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四十六章 报答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文华殿旁的上听处殿阁门前。

朱祐樘亲自带张周过来参观,顺带朱祐樘还将李荣叫过来,通知其有关陕西可能会发生一场大地震的事,让其通知往陕西方面。

“秉宽,这是为你所设的。”

在张周面前,朱祐樘是一点都不需要遮掩,“你回京之后,先休整几日,每天到这里来当差,朕有事会随时传召你过去。你有闲暇就过去盯着太子的课业,他出去这一趟,课业上必定耽误了不少,朕不能随时提点,就交给你了。”

家长把孩子的课业交给班主任了?

张周想到自己每次都要跑去查看朱厚照的上课情况,这就真的跟班主任没什么区别了。

但张周两辈子都是从事教育行业的,这对他来说倒也不太陌生。

“还有,朕准备让你见个人。”

朱祐樘似在打哑谜。

张周在琢磨,到底是见在宫里给朱厚煊治病的宁彤?还是见贤妃母子?再或是去见周太后时。

但见不远处,一个小姑娘蹦蹦跳跳跑过来,在雪地里这个裹着跟小肉球一样的女孩,显得格外灵动,就如同在雪地里映射下的一道阳光,有她的地方就会产生这种光彩一般。

张周见过朱秀荣几次,毕竟跟朱祐樘一家人吃饭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再见到朱秀荣时,还是会感觉到这个女孩身上所透出的天真烂漫。

“来了。”

朱祐樘看到女儿来,脸上也洋溢着作为父亲特有的慈爱,那跟见到朱厚照时完全不同。

张周想了想,自己见到张君时,差不多也一样,反而见到女儿穗穗时,会感受到心中有股柔情。

“儿臣给父皇请安。”

朱秀荣的声音非常清脆,给朱祐樘施礼,双颊因为雪天出来冻得红扑扑的,更显得娇气。

朱祐樘道:“这是张先生,过来施礼。”

“学生秀荣,见过张先生。”朱秀荣看样子老早就知道要拜师,所以给张周施礼时一点都没觉得扭捏。

张周还礼:“臣见过公主殿下。”

“秉宽,你不必多礼,朕本意是想给她请个女先生回来,但实在难选择,就想到让你在教太子的同时,多提点一下她。”朱祐樘面带慈眉善目道,“她长大了,是你挽救了她的命,让她可以立在这里。她现在可调皮得很,深宫内院已经关不住她,就连朕上朝的时候都会跑出来看,以后朕也会充分给她一些空间,让她可以到上听处来。”

张周心说。

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朱厚照出个文华殿,被他老爹知道,都要责罚。

现在朱秀荣就可以在皇宫内随便跑……这儿子和女儿在待遇上的差距果然是非比寻常。

张周道:“小公主尚且年幼,臣怕坏了公主的清誉。”

在这时代,封建礼教还是要规避的,给女孩子请个男先生回来,本身就是不合适的,更何况还让小公主在宫里随便乱跑。

万一被人攻击说他张周对小公主图谋不轨,或是有什么不尊敬的行为,那他跳到黄河都洗不清。

朱祐樘笑了笑道:“秉宽你多虑了,正因为她年幼,朕想让她多见识一些东西,她跟朕说想学医术……你可以指点她,回头她再有想学的,你也一并提点,等她从你这里受到一些启发,回去后可以自行学习。至于女孝等,那些不必你担忧,宫里自会有人教的。”

名义上是师生,但其实张周所教的,都是“杂项”。

或者说那些基础的东西,根本不需要他这个“博学鸿儒”来操心,再说了,他张周真的能教出《女孝经》的内容?他对那东西的领会很深吗?

“先生,我会好好学习的。”朱秀荣知道自己马上要有个很“厉害”的先生,显得很高兴,面带期许望着张周。

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

张周道:“臣只能说尽力而为。”

朱祐樘拍拍张周的肩膀,笑道:“你想怎么教怎么教,其实朕想说的,是这孩子跟太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坐不住。但她是个女孩,就显得很秀气可爱,不像太子……朕看到就想揍一顿。”

张周心说真是心有同感。

同样是孩子,同样也调皮捣蛋,但就是女儿就能获得比儿子更多的宽容对待。

……

……

上听处内,准备很齐全。

张周和朱祐樘进到里面后,连朱秀荣都跟着跑进来。

朱秀荣问道:“父皇,以后儿臣在这里上课吗?儿臣坐在哪里?”

