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二章 殿前议事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再一次入宫。

这次入宫他心情放松,跟随在萧敬身后,打量着周围殿宇的恢弘,心里也在琢磨,可惜无法彻底掌握时代,不然当个皇帝多带劲?

后宫佳丽三千,万民臣服……就是每天上朝有点累。

不过相比于拥有四海的豪迈,这点辛苦也值得。

就在他想入非非时,对面过来几个人,一名六十岁上下看起来很有风骨老学究模样的人,跟随着一名太监出宫。

本身也没遇上,只是远远对视一眼。

对方望向他的目光好似很有怨气的样子。

“萧公公,那是何人?”张周见那人走远了,不由加快脚步跟上萧敬问询道。

萧敬道:“国子监林祭酒,张先生不是入雍了吗,没见过?”

“呵呵。”

张周也没好意思说自己上次去吃了瘪,心想这林瀚果然是眼高于顶的人物,可能他这样的道士压根就不入本朝第一老校长的眼吧。

不过谁又比谁高尚呢?张周心说,前世我也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可能就是太压抑,这一世我才想着要恣意生活。

这位林老头的生活一定很压抑,不然娶那么多小妾回家干嘛?

……

……

乾清宫。

张周见到朱祐樘,而朱祐樘则笑眯眯接待他。

前两日的清宁宫火灾,似已是过去式。

等张周落座之后,朱祐樘才关心问道:“听说你住进新宅子,可还舒适?”

张周笑道:“多谢陛下关心,还挺好的,院子宽敞,就是院子里的人丁有点少……”

“你……”

朱祐樘正要对旁边的戴义吩咐什么,突然意识到,张周总是会变相跟他讨点东西,而每次他都中邪一般忍不住要赐予。

这次他也学聪明了。

朱祐樘白张周一眼道:“秉宽,你院子人少,要靠自己能力充实家院,别总想着从朕这里讨。”

张周道:“陛下冤枉啊,臣哪有这般的心思?只是臣突然之间住到大宅子里,看到空荡荡的院子,有感而发。陛下赏罚分明,臣心生感怀,这是自豪,不是讨赏。”

“呵呵,还挺会说话。”朱祐樘笑着。

大概跟张周这么说话,朱祐樘也会觉得轻松一点,以前跟那些大臣相处的方式也太累了。

“对了陛下,臣已将重修清宁宫的事,利用这两天时间,做了草图,呈交给萧公公。”张周道。

朱祐樘点头。

一摆手。

萧敬把一份由张周所画的草图,还有一些大概所要用到的材料和役夫数字等,都陈列下来。

图纸之详细,让皇帝看了之后觉得眼花缭乱。

“这是……”

“回陛下,这是臣所画的草图,是用炭笔画的,有不尽不详的地方,还望陛下海涵。”

张周当然不会用这时代所惯用的方式去画建筑图,虽然他不是什么工科教授,但基础的立体几何图形他还是能画出来的。

“具体参照的,是萧公公先前给臣的一份清宁宫及周边殿宇草图,臣适当做了一些修改。地基方位什么的,都不会有大的更动。”

朱祐樘看了之后由衷道:“虽然朕不太能看懂,但觉得你是用心的,很好。这些线是什么?”

朱祐樘指了指本来殿阁中好像没有的东西。

张周因为不在皇帝身边,也不知道皇帝在说什么。

朱祐樘招招手道:“别坐着了,过来给朕看看。”

“是,陛下。”

张周也不顾忌,直接走到皇帝的案桌前,从反方向看了看图纸。

旁边几位太监看得都有点心惊,这位张解元跟皇帝的相处方式,愈发亲密,也愈发像是一家人,他们心里反而有些酸溜溜的。

张周道:“哦,陛下说的这个,是臣加上去的,名叫暖气,原理是以铜管串联起来,穿插于殿阁内的各处,以水来灌注其中,而将一头连接锅炉,用以烧水,如此便可以在不用于殿阁内生明火的情况下,就能取暖,还不用走地下的火腔,安全性能保障,不动龙脉风水。”

张周所说的,就是最简单的家用暖气原理,在后世普通人听来最简单不过的东西,但在朱祐樘听来,就像听天书一般。

“如此真的可行?”朱祐樘面带不解。

张周笑道:“是可行的,本来臣打算用铁管,但可惜铁管容易生锈,而铜管就没这麻烦,只是在造价上会略高。”

“嗯。”朱祐樘仔细看了一下张周在图纸下的备注,认同张周的说法,“预算是一千两,价格的确是不低。总体造价是多少?”

