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一场风波正在酝酿之中。

朱祐樘身在其中,对于此事不可能毫无所知,尤其是文臣之间的往来就摆在明面上,只是朱祐樘还不知道,这场风波能掀到何种程度。

张周回朝当天,早朝时一片风平浪静,因为张周还没回,一场针对张周的运动也没有展开。

朝议结束之后,朱祐樘单独于乾清宫召见林瀚,这是此番皇帝心目中对于尚书级别官员更换中,跟张周关系最近的一个了。

“林卿家,礼部的徐尚书多番跟朕请辞,朕也允诺他,入秋之前可以让他安然颐养天年,他留下的礼部尚书之位,朕有意让你来担当。”朱祐樘不作任何客套,直接把话挑明。

旁边的萧敬、韦彬和陈宽三人也面带笑容,如同对林瀚的祝福。

林瀚急忙拱手道:“老臣恐难担当。”

朱祐樘道:“你在朝日久,对于朝事多能胜任,名望也够,可说是不二之人选。只是朕还有些放心不下的事,可能需要你……”

“陛下请讲。”林瀚看出皇帝似有为难。

“是有关秉宽的。”朱祐樘抬头,目光真切望过去道,“秉宽此番回朝,恐受到的压力不小,无论是他以前做的事,还是即将要做的事,都会开罪朝中一班权贵,朕只怕他独木难支。有时候一些事,朕不方便出来说,也不能跟秉宽明言,还需要你……替朕言明。”

林瀚一听就明白了。

当礼部尚书也是有条件的。

说难听点,皇帝想拿他当枪使,关键时候皇帝有什么意图,尤其是涉及到张周的,不方便由皇帝和张周提出的,就要由他林瀚这个看似中立公正之人来提出。

“对林卿家你而言,或是有些为难,不过这也是朕所能倚重的,你和秉宽……唉!朕也明白,这朝堂之内,无论推行什么,都会遭到不小的阻力。”

朱祐樘哀叹着说道。

有点孤家寡人的意思。

林瀚拱手道:“老臣于朝中时日不多,不在意那些流言蜚语,陛下有何事只管明说。老臣定当尽心竭力。”

“好。”朱祐樘露出倚重的神色道,“林卿家果然不负儒者之名,今年朝中部堂多会有所更迭,这两日早朝上,朕就会将你的事定下来。你也就不必上奏推辞,朕将此职是留给你的……至于秉宽,他的职位朕都还没想好,等他回来之后再定。以后全靠你们了。”

……

……

林瀚本以为皇帝会直接跟他说出“要求”,即直接给他派遣差事,让他去做什么事。

谁曾想,皇帝只是说了一点不痛不痒的事情,有拉拢他的意思,却也没把话说太明白……这就让林瀚稍微费解。

出宫是由萧敬亲自陪同。

“林老,陛下的话,您应该听明白了吧?”萧敬笑着问道。

林瀚道:“是。以后尽心为朝廷办事。”

萧敬笑着问道:“那对莱国公呢?”

林瀚摇摇头道:“老夫听圣上之意而为,莱国公与我不过是同殿为臣,以后多加帮辅和陪衬的,他在朝无异于别的什么官员。不会因为与我有姻亲上的关系,而另有不同。”

这话说得就非常正式。

萧敬先是一怔,脚步都放缓了,回头一琢磨,你个林老头这么一本正经的,差点还被你骗了。

萧敬叹道:“陛下最近在为莱国公的一些事而烦忧,诸如陛下想倚重莱国公办事,却是民间对他的非议声增多。陛下想器重莱国公,又怕给人非议说任人唯亲,再就是跟莱国公亲近的一些文臣武勋,这两年在职位上突飞猛进……”

林瀚听到后面,直接抬手打断萧敬的话道:“萧公公莫非是想说,我也是其中一员?”