朱祐樘道:“这是上听处办差的地方,你的客舍并不在此,朕会让人在文华殿给你准备一处,你要上课时,就跟你皇兄一起上课,偶尔你也可以去旁听东宫讲官的授课。”

“哦。”

朱秀荣还不明白那么多的规则。

她现在只想着当个正常的“女学生”,她自然不知道她的皇兄朱厚照,这几年为了上课,经历过多少“摧残”。

对朱秀荣来说,当个学生还是值得期许的事情。

或许等她上了一段时间的课之后,作为一个孩子就会意识到能随心所欲去玩,是多么让人憧憬的事情。

“秉宽,说到东宫讲官,朕最近想提拔王鏊王卿家入阁,你意下如何?”朱祐樘坐在为他准备的御座上,跟张周闲话家常一般说道。

张周道:“臣不好随便议论此事。”

朱祐樘道:“朕正是觉得你应该参与议论,才会与你说……茂春,你先退下,让朕跟秉宽说话。”

“是。”

李荣也觉得,自己在旁听到这么机密的事情,可能是有点不妥。

他得到皇命之后,赶紧退出殿外。

却是一旁的朱秀荣没走,仍旧坐在个凳子上,很认真在听父亲跟自己老师的对话。

张周道:“陛下,以臣所见,如今内阁不宜增加阁臣。”

“为何?”朱祐樘问道。

“三位阁老德高望重,有他们的主持,朝中大事基本都可以妥善处置,臣最多是在军务之事上为陛下出谋划策,甚至连每日的朝议,以臣所见,都可能会因一些理念上的不合,而与朝中同僚产生一些争执。”张周道。

朱祐樘道:“若有争执,阁部中多一个人帮你说话,不好吗?”

张周道:“陛下,臣实在不想坏了朝堂的安定。这对未来平定草原,也并没有什么帮助。”

言外之意,争来争去的有什么意思呢?

现在争了半天,大臣对我的参劾已经消停了,我当兵部尚书也“名正言顺”了,那朝廷上下就各司其职好了,实在没必要去为了争而争,至于增加一名阁臣,外人都会知道是针对内阁,陛下也是为了帮我,那时内阁三人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针对我这件事上。

朱祐樘叹道:“其实最近,三位阁老已经多番请辞,朕也曾酌情考虑,打算更换其中一二人。但又不知为何,朕又觉得他们三人不可或缺,所以朕才想增加一人。”

张周心说,你还真没感觉错。

正因为内阁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的铁三角,在你执政中后期对你形成了很大的助益,让你觉得他们都不可或缺,使得这铁三角的格局一直持续到你儿子登基。

并不会因为有了我,会让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可以被替换。

这也说明,刘健三人在弘治时期,也的确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帮你稳定住了朝纲。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太稳定了,造成朝堂格局的桎梏,以至于在你儿子登基之后,一次太监跟文臣的争斗,就把你苦心经营出来的稳定格局给打破……不是要一直墨守成规,而是要在合适的时候选择改变。

不是现在罢了。

张周道:“陛下,如今臣身为兵部尚书,想更多把精力放在军政事务上。”

“嗯。”朱祐樘点头,“难得你不争,但朕又觉得,你在朝中还是太过于孤立无援。程敏政其实也可以入阁,但他容易被人非议……总是觉得他欠缺点什么。”

朱祐樘想用程敏政,但在去年的鬻题案之后,朱祐樘对程敏政其实也失去了信心。

让程敏政继续当吏部左侍郎,显然是想把程敏政往六部尚书上发展,而没有再打算让他入阁,反而是之前勤勤恳恳的王鏊更快得到皇帝的欣赏。

“秉宽,以后每日朝议,你可要多费心了。”朱祐樘笑道。

张周道:“臣能请求,多一些私人的时间吗?”

朱祐樘笑眯眯道:“就知道你不想每日都上朝,这样,朕给你一定的便利,就以你有其它的公务,允许你隔一日上朝一次。若是其余臣工问及,朕就说你还有神机火器等需要督造……对了,工部尚书的人选,朕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六部尚书差不多换了个遍,但工部尚书到现在仍旧是徐贯。

都说徐贯当不长久,但眼看就要混到年底了。

张周道:“臣并无意见。”

“唉!你还是太拘谨了啊,朕想多用能帮上你忙的人,可又不知道谁能相助,这才是朕头疼的。”朱祐樘道,“最近朕要把陆完从辽东调回来,但新任的辽东巡抚又没定下来。这些都是朕所为难的。秉宽啊,其实很多人事上,他们都以为是你所决定的,但其实都是朕自行决定的。”

“朕并不想因为一些决断,而坏了大事,更多听听你的意见才好,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也要随时跟朕举荐才好。”

张周拱手道:“臣若有好的人选,必定会跟陛下举荐。”

……

……

张周也看出来,皇帝对他的期许,有点太深了。

大抵有种,朝中上下什么事都想采纳他的意见的意思,若真是这样的话,那他反倒觉得,自己当个三边总制,甚至是去当个南京兵部尚书,也没什么不好。

至少不用像在京城一样,当个忙人,在南京时他有大把的时间怡然自得去做自己的事情。

当天张周跟朱祐樘一起吃了饭,没有去坤宁宫,但却把朱厚照也一并叫过来,跟朱秀荣一起吃了。

这顿饭,算是朱祐樘正式给儿女引介先生。

吃完饭朱祐樘就让李荣送张周出宫,顺带也告知了有关李荣要当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的事。

“……蔡国公,还望您将来多加提点。”李荣在张周面前显得很谦卑,宫里的老太监中,他比之戴义有一股精明干练,虽然看上去这些老太监在性格上都很温和,表面看来没有任何攻击性。

但戴义和萧敬的防御攻击体质,张周已经领教过了,自然也知道李荣不好惹。

张周笑道:“应该是李公公多加提点才是。”

李荣道:“听说蔡国公的家眷还有几日才能回京,如今府上应该没什么亲眷,若是蔡国公回府后无人作陪,不妨由咱家替您安排。”

张周一听倒觉得稀奇。

我家眷不在京,你觉得我回去之后百无聊赖,你居然想替我安排?

