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一章 求我?爱莫能助!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林老祭酒……侍郎,司礼监秉笔萧公公,还有程学士来访。”

就在林瀚准备给女儿上一堂生动的勤俭持家课时,门口有人过来传话。

林瀚看了看神色紧张的女儿,道:“既是你未来夫家送来的,便收下,就当是补的聘礼吧,给你一人也不必留在府上了。为父不能给你添置太多。”

“是。”

林仪心中欢喜,得到父亲的同意,这些东西才算真的归了她。

林瀚道:“未来一段日子,在闽地的家眷,你的弟弟妹妹们,都会一并过来。京师有足够的地方给他们住,不像以前一样只能找地方租住……”

林瀚升官的同时,皇帝也体谅他大部分的家眷,尤其是妾侍和儿女都在家乡,所以派人去把林瀚的家人都接到京城来。

给住的官所虽然不是赐的宅子,物权不在林瀚身上,但也算是未来一段时间林瀚在京师的居所,地方自然是宽敞明亮。

这体现出了皇帝对林瀚的器重。

“终于一家人团聚了。”阮氏说了一句。

阮氏一辈子都没儿女,但丈夫却一直能开枝散叶,只是最近几年因为生活压力等林家人相继回乡……阮氏到这岁数也不会去争什么。

……

……

林瀚交代好搬家的事。

随即便出来见萧敬和程敏政,见二人很慎重的模样,以林瀚的政治思维是想不出跟何事有关的。

萧敬笑道:“是这样,程学士虽然官复原职,要去南京执掌南翰林院事,但走之前或还要耽搁半月时间……是有一件涉及到宗祧礼法继承之事,陛下想让二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来牵个头。”

林瀚面色也沉下来。

虽然宗祧不一定说的是皇室,但司礼监太监出来说宗祧,不是皇家事是什么?

皇帝都已经立太子了……这话是何意?

“老朽不太明白。”林瀚只能等萧敬跟他详细说明。

萧敬笑道:“不要误会,跟皇家之事无关,乃涉及到朝中公侯勋贵的传承。陛下的意思,是要形成定制,即兄终弟及。”

林瀚不解,往程敏政那边看一眼,他看出来程敏政在来国子监之前,应该就从萧敬那得知是怎么回事。

但此时的程敏政低着头,不去看林瀚。

“父子相承,无子则兄终弟及,这有何疑问吗?”林瀚觉得,萧敬此话像是多此一举。

萧敬道:“没有疑问,只是若身为兄长,因落罪而削爵的,则弟殁之后无子嗣,也不必再传回嫡长一脉。”

“嗯?”

林瀚一听,登时觉得皇帝是在特指于谁。

当朝勋贵之中,因为犯罪而被夺爵的,除了衍圣公一脉的孔弘绪,就是正一道第四十六代天师,受“大真人”封号的张元吉。

张元吉跟孔弘绪案发是同一年,但他张元吉更凶恶,杀了四十多个人,还有杀一家三口的,最后也只是被贬为庶民,由其堂弟张元庆继任天师职位,是为第四十七代天师。

如今张元吉早已作古,张元庆的天师职位很稳固,其曾经娶了成国公朱仪的女儿,也就是朱凤的姑姑。

但后来此女早亡,并未留下子嗣,张元庆的长子张彦頨是在弘治三年才出生,一直到弘治十四年才第一次入朝朝贺。

如果皇帝不是在说张元庆,那就只能在说孔弘绪了。

林瀚还是比较爽直的,问道:“衍圣公一脉传承,不早已有定数,要以如今长房长子来继承?”

“林老,您别这么直接啊。”萧敬听了都有点无语。

果然是翁婿二人性格像,连说话都是这么不兜圈子。

林瀚问道:“莫非还有别家?”

再看程敏政时,程敏政也在对着他笑,好似在说,我听了这话也早就猜出来是老孔家,但我不好意思点破,还是你牛逼。

萧敬笑眯眯道:“正是这家,陛下之意,也是想请两位以此家爵位传承之事,把规矩给定好了,免得再有人仿效,以为戴罪之身还可令己身或后嗣继承家族爵位,乱了规矩。”

“嗯。”

林瀚点头。

听起来还是有道理的。

如果一个人犯了罪,甚至是死罪,他自己不用死不说,他的子嗣还有机会重新继承爵位,这本身就是对大明爵位传承制度的不尊重。

但因为孔家还是太特殊了,就好像当初孔弘绪犯罪,都不是押解到京师的,镣铐都没上身,足以说明皇室对孔家的忌惮。

当今皇帝的父亲成化帝,都那么忌惮孔家,怎么到现如今以仁孝立国的弘治帝,却好像对孔家如此强势呢?

萧敬问道:“林老是同意了?”

林瀚知道程敏政在这件事上没有回绝的资格,现在能提出反对意见的只有他了,他道:“以儒家为士子文人之表率,科举立国,若轻易更动,会不会……”

萧敬笑道:“林老是觉得时过境迁,现在再追究和更变,来不及了是吧?”