“并无此意。”萧敬急忙道,“朝中对于林老还是比较推崇的,您德高望重,此番晋升为礼部尚书,也可说是众望所归。”

林瀚并不觉得萧敬说的是真心话。

别看林瀚以前多都是在学术界为官,不算是正统意义上的政客,但他为人处世的经验也非常丰富。

林瀚道:“如今朝野上下,对于莱国公的非议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还……嗯。萧公公,老朽一介年迈的老臣,其实能做的事很少,于朝中人微言轻啊。”

萧敬笑了笑。

有点鸡同鸭讲的意思了。

萧敬想传达一种收拢林瀚的意思,却是林瀚这边对他萧敬防备心很重。

“莱国公今日就要抵达京师,林老您要早些准备去迎接之事了。”萧敬送林瀚到午门之前,拱手施礼之后,意思是后面的路你自己走,我就只能送到这里。

林瀚回礼时倒也很恭谨:“有劳。”

……

……

林瀚从皇宫里出来,这边已有专门为他准备好的轿子,在等候。

以往林瀚多是乘坐马车奔走于各处,而他身为国子监祭酒时,即便官职够了,平时也并不乘坐轿子,因为无须参朝,连马车都不是常备的,有需要才会用国子监公家的马车。

现在突然鸟枪换炮,上来就乘坐四人抬的轿子,连林瀚都有些不适应。

等他到了礼部衙门口,有人引他入内,见到了正在收拾整理一些东西的徐琼。

“亨大?来,给你看看你以后的位子。”

徐琼对林瀚倒是很热情,拉林瀚先在礼部公廨内转了一圈。

林瀚也有些惭愧道:“尚未廷议,有些事做不得准。”

徐琼笑道:“无论是朝中文臣,还是陛下,对你晋升礼部尚书之事,都没什么意见,唯一的变数会在你女婿身上,哈哈。算是提前让你熟悉一下环境了。”

“惭愧。”林瀚老脸有些挂不住。

徐琼屏退他人,请林瀚坐下来,问道:“今日面圣,陛下可有跟你说过什么?”

林瀚摇头道:“多是一些寄予厚望的嘱托之言。”

“嗯。”徐琼点头问道,“最近可有人找过你?我是说,可有人跟你提过,最近有人想要联名参劾秉宽?”

林瀚面色带着几分阴霾,还是点点头,表示这件事的确发生了。

“果然啊,他们是为了针对秉宽,连你都不避了,或还是想让你大义灭亲呢。”徐琼笑着叹道。

林瀚道:“朝中此等纷争之事,我本就不想牵扯其中,今日陛下对于莱国公似也寄予厚望。”

看似只是闲谈,但林瀚给徐琼所透露出的消息,却是让徐琼能听出来,皇帝必然是要力保张周的。

徐琼问道:“那你觉得,若是秉宽就此致仕,或者是被夺职,他人会不会把这矛头又对着你了呢?”

林瀚不置可否。

徐琼道:“在朝为官这么多年,你我也都是老家伙了,我七十五,没记错的话,你也六十六了,我这就退了,你在朝怕也剩不下几年。非要在临入土之前,牵扯到那么多的利益纷争,实在是令人心倦。”

林瀚心说,你徐某人因为不是传统文官中的核心力量,甚至你上位还踩着裙带关系,所以才会觉得别人针对你,才会觉得心倦。

就好像我……本来就没什么期待,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太累。

徐琼叹道:“我觉得,还是不能趁某些人的心意啊。”

“哦?”林瀚问道,“徐老部堂这是何意?”

徐琼凑上前,低声道:“秉宽年轻有为,短短两年,为大明立下那么多的功劳,连陛下纳妃的私事,他人水泼不进,他却能促成。”

“嗯。”林瀚对张周的本事,也是很佩服的。

“如果就因为他的晋升,坏了文臣体系中的论资排辈,他人就要冠之以奸邪之名,那以后大明朝堂是否都要以中庸为道,是否都要讲求无为而治了?那大明朝堂,不是死水一潭?”

