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五章 请配合哀家的演出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朱祐樘到了乾清宫内。

坐下来,却无心处置国事,许久后身体仍在颤抖。

拒绝妻子,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回头想想,他自己都没明白是哪来的勇气。

“陛下……”

旁边几个太监虽然没跟朱祐樘去坤宁宫,但以他们对皇帝脾性的了解,好像皇帝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

能让皇帝气或吓到颤抖的人,除了天意,大概只有皇后。

除此之外,连太皇太后都做不到。

“什么事?”朱祐樘看着说话的戴义。

戴义道:“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请陛下过去一趟。”

朱祐樘起身来,想听命过去,脚下又有些踟躇。

来回踱步之后,才稍微定定神,带着戴义去往仁寿宫。

……

……

“皇祖母,都入夜了,您为何叫孙儿过来?可是宫里有何让您不顺心的?”

朱祐樘至孝,到周太后面前,伪装得很好。

他丝毫不想把自家夫妻矛盾带到长辈面前。

周太后用带着暖意的慈祥笑容望着他,道:“得知你今日还在乾清宫批阅奏疏,这般辛苦,哀家叫你来一起喝杯茶叙叙旧都不行吗?”

“孙儿不是这意思。”

朱祐樘低下头,不敢跟周太后对视。

跟一般的孙子和祖母不同,周太后所承载的近乎是朱祐樘童年时代唯一的亲情羁绊。

成婚之后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自然是张皇后,但在这之前……就只有这个祖母才是他真正的亲人。

在当时万贵妃独宠六宫的情况下,若不是有这个祖母在,谁还敢给他任何的好脸色?连他的老父亲成化帝,自朱祐樘幼年到长大都没见过几面,谈不上有何深厚感情。

“哀家听说,最近你很器重张秉宽,他还挺会治病的,没让他给伱看看身体?”

周太后好似闲话家常。

引出第一个话题。

张周治病。

但很显然,周太后可是表面看起来这么慈祥温和,她内心是能看透很多事情的。

朱祐樘笑道:“看了,他还给孙儿开了不少药方,还鼓励让孙儿多出去走走。孙儿听了他的,最近感觉身体硬朗多了。”

不能对妻子分享的,跟长辈说说,既能安慰长辈的担心,也是一种倾诉方式。

“挺好。”周太后满意点头,“要说哀家见过这么多人,像他这么至诚至善的,除了你之外,只有他了。”

“嗯?”

朱祐樘未料老太太对张周的评价这么高。

照理说,李广死了,周太后应该对潜在的李广接班人加强防备,为何不防张周,却还对张周这般称赞呢?

从朱祐樘角度看,那只能说明……

张周真的是如此好的一个人,连对道家人很挑剔的皇祖母,都挑不出毛病。

周太后道:“最近他去哪了?也没叫他过来跟哀家说说话,哀家也喜欢跟年轻人多谈谈外面的事。”

“回皇祖母的话,孙儿把他调去给太子上课了,孙儿最近让太子在东宫闭门读书,不许他出来,要找个能教他的人,同时也提点他……孙儿之前见识过那么多的东宫讲官,发现只有秉宽,能治得住太子。”

“是吗?”周太后笑着,“连太子都怕他?难得难得。名师之选啊。”

朱祐樘就好像是在对长辈显摆自己的朋友一样,笑道:“其实孙儿总想,要是孙儿不是生在皇家,定能跟秉宽做好友。”

周太后摇头:“身为帝王者,岂能轻易跟人做朋友?”

朱祐樘觉得老太太这是在怪责他失言,急忙认错:“孙儿谨记。”

却听周太后话锋一转道:“做朋友不易,但要是做肝胆相照的义兄弟,倒是可以。”

“啊?”

老太太今天说话有点大喘气,朱祐樘始料不及。

不做朋友,做兄弟?

朕又不是没有兄弟,为什么要找个异姓兄弟呢?朕身边是没有能倾诉的朋友!

周太后道:“哀家最近闲来无事,便听三国刘关张的故事,桃园结义肝胆相照一路共同经历风雨,既是兄弟之义,又是君臣之谊,能做到全始全终,令哀家心生感慨,谁说身为帝王者,就不能有这样愿意为你两肋插刀之人?”

“皇祖母……”

朱祐樘其实是想说。

今天聊此话题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跟张周认识也没那么长时间,朕是很欣赏他,但做朋友就挺好的,还没说要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地步。

“哀家想提醒你,他为你做那么多事,你也应当对他真诚以待。”周太后道。

“是。”朱祐樘点头,“孙儿也是这么想的。可惜他现在还不是进士。”

“好。你记住便可以了!”

周太后也不问张周备考情况,突然转开话题,“皇后和哀家的小重孙女,还好吧?”

“挺好。”朱祐樘点头。

周太后道:“哀家这两年老了,什么事都该放下,最近却有一件事旋绕在心头,经久不散。是两次梦到先皇……就是你父皇,梦里竟是同样的场景。”

朱祐樘本来没当回事。

但听说是父亲托梦,还是原模原样的两次,以他的孝义,自然很关心。

“父皇给您托什么梦?”

