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保大不保小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听出朱祐樘对此事的态度。

管你什么唐寅呢,你一个人的利益,能跟朝堂稳定的大局相提并论吗?牺牲你一个,成全所有人,就算伱到手的进士功名也能给你剥夺。

“陛下,臣的意见仍旧是秉承公义,有就是有,若查无实证应当还其公道。”

张周早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帮唐寅,此时看到皇帝都想把唐寅的功名给抹去,也是在情理中的提醒。

朱祐樘一时沉默,没有正面回答张周。

戴义则道:“张先生,唐寅的功名无足轻重,若他真有才华,以后再考便了,何以要他在风口浪尖上,把他往进士的功名上推?”

“不对。”朱祐樘道,“秉宽的情况,其实跟唐寅雷同,朕帮了秉宽,也理当在唐寅的事情上一视同仁。”

戴义一怔。

皇帝这么快就改变主意,就因为张周帮唐寅说话?

朱祐樘又望着张周道:“秉宽,保唐寅可以,但朕想的是,士子的议论可以就此平息吗?会不会愈演愈烈?”

张周道:“陛下,士子所要的是发泄情绪,朝廷查了,给了他们交代,这已是陛下和朝廷的恩典,若还有人要继续胡搅蛮缠,那就让其提供证据,而非一味迁就。再者陛下不还有程敏政尚未细致问话?总该让他跟外间说个清楚。”

“怎么说?”朱祐樘皱眉。

连戴义等人也不理解。

靠程敏政跟世人说说,就能把事说清楚?继续讲“查无实证你们不能冤枉我”那套?

“陛下,其实这就是要看程敏政自己的觉悟,看他是否愿意牺牲他一时的官场前途,来平息议论。只要他退一步,有心针对他的人也必定不会再多加刁难。”张周道。

朱祐樘似懂非懂点点头道:“那就是让他暂且致仕。”

道理很明显。

你程敏政之所以被这么多人攻击鬻题,还来两次,原因就在于你跟刘健、李东阳他们不是一伙的,再加上皇帝有意栽培你当内阁第四人,以及有很多人觊觎你翰林学士的职位,才会不断对你炮轰。

你只要退了,外面的人见目的达到,自然就不议了。

文臣并不是没有要对你赶尽杀绝的念头,但关键是没人有你鬻题的证据,在没证据的情况下,取得让你致仕的结果,就足以息事宁人。

刘健和李东阳这些人又是要脸之人,只要你愿意把位置让出来,他们或许还会帮你一把。

朱祐樘想了想,叹道:“就怕让他致仕,事也没那么容易平息,不过既然秉宽你都说了,朕总是要试试的。因为就算查,也查不出个结果,议论也仍旧不休。”

皇帝的话,其实也代表了其内心的矛盾。

他是想把唐寅和徐经一并牺牲,但又觉得这么做未必有意义,难得现在有个能看透全局,还不用避讳文人身份给他建议的幕僚,告诉他应该保唐寅而牺牲程敏政的仕途,等于是在他犹豫不决时帮他做了决定。

两种选择都不咋地,就不如先听张周的。

朱祐樘从内心倾向上来说,对张周可说是非常依赖,因为之前几次听张周的都得了大实惠,没道理这次非要一意孤行跟张周唱反调。

……

……

朱祐樘在张周的建议下,决定保留唐寅贡士的身份。

眼看将要到黄昏,朱祐樘还想留张周在宫里吃饭,旁边的萧敬问询道:“那陛下,是就此让内帘填榜,还是说事要到廷上,再做商议?”

朱祐樘道:“事不就这样了?还要做何商议?明日一早去告知,做填榜,后天正常发榜就是。”

在这种事上,皇帝也就懒得去问那些文官了。

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皇帝最烦的就是跟文官扯皮,这已不是朱祐樘刚登基时,什么事都仰仗文臣的时候,最近他身体也好转,明显在决策层面做了收紧,逐渐开始彰显皇权。

“陛下,那臣也该告退了。”张周道。

“秉宽啊,其实朕真想多跟你聊聊,不过也是,回头你中了进士,入宫后有的是时间聊。这样,你出宫的时候跟萧敬说说,看如何能让程敏政自己识趣一些,最近几日请求收押他的奏疏愈发增多,若他再这么执迷不悟,只怕朕想帮他也帮不上了!”

