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明猛将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杨一清所部已经被压到了极限。

即便退兵五里,鞑靼人仍旧持续不断前来袭扰,且鞑靼人也逐渐发现大明这边火炮和火铳响的频率越来越低,所以他们的攻势也越来越猛烈。

一直到日上三竿,杨一清已经接连得到各处将士支应不住的消息。

要不是有督战队撑着,或许宁夏的边军就已经要溃散了。

“传知各处,我们后续的人马还有两个时辰就过来,再顶两个时辰!”杨一清高声呼喝着,试图把队伍人心给稳住。

张僩凑过来问道:“杨军门,哪还有人马增援来?”

杨一清厉声道:“别人不来,我们还有六七千步卒,他们不过比我们慢了不到一天,天黑之前必会抵达。”

张僩道:“哎呀,不是这么算的,咱骑兵跑一天的路程,他们估摸着至少要两天,就算是明日天黑之前也未必能到啊。且要是他们知道鞑子正气势汹汹,敢不敢来还另说呢。”

杨一清瞪了张僩一眼,而张僩也不说什么了。

此时的张僩早就没了要跟杨一清共进退的勇气,他已经几次问询过后面的道路是否通畅,别人跑不跑不重要,他张僩早就做好了开溜的准备。

……

……

就在大明宁夏将士苦苦支撑时,前线的局势好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鞑靼人突然偃旗息鼓,有很长时间没有重新发动攻势,就好像已经准备放弃跟宁夏地方兵马的周旋。

“咋回事?”张僩本来已经离开杨一清身边许久,这次他骑着马回来,旁边还让人牵着几匹,意思是逃走的时候要换马跑,“杨军门,鞑子这是不准备跟我们打了,要渡河了?”

杨一清没回答。

他站在相对高的地方,用望远镜看着对面三四里之外的鞑靼阵势,连杨一清自己也没摸清楚鞑靼人为什么突然中断了攻势。

过了许久,前线郭鍧带人回来,他骑马到杨一清身边,高声道:“大人,鞑子退兵了,往河岸方向去了,咱要不要追击?”

郭鍧说出这话,中军将士皆都松口气。

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清楚前面的局势,他们本还担心鞑靼人只是想休整一下,但在知晓鞑靼人原来已经开始往河岸退兵时,就好像是老天爷赐了一条命……本来不是被鞑靼人宰了,就可能会被后面的督战队给宰了。

“退了!退了!”张僩听到此消息,兴奋到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杨一清道:“张公公,我也知晓,现在该让三军进行整顿,将士们该用饭用饭,该休息休息,要轮班休息之后,才有精力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状况。”

张僩道:“那杨军门还是通融一下,如果咱追上去,怕是鞑子肯定会纠缠不休的,挡不住……就别勉强了。朝廷也能理解咱,咱一共才多少人马?就算是拼了老命,也抵挡不住比咱多几倍的鞑子啊!”

说到这里,张僩发现杨一清眼神不对,赶紧又补充一句,“要怪,全都怪保国公,如果他带兵来,何至如此?他也不能只领兵,不干事吧?”

杨一清冷冷道:“事到如今,就算明知将士们无力再战,可还是不能退缩。鞑靼人退,我们则必要推进,哪怕是给鞑靼人渡河制造一些麻烦,也是有必要的。”

“啊?这是图什么?”张僩显得很难理解。

杨一清解释道:“以鞑靼人渡河的能力,一次最多运载个一两千人渡河,最后必定会残留个数千人马进退两难,到时我们掩杀上去,那就可以将他们残留于南岸未渡河的人马给击败。”

“这……”

张僩眼前一亮,显然觉得杨一清所说的有道理,不过随即他摇头道,“事不可强求,鞑子岂会一点准备都没有?况且鞑子还会增加渡河所用的器械,或者设下埋伏等我们上钩呢。”

杨一清重新打量着前方道:“传令三军,缓步推进!”

“还要进?”

这下不但是张僩,连一旁很多幕宾和将领,都不太能理解杨一清的“疯狂”。

鞑靼人都已经退了,他们没有趁势跟我们决战,我们已经烧高香了,现在再进兵,那不是推弟兄们去送死吗?

“你们耳朵聋了吗?谁不进,本官杀他祭旗!畏缩不前者,莫说先前的功劳,战后必定会治罪,有一个算一个!”

杨一清第一次感受到带这路人的压力,是让他喘不过来气的那种。

先前无论战局如何发展,他作为巡抚,总是能调遣得动眼前这群莽夫,可现在……这群人已经隐约有不听令的迹象……要不是因为先前有两场战事功勋当底子,这群人知道不听令或者退出战场会让到手功劳不翼而飞,他们或许也不会吃杨一清这一套。

你让我们去送死我们就去?

