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局未定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朴元宗从勤政殿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进去之前,他还是朝鲜的功臣,是辅佐新主中正的能臣,他尚且还要帮着朝鲜跟宗主国之间进行周旋,以达到势力上的平衡,怎么进去一趟出来,自己就要被发配远离了呢?

“阁下为什么不争呢?我看你们的国主,对你也没什么敬意啊。”

徐经这会在旁边煽风点火,他之前也得到了唐寅的一些指点,总归是要挑拨朝鲜君臣的关系。

朴元宗道:“身为臣下,理当理解主上的苦衷,正如同如今朝廷在辽东需要用人,我代表朝鲜前去,也是为我主对当今陛下的尊重。”

这话说得义正言辞,且有一种誓死当忠臣的决心和表态在里面。

唐寅也没评价什么,只是淡然拍拍朴元宗的肩膀,然后就径直而去。

大约是在说。

信不信由你,你自己高兴就行,反正自欺欺人的事你也没少干。

……

……

三屯营。

崔元和朱凤从草原撤兵回来,前后还不到五天,这一路二人和他们所带军队士兵所经历的痛苦,只有他们这些亲历之人才明白,这会似乎也让朱凤意识到能准确判断方位,以及能认清楚地图是有多重要。

带兵进草原,居然还能迷路……迷路就算了,居然还能误打误撞碰上鞑靼人的主力……

这种狗屎运不会有第二次的,如果再进兵草原,或许就要折戟沉沙,连是否有命回来都两说。

“崔兄,好事,朝廷已经正式委命你为蓟州总兵了。”

朱凤这天得知京城的消息,赶紧去给崔元道喜。

可崔元脸上却丝毫喜悦都没有。

蓟州的巡抚刘宇已经被张周给“法办”了,如今蓟州的巡抚空缺,更别说是皇帝已经设立,位置却还一直空缺的蓟辽总制,他当蓟州巡抚,意味着要军政事务一把抓,可他压根就没有跟地方官员沟通的经验。

以他身为外戚的身份,旁人跟他没有好好谈事的,也没有正经把他当成一个能人看待,更多的人觉得他是靠裙带关系上位。

而真正认可他能耐,甚至不把他当成驸马的人,全军上下大概也只有朱凤一个。

但朱凤……

一言难尽。

崔元道:“以我的资历,还有我的能力,难以胜任此差事,所以我已经上奏请求陛下另行改派旁人。我还跟陛下举荐了你。”

崔元说得倒是实话,他现在很想回京城,不想老婆也想家了,想想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似乎也挺好。

什么有没有本事的,对他来说取得再大的成就,别人也会说他是驸马,是靠女人上位,有什么意思?

本身崔元也不是那种削尖脑袋要往上爬的人,权力对他来说最多是调剂品,有或没有,他都能接受。

朱凤急忙道:“崔兄你可别言笑,我是要回京城的,研武堂还需要我,我回去不是赋闲的。”

崔元虽然给朱凤面子,没说什么,但眼神便好似在说,你回去是不是赋闲你心里明白,如果能换的话,宁可是我回去到研武堂去“忙碌”。

“对了,我还得知一个消息,说是张兄和永康长公主,马上也要到这里来了。”朱凤赶紧想转移开话题。

因为朱凤真的很怕被崔元坑,最后留守的人变成他。

崔元惊讶道:“蔡国公要来?还有……长公主?”

张周来就算了,居然还跟永康公主一起来?这是什么道理?关键是,这件事为什么不是从朝廷的公文中得知,而是从朱凤的口中得知?这到底是公事还是私事?