朱祐樘一边觉得,让程敏政暂时致仕,躲避风头是一件好事。

却又不能由他去提,应该由程敏政主动请求,但程敏政现在却还在那装清高觉得自己一点错都没有,连皇帝都觉得这程敏政有点冥顽不灵,虽然你程敏政被人攻讦没凭没据,但说白了还不是因为你是个惹祸精?

惹祸精就应该有觉悟,赶紧把事给平了,让人少操点心。

……

……

出宫路上。

张周跟萧敬同行,萧敬自然也是遵照圣意在沿途多问问张周的意见,现在已不是问有关内帘官怎么对付李东阳,而是问怎么去让程敏政主动认错致休。

“……张先生,其实连会试题目,还是他跟李阁老一同商议所定。他连阅卷都没参与,只要对外公布此事,对他还是比较有利的。但就是想让程敏政承认此事中有过错,也难,他是油盐不进。要不……先将他收到北镇抚司?”

萧敬的意思,咱还是不如提议陛下,把人收到北镇抚司去得了。

反正陛下听你的,也不是说要对程敏政用刑,就吓唬他一下或者也能让他屈服。

张周道:“萧公公为何不以徐经为突破口呢?”

“徐经?”萧敬不解。

张周笑道:“以在下所知,这位徐经乃是江阴有名的富家子弟,出手非常阔绰,他一到京师就能拜访程学士,你猜他是怎么办到的?”

“这……张先生,您好像说过,程学士家里的下人不太检点是吧?”萧敬似是找到问题的脉络所在。

“这种拜访名人,不花点银子,怎能随意相见?当时到程府投递拜帖的人也不少,程学士作为翰林学士平时公务又很繁忙,就算是难得回府,或是休沐一两天,有机会见到他的人也是屈指可数,徐经肯定是有名声之外的能力,才让程学士破格相见的。”

张周差点就想说,徐经为见程敏政,花的代价不菲,就从这个为突破口。

“然后呢?”萧敬还是不太确定张周的意思。

张周笑道:“有了徐经的供状,拿去给程学士看看,程学士他还会像现在这么坚持吗?具体徐经付出过什么代价,我也不太清楚,这还是要看徐经自供的结果。至于怎么让他供述……我想,应该也不是我该过问的吧?”

萧敬点点头。

东厂要让一个人老实交代,那手段还不是多多的?

“以我算来,他收押也有几日,跟他提提赠金,买文之类的,他应该也不会继续执迷不悟。”张周给了提议。

萧敬微笑着点头,道:“徐经那边能弄出名堂,大概程学士那边也好说,但唐寅……”

“唐寅……呵呵,在我看来,也不过只是个穷酸书生罢了,跟着徐经招摇过市,他真的有那底气和实力吗?却总还没有自知之明,要跟这个比,要跟那个比的,要不是他这般的张扬,何至于会落到今日的田地?”张周好似是在抨击唐寅。

萧敬心想,其实你张某人也没比唐寅好太多啊。

别人要攻击鬻题的时候,还不是先拿你开刀?

萧敬笑道:“其实张先生跟唐寅之间,多有相似之处,大概正是因为这样,张先生才会帮他吧?”

这次萧敬是看得真真的,要不是刚才张周替唐寅说话,皇帝随手就把唐寅的贡士之名给抹去,以后唐寅还有没有机会再考会试还两说,这次的鬻题案,唐寅在没法自证清白的情况下,就要遭遇到一些非人的待遇。

张周真是做到了,一边在骂唐寅不识相,一边帮唐寅脱离苦海。

张周笑道:“倒不是因为这个,谁让他是我没过门的师弟呢?”

“啊?”

