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号练废了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朱厚照离京第二天,也就是张周谶言京师发生地动的当天。

朱祐樘因为已下令辍朝一日,这天他起来稍晚一些,却是在提督东厂的杨鹏和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亲自禀告之下,才知道他儿子失踪了。

“混账?!活生生的人,还能没了?”

朱祐樘有种想杀人的怒意。

牟斌在杨鹏面前到底是地位低微的那个,这次他也就理所当然当了“背锅侠”,他单膝跪地道:“回陛下,已查过,或是昨日寿宁侯和建昌伯出宫时,身边跟了不少送礼的中官,据说是东宫的中官也在其列,或是……太子混入其中。”

“寿宁侯和建昌伯?”朱祐樘愤怒把拳头砸在桌子上,“他们兄弟俩是活腻了吗?人呢?”

以前张家兄弟那是皇帝眼里绝对值得信赖的近臣小舅子。

但现在不一样了,张家怎么说也要落到张周之后,属于“二线”近臣,所得到的待遇自然也大不相同。

牟斌道:“查问过五城兵马司,说是昨日入夜之前,寿宁侯和建昌伯的马车出了京城,说是往通州方向去了。太子或就在马车上。”

“咳咳咳……”朱祐樘一听,气得直咳嗽。

俩小舅子这是要反了天啊,带太子出宫就算了,居然带太子出京城?还就这么用两辆马车载着就出城?路上再遇到点什么意外……

萧敬赶紧过去劝慰道:“陛下,您息怒。”

随即他朝牟斌喝问道:“没派人去追吗?”

牟斌道:“已派人去查问过沿途的驿站等,尚未发现寿宁侯府和建昌伯府的马车,而且……不敢设卡盘查。”

萧敬急忙道:“陛下,因为莱国公说今天会有地动,估计整个顺天府地面上都乱糟糟的,太子如此离开京城,只怕追查起来不太容易。”

“查!把人给追回来!”朱祐樘怒气冲冲朝牟斌怒喝。

便在此时,门口又有锦衣卫的人过来传递消息,站在门口的杨鹏回头问了一句,这才回来跟朱祐樘道:“陛下,宫外的皇妃……说是要临盆了。”

“什么?”

朱祐樘一听,这还真被老太太给说中了,今天正赶上京城要地震,朕就要再有个孩子了?

那这孩子……

“随朕去!”朱祐樘已经顾不上亲自去过问朱厚照离家出走的事了。

杨鹏急忙追问道:“那太子……”

“还不到十岁的孩子,你们追不回来吗?这还用朕来教?咳咳。”朱祐樘心心念念要再有个儿子,现在终于要出宫去“抽奖”了,多年心愿或许在今日就能达成……

大的先管不了。

先看看小的是不是个儿子……

大号练废了,这就必须要练小号了。

……

……

朱祐樘带人出宫,而杨鹏和牟斌等人则没资格陪同,只有萧敬获准跟随起出宫,同时还带了大量的宿卫。

“杨公公,这可如何是好?”

出宫路上,牟斌再次朝杨鹏求助。

来的路上,牟斌就想求助,但杨鹏很聪明,具体的细节不问,以体现出这件事与自己无关,这样皇帝问询的时候就显得他可以抽身事外。

等执行追太子回来的任务时,再全盘布置,这样过错就是牟斌的,追人的功劳就是他的。

杨鹏道:“你不是已经派人去了?快马追踪,太子一夜之间能走出多远?”

牟斌一脸紧张之色道:“先头人马已到了通州,沿途也未发现张氏的车驾,说来奇怪,沿途的官道并未有两位国舅东去的迹象。”

“你……”

杨鹏停下脚步,皱眉打量着牟斌道,“那你还信誓旦旦跟陛下说,车驾是往通州去了?”

