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臣之心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皇宫,乾清宫。

临时提督东厂的太监杨鹏,将一份从民间所得的“邸报”,呈现到朱祐樘面前,而周围司礼监萧敬、陈宽和韦彬,都噤若寒蝉一般,连头都不敢抬。

“这是太子让人印的吗?”朱祐樘面色冷峻。

杨鹏道:“回陛下,太子所印的邸报,都乃是彰显大明国威,陈述事实的内容。这份却是民间有人自行模仿,暗中攻讦朝廷的……尤其是对陛下用莱国公之事,大加议论,奴婢派东厂之人查问过,此邸报来自于京师之外,多在山东、河南等处流传,也可能是来自于南直隶、江赣等处……”

“啪!”

朱祐樘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杨鹏赶紧低下头不说话了。

朱祐樘怒道:“印邸报彰显天下,太子用心诚恳,也有自己的见地,居然有人敢借机生事,非议朝政之事。现在连这些污蔑朕和秉宽的人在何处都不知晓是吗?”

杨鹏道:“正在查。”

“咳咳咳……”朱祐樘气得直咳嗽。

萧敬急忙安慰道:“陛下,龙体为重啊,此等奸邪所言都乃是不实之事,料想百姓不会听信。陛下息怒,再让东厂和锦衣卫暗中查访便是。”

朱祐樘一抬手,阻止了太监过来给他轻抚后背,他厉声道:“三人成虎的道理,朕是明白的,有些事朕想定个基调,让他人闭口,却未曾想有人好似比朕还着急。秉宽如今功勋卓著时,他们便如此攻讦,这是在攻击秉宽吗?那是在打朕的脸!”

“是。”萧敬应着,心里在想,还好现在东厂的差事都是杨鹏在做,不然这口黑锅我可背定了。

朱祐樘道:“彻查,而且一定要一查到底,任何有传播这种不实之言的,都要一并下狱查问,定要找出幕后主使来!”

韦彬道:“陛下,此事牵连甚广,万一跟朝中大臣有关的话……”

“无论是谁!此举可谓是攻讦于朕,他们都不留情了,难道朕还要留有情面吗?秉宽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要回京了,难道于辽东立下大功的他,回京师之后还要遭受他人非议不成?朕对得起他吗?”朱祐樘替张周觉得愤恨。

给大明立下那么多功劳,却还是被人暗中攻击,说是奸佞,说张周以方术乱国。

皇帝怎会愿意受这委屈?

“记住,查到任何人,哪怕是朝中重臣,也一概不留情!”朱祐樘似是发了狠。

……

……

事毕,杨鹏跟随萧敬出来,一副恭维的神色,要请教于萧敬。

萧敬一脸正色,却好像无形中摆着一股生人勿近的架子,道:“连那些攻击朝廷的小报出处都寻不到?甚至连出自江北,还是江南,你心里都没数?”

杨鹏道:“已尽力了,但的确太难查,波及太广了,据说在甘肃、宁夏等地,也有这些小报在流传。”

萧敬以冰冷口吻道:“太子创办邸报,为的是彰显陛下和莱国公在治军治国上的功勋,却好像有人不愿意看到此等事流传,看似是在攻击莱国公,将莱国公形容为之前李广一般的奸邪,但其实就是在攻击陛下任人唯亲。”

“那萧公公……”杨鹏就差跪下来求策了。

萧敬终于瞥过去一眼,叹道:“市井的小报,便跟那谣传一般,既有人想以此来攻击陛下,那必是有其目的的,你认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杨鹏道:“是要……让陛下跟张师之间产生隔阂?”

“你还真是眼界长远啊,隔阂?你不觉得,正因为有这些小报,陛下对莱国公更信任了吗?或许就有人是想暗中使坏,挑唆陛下跟朝中文臣的关系呢?”

萧敬的话,令杨鹏大吃一惊。

杨鹏心想,你萧某人盘算事情还真是会另辟蹊径啊?

你不会是想说,这幕后之人,要么是张周自己,要么是跟张周有关系的人?

杨鹏道:“那有没有可能,有人是想借攻击陛下和张师,试图犯上作乱呢?”

萧敬闻言面色不悦。

对你暗示半天,你居然还不“开窍”?

“自己领会吧。”萧敬也懒得跟杨鹏说了,拂袖而去。

杨鹏立在原地,看着萧敬的背影,心里在想:“这位萧公公,是铁了心要跟文臣站在一道了?还是说,这次小报的事,跟他也有关?这种事怎可能往莱国公身上牵扯?他不会不明白这道理吧?”

等杨鹏转身要走,他突然好像是明白到什么,暗叹:“难怪,他是不想让我把这件事往文臣身上牵扯,但他背后攻击的……到底是谁呢?”