现在就是给你点面子,我们往前压一压,如果鞑子真的卷土重来,我们逃得肯定比你杨某人快!

……

……

鞑靼人的退兵,在杨一清看来是没有道理的。

但只有鞑靼人知道眼前的困难在于何处。

鞑靼主帅,草原可汗巴图蒙克,在大儿子图鲁的陪伴之下,到了黄河的南岸,然后他惊讶发现河对岸正在进行一场惨烈的战事,而过河的两千多人,已经有很多乘船在往南逃遁,而来不及逃走的,已经被大明将士追杀。

“砰!”

炮弹从天而降,居然是从河对岸打过来的,将河东南岸一处水上所架设的木台子给轰塌,一堆鞑靼人掉进河里。

“救人!”

南岸这边都显得混乱不堪。

而河对岸来不及驾船逃走的,更是慌不择路一般,有的直接跳进水里。

“怎么回事?”巴图蒙克尚且不能看到对面有多少大明将士,因为对面岸边地势是缓慢升高的,很多人是从高处往下逃的,以至于南岸这边也摸不清楚对面的状况。

图鲁道:“据说是老二在对面打了败仗,大明的军队趁势掩杀过来。他们有足够多的火器,我们的人只能退了。”

“不可能!”巴图蒙克语气非常坚定,“大明在对岸,绝对不会派出两千人以上的军队,他们早已弹尽粮绝,不可能还有如此的实力!渡河的有多少人马?”

“回大汗,已经过去两批,有三千六百骑以上。”

“三千六百骑,难道连大明一千步卒都打不过吗?”

巴图蒙克也是恼了。

他是清楚知晓大明军队动向,才会选择在这里强渡黄河的,可现在明明优势已经在自己这边,只要再过河几批人,就能在对面站稳脚跟,并且护送大部分的人马渡河……

这怎么突然就乱了?

大明从哪冒出一路人马,能把自己在河对岸所布置的精锐给打到如此狼狈?

此时第一批跑得快的鞑靼人,已经从对面回来了,而巴图蒙克惊愕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二儿子乌鲁斯,居然出现在第一批逃回来的船只上。

“将他绑过来!”巴图蒙克怒不可遏。

图鲁见到这一幕,是最高兴的,二弟本来还跟他斗法,现在就让你知道什么叫不是你的别争!

……

……

乌鲁斯被绑到了巴图蒙克面前,而更多的鞑靼人,正从对岸往这边逃窜。

“轰!”

又是一声炮响,这次打到河当中,没有打中任何的船只,只是掀起一阵浪花,却让周围临近的鞑靼舟楫吓得加快了南逃的步伐。

“怎么回事?”巴图蒙克跳下马,一把将二儿子从地上给抓起来。

乌鲁斯道:“父汗,大明在对面布置了数千伏兵,我们到的时候没有发现,本来儿已带兵去阻截,结果他们用火铳把我们给打回来,趁势再杀到我们面前……儿已用最大的能力去阻挡,奈何对方火器实在太厉害了!”

这会的乌鲁斯显然不能告诉他老爹,对面大明军队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多,可能也就一千左右。

甚至连他的部曲都知道大明将士不多,可就是大明军队杀过来时,每个人明知对面人不对,就是要逃……这就是之前崔元所使用的“威慑战术”。

二百人就能吓得你们五六千人败退,这次带了七百多人,照比例来说,吓退你三四千人那还不容易?

背水一战?

都以为自己是韩信呢?

况且你们岸边还有船能南下,南边还有大部队能接应,当你乌鲁斯带一千多精锐去交战败退回来时,就该知道人心已经散了,这会你们把船只马上烧了,或许还有拼死一战的机会。

奈何船只你们是烧不了的,毕竟那是你们渡河的基础,且谁也不知道大明一方到底还有多少火器。

“无能!”巴图蒙克怒道,“大明的军队,怎可能会有数千人?定是你怯懦畏战!为什么要过河?守在那边!把他给我塞到船上,运过去!”