牟斌道:“的确有人见过是往通州去的。”

“你……你是要气死咱家啊。”杨鹏这才意识到,原来追踪个离家出走的熊孩子,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

“船!把船都给搜一遍,往西边、南边,还有北边,都派人去查,太子很是聪慧,尤其跟着张师日久,或许一些奇门遁甲的本事也学过,要防止他声东击西。”

杨鹏对张周是很崇拜的,以至于对张周教出来的熊孩子,也不敢麻痹大意。

牟斌拱手道:“卑职领命。”

……

……

朱祐樘带人出了宫门,发现宫外正乱糟糟的一片。

“城内的百姓都在防地动,由顺天府下辖京师附郭两县,配合五城兵马司,进行防灾安置,百姓对此是深信不疑,但就怕此事不出,会影响到朝廷的声望。”萧敬跟在后面,还在给朱祐樘做解释。

朱祐樘道:“你是觉得,秉宽会拿这种事来折腾朕和京师百姓是吗?”

萧敬道:“奴婢只是怕天不遂人愿。”

“哼哼。”朱祐樘道,“如果让朕选择的话,宁可没有这场地动,你以为有灾异之事,对朕是什么好事吗?”

“是。”

萧敬腹诽,陛下您就别装了,明明察觉您对于这地动的到来很兴奋,似乎一场地动就能成为检验张周的试金石,还能让朝野上下百官哑口无言。

一行抵达宁彤的铺子。

提前锦衣卫已进入其中,朱祐樘到来后便径直往里面走。

宁彤倒没说出去避灾什么的,就立在那看着朱祐樘跨步入内,远远行礼,朱祐樘也懒得理她。

“这是?”

等朱祐樘进了后院,才发现后院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因为女人要分娩,当天还可能会有地震发生,分娩又不能在大街上,只能在院子里临时搭建了帐篷,各种人员都不能在屋子里,光是稳婆就三四个,加上临时找来的乳娘和端茶递水的女官、丫鬟……

后院都快塞不下脚。

“生了吗?”

朱祐樘走过来之后,先看着小莲身边的丫鬟。

丫鬟道:“回主人的话,还没有,有点不太顺。”

“太医院的人来了没?”朱祐樘往旁边招呼。

萧敬已跟提前派来的太监问过话,赶紧道:“回陛下,刚通知太医院,人正在往这边赶。”

“混账!这会才通知?没提前准备吗?”朱祐樘心中气不打一处来,随即好似头疼一般,用手扶着头。

萧敬道:“陛下,很多事都赶到一块去了,贵人在宫外诞子,宫内并无预案,主要是陛下您之前并未吩咐,所以才……”

“赶紧的……”

朱祐樘感觉自己脑袋嗡嗡作响,也懒得跟这群人计较了,摆摆手,意思是你们爱咋地咋地吧。

赶紧把朕的儿子给抱出来就行。

……

……

京城内的确已乱成了一锅粥。

部分城区还算是井然有序,但就架不住有些市井之徒借机生事,以至于顺天府下辖各级衙门都要出来维持秩序,缉捕盗匪的任务也很重。

当天大臣们不用上朝,但基本的公务还是要完成的。

谢迁一早就被屠滽拜访,二人一起到大明门两侧的公廨前,就见各种帐篷拔地而起,空旷的地方都被当官的给占了。

“胡闹啊!”屠滽一片悲鸣声中,那是槌胸蹋地,一副国将不国的感慨。

谢迁则神色淡然,无奈摇头道:“早就料到了!”

此时有吏部的属官过来道:“两位部堂,顺天府张府尹已在吏部内等候多时。”

“走!”

屠滽正要让自己人引路去见顺天府尹张宪,又想到旁边还有个谢迁,道:“于乔,一起去问问情况?”

谢迁无奈道:“这还有何好问的?如此境况,最是不能影响了朝廷的公务处置,我还是当好自己的差。告辞了。”

以谢迁的精明,在这种非常时期,他才不会去见顺天府尹呢。

万一真发生地震,而地震又非常严重,那时再有人说是他谢迁指挥不当……张宪来拜访吏部尚书等人,还不是想把大的责任往上推?