萧敬怎么都不会想到,张周会有这么个刁钻的出发点。

没过门的师弟……

感情就因为你们曾经打过赌,说过唐寅输了要进你师门,你才会帮唐寅?

萧敬无奈摇头叹息,他心里还在暗忖,这位张先生的思路,果然跟一般人不一样。

……

……

翌日午门朝议。

所有大臣都等着皇帝跟他们商议会试鬻题案的进展,毕竟来日就要放榜,照理说填榜的事在当天就要完成,内帘官的差事也要结束了。

朱祐樘却一直到朝议快结束时,还是没提任何一句有关鬻题的事,甚至有言官出来提及相关的事,都被朱祐樘喝止。

最后由刘健以首辅的身份出来问询:“……陛下,听闻会试内帘主考官做了案情的上奏,不知应当以何等方式,应对明日会试的放榜?”

朱祐樘道:“李阁老在内帘查过,有四份值得怀疑的卷子,却并未有涉案人等在内,程敏政也自始至终未曾参与到阅卷,未有任何一名考生是从他手上选上去的,单以他提前鬻题论,题目也是他跟李阁老商议所出,有李阁老的奏疏为证。敢问诸位,还要让朕怎么查?”

题目不是程敏政一个人出的,批卷的时候程敏政被晾在一边,结果也没找出任何有关张周、唐寅和徐经三人涉及鬻题的证据。

就问这事还要继续查,是拿大明的法度当儿戏?

在场的文官也很头疼。

关键就在于华昶和外间的士子,在议论时压根就不知道皇帝能另辟蹊径把程敏政阅卷的资格给剥夺,外面的人传言说程敏政怎样利用提前鬻题,跟唐寅他们商量好的,用什么暗语来把这些人选上去……还说程敏政选一个人上去收多少多少银子……

事传得是很邪乎,但现在上来第一条就被否了。

在程敏政连卷子都没阅的情况下,说破大天,程敏政最多是可能提前跟外人商议过可能会出的题目,但这种指责要求的证据环节可就多了,考卷都是一样的,怎么确定一个人是接受了鬻题还是没接受?

连大名鼎鼎擅于智谋的李东阳在内帘考察了半天,也没把唐寅等人给逮出来,本身就说明这种鬻题有或者没有,根本难以从证据上定断。

“那陛下,既然程敏政鬻题本无罪证,那为何又要在内帘阅卷开始之前,将他主考资格剥夺?”

出来质疑的是闵珪。

在这件事上,闵珪好像比谁都积极,似乎最想把程敏政置于死地的人,就是他闵珪。

朱祐樘冷冷回道:“朕为何这么做,诸位卿家难道不清楚吗?”

闵珪本还要质问皇帝,却变成被皇帝质问。

闵珪差点就要说,我们当然不清楚,随后他发现谢迁在给他打眼色,让他不要再说下去。

很多人其实也看明白,皇帝提前就把程敏政阅卷的资格给剥夺,除了有考试结束后外间已有风闻外,还因为之前在会试主考都没定的情况下,程敏政已牵扯到一次荒唐的鬻题案中。

这已是第二次。

而上一次也是文臣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提出要严查程敏政,而当时始作俑者还是本次会试同为主考官的李东阳。

到现在很多人都没看明白,李东阳那次为什么要在毫无凭据的情况下针对程敏政。

很多人这次攻击程敏政,也是因为从上次李东阳对程敏政的攻击中找到“灵感”。

他们不知道的是,上次鬻题中,李东阳是因为被外间所传的题目盖到他心中想出的题目,惊骇之下才提请让皇帝去查,而不是专门针对程敏政一人。

很多人却会错意,以为是内阁要将程敏政给拉下去。

朱祐樘道:“明日放榜之后,若再有议论之声,必要有证据方可。朕会继续查问程敏政和徐经,若他二人无私相授受,朕会还他们清白,若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朕也绝不姑息。”

大臣很快就听出来一些与先前的不同。

皇帝非但把张周抽离,好像这次连唐寅也没了,这意思难道是说……唐寅的嫌疑也洗清?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