徐琼言语之间,似对张周是很力挺的。

林瀚也在琢磨,难道是徐琼觉得自己退了,在朝没剩下什么政治资源,或者说徐琼的党羽以后没了靠山,怕混不长久,所以才会往张周那边靠拢?

林瀚一时间没有去接茬。

徐琼问道:“秉宽对此是何意?”

林瀚道:“是有关他人参劾他的吗?我不知道,最近也未与他有过书信上的往来,他在辽东这半年时间里,我也未曾详细关注过他。”

徐琼笑道:“那他还是在尽可能,不想去麻烦你啊,今天你我出城迎他,可就要把话都挑明了,你我也是要不遗余力,帮他在朝中维系住现在的权势地位,你觉得呢?”

林瀚又没接话。

正说着,外面有传报声:“左通政沈银台已在衙外求见。”

“让他进来,告诉他,不出去迎了。”徐琼笑着对外人说一句,才回过头低声对林瀚道,“你看沈禄,他与张氏一门关系紧密,但这两年张氏外戚无法得陛下之圣眷,一切都要指靠秉宽,他现在想在致仕之前求个侍郎之位,都不得不各处奔走了。”

林瀚早就知道徐琼跟沈禄之间关系亲密。

以前就经常同进同出的,外人也没觉得怎样。

可现在徐琼跟他林瀚说这个,分明也是在说……以后沈禄就交给你来照料了,或者说他这辈子当六部侍郎的人生目标,靠你和秉宽实现了。

这就是以点带面,用一个沈禄,阐明一个道理,徐琼就是想在退休之后,保住他身后那群人在朝中的地位,才往张周这边靠拢。

这跟文臣武勋反对张周的理由其实也相仿……他们是怕张周崛起抢了他们的位置。

可张周上位,要抢那群人的位置,必然要用到很多人,这是个大的空缺,徐琼又知道他本身就不为正统文官所接纳,哪怕现在跟正统文官结盟,等他退了之后,他的同党还是会被一个个排挤出去,那为何不从开始就另辟蹊径,站在张周一边呢?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

沈禄到了礼部之后,徐琼对于先前的话题便闭口不谈了。

他也不需要林瀚给出什么准信,或许徐琼知道,林瀚作为跟张周关系亲近之人,还是靠张周在《大明会典》修撰一事上,转给的功劳,让林瀚能上位。

那即便现在传统文官一方能接受让林瀚当礼部尚书,林瀚在京的时间也不会长久。

要么致仕等着他,要么南京六部尚书的闲差在等着他。

这就逼着林瀚,就算再孤高自傲,也不得不往他女婿张周那边倾斜。

徐琼作为一个“场面人”,最强求利益得失,他自然也会以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去揣度他人,而本身林瀚……对于当官还挺热衷的,连曾经瞧不上眼的张周都能当女婿,徐琼觉得,你老林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一行人出城迎接。

一排轿子停在了东直门。

沈禄下轿子之后,环顾四下,感慨道:“今日来迎的人倒是不少,大概都是来一睹莱国公风采的。”

林瀚道:“今日朝鲜之主也会一同前来,百姓或是有观礼之心。”

凭啥说百姓都是来瞧我女婿热闹的?就不能是来瞧朝鲜国王热闹的?

徐琼笑而不语,随即有翰林院代表,翰林修撰刘春以及编修伦文叙,还有兵部的郎中、主事等几人过来,同时还有负责接待的鸿胪寺官员,都需要徐琼过去指点一下。

在徐琼即将退出朝堂时,朝野上下的官员对他还是很敬重的。

别看他是靠跟张家的姻亲关系上位,他在朝时也颇受非议,但他在退出朝堂之后,对他褒奖之声却愈发增多,也是因为在退下去之后,他在朝的势力能保全下来……历史上是靠皇帝的庇护。

这就表明,徐琼是个很会经营派系和党羽的人。

在朝名声不好,但等我退下,跟我关系紧密的人上位,他们不就会帮我把名声给找补回来?