京城一场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还是提前预警,百姓各自防灾的情况下,肩膀上压力最大的人,估计就是他张宪了。

……

……

锦衣卫的缇骑和东厂的番子等,正在进行一场追逐大战。

目标就是“拐带太子出城”的张鹤龄和张延龄。

但其实此时兄弟俩早就已经回城了,只是他们的马车被朱厚照勒令留在城外的农庄里,而朱厚照带着他的“四大金刚”刘瑾、高凤、马永成、丘聚四人,往南京走。

刘瑾和马永成都是去过边地当过差的,在朱厚照看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军事才能,而他自己则要当好离家出走这件事的主帅。

临近中午时,朱厚照正一身普通人的粗布麻衣,躺在一辆牛车上睡大觉,赶车的是马永成,高凤和丘聚则东倒西歪靠在一起休息,刘瑾则负责望风。

“又过去一批。”马永成等一批骑手过去之后,才抬起头往东边看一眼。

马永成低着头赶车,好在他们身上衣服太普通,因为京城可能有地震的事,不少客商都在从京城往通州走,这一路也很热闹。

锦衣卫的人打死也想不到,这会的太子居然放弃了便捷的马车,居然在牛车上睡大觉,还五个人挤在一辆牛车上……

“嘘。”

刘瑾做出噤声的手势,“别声张,殿下昨夜赶了一宿的路,这会还要休息,可别吵嚷。”

“嗯。”马永成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先前在辽东时,好歹咱家也是独当一面的守备中官,可现在……成了赶牛车的车夫?

而躺在那正睡大觉的朱厚照,似乎听到刘瑾和马永成的对话,即便闭着眼,眼珠子也骨碌一转,随后翻了个身继续他的美梦。

……

……

牛车一行,在当天中午时分,抵达了通州。

毕竟就不到五十里路,路途还平坦,也是因为乘坐牛车,不然早早就到了。

“公子,咱找地方歇息,还是先找船?”刘瑾上前问询。

朱厚照道:“当然是一起进行。”

上午睡了一觉的朱厚照,精神头倒是不错。

跳下牛车之后,他在运河旁边看了看,突然想到什么,道:“我们先不乘船了,还是继续坐牛车。”

“啊?”刘瑾等人一听,登时脑袋很大。

“先找个馆子,吃点东西,本公子要尝尝民间的美食。”朱厚照搓着手,似乎这一路赶路下来,把他的馋虫给激发出来。

丘聚过来道:“公子,这市井的食物不安全,您千金之躯……”

“什么千金之躯?不是跟你们说了?我只是一个落魄的贵家公子,要去南京投亲,谁再没脑子记不住的话,我把他丢到运河里喂鱼!”朱厚照骂骂咧咧。

然后一行五个人没有进什么大的酒肆,只是找了靠近运河的食肆摊子,周围还有不少的脚夫、纤夫等人,也有在等待乘船南下的商贾。

“乱糟糟的。”马永成走过去,先赶紧用衣袖给朱厚照掸掸凳子。

朱厚照一屁股坐下,对刘瑾使个眼色,随即刘瑾过去招呼店家,给上了一点简单的菜,在上菜之前,丘聚等人都立在那,就好像平时在东宫伺候朱厚照吃饭一样。

“坐下来!谁再这么蹦着,沉河了啊!”朱厚照威胁道。

然后四个人凑过来,一张桌子四个边,却围坐不下,最后还是马永成识相坐在旁边的桌子旁。

“过来挤挤,出门在外可不能张扬,一张桌子就够了。”朱厚照招呼道。

这边上了几碗面,一人一碗,而朱厚照那碗特地由刘瑾吩咐,少放面多放一些佐料。

朱厚照吃得那叫一个香。

食物倒不一定有多美味,但这是自由的美食,是无拘无束的,自己想吃啥吃啥,而且是自己付钱吃。

正吃着,隔壁桌子来了三个文人装束模样的人,坐下来之后也点了几碗面。

在等面上桌时,就听一人道:“这次莱国公南下南京城,听说各地的士子都要齐聚应天府,那可真是群英荟萃,应天府将会成为我大明文坛盛事所在啊。”

口音不像是北方的,也正因为是南方士子,才这么吹嘘这次的文坛盛会。

朱厚照竖着耳朵听,才大概听明白其意。

“嘿嘿。”朱厚照笑着。

因为他这次南下,也是为了凑热闹的,如果南京城很热闹的话……那岂不是说他去对地方了?

