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七十五章 产业升级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在年后几天,经过一段忙碌之后,终于在初十左右迎来了几天的清闲。

京城的事无须他担心,身为兵部尚书,大明的军政在最近一段时间也比较平静,且在海边港口就能处理远在京城的事务,皇帝也不着急催他回去,反倒是皇帝在京城做了不少的安排,可说是为他下次回京扫清道路。

已经接任提督东厂太监的杨鹏,没有在京师,而是在港口,他除了是奉命来给张周传递消息,同时也是来给张周“道谢”的。

杨鹏与张周在港口的戏楼相见。

如在京师时,二人的会面仍旧带着几分避讳,毕竟内臣和外臣之间并不应该形成联系,但要是皇帝属意,且杨鹏又身背皇命的话,那这种相见又会显得那么合理。

“茶是好茶,杨公公有心了。”张周放下茶杯道。

杨鹏笑道:“不过是从南方得了几方茶叶,过来给先生品尝一下,不过听说先生最喜欢喝酒,可天下之间最好的酒都是出自御酒,咱家无法从旁处得到。就只好用点茶叶借花献佛。”

说着,杨鹏又拿出一份名册,让一旁的孙上器转交给张周。

张周拿过来一看,问道:“这是何意?”

杨鹏道:“吏部考选,定了几个人,不是在京的任差,而是调配到此处来的,既是先生总理此出军政要务,当然要先以先生过目。陛下一再说,有合适的人材一定要先给先生送过来,咱家岂敢不放在心里?”

“哦,选人?”

张周看了看。

上面所列的名字,自己一个都不认识,至于是以如何的标准判定这些人是有才华的,这就值得推敲。

看起来更多是东厂想派一些人到港口来,除了帮他做事之外,还有监督等职责。

所有人都盯着港口这块大蛋糕。

“先生,辽东最近在打仗,各处都在调集钱粮,听说还要从山东等处直接给运过海,不走山海关等处,不知可有此事?”杨鹏问道。

张周道:“的确有这回事,这是户部在牵头,我没有过问。”

杨鹏笑道:“有需要协调的地方,您只管开口。咱家半月之内,尚不会回京城,陛下下旨给咱家,让咱家在这里多帮帮先生。东厂如今在此处,能调的人不多,可都是精英才干,您的话,他们都听。”

“不敢劳烦。”张周知道这都只是礼数上的拉扯。

杨鹏这次升东厂厂公,跟上次可不太一样,上次是只挂职。

这次连秉笔太监,甚至是首席秉笔太监都做上了,要知道杨鹏这种御马监出身的太监,能直接晋升到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这跨度是非常大的,说他眼下是志得意满绝不为过。

杨鹏道:“给先生做事,既是咱家的荣幸,也是手下那些小子的荣幸。先生只管使唤。京中最近还会再调一批人来……都是罪籍,跟年前那场参劾您的案子有关,现在都落到您手上,您想怎么处置都行,也是您一句话的事。”

张周笑道:“定是我做得不好,才有人参劾我,若是因他们做得不够好,就要让我来惩罚他们,我只怕会被人诟病。我这人,最注重脸面。”

“先生只管暗示一句就好。”杨鹏道,“等人到了,咱家先替您好好教训一番。”

……

……

杨鹏例行跟张周会面,结束之后,由孙上器送其下楼。

等孙上器回来时,身后跟着黄赵氏和陈氏女,她们是来跟张周汇报账目上的事务,但眼前她们只能先留在门口,由孙上器进来请示。

“杨公公也是刚到此处,把马车行的事已经接手了,最近杨公公就住在那边,杨公公最近在问询购买马匹的事情,说是要把马车行好好发展一下。”孙上器道,“至于李璋李公公,听说已经出京往延绥去了,如今李公公已与东厂无瓜葛。”

张周道:“他们没有当面交接,不会出什么事?”

孙上器道:“先前东厂在京城内,有几个很隐秘的窝,但听说最近这些窝都关了,里面所用的人也都调到别的地方去。这件事也不知陛下知晓几何,下面的人也不敢问。”

张周叹道:“东厂过去这两年,做事有些激进了,陛下可能是想把某些风气往回收一收。总归这些事与我无关。”

“那公爷,最近杨公公那边,应该如何……相处?“

孙上器很担心。

照理说,杨鹏才是他最忌惮的人物,毕竟那是他的顶头上司。

但实际上,跟了张周,就直接听张周的就行了,他可以完全不顾东厂和锦衣卫的调遣,毕竟这是遵从皇命。

张周道:“杨公公在此,名义上是协同于我,但我认为他也帮不上什么忙,我会跟陛下请示,将他调回京城去,毕竟那边还有很多事等着他。”

孙上器道:“听说修造行宫的事,陛下是让东厂监督一下的。”

“那平时就多陪同杨公公去行宫看看,哪里有修得不好的地方,让他也帮忙指点一二。无须跟他有礼数上的往来,什么送礼收礼的事一概无须去做,也不要给他人话柄,你就当东厂在这里,与我是完全平行的。”

张周眼前,似乎很想跟东厂保持距离。

孙上器道:“若杨公公前来,是否给安排?”

“该见还是要见的。”张周道。

“是。”孙上器指了指门口道,“先前账目的事,已经做了整理,来跟您做汇报的人,也已经到了。”

“让她们进来就好,你没事也去休息休息,这里不需要你支应。”

正说着,外面的戏也唱完了。

本来就没什么客人,毕竟张周在此,一般的客人也不允许到来,加上戏楼也没有正式开张,只是做一些开张前的预演,也使得只是有零星几个受邀的人在下面看个热闹。

……

……

黄赵氏和陈氏女立在那,手上各捧着一些账册。

张周道:“谢阁老那边的事,现在是谁在监督?”