历史名声这件事,不计较于一时啊。

……

……

张周队伍一行,包括朝鲜晋城大君李怿一行,在浩浩荡荡的迎接队伍中,抵达东直门外。

围观的百姓早就是人山人海,听说人来,百姓更是夹道欢迎,那种场面也让林瀚这个旁观者,深刻认识到了大明百姓爱凑热闹的心理。

“张天师……”不远处还有百姓在高声喊着。

百姓对于张周的呼喊声非常多,大概就有种追星的感觉。

大明那么多的官员,跟普通百姓之间有联系的人太少,百姓想形成一种崇拜心理也难,可唯独张周……上达天意下知鬼神,中间还能呼风唤雨,帮朝廷打个胜仗,让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于大明百姓来说,可是偶像的不二人选。

以至于就算没有朱厚照印邸报去彰显张周的名望,张周的名气也早就在民间传播到人尽皆知。

“百姓对秉宽的热情倒是不低啊。”徐琼远远看着使节队伍,不由发出感慨。

林瀚闻言没说什么。

沈禄笑道:“徐老你是不知啊,莱国公曾以种痘之法救公主,并将种痘传播于市井,百姓因此而得益,如今无论是江南或是江北,多数人都已种痘,你猜这么着?大明过去一年,竟无痘疮时疫传播的记录,令百姓称神啊。”

林瀚往沈禄那边瞅一眼,不由皱眉。

百姓是因为种痘的事情,才对自己的女婿这般推崇吗?

徐琼笑呵呵道:“这也不过是秉宽过去两年,所做那么多事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啊。”

林瀚在这一刻,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徐琼和沈禄会往张周这边靠拢,而不去巴结刘健和李东阳他们。

不是说徐琼就觉得那群人不待见自己,而是认为……大明的光明前途必然是在张周身上。

所谓的传统文官,也并非看不到这一点,但传统文臣因为被一些陈规陋习所束缚,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是不得不站在维护官员道统的立场上。

说白了,反对张周的人,也有很多是被舆论和权势裹挟,不得不去反对。

难道张周对大明有功这件事,连百姓都能看得到,那些文官和勋贵就看不到?

谁都能看到。

也都想承认,奈何张周“非我族类”,现在有机会以方术、近佞之类的名义去攻讦他,上司和同僚都这么做,换了一般的官员,再欣赏张周有什么用?还不是要跟着一起参劾和反对?

但徐琼和沈禄这样的,本身就已经位居高位,再加上他们本身也受传统文臣势力排斥,他们对于张周的肯定,就会更注重表面,无须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

“来了!”

徐琼远远指了指。

众多官员过去迎接。

张周下马,先过来与徐琼和林瀚等人行礼,而在张周身后则立着唐寅、朱凤和徐经等人。

“莱国公,久违了啊。”徐琼很是热情,“朝鲜国主可在?先拜会一下。”

张周笑道:“请。”

一行人往李怿的马车前走过去。

赶车人早就对李怿做了通传,随即马车的木门打开,李怿从里面钻出来。

徐琼笑道:“不必下车,打声招呼,一起进城便可。他……能听懂我说什么吧?”

徐经凑过来道:“可以的,朝鲜国内君臣基本都会大明的语言,沟通很方便的。文字更是以大明的文字为先。”

“那就好,交给鸿胪寺的人来接应吧。莱国公,陛下最近可经常提到你,今天你要入宫去面圣,咱路上说。走!”徐琼伸手过来,一把拉住张周的袖子,好似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跟张周是一伙的。

这么直接的举动,也是让张周很意外。

果然是在朝廷多事之秋,于朝官更迭前夕,这站队的事情就直接被摆在明面上来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