图鲁无奈道:“父汗,这件事可能不能怪二弟,船只一直都在来回运人,有的人便趁船南下时,跳上船说是过来接应,结果就……”

图鲁并不是专门为他二弟说话,只是想表现自己的胸襟。

但他所说的,也让巴图蒙克无法反驳。

如果船只全停在对面,谁上船就砍谁,或许也能稳住军心。

但问题是,当乌鲁斯败退到河岸,以为能重新结阵抵挡崔元所部进攻时,那时候鞑靼人的运人计划并没有结束,船只还是会南下到河岸接应人手,那时候靠近河岸尤其是负责护送的军队,就会趁机跳上船,借口要回来传信或者是接人,趁机逃到南岸来。

可一旦有人上船,剩下的人就会估量,觉得船的位置可能不够用,然后一堆人挤着上船。

形成恶性循环,人心自然就散了。

本来乌鲁斯还觉得能支应一下,结果当崔元一方无所顾忌冲杀上来时,鞑靼人包括乌鲁斯在内,都会觉得大明军队是有恃无恐,那说明大明军队的枪炮弹数量足够……连乌鲁斯自己都加入到逃兵的行列。

“父汗,渡河看来有些难了!”

图鲁道,“不如现在就跟南边的大明军队决战,以先前的架势,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把他们给击溃!”

巴图蒙克看着河对岸自己一方被大明军队追击和屠杀的惨状,气得老脸漆黑,却也还算是明智,怒道:“军心溃散,还有何必要计较一时长短?传令下去,从东北边,往大明关隘方向走!”

图鲁惊讶道:“那父汗,如果我们不吞下后面的大明军队,那此战我们就……彻底败了!”

图鲁的意思,就算我们的目的是过河抢劫,现在过河难度太大,可到底还是不能放弃跟大明军队交战,只要能吃下后方宁夏守军部分人马,回去之后至少还有个交待。

如果就这么想顺着河南岸往草原遁走,那才是真的溃败。

巴图蒙克望着图鲁道:“你记住,跟明朝人交战,不要做无谓之争,要懂得取舍。留住军队的精锐,才能在草原上立足,否则……你看看周围的豺狼,他们眼睛中的狼性,还不足够让你警惕吗?”

图鲁好像瞬间明白了他父亲的格局。

跟杨一清所部决战,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让“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情。

你浪费人马去跟大明交战,就算取胜,你也耗费了自己部族的实力,且还可能会陷入到大明军队的合围,毕竟大明各路人马正在往这边集结……

现在要做的,就是保存有生力量,回到草原上。

毕竟巴图蒙克要面对的敌人,更多的还是来自于身边的豺狼,跟大明之间……不过是强盗和院主人的关系。

作为强盗,你在抢不到东西的情况下,把院子拆成什么样,都不如全身而退回到山寨里,因为山寨才是你的大本营。

面子?

从大明有了强大的火器开始,草原人就已经没法顾念何为颜面!

……

……

鞑靼人在尚未将河对岸所有将士都接应回来的情况下,便已经选择沿着黄河东南岸,往黄河下游退兵。

河对岸的鞑靼人,在发现没有船只渡河的情况下,已经基本溃不成军,只能是顺着鞑靼主力的指引,策马也往东北的方向走,那边是河套之地,也是他们出关的方向。

大明的军队会持续追击他们,并且沿途会有大明关隘堡垒的将士出来阻截,没有退回南岸的鞑靼人,是很难在北岸立足,并且有机会叩关离开大明境内的。

所以到中后期,即便很多鞑靼人本身并不会游泳,但他们还是会选择抱着木头等漂浮物,从北岸往南岸游泳,不过多数人还没到河中央,就已经被湍急的黄河水流冲走。

鞑靼人前后反差很大,突然从之前的骁勇善战无所畏惧,变成了仓皇败退。

这让在战场周边的各路人马都有点懵逼。

甚至连黄河西北岸的崔元所部都有点费解,当他们好不容易杀到河边,看着河上漂着的各种漂浮物,而己方将士正在兴奋砍杀人头时,崔元也在瞅着河对岸撤走的鞑靼人马。

“崔大人,鞑子被我们杀败了!”

徐甚非常激动。

先前二百人吓退鞑靼五六千兵马,已经堪称奇迹,后续虽然也斩杀了不少的脑袋回来,也没有像这次一样,直接斩获近两千首级,这还不算在河上被淹死的和被水冲走的。

三场大战,不论对面战果如何,至少徐甚享受到了最大胜利的果实,这一战他们所获取的首功,就比花马池和石沟城多。

重点是……己方还是以少打多,这要是回去……可以被吹成战神了。

崔元则不像徐甚那么失态,他稍微有些庆幸道:“好在鞑靼人没有继续派兵渡河,如果他们再派人过来,我们可能吃不消了。”

“报!”