安排什么?

给我找几个女人?

张周笑着问道:“在下不太明白李公公之意。”

李荣道:“陛下放出风声,说是待蔡国公回朝之后,研武堂将正式开班授徒,各地上奏疏请旨进入研武堂的武将络绎不绝,且在京的勋臣也多有想为蔡国公送礼,以保证能进入其间的。他们都是一心为朝廷,也是为个人建功立业。”

张周琢磨了一下,李荣这是想替代杨鹏,当个职业中间人,把别人的礼引送到他手上?

“就算有人想送礼,我也不能收啊。”张周道,“哪怕陛下有心让我培植一些势力,但作为臣子的,也不能不懂规矩。”

李荣笑道:“一般臣子所送的,您自然需要避讳一些,但若是皇室中人所送的,就可以收了。”

张周皱眉道:“诸如?”

“永康长公主就想让其驸马都尉进入研武堂,跟陛下提出,要送府上的两名宫婢到您身边……”李荣道,“另外各地藩主,也有想为国尽忠的,他们也有暗中馈赠之意。”

“等等。”

张周听到这话,抬手打断道,“李公公,您不是在言笑吧?我一介外臣,您让我接纳藩主的馈赠?我可是知分寸的。”

李荣笑意盈盈道:“谁让您是蔡国公呢?陛下正有用您之手,试探那些藩主之意。”

张周一听就明白了。

皇帝并不担心他张周协助那些藩王造反……首先,如果他协助那群人造反,能得到什么好处?得到最无微不至的信任?那现在皇帝和太子父子俩已经能给的东西,张周有必要再去争一次?

在皇帝都不担心他跟那些藩主之间有来往的情况下,皇帝就想知道,那群人到底谁对皇室是忠诚的,谁又暗藏歹心。

这就大概跟历代君王都想栽培个奸臣,让这个奸臣去笼络和控制朝臣一个道理……当然他张周这个奸臣并不具备贪赃枉法等品质,朱祐樘也仅仅是看中了他权势上的不可替代性。

张周道:“那我该怎么试探呢?”

李荣提醒道:“但凡是藩主所进献的,您照单全收,他们的意图您也不必回绝,若谁真的想要为大明边疆战事出力,也由着他们,他们想进研武堂也可……”

张周道:“可是钟陵王的事情,立了个很不好的反面典型。”

“有一个钟陵王就够了,陛下要敲打,也仅只限于敲打宁藩一家,蔡国公您不妨去想,这天下之间有异心的藩主多呢?还是想为大明做事的藩主多呢?”李荣道。

“那大概是……后者多吧。”张周回道。

李荣笑道:“若是这些藩主真心为朝廷,他们的子孙也愿意到京城来学习,还以您为师,您觉得……有何不可呢?”

以研武堂的名义,让各家藩王、藩主等把自家的子侄送到京城来当人质……以便皇帝更好拿捏各地的宗藩?

张周突然觉得,朱祐樘的手段,越来越想是个成熟的帝王。

并且能通过一个研武堂,让各家宗藩之间形成竞争,完成内耗……

……

……

宫门口,张周还没等上马车,就见宁彤远远立在那,像是在等人。

可当见到他,宁彤又迎面走过来,一副谦卑恭谨的模样,给人的印象这就是个大家闺秀,或者说是个娴静的妇人。

李荣笑道:“蔡国公,咱家便不叨扰您了。”

言外之意,你“尽兴”!

张周回头瞅了一眼,待回过头时,宁彤已经立在距离他不到两米远的地方。

“民妇见过蔡国公。”宁彤给张周施礼。

张周好奇道:“多日不见,嫁人了?”

“未曾。”宁彤道,“陛下册以夫人之名,让民妇可以随时进出于宫门,但既已曾嫁作人妇,则要克己复礼。况且民妇被扫出成国府门时,已有约在先,除蔡国公府门之外,民妇并无他处可作为依身之所。”

张周皱眉道:“说人话。”

宁彤白了张周一眼,大概有种“我对你客气你还这般挑剔”的怨恼。

她道:“妾身感谢蔡国公为妾身所做的一切。”

“比如说?”张周道。

宁彤道:“诸如为贤妃娘娘安胎,以及为三皇子殿下诊病,也让妾身有一技之长,可以在这世上有安身立命的资本。”

“哦。”张周点头,“没什么,我这个人一向喜欢助人为乐。你要怎么报答?”

宁彤很自然道:“可以身相侍。”

“免了,换点别的报答方式,诸如以后给我干活,我这边想开个药铺,缺个掌柜,不给工钱,做吗?”

“做!”

“那行,回头到我府上去报到,另外改改你身上的臭毛病,给我当掌柜是当学徒的,我可不会给她好脸色!”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