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九章 任人唯亲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李璋也彻底识相了。

他不需要去琢磨如何耍心机,基本上沿着李荣的路走就行,李荣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哪怕是给张周当牛做马,也比任何自作主张要好上百倍。

临别时,李璋赶紧跟张周约好去北镇抚司的时间,名义是商议案情,但其实就是听张周的号令办事。

“张兄。”

张周马车前,朱凤已经早一步出来,在做等候。

张周点头:“辛苦这么多天,没回去看看?”

朱凤道:“我想开府了,家里的事我不想管,反正家业什么的也不是我去继承,我专心打理好自己的侯府就行。”

因为一些家庭的琐事,朱凤已经准备跟成国公府分家了。

以前在家人朋友眼里,朱凤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什么事都需要别人去给他规划,但随着朱凤从政经验增多,他已经忍不住想当个“大人”,不再接受家族对他命运的左右。

“挺好。”张周点头。

朱凤跟成国公府绑定太深,对张周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因为那时候朱凤做事就需要顾虑家庭的立场。

眼下成国公府是跟他立场一致,但并不代表以后成国公府不会有旁的心思。

朱凤问道:“那永平府的事是了结了吗?我看,锦衣卫要继续查这案子,事态继续扩大,很多人没安生日子过。”

张周道:“知节,你跟这件事也有联系吗?”

“没有。”朱凤道,“我只是为张兄你的名声着想,就怕他们暗中攻讦你,甚至还想对你不利。”

言外之意,如果地方上那些家族自身难保,不敢说会不会狗急跳墙,除了恶意中伤之外,还可能会选择物理铲除张周这个“大明毒瘤”。

“这点你就不用担心了,这几天除了去研武堂,最好你哪都别去,有事的话我随时会派人去找你。”张周对朱凤嘱咐。

“嗯。”

朱凤本来也没多少地方可去,在京城里当个闲人,已算是完成他梦想的一半了。

……

……

锦衣卫北镇抚司。

李璋先一步抵达,牟斌随后也带着郭昂等人进来,给他施礼。

“挺好,没想到在道义上,蔡国公还相助了你们一把,如此一来你们是为大明鞠躬尽瘁的功臣,就算有些地方做得有些过了,但总算没有辜负皇恩,无论是朝中文臣,还是地方上的官宦,对你们都挑不出毛病。”

李璋先出言宽慰。

郭昂上前问道:“李公公,卑职是如此体会的,意思是否是说,永平府的事还是会继续查,但有些被抄家的人,要将他们排除在涉案人中?”

“嗯。”

李璋顺带瞅了牟斌一眼,他知道郭昂这是替牟斌问的。

牟斌自己在朝堂上吃瘪,似乎也老实本份了,连问话这种事,都让手下来。

郭昂道:“那到底是哪些人可以排除在外,哪些人又不能?”

李璋皱眉道:“你们锦衣卫办案,都是靠走关系讲心机的?不以事实为准吗?谁落罪,谁不落罪,这要看其是否真的有罪,这还用教给你们?是不是应该让刑部的人来给你们授课?”

郭昂一脸尴尬道:“据说是大理寺的人也会参与进来,怕会挑刺。”

李璋摆起了厂公的架子道:“你将事办好了,旁人自然挑不出刺。重点不在证据如何,进展如何,而在是否遵循了蔡国公的指示,你认为大理寺的人就有资格跟蔡国公叫板了吗?”

“李公公的话,真是醍醐灌顶,卑职受教了。”郭昂赶紧做出必恭必敬的姿态。

牟斌这才问了个不太着紧的问题:“那蔡国公今日会前来吗?”

李璋道:“约过时间,但也要看蔡国公是否有空暇,他已有月余不在京师,回来之后自然会忙于公务的,他虽主导此次的案情,但具体的查办等事,还是要你们去落实,也别每件事都去问询。先整理个名册,给蔡国公递过去,让蔡国公对案情更了解一些。”

郭昂感慨道:“先前的确未给蔡国公递过案卷,即便如此,蔡国公就能在朝堂上力挽狂澜,让朝中大臣无话可说,看来蔡国公一直都深藏不露。”

“否则呢?”