陈氏女一脸懵逼。

黄赵氏道:“署名为谢于乔的宗卷,都是由民女在处置,几次呈报上来,按上面的要求,每次都把有错漏之处做了圈定,再退还回去,几次下来都是如此。”

“你做得挺不错。”张周笑道,“一介女流,指点大明的阁老做事,每次还能找出他的错漏,是不是应该称呼你女诸葛?”

黄赵氏也不知道这话是好是坏,只能低着头不应答。

“既然他的事你在负责,那这个人也由你去负责指点,我已经让人把审计的事情分成三个局,第一局就由你来主持,给你一年的时间,把人手保持在六十人上下,等一年之后,若做得好,你可以升官,同时对你做最好的安顿。”

张周说着,拿出一份东西道:“现在你已经是自由身,算是我雇佣你,月钱什么的都按照规格来发。”

黄赵氏接过那份东西,看到之后,心情有些激动。

她是以罪犯家属的身份,被发配到这里来,若不是到此,她应该在教坊司,或是浣衣局这些地方,再或是被人变卖到一些人的府上当仆人,却未曾想才不过一年左右时间,她就已经获得自由身。

当然也不完全是自由的。

也好像是谢迁一样,都是给港口做事的,隶属于张周的麾下。

“这个谢于乔,可是有些难缠的。”张周道,“他现在应该还进不了审计局吧?”

“是。”黄赵氏回答也很干脆。

虽然黄赵氏也不明白有些账目或是计划书,为什么要那么整理,但很多事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条理性,但谢迁就是不按规矩来办事,跟审计局的要求是不太一样的。

“那就由你去监督他,让他满足进局的条件,若是完成,你背后家族也能多几个人免罪。”张周道,“城内还给你一处房产,你可以搬过去住了,你现在仍旧不可以出城,除此之外,你在这城内……至少也算是中层官员了,走到哪,若是谁对你有所不敬,会有人替你收拾他们。”

黄赵氏道:“民女不太明白。”

张周道:“你不知道,身边有锦衣卫吗?他们是听你的号令办事。记住,你也算是我的人,我蔡国公的门人,在这里就好像是自家的后院一样,前提是你们配得上自己的身份,要有能力才行。”

黄赵氏也有些发蒙。

她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价值,能得到这种赏识。

张周笑道:“这里的官僚体系,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别的地方,都是分几品几品,在这里,是按照各司各局来分配,在你的行当里,你已能独当一面,那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爬到更高的位置。这需要展现出你自己更多的能耐。”

黄赵氏道:“民女会尽可能去做。”

“很好。”张周道,“回头把谢阁老的案宗拿过来给我看看,我也想瞧瞧谢于乔是怎么随大流的,一个老匹夫,也是时候扭转一下他的某些看法。如果你还有什么想用的人,直接去六号院那边调一下就行,听说那边还有你不少故人。”

“可……可行吗?”黄赵氏有些激动。

因为她知道,六号院是港口内一处专门安置女眷的地方。

那里不但有她的很多亲属,还有很多是跟她有交情的人,毕竟当初赵家落难,还有很多永平府本地的大家族,那些女眷基本都发到这里来,甚至有很多曾在她落难时,跟她有过交集的人,也都在六号院做事。

但那里就是个干杂活的地方。

除了有纺织女工之外,还有就是给人端茶递水、烧火做饭,甚至是洗衣服保证后勤等……跟浣衣局差不多。

张周道:“这作为对你良好表现的嘉奖,先带三个人出来,你自己挑选。手令我接下来会给你,我知道你母亲和妹妹也都在那边……好好做。”

“多谢公爷。”黄赵氏跪下来给张周磕头。

这是一个女人,同时做事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家族命运的故事。

黄赵氏也没想到,自己会一步步去拯救家族内蒙难之人。

“免礼。”张周微笑道,“难得。先在城里安个家,慢慢做事就行了。”

“是。”

……

……

等黄赵氏那边走了,陈氏女这边则会显得很局促。

她是最早就被张周收纳在身边,但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名分,身边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但更多是在为张周的大工业体系服务,随之而来的,就是她对于自己身份界定上的模糊。

既不是张周的妾侍,也不是张周的门人,更不是张周的属下。

如同挂靠张周的官商,张周随时都可以夺走曾经给过她的一切。

“十几个矿,现在我要做的,是把北方的矿石往南方运。”张周道,“走海路,辽东那边会建新的港口,从辽东那边开矿,也都是用海船往南方运。你去监督一下。”

张周对陈氏女,也如同命令一般。

“妾身调不动那边的船。”陈氏女道。

“你是想说,你没有自己的船吧?”张周笑了笑道,“你的家族是盐政出身,对于盐运的事很了解,河上的事你清楚,海上的事知道的就少。我给你再调十万引盐,你一并去江淮支了,这批盐调到海宁卫去,那边会有几个新的盐场。”

陈氏女道:“妾身想留在北方,协助老爷。”

张周道:“我曾让你开矿,但后来发现,开矿这件事,还是不宜用到太多民间的力量,你到江南去,是先帮我建立个底子,随后我会把部分的资源往那边调。从钱庄银号,再到工坊,南边人手充足,且消费力十足……你不需要明白其中是什么道理,总归我现在需要的是把手头上的资源变现,在北方……这太难了。”

“妾身不懂。”陈氏女的确不明白张周在说什么。

张周道:“大概说来,我在北边制造的东西太多了,军需也用不上那么多,各军营内的布匹早就已经堆积成山,冶炼的铁也已经超过了军队所需,我只有把这些东西变成别的东西,进行资源的互换和整合,我才能进一步发展……”

“你现在就是我的代表,到南方,帮我赚银子,再用银子换了物资,再运回来。”(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