传令兵随即过来,将自己一方的损失也报上来,“大人,将军,已算出折损同袍将士一百七十多,负伤二百多人,剩下的还有四百多将士。”

崔元这一场堪称是“惨胜”。

别看最开始的时候,鞑靼人有点溃不成军,争相往河对岸跑,甚至不惜落水淹死也不留在北岸。

但等后续多数人发现没有船只南下,组织跟大明对抗时,即便乌鲁斯也跑了,鞑靼人群龙无首,在溃散的情况下,仍旧打得崔元麾下的将士很头疼,一场战事下来,杀敌两千,自己这边也死了一百七十多士兵,伤员更是不少。

这也是因为崔元这路人马的冷兵器单兵作战能力太差,加上身上只是轻甲,很多士兵的伤亡都是被鞑靼人弓箭所射。

一些人还在兴奋冲击,以为上去白捡功劳,结果就被鞑靼人的弓箭射成筛子。

也好在鞑靼人军心溃散,加上鞑靼有一千多人抢着渡河,剩下的人未形成有效的阻击,才令崔元带兵取得这场胜利。

“鞑靼好像撤兵了。”崔元没有去评价这次战事的损失,他还在打量着对岸。

徐甚道:“崔大人不必担心,有杨巡抚和襄城伯这几位有经验的将帅在,必定不会让鞑靼人有机会逃走的。”

崔元这才舒口气道:“我也不知道是怎样,看样子……挺难。”

话说得模棱两可,徐甚也没听明白,到底是谁更难呢?

却在此时,又有传令兵过来道:“大人,有宁夏本地的人马,正在往此处赶来,像是先前在河岸阻截鞑子,后来溃走的那批。”

“他们这群龟儿子的,是来抢功劳吗?”

徐甚听着很头疼。

之前宁夏本地守军奉命在北岸阻截鞑靼人,结果只是象征性放了两炮就跑了,弓箭手都没用上,现在就回来,除了抢功劳,他也想不出这群人还有什么目的。

崔元道:“麾下将士有伤亡,不足以支撑追击,我们要防备鞑靼人另辟地点渡河,能多带一些人马……是有必要的。沿途也要让夜不收去往周边的土堡,招募更多的人来。”

崔元到底还有点见识,知道躺在功劳簿上是没有意义的,如果鞑靼人往东北方向走,只是为了另找地方渡河,那他们之前的胜利就等于是白费。

徐甚问道:“咱人马不多,追下去的话……会不会……挡不住?”

“没事。”崔元用白话回答了徐甚,“咱人虽不多,可鞑靼人一次也过不来多少人,只要我们跟住他们,他们也没法渡河过来与我们一战!我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

崔元说着,望着不远处还在搬抬尸体的人,心中突然有些不忍。

崔元道:“赶紧整顿人马,人头什么的不必带了,最多把耳朵割下来,新建伯从草原出来时,就是带了耳朵,朝廷是认可的。”

徐甚抱拳行礼道:“是。”

……

……

对岸。

鞑靼人正在组织撤兵。

巴图蒙克和图鲁等人,一直在看着对岸,巴图蒙克也想知道,对面大明到底有多少人马。

当看到中后期,鞑靼残余的骑兵,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仍旧可以把明朝人杀得节节败退,最后大明那边是靠人数的优势杀奔回来,把鞑靼人最后抵抗的力量给剿灭……

巴图蒙克的脸色铁青,甚至用剥皮拆骨的眼神望着他早早退出战场的二儿子乌鲁斯。

“二弟,你都看到了。”图鲁趁机落井下石,“明朝的军队并没有太强,他们的火器也不足,你为什么会在那种情况下选择退回来?你守在那边,明朝军队必败。”

乌鲁斯仍旧被人捆缚,看到这一幕,他自己也有些羞惭,恨不能直接跳进黄河洗刷身上的冤屈。

“那是谁?”

巴图蒙克看着对岸一个正在用望远镜打量这边的年轻将领。

图鲁看过之后,他并不认识。

马上有人报告:“大汗,那个人叫崔元,听说是明朝的驸马,先前石沟城南边领二百兵出来的,就是他。”

“居然是他。”

巴图蒙克知道了崔元的身份之后,也显得很感慨,“我以为,明朝除了有张周和王守仁之外,就不再有什么英雄人物,谁知道还有这么个人。他身为驸马,不在明朝的京城过安稳的日子,敢到战场来,还如此无畏应战,以后我们的对手又多了一个。”

图鲁道:“父汗不用担心,这种人在明朝会被人排挤的。”

“那是以前。”巴图蒙克道,“明朝有了张周,会让他们多不少的猛将,因为皇帝赏识这个人。而现在所看到明朝的将帅,都是出自于他的推荐,只是我不明白,一个驸马,怎会被他所赏识,并被他发掘?为什么一切都在张周的算计之中?”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