杨鹏自以为聪明绝顶,但在一些涉及到政治立场的问题上犯难了。

……

……

文华殿内。

朱厚照一天被临时加了三节课,是为朱祐樘对儿子的一种“惩罚”。

让你小子没事说要办邸报,现在好了,有人故意拿皇家办邸报的事,暗中说有一份也是皇家所编撰的,借此来攻击张秉宽,你小子现在等于是间接帮了恶人。

朕也知道你用心不坏,但属于“好心办坏事”,不能明面上惩罚你,那就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让你专心在课业上,别成天去想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

“我这是招谁惹谁了?”朱厚照上了一天的课,正准备吃晚饭,这边被告知朱祐樘让他再誊两篇文章,誊不完不允许吃饭。

如果敢不照做的话,回头就禁足。

刘瑾苦口婆心道:“殿下,还是写了吧。奴婢刚听来个消息,说是有人在暗地里借邸报的事,攻击陛下和张师。”

朱厚照瞪大眼道:“跟邸报还有关呢?犯得上吗?本宫邸报中可都是夸赞他们的,第二稿本宫都已经看过,不是也没问题吗?”

刘瑾不知该如何解释,但他还是尽可能兜兜转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花了近半个时辰才让朱厚照明白,是有人拿邸报为名义,攻击朱祐樘跟张周。

还把张周形成为大明自开国以来最大的奸臣。

“哈哈哈……”朱厚照听明白之后,也不羞恼,只是在笑。

刘瑾都看懵了。

朱厚照笑道:“那些人是脑子不好使吗?这种鬼话也有人信的?姓张的现在都快得瑟到天上去了,指哪打哪、打哪赢哪,这种能建功立业的名将,纵观史书我就没见一个,就算是诸葛孔明和冠军侯,有他牛逼吗?”

刘瑾无奈道:“殿下,就算是冠军侯和孔明,世人也多有攻击的。这人呢,想获得所有人的认可,那是不可能的。”

“我靠,还有这么不讲理的?”朱厚照好似第一次领略到人心险恶。

好似也明白了,想治国,光用事实上的能臣还不行,还要用他人眼中的能臣,或者说是文人认可的“能臣”。

刘瑾道:“陛下现在很生气,正派东厂的人在查,有人在说,这事可能涉及到张师功劳太大,有点功高震主了,可能是有人暗中想提醒陛下,以方术进言的始终还是方士,不能以治国良材来论。”

“为啥?”朱厚照一脸迷瞪。

刘瑾苦笑道:“大概的意思是说,方术总有不灵的时候,越仪仗于这些鬼神莫测的事情,越容易在治国上走向偏差。”

“嘿。”朱厚照笑眯眯道,“这么一说,好像还挺有道理的,谁知道姓张的以后是不是每次都算那么准?万一哪次不准,正好本宫正在亲征,那……不就遭殃了?”

刘瑾一怔。

这比方还真是……认知深刻啊!还拿自己当例证!

连你都这么想了,那外面的人如此想,也不过分吧?

朱厚照笑着道:“等父皇把暗中传鬼话的人找到,看不把他们剥皮抽筋,到时本宫亲自去瞅瞅。”

刘瑾道:“那太子,这两篇文字……”

“写,干嘛不写?回头我还要去找父皇认个错呢。我就说,是我冒失行事,让宵小之人有机可趁,以至于父皇的一世英名差点毁于一旦,甚至连张先生的名声也大受污损……哈哈,都快编不下去了,我就不信这世上的百姓那么愚蠢,会相信那些鬼话!”

朱厚照一脸得意,好像并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

刘瑾急忙道:“殿下,您见了陛下,可一定不能这么说。”

“哼!”朱厚照轻哼道,“现在外面对姓张的一顿攻击,如果只是把邸报叫停的话,那不等于是跟外人承认,他们说的都是对的?越是这时候,越是要为姓张的功勋大书特书,到时那些奸邪小人就会狗急跳墙,他们就会原形毕露。”

“父皇一向明白事理,我相信他不会被蒙蔽双眼的,拿纸来,我就写一篇上奏,让他知道我的意思!”

刘瑾一个脑袋两个大,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要受罚了。

……

……

朱祐樘看到儿子以文章为名义,所写的上奏。

虽然内容还有些不连贯,但大致的意思是表达出来,表明是要继续彰显张周功劳,以此来跟市井流言对抗,并借机从中找出暗中传播谣言之人。

坤宁宫呢。

朱祐樘拿着儿子的文字,笑着对张皇后道:“太子长大了呀,最近这两年,感觉他一夜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甚至有时候见地不亚于那些给朕出谋划策之人。”

张皇后道:“陛下,太子本来就有您的风范。”

“哈哈。”朱祐樘对一旁站着的萧敬道,“过去跟东厂的人说,就按照太子所言,多印刷邸报,而且多印一些,各地的官府也要对外张贴告示,让世人都知晓秉宽对大明的贡献。”

萧敬道:“陛下,如此会不会显得过分刻意?会适得其反?”