“胡兄,你听说没?这次是论心学和理学,听说若是在学术上能得到莱国公欣赏的,或就能收为入室弟子。莱国公尚未正式收过任何的弟子。”另外一人道。

朱厚照有点听不下去了,也是他饭量小,吃得差不多,转头朝几人道:“你们几个孤陋寡闻的,莱国公已经收过弟子了,你们不知道?”

“呵呵,小子,你是读书人吗?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几人看朱厚照身上穿着粗布麻衣,再加上年岁小,说话还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自然是带着几分瞧不起,或是在打趣。

朱厚照轻哼道:“说你们没见识,还真是没见识,莱国公在京城是干嘛的?他可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平时要进出宫门,给太子授课的,你们敢说他没弟子?”

朱厚照就差吹牛逼说,小爷我就是张某人首席大弟子好不好?

“哈哈。”

后桌三人闻言皆都大笑。

姓胡的道:“小少爷,看你这样子,莫不是说你还得过莱国公指点?”

“怎么说话呢?”刘瑾听不下去了,当即要过去找几人算账。

这就叫护主心切。

“好了!”朱厚照道,“不要跟几个没见识的书生一般见识,你们几个……听好了,最好瞪大眼睛看着,等到了南京城之后,本公子会亲自去拜师,拜到莱国公门下,让你们知道谁有资格。”

“哈哈……原来是去南京凑热闹的小公子,厉害厉害……你们几位是他家的长辈?不管着点?”

三人正说着,突然有一人指着不远处道:“好像有船来。我们上船。”

“面还没来呢。”

“到船上吃一样。”

几人正要走,朱厚照却站起身指着道:“还杵着干嘛?赶紧结账走人了,有船来了。”

“可咱的牛车……”刘瑾想说,咱不说好了继续乘牛车南下?

那牛还花了四五两银子买来的呢,那在市井可是硬通货,普通人家能养得起牛?

“先乘船,几位……等等,路上照应一点。”

朱厚照先前还对着几个陌生人吹牛逼,现在却又觉得,既然这几人是一起南下南京城的,路上还能多个照应。

姓胡的笑道:“小公子,去南京盘缠可要准备不少的。”

“本公子有的是盘缠。上船上船!”

……

……

有人引路就是好办事。

跟着三个经常来往于京师和南京之间的书生,连找船只都能找到合适的,而且商议好价钱,给安排好了歇宿的船舱,沿途连到哪吃饭到哪住宿,都能给安排好。

“出门遇贵人啊。”

船舱内,朱厚照带着他的四大金刚,正在跟三位书生坐在一起,吃他买回来的烤鸡。

三个书生也没想到这小公子如此大方。

“小公子,听你口音,是北方人,高姓大名?你这般……出行很低调啊。”

说话的姓孙,名叫孙澈,二十五六岁的模样,自称是贡生要回乡省亲,但其实就是找借口请假,去南京城参加百年难得一遇的文会。

朱厚照笑道:“姓朱。叫我朱寿就行。出行在外,还是低调点好,这四个都是我家仆。你们有事吩咐一声就好。但如果路上有人盘查,你们也帮说说……我是离家出走的,怕被家人抓回去!”

“哦,明白,一起参加文会,志同道合啊!我这里有一壶酒,咱干一杯?”

朱厚照这边出了烤鸡,对面就拿出一壶酒。

“好。”朱厚照一听,这肝胆相照的,不喝两杯怎体现出革命友谊?

丘聚急忙提醒道:“公子,不可!”

“本公子做什么用你们管?出去跟船家说,路上赶紧走,可别误了我们的大事。来几位,给倒上……嘶,怎么这么辣?”

“哈哈,小公子还没喝过酒吧?出行在外,要结交朋友岂有不喝酒的道理?”

“有道理,本公子与你们不醉不休!”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