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家香火李家嗣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与朱祐樘回到乾清宫,再将戴义等人给屏退后,所谈论的口风就不再是如此。

“秉宽,你有何不能在皇后面前说的吗?”朱祐樘是明眼人,他能感觉到张周提出太子未来二十年活蹦乱跳,是想转移话题。

张周道:“有些事,是不太好说。”

朱祐樘叹道:“其实有关朕子嗣的事情,你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测算过?”

张周没有正面回答,他道:“陛下子嗣单薄,其实不用臣来测算,陛下也该清楚。之前或有诸多的缘由,但现在因在何处,想来也勿用臣来提醒。臣所能做的,也都做过了……”

“嗯。”

朱祐樘点头。

没明说,但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朱祐樘以前子嗣少,可以说是身体虚,但现在明确就是皇后不能生。

就看你自己想不想改变。

“那太子未来……”朱祐樘尽管不太想问,但还是忍不住问出口。

虽然张周说,他儿子未来二十年没事,但这种事一定作准吗?

等二十年以后呢?到时他儿子会有子嗣?

张周道:“太子未来子嗣……也不丰……”

“啊?”朱祐樘一脸焦灼。

张周叹息道:“有些事,臣实在是不想提,但天数似乎又如此。臣并不想以遮瞒换陛下安心,还是实话实说为好。”

“嗯。”朱祐樘陷入沉思。

本来他觉得自己不行,也未必需要改变,反正有儿子……老子不能多生孩子,你这个儿子从小在溺爱中成长,长大了使劲生呗?

但听了张周的话,朱祐樘开始明白,如果现在不努力,那可能儿子也指望不上,然后父子俩就一起把江山社稷拱手让人?

“秉宽,父皇当年初登基时,也是龙嗣不多,朕觉得或是跟大明历代君王的传承有关,多要等而立之年才能多生龙嗣,会不会有这方面的原因?”

朱祐樘虽然没学过什么遗传学,但父子相承等原因,他还是能考虑到的。

当初他老爹朱见深登基之后,儿子也不多,且也是生一个死一个,但最后朱见深却子嗣众多,朱祐樘还一直在等着自己到三十岁以后,像他老爹一样在生孩子这件事上爆发。

张周道:“陛下,您的问题臣没法回答。每个人的命数都有不同。至于陛下将来……臣也不好臆断。”

“嗯。”

朱祐樘这下好像是彻底“死心”。

“好了秉宽,谈谈出兵的事吧。明日朕还准备在德胜门外设祭,就不去祭告天地山川了,到时你在人前说几句,振奋军心便可。”

朱祐樘的意思,是让张周在大战之前,以所谓的天意糊弄一下出征的将士,告诉他们此战能大获全胜。

这是利用张周上达天意的名声,振奋军心。

“臣领旨。”张周拱手领命。

……

……

朱祐樘回到坤宁宫。

张皇后还很高兴,觉得自己身为皇后的身份稳了,丈夫应该不会再出去找别的女人……连龙嗣这种事都让她去旁听,而且张周也明确说了太子会健康成长到二十年,也就是将近三十岁……丈夫对于生孩子这件事应该就没那么大的偏执了……

但无论张皇后跟丈夫说什么,朱祐樘都显得漫不经心的。

他的内心动摇了。

主要是张周隐约所描述的一个“未来”,让他觉得很不安。

自己只有一个皇后,而皇后目前看来不能再生,虽然儿子将来能到成年,但儿子似乎在这方面也不行……

这就带来一个很可怕的问题,大明皇位很可能会在他这一脉断绝,到时可能还要过继旁支的人过来。

张皇后见丈夫神色恍惚,不由问道:“陛下,可是秉宽对于臣妾生子之事,还有何意见?”

“没有。”朱祐樘道,“好好调理身体便可。”

张皇后笑道:“臣妾觉得也是,太子生性活泼,将来必定能继承好您的衣钵。”

朱祐樘摇头:“这话说在这里不合适。”

张皇后道:“臣妾又不是大儒,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知道家好朝廷才好,皇家事不就是朝廷事吗?”

“嗯?”

朱祐樘一怔。

妻子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劝慰他,不要去想什么纳妃的事了,咱一家四口和睦比什么都强。

但在朱祐樘听来,又像是有另外一层含义。

这分明不是在说,皇帝的孩子少,意味着将来朝局就不稳?还很容易出现绝后的情况?

“陛下……”

正说着,戴义出现在坤宁宫内,呈送过来有关来日出征的名单。

朱祐樘接过来,看了看,问道:“都告知过去了吗?”

“各家都通知好了,也并未临时起意调谁去,都是研武堂出身的,这下研武堂上下就没一人还留在京师了。”戴义笑着。

朝廷开设了军事学堂,第一期学员还没完全毕业,这批人就全调去西北担当要职,看起来这个研武堂就代表着大明武勋的最高荣誉,也代表着皇帝的信任。

朱祐樘道:“对了,李阁老家的孩子怎样了?”

“嗯?”

戴义一怔,皇帝这怎么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这事跟李东阳有何关系?