朱凤道:“是这么说的,好像是来犒赏三军的吧,长公主要来,可能是跟陛下提请的。”

崔元神色有些失落道:“我倒是不知。”

朱凤笑着安慰道:“或许长公主殿下是想给你个惊喜,这件事的确也没张扬,张兄也没跟我说,我是从京城那边获悉的消息。”

此时的崔元不由好奇望着朱凤,他似乎很奇怪朱凤哪来那么多消息渠道。

不过随即他就明白了。

朱凤在研武堂混了这几年,不是白混的,很多从研武堂出来的将领,就算这些人并不是顶级的武将,但分布在各军中的中层,已经成为边疆各处的骨干,且都是实际带兵人员。

平时朱凤是嘻嘻哈哈的,也不觉得别人对朱凤有多尊重,但获取个消息倒是不难。

再加上朱凤还有张周这个朋友,天下人都知道他朱凤跟张周之间是称兄道弟的,且朱凤背后还有成国公府这棵大树,的确不是他崔元这种刚冒头的新贵所能相比的。

崔元道:“蔡国公到此来,不知是为何?”

显然崔元很担心张周是来当监工的,他这个尚未上任的总兵,感觉压力很大。

朱凤笑道:“这个我倒是得悉了一些小道消息,都是外人不知的,你要想听,我跟你细说。”

说着,朱凤坐下来,一点都不见外,笑眯眯道,“张兄来这里,是要往辽东调兵的。鞑子不但有蒙古鞑子,还有女真鞑子,我们是把蒙古鞑子给收拾了一顿,可女真鞑子最近这一年,又开始兴风作浪。张兄不在,那位新建伯也不在,女真现在有点得意忘形了。”

崔元对此显然也有些孤陋寡闻,问道:“女真人不都已经被收拾妥帖了?我还知道,女真人多数都已经南迁。”

朱凤道:“鞑子就是鞑子,习性难改,他们南迁是不假,但本性是恶劣的,怎可能会安心从事生产?在辽南等地,他们开始闹事,甚至占据一些城池和山寨,有的还直接自行北撤。”

“是这样?”崔元道,“那应该杀一警百。”

“没用。如果这些女真人都是一伙的,倒也好解决,可他们本身就是山头林立,这个跟那个就没什么联系,他们内部倾轧就很严重,这些人就不服管,之前还想以怀柔政策,现在可能就要更强硬一些,迁到辽南都不行,或是直接给送到云南!”

朱凤一副很懂行的样子。

崔元问道:“依你的意思,下一步,蔡国公就要带兵平女真了?”

知道张周是借道永平府去辽东,崔元多少也松口气,至少不用每天面对张周这样强势的上司,这很容易让自己露怯。

朱凤道:“我看不是。听说可能是用唐寅的人吧。那位唐伯虎,可不能小瞧,他可是张兄的同门,如今在朝鲜内一直没回来。”

“对了,他为何一直没回?”崔元这会就好像个政治小白一样。

很多事他也看不懂,以前也没人跟他讲,他也不需要去问,本身这些事也跟他没多大关系。

现在既然朱凤说了,他自然也想问个究竟。

都当总兵的人了,如果这些事都完全不知,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太难混了。

朱凤笑道:“唐寅这人,看起来只是个书生,但干起狠活来,丝毫不多让,朝鲜他就把朝鲜君臣一锅端了,就用区区几百人就成了大事。他去朝鲜,是为了调兵的,可朝鲜人并不想帮我们打女真,只有让唐寅去,才能逼着他们出兵。”

崔元摇摇头道:“以我估量,就算是唐侍郎前去,朝鲜也未必会就范吧?他们出多少兵马,都不及大明出个几千兵马有效。”

朱凤道:“这你就不懂了,朝鲜出多少兵马不重要,他们的兵马不顶事也不重要,重点是让他们厮杀,最好是两败俱伤。”

“哦。”

崔元道,“所以说再下一步,蔡国公还可能会派人去收拾朝鲜?”

“这可不能乱说,朝鲜到底是我们的藩属国,多少年都这样,那地方也有点不服王化,但再怎么说大致还是听话的,这种话要是被人知道,还不定以为我们对于藩属国都要靠威压,而不靠怀柔。”

朱凤这会似乎倒在意起来面子上的事情。

崔元笑着点点头道:“听君一席话,我感觉茅塞顿开。”

朱凤起身,笑着回礼道:“总之以后这里的事交给你了,我等张兄来之后,跟他商量好回去的日期,说起来好些日子没见到他,还怪想念的。你可别误会,我觉得这辈子认识他,真是荣幸啊。”

崔元也站起来相送,闻言感同身受道:“虽然蔡国公对我的提点不多,但他也算是我的伯乐,我也觉得三生有幸,能认识这般之人。”

“彼此彼此。”朱凤道,“那以后我们也可以通力合作。我们多帮张兄做点事,以后也能像他一样成为朝廷栋梁。”

崔元愣了愣。

我们现在都带兵打了那么大的胜仗,且被皇帝委以重任,还不算是栋梁?