李璋面带阴暗之气道,“你真以为蔡国公到了永平府,是两耳不闻山下事?这永平府上上下下的事,可都瞒不过他。且还有个献殷勤的蓟镇刘巡抚,此人或会在短期内就调回京师,这可是一号人物。”

郭昂问询道:“那要不要特地去打点一下这位刘巡抚?听说他……”

李璋道:“不用你说,咱家也知道,此人并非清廉如水之人,身上还带着一些为世俗所不容的毛病,但这种人也是急于要往上爬的,只要他有能耐,就算有些劣迹,那也是陛下能忍的。陛下也不希望朝野上下都是一群以清廉自守自居,却待人刻薄寡恩之徒。”

郭昂道:“那卑职这就让人去写卷宗,今日就给蔡国公送到府上去。”

“也别先急着给蔡国公瞧。”李璋有些着恼。

郭昂先是怔了怔。

牟斌提醒道:“自然是先给李公公查验过,没问题再给蔡国公送过去。”

“是。”郭昂就算是揣着明白,这会也要装糊涂了。

……

……

当晚。

由锦衣卫千户孙上器,来给张周送案宗。

顺带张周还给孙上器诊治了一下伤口,将孙上器感动到不行,毕竟以张周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嘴上关心一下下属的伤势就算是给面子了,现在居然亲自治伤,孙上器有种没有投错人的想法。

张周道:“伤倒也没大碍,不过还是要静养。最近孙千户你东奔西走休息不足,也很容易导致伤口再崩裂。”

孙上器应声道:“公爷您说得是,但卑职毕竟是听命办事的。”

“那就先调来重新跟我几天,除了偶尔送送案子,跟锦衣卫对接一下,你无须做旁的事。”张周道。

“是。”孙上器低下头。

随后张周拿起卷宗在看。

孙上器见张周看得认真,也不由在旁做了一下注释:“公爷您看,永平府涉案的家族,目前就算是排除了一些,也有十四五家,其中多都带着姻亲关系,关系都很紧密,因为先前已经拿到了……一些证据,所以治谁的罪让谁可以脱身事外,都不好说。”

张周道:“地方官府呢?”

孙上器道:“先前有地方官数人,也被卷进来,但牟指挥使认为尽可能不要去动当朝为官之人,所以后来就算是地方的属吏,也都给释放了。但其实本身……这些人涉案比较深。”

“是啊。”张周笑道,“以地方衙门办事的人,若是不涉案的话,只怪地方官绅,怎么都说不过去。”

在大明,律法仍旧仅限于县级以上的衙门,中下层的事务多半还是由乡绅来解决,而衙门中跟乡绅对接的,并不是知县这一级,而在下面各级的属官和皂隶。

这些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先前对矿场闹事等事,有这群人发动组织的影子。

孙上器问道:“那公爷的意思,是将这群人给下狱给问罪?”

张周道:“办案,不能不办贼首,好像敢出手伤你的人,也并不是地方几个只有田产的族人敢做的,难道不应该把手上有刀的人,先列在这卷宗之中?”

“是。”孙上器好像领会了张周的意思。

张周再感慨道:“除恶务尽,我也想在永平府打个样,毕竟以后各处都会开矿,很多人看来我这是劳民伤财,甚至是危害大明,我也知道如此会遭遇到阻力,奈何大明想要富国强兵,也非要有这些矿场作为基础。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孙上器道:“公爷一心为朝廷,若是谁出面阻止,那就是与大明为敌。”

“嗯。”张周点点头。

随后张周又看着名册。

孙上器道:“在这名册之中,赵家一脉,连同这几户,是先前闹得最凶的,也跟他们在地方上有深厚背景有关。在案发之后,赵家有几人甚至提前得悉风声,先行遁走,这次……有证据的人,也都指向他们。”

张周笑着问道:“那有几人,是真的涉及到通番的呢?”

