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五十二章 命题作文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朱祐樘是铁了心让张周主持朝务。

官员不支持,那就整顿你们,整到让你们支持,如果谁就是冥顽不灵,那就直接让你们回家种田;地方上开矿不支持,那就整顿你们,到你们快家破人亡的时候就知道该不该支持了。

张周也能感受到这种无比的信任。

连张周自己都在想,纵观整个大明,能像朱祐樘这样无条件去信任旁人的皇帝,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了,先有李广,后就是他,甚至连张家兄弟也算在内,只要是朱祐樘认准的人和事,他是死都不会改变的。

相比而言,连朱厚照都不如他老爹。

随后张周就去东宫给朱厚照讲课去了。

也不是真的讲课,四书五经那些学问,王鏊等东宫讲官,讲的不会比他张周差,甚至可说是更胜一筹,张周又不用教朱厚照怎么去迎合考官,不用讲什么应试教育,反正就是过去给朱厚照讲点旁人讲不了的东西。

“开矿好玩吗?不是说,每个矿工都是那种混身很黑,钻进去很久才能出来的?”朱厚照望着张周。

他似乎不理解张周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开矿的事情,出去那么久。

张周道:“你不懂。你也要学会尊重人。”

“我不尊重张先生吗?还是说,张先生觉得,身为大明储君的,就应该把每个人看作是跟我平等的呢?我知道你的意思,其实我也想尊重他们,但你看看他们……”

朱厚照目光瞄着门口站着的高凤等人,好似在说,你看他们值得我尊重吗?

张周没说什么。

他也知道,朱厚照在讲义气方面是不错的,小孩子还是挺有气节的,连身边的太监都不会薄待,但问题是朱厚照还是有皇家人特有的傲慢,会觉得天下间一切都是他们的,在这种前提下,朱厚照会带着与生俱来的偏见,看所有人都会带着另类的眼光。

张周道:“开铁矿,跟开煤矿不一样,你知道我开这些矿,是为什么?”

“我不想知道。”

朱厚照道,“我本还以为你去辽东打仗呢,白高兴一场,我还让父皇让我同意跟你一起去,早知道你只是开矿,一点别的都不做,我才懒得跟你出去!”

说着,朱厚照反而好像生气了。

作为大明的储君,谁都是哄着他,唯独两个人不一样,一个是他老爹,一个就是张周。

连他母亲都没有像张周这样管着他。

正说着,高凤拿过来一样东西,道:“殿下,这是您所写的军务策,要不给张先生看看?”

“瞎写的。”朱厚照道,“我总结了很久,觉得大明的军政出了很多问题,需要有见地的人去做改变,张先生,我知道你有本事,但再有本事的人,也不可能一个人就把大明改变太多。我说得对吧?”

“嗯。”张周点头。

张周看似是谦虚了,但其实心里也在想,能改变大明命运的人,除了我,还有谁?

给你面子,认可你的说法。

但其实……

朱厚照笑道:“所以,你需要我。”

张周听了也很无语,这小子……完全是自恋,一直觉得自己本事可大了,那种自大傲慢的心思……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

大概就是熊孩子的通病吧。

“你看看我总结的,我觉得要打下草原,应该从延绥出兵,这里的地势是最好的,然后再把西域给拿下,那些地方其实已经不遵王化很久了,如果能拿下来,大明的疆土不就能扩大很多了吗?还有你看辽东这北边,如果太贫瘠的话,我们可以先放放……”

张周手里拿着朱厚照所写的军务策,也不由在皱眉。

这小子似乎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居然还认真讲起了军政上的事情,说得好像自己就是个能领兵作战的将领,甚至在制定全局。

张周忍不住在想,如果现在这小子真的突然登基了,还用这些手段来,那他父亲所积累下来的家业,很可能会在一两年之间,就被他霍霍干净。

简直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心智如此不成熟,总想着以进攻来化解一切,没想到隐忍,也没想过如何才能做到在战略上完全的碾压,如何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等等。”

张周忍不住叫停了激动不已的朱厚照。

“先生请评价。”朱厚照一副兴冲冲的模样,似乎在等张周表扬了。

张周问道:“这都是你写的?”

“是啊。”朱厚照笑道,“当然也有人帮我参详了一下,比如说刘瑾,他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你猜怎么着?他在研武堂学了不少,你不在京这段时间,他作为提督研武堂的内官,没事就找人给写几个军务策,让我来给看看,然后我就学到了不少。”

张周将所谓的军务策放下,问道:“那你觉得,只有打仗,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否则呢?”朱厚照听出来,这应该不是什么好话。

接下来,大概就是要抨击他的军务策漏洞百出了。

好像全天下的先生都是这调调。

张周道:“如果大明的关隘,到处都是火炮,每个士兵都配备火铳,随便一支千人的队伍,就可以在草原上无所顾忌,那时候,是否征服草原,很重要吗?到时草原凭什么跟我们打?”

“这个……”

朱厚照一时沉默。

“而且到那时候,草原也会主动臣服,就好像如今的女真和朵颜等部族一样,被迫接受大明的赐封,只能给大明做臣子,如此既能征服一地,又能征服人心,天下太平,打仗与否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张周说完,朱厚照那边已经开始上下直窜了。

“先生,我觉得你说得不对,总归还是要把他们打趴下,才能让他们服气,光靠威慑力,有啥用?”

朱厚照是非常尚武的。

这点张周也看出来,反正这小子从小到大就是个战争贩子,而且脑子里很多奇思妙想的东西,长大了自己不当皇帝要当国公,这种事是人干出来的?

