把河岸重新占回来。再派人回去告知襄城伯和武安侯,他们非要渡河不可!这边光靠我们,未必能撑得住!」

「得令!」

崔元对于自己带着七百人去跟鞑靼人玩命,也有点不太自信。

因为他都已经知道鞑靼人渡河已经有两三千人马,随着这一战结束,他军中的枪弹数量也在急剧锐减,一场战事耗费一半,剩下就算是一铳打一个,鞑靼人数量也足够把他们消耗干净。

所以他急需援军。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眼下李鄌和郑英两路人马也在遭遇麻烦。

李鄌所部只剩下一千二百多士兵,而鞑靼人在巴图蒙克的指挥之下,各点开花,而随着坐镇中场的杨一清都选择退兵,李鄌这边又不知前线战报,还以为大明一方遭遇溃败,是逼着他不得不仓皇撤兵。

增援崔元?

开玩笑,我李鄌只是为了跟你崔元分享军功的,可不是要跟你一起玩命送死的。

至于郑英那边,情况也好不到哪去,都因为鞑靼人突然的强势推进而选择回撤,而郑英一方比李鄌还要窝囊,因为他们正绕道于杨一清所部之后,见到杨一清所部在后退,他们也以为是打了败仗,然后郑英就很「争气」带兵狂奔逃走,队伍都已经散乱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崔元已经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且河面已经无法让他回到南岸,他如果战败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往北跑。

可此时的崔元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凶险。

或者说……他就算知道,也改变不了什么。

当崔元带着他的七百多人马,在距离鞑靼人黄河渡河口只有三里多远的时候,鞑靼人已经结成了阵势,准备与其一战。

先前兵败退回来的乌鲁斯也是急于要挽回颓势。

「崔大人,怎办?冲杀不得啊。」徐甚看到眼前的局势,有点头疼。

鞑靼人的盾牌阵已经列出来,且鞑靼人是背水一战,相当于是「穷寇」,而他们一方的人马又占据绝对的劣势,至少也是以一打四,这种战事怎么打?

「炮呢?」

崔元高喝道。

徐甚这才想起什么来,道:「只有两门。」

「炮弹?」崔元道。.

「六发!」徐甚道。

「那好,带人冲上去,到射程之后,两门炮,把六发炮弹打出去,然后一股脑往前冲,我进,则敌必退。拿出石沟城一战的勇气,那就是眼前的样板,***必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