但再想到张周所做的,也会让崔元稍感无力。

真是人比人……

……

……

张周已在往三屯营去的路上。

就算他的目的地,是天津卫的港口,可他到底还是要先去三屯营一趟,犒赏三军的事有他在,会显得朝廷对此很重视,同时也是去跟朱凤和崔元见一面,做下一步的安排。

路上永康跟他同行,也只是队伍同行,永康几次想跟张周见面,都被张周回绝。

一直到了永平府地界内,这天队伍还在驿馆之外整顿,永康执意过来与张周见面,也是跟张周前来的孙上器客气,才没发生冲突。

“公爷,长公主到外面了。”郭昂进来给张周通传。

郭昂作为北镇抚司镇抚使,与张周同行,孙上器也跟着一起来了。

而孙上器并没有留守在京师为北镇抚司镇抚使,此职位目前是空缺状态,或者说仍旧是郭昂挂职。

张周道:“请吧。”

张周无须出去相迎,只是等在驿馆内,然后便见永康在几名府兵的护送下前来。

“张先生,为何屡屡请见,都不得呢?有些事,难道不该现在说清楚吗?听说到了戍所之后,您并不停留就要离开,难道我们不能把话敞开了说?”

以永康的脾气,她是很不想吃亏的,甚至她不想跟人这么说话。

天底下能压得住她的人,好像不存在一样。

可她又知道现在必须要求着张周,以至于这质问的话说得都有点气势不足,只能是放婉转了去说。

张周笑了笑,示意一旁的椅子,大概是让她坐下来叙话。

永康道:“有人不想见,本宫也不能不识好歹。把话说完就走。我刚听说,皇兄让驸马留在蓟州当总兵,这可跟之前皇兄与我说的不同,先前不是说好了,让驸马回京,在京营中给他差事?”

张周耸耸肩道:“公主殿下,上一场,崔驸马的确是打了胜仗,但那已经过去了。”

“过去了?什么意思?难道不算?”永康一听,张周这是打算“赖账”?

张周道:“有过的功劳,当然不能不算。可不是还有下一场?”

“下一场?”

永康一听就要炸毛,气呼呼道,“打完一场又一场,刚从宁夏回来,就被派去蓟州,这蓟州的战事刚结束,又打算给他派什么差事?你这是诚心要把他往死里折腾吗?”

张周道:“没有,这次可能需要他协助总制蓟辽军务,平定辽东,将女真人进一步收拾。”

“什么意思?”永康皱眉。

张周拿出一张地图,在永康不解的目光中,摊开来给她看。

永康道:“舆图什么的,我一个妇道人家,看不懂。”

张周笑道:“我还以为天底下没有长公主你不懂的东西。”

永康狠狠瞪了张周一眼,想发作,但还是忍住了。

张周道:“女真人的威胁,一直都在,且未来威胁还会越来越大,我的意见是,扼杀于摇篮之中。在他们崛起之前,彻底将隐患铲除,女真人先前已经被收拾过一轮,如果长公主关心过的话,也该知道,之前新建伯等人曾有过建树。”

“这跟我家驸马有何关系?”永康明显是想袒护丈夫了。

怎么说都不能让丈夫再去犯险。

张周道;“崔驸马并无须领兵冲在第一线,但他可能要协同调兵和驻防等,山海关……下一步可能他要镇守一下。各路人马出击的话,大概能调动二十万兵马,他只是一部分……”

“二十万?”

“没错,是二十万。女真人虽然人少,但分布非常分散,调二十万兵马都未必能根治,只是想进一步把局面收拾一下。这次我来此,也是来协同完成此事。”(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