要是他再荒唐一点,给他几十年治理国家的时间,还不定把大明折腾成什么样子。

大明的危机,其实在正德一朝已经显现,只是很多矛盾还没到爆发的时间,但大明由此转向下坡路,是可以确定的。

朱厚照有其纯真善良的一面,也有其能力,但更多是非君王治国的胡闹,这种胡闹在治理天下上并不是什么好事,会把大明带到沟里去。

“那你好好考虑一下。”张周道,“就当是我给你出的题目,题目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你能把这篇题目写好了,那我可以跟陛下提请,让你多出去走走。”

作文题目。

你小子不是喜欢写军务策吗?

那就给你出命题作文,但你所写的以战止战的策略,我不认同,我不能完全接受你当个战争贩子,那就要你来给出折中的方法,或者可以战,但必须是要适可而止的战。

“你说了算?我不信。”朱厚照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在眨眼睛了。

张周道:“太子最好知道,陛下所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中规中矩的儒者,能守住大明的江山,而不是总想着用一些激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战场也是如此,连陛下也是要大明的军政更加强盛,而不是一味求以取巧的方式不断去取胜,否则陛下早就将我派去草原,跟鞑靼人交战了!”

朱厚照想了想,突然还不自觉点点头。

好像是被张周说服了。

他似乎也了解他老爹的性格,想打仗但总还是有所保留的。

“这就好像是一次战略的游戏,还记得我给你的沙盘吗?想要在战场上取胜,取胜的条件很多,方方面面都有,你不做好原始的积累,只想着以奇兵取胜,你可有想过败了会怎样?”

“我们要的是一次百战百胜的结果,而不是三七开的战略优势,想要打,就一定要一战必胜!”

张周把话说完,朱厚照难得也陷入沉思了。

连高凤等太监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太子认准的事情,居然还有别人能驳斥的?这小子从来都是倔脾气,跟驴一样。

“想想吧,想好了,再写这篇策,写完之后,除了我会看,我还会给陛下看。能提示你的就这么多,还用再给你提醒吗?”张周道。

“不用。”朱厚照大袖一甩道,“如果你再提示多了,那到底算是我写的,还是你写的?瞧好吧你!”

……

……

张周在东宫没停留太久,下午朱厚照还要上课,而张周虽还是东宫讲官,但其实平时已经没有进讲的责任,所以他要在别的东宫讲官到来时,主动回避。

否则也算是不给同僚面子。

张周旁人的面子可以不给,但王鏊还是要照顾一下的。

在张周出来时,也正好看到一众东宫讲官在说话,一群人给一个人上课,每个人还要认真备课……张周心想,谁人有比你朱厚照更好的条件?就这样都没把你教成个人才……你也真是个人才……

“王学士。”张周见王鏊起身往自己这边走来,也是不由主动招呼。

王鏊点点头,却先往张周身后的高凤身上看一眼,高凤是负责送张周出去的。

高凤却很识相往一旁站了站。

其实王鏊的意思,只是想跟高凤打个招呼,虽然现在高凤看起来没什么,但作为东宫的常侍太监,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司礼监掌印等不可高攀的大人物,王鏊身在皇家体系内混,很清楚要跟这群太监搞好关系。

大臣晋升是讲论资排辈,而宫里太监的晋升,就看皇帝的心情,现在朱厚照不是皇帝,但以后他还会是。

“陛下可有跟你说明?”王鏊道,“本次顺天府的乡试,是由你我来进行主考。”

因为已经进入到八月,乡试将开始,照理说应该是在八月七号之前的几天,也就是八月四号左右,把这件事定下来。

也就是眼前的事情了。

王鏊显然也清楚,这次朱祐樘是想给张周机会,让张周在学术界和士子中赢得声望,所以王鏊也做好了在这次的事情中当副手的准备。

张周道:“陛下提过,但也没说太多。”

王鏊点头道:“知道就好,也该多研究一下考题,出几道适合时运的题目出来,你我斟酌,也不必现在就说,要等入了内帘之后,才第一次把考题呈于纸面之上,提前也不要接受士子的拜会。”

作为老学究,王鏊还是习惯性用说教的口吻去跟别人说话。

张周笑着点头。

王鏊突然也觉得有些尴尬,大概是觉得,张周只是他选出来的解元,后来张周这么多造诣,似乎也跟他的指点没什么关系,二人接触的时间都很少,也不能以师长的身份去自居。

教张周做事?

张周如今在朝的地位,不比他王鏊高?

“还有就是翰林院的事,你很久没过去了,有关《会典》成书后的重校,也需要人手,之前一直都是程学士在打理,你适当……也该帮帮。”

王鏊这是在提醒张周。

《大明会典》你始终是总编撰,很多校对等事,只有你能完成,虽然现在也都刊印成书了,但后续还是要做一些改动的……因为这书到底是一部章程典籍,时代在变,规矩也会变。

张周也都笑着应了。

将别。

王鏊跟张周往门口走了一段路,始终是想说一件事,却不好意思说。

张周道:“陛下还跟我提过,说是王学士德高望重,在本次入阁人选的推举中,是名列前茅的。”

“是吗?”王鏊脸色不冷不热,显然他对于入阁还是有很多顾虑的。

一直说要入阁,事情也一直在拖着,王鏊似乎也习惯了。

更重要的是,王鏊作为当事人,似乎很清楚皇帝对张周入阁这件事的上心程度,他似乎是明白,皇帝一直是在给张周留机会的。

一旦张周比他后入阁,那以后排次怎么定?

皇帝难道不想让张周当首辅?

假设张周先入阁,那他王鏊以前辈座师的身份,甘于给张周打下手?

对别人来说,这件事或许不算什么,但对王鏊来说,足够他纠结的。(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