孙上器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因为很显然的,什么通番,只是李荣最初给定的罪名,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说到底就是随便乱给安罪名,但私下跟外夷通商,这点其实很多边陲的家族都有涉猎。

就好像辽东巡抚张玉的案子中,也是因为这个。

张周道:“定罪的事,我还要再斟酌一下,你也不必操心,只管把两边的话互相带到就行。这次的事情之后,你的官职或还有提升的机会,多跟下面的人搞好关系。”

“卑职不敢有妄念,只希望能尽心办事。”

孙上器毕竟不是朝中核心派系出身,本来他也不过只是个锦衣卫百户。

短短三年之间,已成为锦衣卫千户,对他来说人生目标已经达到,再往上升,是他生平所不敢想的。

张周点点头道:“有能力就不要忌讳升官,就好像我一样,有时候也不需要在意他们有何看法,只有晋升高位,才有更多的机会为朝廷效命,在底下,再有志向,也是给人跑腿。大事还是需要更多的渠道,才能完成。”

“是。”

尽管孙上器听得不是很明白,他也多少明白了张周对自己的信任。

也是因为孙上器读书本来就不多,最多算是识字不是文盲,让他理解大道理是很难的。

但在张周看来,以孙上器的品性,倒是可以好好器重一番,之前也没有给孙上器太多立功的机会,以后就可以放心大胆使用,反正他张周现在也不用避讳什么任人唯亲的名声了。

除了唯亲,还能唯别的吗?别人谁会听他的?

……

……

夜里一直到很晚,张周都在书房查看那份名单,还有详细的案宗。

一直到蒋苹渝过来给他送热茶,张周才抬起头问了问时辰,也才知道自己好像挺拼的,刚回到京城就要进入到这种连轴转的工作模式。

“老爷,这些是什么?”蒋苹渝好奇问道。

“案卷。”张周道,“别看这一张张的纸不起眼,但随便一句,都可以让人家破人亡,到现在已经落罪有十几户人家,从家主到家仆,牵连过千人。”张周言语中也带着一些慨叹。

锦衣卫办案,相当于是在彰显皇权。

现在列在名单上的是这些人,下次可就指不定是谁了。

给皇家办事,最讲求的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周也很清楚这点,在这时代想把握命运,似乎只有自己取而代之一条路。

但造反谈何容易?

尤其是在一个相对安稳的朝代之中,作乱成功的概率近乎为零,而张周眼下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实现抱负的方法,就是利用皇帝的信任,但谁又知道这种信任是否能长久?

张周招招手,让蒋苹渝在他旁边的凳子上坐下。

蒋苹渝目光还放到那些纸张上。

显然蒋苹渝自己也好奇,定罪落罪什么的到底是怎样的流程,还有就是关心自己和张周的命运是否有一天也会被这些所谓的卷宗所左右。

“老爷,这些人里,是不是也有女眷?”蒋苹渝问道。

“嗯。”张周道,“这次的罪行会比较大,很多女眷其实已经被官府所收押,如果最后罪名成立,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跟以往大相径庭,流离失所都是轻的。所经历的很多事……不可想象。”

蒋苹渝道:“那是挺可怜的。”

张周道:“连坐便是如此,与家族兴衰荣辱与共,规则之下也无可厚非。你也无须担心我们自己家的事。”

“嗯。”蒋苹渝点头。

“倒是最近,应该把家里多收拾一下。”张周也要给蒋苹渝找点事情做,“顺带将几个铺子也打点一下,回头城外再置办个庄子,偶尔我可能出城一趟,去办点事情。再就是让卿儿她们也都做点事情,也别总闲着。”

“老爷,家里的事,您就不必担心了。”蒋苹渝倒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角色。

贤内助。

不让张周为家里的事操心。

张周微笑着点点头道:“张君的课业,你也多督促着,在朝为官,难以顾家。家里的人气也是该再兴旺一些,位极人臣,也要有点位极人臣的模样。”

蒋苹渝抿嘴一笑道:“老爷莫要乱说,被外人知晓可就不好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