“嗯。”林瀚还是不遮掩,点头道,“老朽正是担心于此。”

如果以孔弘绪当年的罪行来改变爵位传承,未免有点算旧账的意思。

因为最近几年无论是孔家,还是朝廷,都把孔弘绪的儿子孔闻韶当成下一代衍圣公继承人来看待,不然为什么每次孔弘泰入京都要带上这个侄子?为何还要厚着脸皮要去跟大学士李东阳联姻?

萧敬道:“如果这位曾经的衍圣公,未来可能会有难以赦免之罪呢?”

“啊?”

饶是林瀚心态很好,听了这话也不由大惊失色。

这叫什么话?

未来还有难以赦免之罪?那干脆把人杀了就算了!还用来问爵位传承?

萧敬道:“两位,也不隐瞒,西北有一人精通天文历法,也擅于问天机之事,他预言最近两日将会在阙里宣圣庙发生大事,以此或影响到衍圣公爵位的传承?”

“张……秉宽?”林瀚已经从位子上站起身来。

张周这是疯了吗?

跟满朝文官对着来就算了,现在还要拿孔家开刀?

他这是要跟整个文人势力势不两立吗?

萧敬点头道:“正是张先生。事起突然,陛下难以问询对策,先前也只找了李阁老征求意见,眼看这两日事将发生,陛下为了国祚之安稳,只能请德高望重的名儒出来为衍圣公乃至于大明爵位传承之事,定下规矩。这才请到两位。”

林瀚皱眉道:“如此天机之言,未必可信。”

程敏政弱弱问了一句:“阙里的宣圣庙到底会发生何事?”

萧敬笑眯眯道:“就在这两日,两位静待便可。但此事必定牵扯到前衍圣公,以至于……陛下不得不提前防备以此而带来的朝野舆论。”

这下林瀚和程敏政好像站在一道了,他们对视一眼,都在想,那个曾经作奸犯科的孔弘绪,不是已经改过自新了吗?他又要整什么幺蛾子?居然还被张周给推算出来了?

这可不得了!

林瀚道:“事未发生,陛下就这么……告知于我二人?”

就差说,不怕我们告知孔家的人,让孔家的人及时通知到孔弘绪,让一切都不能发生?

但当林瀚问出口之后,他似乎就想明白了。

当到事情只差一两天发生时,再公之于众,似乎就看准了就算现在泄露出去,也来不及通知到孔弘绪,该发生的事还是会发生……

皇帝这是在坑孔家人啊!

萧敬叹道:“两位,事未发生,陛下不想提前引起波澜,最后若事不成,那到底是张先生未预言中呢?还是说有人及时悬崖勒马?”

程敏政叹息道:“若此等事真的会发生,如此上奏……于在下看来,也并无不妥。”

程敏政经历过之前科场风波之后,他是学聪明了。

我站在文官那一边,就是等着被人坑的命,我现在只能站在皇帝和张周这一边,皇帝让我干嘛我干嘛就行了,我可不跟林瀚这样,关键时候还想摆架子。

萧敬道:“所以让两位心中有个准备,这两日草拟之后一齐上奏。咱家还有人要见,就不多叨扰。”

“也是为此事?”

林瀚起身要送客,听说萧敬还要去见别人,自然想问问。

他也没明白过来,事到临头皇帝让萧敬提前出来宣扬,而不是等事后再找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萧敬微笑着摇摇头,意思是,这事不可对人言。

……

……

在程敏政和林瀚得知曲阜将可能有事发生之后,当天好像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了。

消息传播之快,连负责传递消息的萧敬都有点意想不到。

当天李东阳休息了一天,到日落时将要去皇宫值夜,却是孔弘泰心急火燎上门来拜访,尽管李东阳此时心中有愧,不想与孔弘泰见面,但他似乎也知道回避不是办法,只能趁着去值夜前,跟孔弘泰见一面。

“……李阁老,大事不好,据说是那位可知鬼神之事的张先生谶言,说是家兄将会在宣圣庙有作奸犯科之事出现,此事事关重大,您可一定要给想个对策啊!”

当孔弘泰把话说出来时,李东阳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啥?

事还没发生,连孔弘泰都知道了?不会是司礼监四人泄露出去,有人想把泄露风声的黑锅甩到我头上来吧?

李东阳故作镇定道:“东庄,你不必着急,谶言之事怎可作准?”

东庄只是孔弘泰的号,但因为孔弘泰平时都以东庄自称,京师上下也都习惯不称呼其爵位或表字,相熟的人更都是以东庄相称,士子相见也都称呼其“东庄先生”,以显示亲近。

李东阳既不说有,也不说没有,只说不可信。

孔弘泰道:“朝野上下都在传,据说是宫里放出的消息。”

李东阳听完之后,心中大为惊骇。

我白天睡了一觉,怎么外面就天翻地覆了?皇宫主动把消息放出来?这……这可太凶狠了!

李东阳到底有智谋,他马上就想明白其中的诀窍。

你李东阳不是担心事后被孔家人埋怨,说你提前知情不报?那孔家人会不会也埋怨皇帝和张周隐匿此事等着看笑话?