“这……李阁老家的公子,一直是身患疾病,的确是……不太好……”戴义不太好意思说。

因为李东阳现在唯一存活的儿子,也就是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得的是花柳,还是因为李兆先生性不羁所致,这病在明朝也是不治之症,只能是慢慢养,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历史上李兆先死于两年之后。

李东阳为这儿子的事,发老愁了。

朱祐樘再问道:“李阁老家的公子,有子嗣吗?”

“这……”戴义想了想,摇头道,“没有。”

“哦。”

朱祐樘点头,突然好像是受到什么启发。

张周所描绘的他和他儿子朱厚照的未来,不就有点像是李东阳和李兆先父子俩吗?

李东阳不靠自己努力,指望李兆先……而李兆先长大之后是龙精虎猛的,染那么个病回来,就算娶妻纳妾的,也没生个儿子……简直就是反面典型啊。

张皇后问道:“李阁老年岁好像也不大,他为何就一个儿子?”

李东阳虽然位列宰辅,但其实年岁虚岁才不过五十三,林瀚年过七十照样儿子呱呱落地,在这年头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事也不少见。

戴义道:“可能是……奴婢也不好说。”

“那他儿子什么病?不能让秉宽给治治吗?”张皇后有意无意提了一句。

戴义苦笑望着朱祐樘。

这件事,李东阳还真从来没跟皇帝说过,朱祐樘以往似乎也没往这种事上去想。

朱祐樘道:“什么病不必说,但也相当于不治之症,说起来李阁老跟英国公不同,他从来不会因为家中的事来烦扰于朕,他应该也从来没跟秉宽提过。”

戴义行礼道:“是啊陛下,李阁老从不会拿这种事妨碍他人的。”

“可秉宽马上就要出征了……”朱祐樘似是被妻子给说动了,也想帮李东阳现在唯一的儿子李兆先治治病。

戴义道:“或可等张先生从西北回来。”

“嗯。”朱祐樘突然又想到什么,“朕记得,李阁老还有个女儿是吧?”

戴义笑道:“是啊陛下,这不跟衍圣公那一脉……还有婚约……”

朱祐樘摇头道:“定婚约的,并不是衍圣公家的孩子,而是……侄子。说起来李阁老对此还一直都耿耿于怀,这两年可能就要成婚了。”

“陛下?”戴义没听明白皇帝话语中的意思。

朱祐樘道:“这样,你今日去一趟李阁老府上,问问他,是否有意让秉宽为其子治病,若他无此心也不勉强。若真有此心的话,让秉宽明日中午出德胜门之前,去李府走一圈。”

戴义问道:“陛下,如此会不会太过于仓促?”

朱祐樘摇头道:“没什么仓促的,秉宽此行西北,无论军功如何,回来后都要晋升翰林侍读学士,提前跟李阁老建立一下关系也未尝不可。难道阁部对秉宽所为就完全听之任之?早晚要接触,若是秉宽能缓解李阁老公子的病情,不求别的,有个孩子什么的……李阁老对秉宽的态度,大概也会改观吧。”

张皇后笑道:“陛下,既都是秉宽去治病,为何不想着治好,却只说给李阁老留个孙子呢?”

“不一样的。”朱祐樘道,“那种病,好不了。能留下子嗣都算不错的,朕也就是突然想到,李阁老到底也是朕的先生,有些事就算他自己不提,朕也不能不管不问。朕以后也要指望他们来辅佐朝政。”

戴义道:“那奴婢这就去。”

“好。”朱祐樘道,“你亲自去,若时间赶不及,明日给李阁老一日休沐的时间。看他自己决定吧。”

……

……

“戴公公,要去李阁老府上这种事,还是让某人去吧。”

萧敬听说戴义要去李东阳府上,主动请缨,也是他平时跟外间沟通频繁。

戴义道:“此乃是陛下为了联系张先生跟李阁老,如此大事,陛下已吩咐让谁去,谁还敢推搪不成?”

“这……”萧敬先是点点头,却是感慨道,“陛下怎突然记挂起李阁老的家事?”

戴义叹息道:“今日张先生入宫,跟陛下谈的事,就算不知道说了什么,但也大概知晓是因何。如今龙嗣单薄,李阁老也是子嗣单薄,君臣之间有相似之处,陛下难免就会多留心。再说这也是帮张先生于朝中积攒人脉,陛下怎会不留心呢?”

萧敬摇头:“治好了是人脉,若是治不好……”

“本都是不治之症,治不好还要强求于人不成?李阁老也不能不讲道理吧?陛下也明言,不求能治好,帮李阁老得个孙子,那也应该是平时烧了高香吧?”

戴义语气有些不善。

他觉得最近萧敬太出风头了,现在皇帝安排让他去做点事,萧敬都想主动抢过去做。

他可不认为萧敬这是在为他分担辛苦,更觉得萧敬是想取代他。

“李阁老也未必会同意吧?”萧敬苦笑着。

戴义道:“问问总还是需要的,陛下有心,咱也不能无情,张先生是不好意思自己去提的,陛下这是给穿针引线。至于李阁老是否领这情,就看他对于自家香火的事,是否留心。”

……

……

当晚,入夜之后,戴义亲自登门。

李东阳才刚从文渊阁那边回来,一天的忙碌之后,他回来就要休息,来日晚上就是他值夜,可能又要熬很久。

“老爷,戴公公来了。”

“快请!”