朱祐樘微笑道:“不说,他人怎会分辨对错呢?除此之外,还要找一些人,在暗中帮秉宽传播名声,不需要刻意传他在方术上的能耐,就说他治军和用人上的真知灼见,把他往贤臣的方向引,他是大明的状元,文采斐然,借机也将他的文名多提一下。对了,他的心学,不是在大明各处传播也很广吗?让翰林院的人出面给传诵一下。”

“是。”萧敬脸上挂着笑容,“张先生真是有本事,无论是文治还是治军,都有卓然的成就,世人对他的崇敬也会很多,怎会听信那些谣言呢?”

这话听起来没毛病,连朱祐樘夫妇都没觉得如何。

但其实萧敬话里话外也是在提醒朱祐樘……张秉宽如此牛逼,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情况啊陛下。

人家都是兔死狗烹,你这个把张周越用越邪乎,真就成了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你让朝中文臣武勋怎么混?

不给人家活路,人家能不挑着各种花样去攻击张周?

朱祐樘道:“最好秉宽回来之前,就把一切都查清楚。如果他回来时还没查透,就让他自己来!如今草原未平,此时攻击于秉宽者,便等于是攻击于朕,居心叵测,如此当以谋逆论!都不轻饶!”

……

……

大明江北各处,都在流传着很多有关张周的小道消息。

但对于张周名声的影响,也没多大……愿意相信这些谣言的,本身就是那些对张周崛起带着羡慕嫉妒恨的人,尤其是大明的文人,他们见不得一个贡生出身的张周,在一两年之间就成为大明呼风唤雨的人物。

正好借着有人在暗地里印小报攻击张周,他们也会在市井交谈中,进行一番添油加醋,试图蛊惑更多的人去相信他们的观点。

可市井百姓更愿意看到眼前的事,张周在北关各处所取得的军事成就,是做不得假的,再加上百姓本身就迷信于这种鬼神莫测的人物,他们对张周的崇拜自然也就从市井之间铺开了。

人在沈阳的张周,也是从斥候那边得知了自己被人印小报攻击的事。

对他这样的“名人”来说,他早就适应和习惯了。

对他攻击再多,有那些大臣的攻击来得更加直接吗?

本来就是靠一些特殊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崛起,并成为大明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一点非议都接受不了,张周认为自己这个穿越者会很不合格,因为穿越者首先就要有一颗大心脏,要脸皮厚,不能玻璃心。

对我张某人攻击的人越多,越说明我对时代的改变越有成效。

你们正是认为无法从正规渠道挑战我,才会想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对不起,我张某人就是不受你们的影响。

“唐寅已经过了朝鲜关塞,按照时间来算,再过两天,就能抵达沈阳中卫,已派出人马前去接应。至于粮草等,还要再迟一些时日才能运到,安边侯每日都会派人往回传信,随时防备朝鲜可能有不臣的举动。”

陆完这次来见张周时,已有了定案。

张周笑道:“确定跟我回京了?”

“是的。”陆完一脸恭维道,“下官愿意在您身边效犬马之劳。”

“好。”

张周笑着点头。

他不指望每个大臣都是那种“仁厚”之人,实际上他最初用的这些人,从朱凤、王琼、王守仁、陆完等,骨子里都带着一些“毛病”,就是这些人更多趋向于趋炎附势,否则自己还没能力调遣他们。

既然知道这些人的毛病,还指望他们完全按照儒家仁臣典范的规格去办事,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陆完要为他自己的前途,也无可厚非,不能以其自私或者是功利,来判断这个人不能用。

张周道:“其实辽东也还好,但要在边陲之地长久经营,动辄还会有灾祸上身,真不如到京师安逸的地方,守在天子脚下,无论做点什么事,都能让陛下看到。”

陆完急忙道:“下官并非此意。”

“我知道你什么意思,同殿为臣,想法都差不多,我也不喜欢留在辽东,这半年把我折腾不轻,连生儿子都不能守在家里,如今儿子出生连名字都没有。”张周显得很遗憾。

“莱国公您……”陆完想说,你儿子没名字,直接给起一个,让人传信回京师不就行了?

张周补充道:“陛下说会赐名。”

陆完一听便无语了。

那有没有名字还有什么不同吗?你一个小妾生的儿子,都能得到皇帝的赐名……连你纳个小妾,都是皇帝赐婚……就这待遇,谁人能比啊?

“这两天我也好好轻松一下。”

张周伸个懒腰道,“最近新建伯的进展也很不错,建州女真那边已经迁徙过来大半,将他们中部分的首领和上层,一并迁到京师去居住,让他们跟我一起走。对了,给我征调三千人马陪同……另外我会上奏陛下,让陛下及早定下新的辽东巡抚人选,你不必跟我一起走了,等人到来完成交接之后,你再回京不迟。”

“是。”

陆完拱手领命,随即又提到,“莱国公,还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周笑道:“你我还有何好遮掩的?”

陆完道:“是这样,听说如今民间已有人对您多有攻讦,下官虽无能力彻查,但隐约知晓,消息或是起于江南。”

“哦?”张周好奇道,“你是因何而知?”

张周心想,难道你陆完比东厂的人还牛逼?

陆完叹道:“是因为臣到辽东之前,就有人暗中派人来信,试图收拢,似有人对陛下有不臣之心。”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