“哀家看到先皇爬上了一棵树,好像是小时候交泰殿旁边那棵,他以前就喜欢爬,哀家就在旁边说,下来下来,别摔到,然后你父皇一下就长大了。”

“跟着那棵树就飞走了,你父皇在上面喊,却不是想让哀家救他下来,只是在尽最大可能告诉哀家什么事,哀家隔老远……就是听不到……一直追一直追,到了一片汪洋前,树才停下来……然后那树就好像是孤舟一样,载着你父皇走远了,那树可真是茂盛啊……”

朱祐樘听到这里,隐约听出一些苗头。

但他没接茬。

周太后道:“可能是你父皇在那边,很想念你,怕你治不好国,想通过哀家告诉你什么,但仙家人怎会轻易让他泄露天机呢?估摸他只好以此方式来暗示了。”

朱祐樘问道:“皇祖母还做过别的梦吗?”

“梦常有,但哀家太老了,最近总忘事,梦里记得很清楚,醒来就全都不记得。”周太后显得很遗憾。

“那皇祖母也应该多出去走走,听说有助于睡眠。”

“好孩子,难得你挂心皇祖母的身体,好好养护自己,哀家也希望你能把大明治理得蒸蒸日上,所有人都说你是千古难遇的明君啊……”

……

……

朱祐樘跟周太后聊了很久,等出来时,夜都已经深了。

戴义先前一直跟在皇帝旁边,自然也听到了那个听起来很离奇扯淡的梦,皇帝或许听不懂,但戴义却品尝出味道。

周太后这是在借梦跟皇帝言事呢。

做梦的事是真是假,还另说。

“戴义,你说太皇太后那梦,做何解?”朱祐樘突然停下脚步,问道。

戴义只能装糊涂:“老奴不知。陛下,梦这种事,做不得准的。”

朱祐樘道:“太皇太后都说做了两次,必定是有何暗示的,可惜朕对此并不太知悉,隐隐把握到什么,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戴义顺着周太后跟皇帝交谈话题的次序,往回倒了一下,以他的理解建议道:“那何不问问张先生?他连天机都能推测,解梦……应该不难。”

“可他现在正在陪太子……”朱祐樘明显也想去问张周。

这种神神叨叨的事,对理性的人来说肯定不信,觉得离奇扯淡,但对朱祐樘这样本身就信奉道学的感性之人来说,可说是深信不疑。

朱祐樘觉得,这必定是上天对他的一种警示。

周太后也明显是对症下药。

你若自来不信,跟你说这玩意干嘛?

戴义道:“那陛下,不如让老奴去一趟,暗地里问问他,不会打扰他教导太子,再说这会,太子可能已经睡下了。”

“好,你去吧!朕到乾清宫等你!”

“是!”

……

……

戴义往东宫去的时候,脸上挂着笑容,可到了东宫后,又把笑容敛起。

进到里面,刘瑾刚轮值完毕,正准备回去睡觉。

“戴公公?”

连锦衣卫的人也发现了戴义,突然之间所有人都提起精神。

戴义问道:“陛下让咱家来看看,太子和张先生……”

刘瑾一听戴义都称呼张周为先生,心里很气不过,却是恭敬道:“他们都在里面,张先生休息的床铺已经铺好,就在太子寝宫的隔壁。”

“好,带咱家进去瞧瞧!”

由刘瑾引路,把戴义带到里面。

才刚进殿门,就听到朱厚照在那“哈哈哈”大笑,嘴里还在说:“你说这个人是不是蠢?”

戴义一听,这是把我来解梦的事都猜到了?还说我蠢?高人呐!

等再听,才知道原来朱厚照说的是故事里的人。

刘瑾从旁趁机挑唆:“讲故事呢!没怎么学!”

戴义懒得理会刘瑾,让人提着灯笼到内殿前,里面的人也发现了光亮。

“谁?父皇吗?儿臣知道错了,让儿臣出去吧!”

朱厚照还以为是老爹来,等见到是戴义,眉毛一挑:“又是你?没事跑来干嘛?”

显然这几天,戴义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他只负责来督察的。

不过今天例外,这里面多了个张周。

张周起身笑着道:“今天的课业已结束,在下正在给太子讲历史故事,戴公公也旁听一下?”

“不必了!”

戴义往四下看了看,见窗户上订着的木板没有松动的痕迹,这才道:“张先生,请您出来一下,咱家有话问您。”

朱厚照道:“有什么不能在这里说?”

刘瑾急忙道:“太子殿下息怒,戴公公只是跟张先生说两句就走,不会耽误太长时间。”

“快去快回!”

朱厚照也懒得跟着,再说……他也不被允许走出去,一旦他靠近门口锦衣卫会毫不客气把他给拎回来,怎么威胁都没用。

那些锦衣卫更怕被砍四肢。

……

……

戴义跟张周单独相处,戴义也直接把周太后的梦,还有朱祐樘让张周解梦的事说了。

张周听完之后,笑道:“无根之树扎在无垠之中,这么浅显的梦,戴公公真不知是何意?”

戴义苦笑道:“张先生,您是聪明人,也该明白……有些梦,只有您解了,才算是梦意,别人解得都不算!”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