李东阳简单整理衣服之后,亲自迎到门口。

跟戴义好一顿寒暄,李东阳只能认为戴义这是来传皇帝御旨的,恭敬请到自家正堂。

戴义笑道:“李阁老不必多礼,咱家只是来替陛下来传个事,简单得很,说完就走。”

“恭领圣谕。”李东阳已经准备好接圣旨的一切准备。

戴义道:“可否让他人先回避一下?”

“嗯。”

李东阳这才屏退家仆。

却见戴义已经坐下来,没有要宣布圣谕的意思,李东阳也费解起来。

“陛下今日召张先生入宫,谈及有关龙嗣的问题。”戴义做了开场白,随即想到什么,“李阁老,咱坐下叙话。”

“这……”

选圣旨,还有坐着说的?

但戴义不可能不懂规矩,既然戴义这么说,李东阳也就放心坐下来。

“至于陛下跟张先生他们说过什么,咱家不清楚,但之后陛下提到了李阁老家公子的病情……”

“有劳陛下挂心了。犬子他……还好。”李东阳可不想拿这种事去烦扰皇帝。

再说了,太医那边他早就找来问诊过,该想的办法都想过,目前来看李兆先的病情也还挺缓和,还没到要死要活的地步,他也在努力让儿子养病的同时,给他造个孙子出来。

他也没到太迫切的地步。

戴义道:“陛下的意思,若是李阁老同意的话,陛下会吩咐让张先生过来给令郎……问诊。”

“什么?”

李东阳皱眉。

皇帝这是要闹哪出?居然想到要给他儿子治病?

戴义笑道:“李阁老放心,此事张先生并不知晓,只有您有需求,张先生才可能会过来。陛下说了,病争取能治好,但也未必有把握,可要是让李阁老有个后嗣,也算是……天可怜见。”

李东阳眉头一点点紧锁。

换了别的事,他当场就能给怼回去。

可涉及到他后嗣的问题……李东阳要说自己是多么讲原则……他还真不是。

在原则这件事上,刘健比他强,甚至谢迁也不比他强。

历史上弘治十四年李兆先死后,李兆蕃过继到他名下,他甚至主动请求皇帝赐李兆蕃国子监生的身份,而后来刘健等人联手对付八虎时,李东阳甚至有泄露风声的嫌疑,而后来刘健和谢迁退下去,他更是留在朝中跟刘瑾虚以委蛇……

李东阳从来都不是以自己的耿直而成为一代名臣,有时候他也背负了很多,但同时他也有文人中的狡狯,有所谓的能屈能伸。

“李阁老,明日张先生就要去宣府,几时回来还不能作准,若是您真有心的话,陛下让咱家这就去他府上通知一声。明日您也不必临朝,张先生也不会去,到时让他来府上走一趟,给看看……消息也不会外泄。”

李东阳感觉到,皇帝这是充分为他的面子着想。

一边想让张周帮他儿子治病,一边又为他遮掩跟张周之间的往来,保全他的名声。

这么贴心,让李东阳内心也很触动。

李东阳尽管心有所动,但还是摇头回绝:“多谢陛下的好意,犬子的病情还是慢慢养为好。”

戴义无奈如感同身受道:“阁老,这病咱家也多少有所知,养归养,但病情会一日不如一日,病情等张先生回京再治,也不是不可,但想要子嗣的话……还是要尽早。”

“咳咳。”

李东阳直咳嗽。

他自己也有病,是病痔,而且是那种经年的病患,也折磨他自己不轻。

现在戴义明确就告诉他,你儿子的死,可能也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你还想要抱孙子,最好别板着绷着,因为机会只有一次。

“张先生明日一走,去了至少数月,经年也不是不可能。到他回来时,谁知会成什么样子?您或许在想,这位张先生没什么大能耐,都是外人吹嘘的……可他到底做过什么,您也应该看到过,要说这世上还有唯一之人能给令郎治病,且有成效的,舍他之外还有何人?”

戴义为了完成皇帝交托的使命,也是拼了。

明明李东阳说不需要,他就可以回去交差,但他不甘心这么做。

最近萧敬都快爬到他头上,而且皇帝对他的信任似乎也没以前那么多了,更要命的是……张周平时跟萧敬走得也很近,等于说萧敬现在是有皇帝和张周两个大靠山。

他只有帮张周和李东阳牵上线,才能让张周和李东阳同时领他的情,才能让他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上稳固一些。

戴义道:“要不这样,明日清早,你备一顶轿子,载着令郎出府,咱家安排一处,再请张先生过来给问过。不通姓名,只是平常的问诊,您也不必出面,可否?”

不让张周登门来治病了,直接把人接出去给问诊一下。

戴义现在属于是自行给李东阳找补面子。

到这份上,李东阳似乎已没有回绝的可能,他点头道:“有劳戴公公。”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