那就等到一个事前事未发生,却是消息传出来也来不及传递回曲阜的时候,再把事泄露出来,让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有张周预言孔弘绪要作奸犯科的事……然后近乎是满京城甚至是全天下的人都一起当见证人……

我们都知道你孔弘绪要作奸犯科,只有你孔弘绪不知道,然后你孔弘绪就真的作奸犯科了!

那请问。

这件事到底是谁的责任?

怪皇帝提前没通知你们孔家?还是怪你们自己?

全天下人一起看孔家人的笑话,你们孔家人居然还想倒打一耙?

“李阁老,您……您在听吗?”

孔弘泰也没想到,李东阳整个人都愣在那。

李东阳强行镇定心神,道:“我在想。”

是在想对策?

当然不是。

李东阳在想,先前我还担心事后不好跟东庄和孔家人解释,现在不用担心了,因为皇帝已经提前把一切都解释清楚了。

这事不但是李东阳提前知晓,你孔弘泰这不也提前知晓了?甚至满京师的人也都知晓。

所有人都是预言家,都是见证者,那就没有谁承担责任的问题了。

怪张周?

张周知道了,不也提前告知出来?

如果张周是憋着坏心思,大可不说,等着事后看热闹落井下石就行。

如果确有其事,那一切责任都在犯案人一人之身,怪别人算几个意思?

“东庄,你看如果你的确担心此事可能会发生的话,是否现在派人通知回去,还来得及?”李东阳试探着给出主意。

嘴上这么说,但其实李东阳已知晓,根本来不及。

因为张周所预言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在当晚,再快的马也不可能会在六七个时辰之内跑出一千多里,这还建立在事情发生在天明之前。

也就是说……事看起来是无法挽回的。

除非孔弘绪不做。

做了就被言中,那就真的是被全天下人笑话了。

孔弘泰哭丧着脸道:“在我得知此消息之后,已派人通知回去,但长途跋涉,至少要两日……不眠不休,才可令消息传达,这……这怎可能?”

李东阳道:“着急也不是办法,我倒认为,你兄长不至于会做出危害朝廷之事吧?”

这时候的李东阳,就显得很淡定了。

之前还在瞻前顾后,而现在就好像孔家的智囊一样,还在出言安慰。

“张秉宽对于天意之事,是多有言中,但此番是涉及到人事,令兄长怎可能会如他所言,亦步亦趋为他所预言之事?”李东阳继续在说着。

孔弘泰道:“李阁老,难道就没有办法……跟陛下提前说说?”

李东阳吸口气道:“说什么?”

“这……”

李东阳心想,你东庄怎么还执迷不悟起来?你兄长犯事,看起来对你们孔家是有打击,但对你可是有帮助的。

这会奠定你在孔家的地位。

谁不知你如今名义是家主,但处处被你兄长压制?所谓的仁孝把你牵绊,这么多年你都没子嗣,是你真的生不出来,还是因为别的,你心里没数?

李东阳道:“事已至此,我也没什么可说的,若事真被张秉宽言中,那也是令兄长的责任。到时你也不必自责。”

“我……”

孔弘泰眼巴巴望着李东阳。

好似在说,我都提前知道有这回事,跟全天下人一起做了见证,一起看了兄长的笑话,家族人岂能不把我当成家族罪人?

或者他们还会以为我为了不把爵位还回去,故意给兄长使绊,甚至是帮凶!

李东阳却看出来,这大概就是皇帝和张周的目的。

既要保留你孔弘泰的爵位,坑你兄长和你侄子,打压你们孔家人的声望维持皇权威望,又要让你这个现任的衍圣公跟家族有隔阂,彻底站在皇帝一边。

同时还把我李某人给收买……

这到底是一石几鸟,我自己也数不清。

“你先安心回去,我入宫时,自会替你问问。”李东阳道。

“那……那就拜托了。”

孔弘泰一脸相求之意,也让李东阳看出来,这孔弘泰还真是把他当朋友,这时候居然还认为他李东阳会帮孔弘绪父子?

别说今日被张周预言孔弘绪会放火,就算事没发生,只有孔弘绪当初的劣迹,我李某人也不想跟你们孔家牵扯上关系!

……

……

李东阳入了宫门,到了内阁值房,却是刘健和谢迁一个人都没走。

外间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刘健和谢迁也不是闭目塞听之人,刘健之前就感觉到事情可能跟孔家有关,现在等于说传言把他的猜测给落实。

“宾之,你不打算跟我们说清楚吗?”谢迁笑呵呵说着。

谢迁对此没觉得怎样,倒是刘健那边一脸严肃。

或许只有刘健的身份和地位,才会考虑到事若真的发生,会对皇权和孔家的威势形成怎样的影响。

作为首辅大臣,是不愿意看到落到这般田地的。

李东阳道:“你们都已知晓,还用我说什么?”

“那到底是何罪行?”谢迁笑着问道。

“放火。”李东阳道。

刘健皱眉道:“烧宣圣庙?”

“嗯。”李东阳点头。

刘健倒吸一口凉气,叹口气道:“若你提前言明,事必定不会发生……不过我也理解你的处境,若不是从宫里传出消息,莫说是你……就算是我,也开不了这个口。”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