这個问题,就不由张周来回答。

萧敬回道:“回陛下,按照张解元所画的图纸,找工部的人大概核算过成本,基本上……需要十二万两。”

“十二万两……嗯。”

朱祐樘若有所思点点头,大概这个数字对他来说,有点不太能接受。

张周道:“臣想到了减少开支的方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朱祐樘提起兴趣。

张周侃侃而谈道:“臣算过,如果按照本来工部采购的价格,就算役夫方面不花费钱财,但口粮也需保证,难以节流。臣想来,若是以竞标的方式,让城中能提供材料的人,自行报价,再选取其中价低质优的,便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那时将会大幅降低成本。”

大明修筑宫殿,材料是需要朝廷采购,而人力调用则一直是为人所诟病的“京营占役”。

即以京师军营中兵士,来为皇家修筑建筑和园林等,除了提供基本口粮,基本就是用免费的劳动力,虽然占役的问题一直为言官所劝阻,但明孝宗既想节省又想修道观、宫殿等,自然占着不肯放。

在京营当兵,可不是什么好事。

日常训练都保证不了,天天去当工匠去修房子……一般人谁受得了?

“竞标?”

朱祐樘对这些名词都觉得很新鲜。

萧敬先前已听张周提及过,他道:“回陛下,张解元的意思,就是多找几家供货,以形成竞争,降低成本。”

“原来如此。”朱祐樘点头,好像省钱对他来说很重要,“但这样,材质能保证吗?还有秉宽,你先前不是提过,所选的材料,一定要符合天机?”

张周道:“臣所说的天机,更多在木料、石料的长度和质地上,要更加致密和坚硬,要最大程度经受得起天雷地火。质地松的木料容易老化,也更容易被水火虫蛀所侵蚀,在材质的长度和宽度上也会有详细的要求。”

“哦?”

朱祐樘又听得是一头雾水。

戴义在旁问道:“那就是跟上天什么的无关吧?”

张周道:“木材和石料,只是区分于产地和质地的不同,真要往天机上硬扯,未免牵强。”

朱祐樘笑道:“秉宽啊,你就是非要往上面牵扯,他们也听不出区别,伱还是挺实诚的。先前由他们转述,连朕都以为这些材料要先开光或是找道家人开坛做法驱邪呢。”

“怎么会?”张周笑了笑。

如果你不把这赚钱的营生交给我,说不定我真拿鬼神的东西来吓唬你。

反正现在你们对我深信不疑。

忽悠人,我可是一把好手。

朱祐樘道:“那朕就批准这件事了,但有一点要求,一定不能以次充好,朕是要修筑一座可以用上百年的宫殿。”

“是。”张周拱手。

朱祐樘又示意让张周重新坐下来,他将张周的图纸合起来,好像是絮叨家常一般道:“秉宽啊,不是朕非要吝啬,实在是最近两年,朝廷开销有些大,入秋之后,西北在贺兰山接连打了几场仗,虽都得胜,但靡费也颇巨。”

这说得就是在弘治十一年,由王越带兵直捣贺兰山,取得对鞑靼大捷,并令吐鲁番重新归顺大明。

所谓大捷,不过是“斩首四十二级,俘获马、骆驼两百四十一只、牛羊及器仗数千”。

即便如此,这也算是孝宗时期最大的军事政绩。

张周道:“臣有一事,却难开口……”

朱祐樘道:“不是都说了吗?在朕这里,你有话就直说,不要拐外抹角。”

“是。”张周道,“以臣估量,这两日上奏参劾王中丞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朱祐樘一怔。

随即他先看了看萧敬,萧敬赶紧否认道:“奴婢什么都没对张解元提过。”

朱祐樘无奈道:“秉宽,你目光锐利能洞悉很多事。王越这个人便是这样,喜欢结交内臣,先皇时就因结交汪直而被问罪,此番重新用他,也并非因为他改了这毛病,而是因为他的才能的确出众。就算他曾跟李广有过往来,朕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张周点头。

在历史上,朱祐樘的确没追究王越给李广送礼,甚至跟李广暗中往来的责任,但因为朝中人参劾那么多,王越人在西北担惊受怕,然后一时气不顺……在当年十二月便在忧愤中过世。

死因是胸痹,也就是心脏病。

张周道:“臣又稍微推算了一下,觉得对这位王中丞来说,若继续留在西北,恐怕难以撑到来年,所以臣请将其召回京师。”

“什么?你是说……他会死在西北?”朱祐樘一怔。

这次连戴义等人也觉得张周有点失分寸,居然教皇帝怎么做事?

这可是涉及到西北军政的大事,你什么身份,就能随便进言?要是把王越给调走,西北军务发生骤变,这责任你能承担得起吗?

张周道:“不但如此,臣还请陛下赐他一道救命的药,让他在疾病发作时,可以用上。若是陛下觉得臣唐突,那就当臣没说过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