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九十三章 慈不掌兵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人马一行,用了一下午加上一个上半夜的时间,才把兵马和俘虏、牲口全都塞进阳和口,因为阳和口地界小无法全数安置,很多俘虏还要被押往阳和卫和天成卫两座卫城。

对于地方将官来说,光是安置这么多俘虏的人畜就是很棘手的事情,大明边关似乎并没有那么多草场给安置如此多的牛羊牲口。

至于兵马张周则停留在阳和口内。

将士们接连行军,早就疲惫不堪,临时安营扎寨,多数人都早早进入梦乡。

对于草原情报的刺探也没有停歇,夜不收真就做到了夜晚都不休息,当晚就将火筛本部人马的情况调查清楚,却是火筛驻扎在猫儿庄没有再南下。

第二天天没亮。

王守仁拖着疲惫的身躯,以及放松的心情,在营帐内见到了正在跟宋宪等人交托防务事宜,王守仁也是等宋宪等人离开营帐回城楼之后,才进来找张周。

“伯安,起这么早?”张周笑望着王守仁。

王守仁拱手做了见礼。

来的时候,双方还是共事关系,无论官职高低,至少是同年进士,一个是近佞而另一个则是正统官宦子弟出身的进士,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但经历草原一行之后,王守仁也逐渐把自己当成张周一伙的。

王守仁道:“心中记挂草原的局势,睡不多久便总惊醒,怕有何事来不及调遣。”

张周微笑点头。

还不如说王守仁之前于草原马车上睡那一觉,基本把精神补回来了,突然只是两天两夜不休息,身体还有点不适应……

之前都是七八天不正经休息,才两天两夜,身体还觉得能再抗一抗,再是因为回到大明的边关之内,心理上彻底放松,也就没那么困倦。

“火筛驻兵猫儿庄,不进不退,估计不敢像当初亦思马因遭遇威宁海之败后,还敢来犯大同。火筛的锐气,是被你给打没了。”

张周所提到的,就是曾经草原一时的雄主,太师亦思马因在成化十六年遭遇王越、汪直带兵偷袭威宁海之后,气急败坏带兵来打大同镇,被镇守大同的总兵范瑾给击退,因为当时巴图蒙克尚年少,草原国政近乎都被亦思马因一手包办。

亦思马因曾经霸占巴图蒙克的老娘,也曾是草原一代牛逼人物,但结局却是惨淡收场,因内乱而死。

四下无旁人,王守仁当然不会在张周面前居功,他道:“应该说是张制台用兵有方。”

“呵呵,你还是太自谦啊。”张周笑着。

二人正说着,门口孙上器的声音传来:“先生,大同总兵王玺,已带兵到二十里之外,派快马前来知会,并请求入帐拜见。”

张周笑道:“来得够快。等他来了,来见我。”

大同巡抚洪汉没来,总兵官王玺却先来了。

王守仁本还想问问张周这是没休息,还是早早起来了,但现在大同那边来人,他就不好再多问。

张周却是打个哈欠,自行回答了王守仁:“昨夜也没休息,正困倦中,我接待一下此人,回头用兵之事你来跟他说。”

“这……不合适吧?”

王守仁虽然在草原上调遣了宣府曾经的总兵官马仪,但他自问跟大同总兵王玺没任何的交集,自己说的,王玺能听进去?

张周笑道:“此人无大才,他要是不听,你告知于我,我卸他职。”

王守仁心里觉得别扭。

张周的话,听起来对他很信任,但总觉得张周有一股霸气,而且是外露的那种,又是要把火筛打成漏勺,又是说要提拔他当巡抚,又说要卸一个没参与战事的总兵官的职……

换了以前,王守仁只能认为张周这是受宠信过头,太飘了。

但他现在突然也能理解张周的心境。

人无威信,就难立足,尤其是在西北这种群狼环伺的地方,说草原满地饿狼,但现在连火筛都被打成乖兔子了,大概张周这种更忌惮的是不作为甚至背地里找麻烦的大明边将。

当王守仁明白这一点,他也就要多学学。

光靠战场上的用兵战略,他是没法在西北立足的,那就要拿出点“王霸之气”。

说浅白点就是……我就是牛逼轰轰,你们不服试试!

这招对朝中的儒官不好使,但对西北这些边将似乎是非常管用的。

……

……

王玺随后来求见张周。

张周打量着王玺。

大明近几十年来,有两个王玺曾经做到大同总兵的职位,一个是在成化年间镇边有功的,在弘治元年死在任上的。

而另外一个,就是眼前这个王玺,其年岁四十多,却是大明有名的医生,曾写过《医林类证集要》十卷,其在历史上于弘治十三年六月,因抵御火筛寇边不力,跟巡抚洪汉一起被召还,当年十二月被定罪,但洪汉是被夺职闲住,而他则被发往陕西镇番卫戍边,自此政治生涯全毁。

同样是职务犯罪,历史上被马中锡参劾贪赃枉法而被罢官的马仪,就是“冠带闲住”,差别就出来了。

张周面对王玺没好脾气。

他冷冷道:“王总兵来得可是时候,万一火筛追兵到,正好能趁机给本官收尸呢。”

王玺一听,噗通就跪在张周面前,一脸恭谨之色道:“制台大人见谅,末将一切都乃听令于洪中丞,是中丞大人吩咐,出关隘之有若遇胡人靠近,则必要引兵退回关内,不可恋战。”

张周冷笑道:“那你遇到胡人了吗?”

“未……未曾。”王玺极力为自己辩解,“但哨探来报,说是火筛已陈兵于猫儿庄,不得不回撤。”

王守仁都听不下去,皱眉道:“错了,火筛陈兵猫儿庄,是昨日的事,何以你在出兵时会遇到火筛?”

“可能是……战报有误。”王玺本还想借今天的事,糊弄一下张周。

但现在也知道不好糊弄了。

因为现在关塞之外,到处都是大明的夜不收,而火筛似乎也不敢南下,大明边军包括夜不收在内,都硬气起来。

就是在你火筛的眼皮底下探查情报,草原形势一览无余,就问你火筛能把我们怎么着?

张周道:“就因为一个战报有误,你差点令我大明出征三千将士不能归家,你可知罪?”

王玺马上磕头,差点都要把头给磕破:“还望大人恕罪。实乃末将为大明边关安稳着想……还请恕罪……”

不断说恕罪,至于是否诚心悔过,也没人知道。

王守仁看向张周,突然理解了当上级的威严有多么重要,这会他更是在盘算自己以后怎么来当巡抚,怎么来治边。

这都是“学习”的机会。

以前王守仁是不会琢磨这种事的,但他现在也瞧出来,自己跟张周一样,都是新科进士,入官场没几天,同样也都有军功在身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了一定的资历和威望,剩下的……就是照葫芦画瓢。

慈不掌兵。

“你的事,本官会跟你计较,但不是现在。”张周道,“如今火筛就列阵于猫儿庄,你可愿意戴罪立功?”

“啊?”

王玺一听就蔫了。

这意思,让我带兵去跟火筛玩命?

张周道:“看你这样子,无丝毫戴罪立功的心思啊。”

“没有……末将愿意效命,还请制台大人给机会。”王玺心里一万个不乐意,却还是要表现出自己有要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信念。

说话之间马仪从帐帘门口进来,他是奉张周命令来的,看到地上跪着的王玺那熊样,一脸不情愿还在那装样子,心里便有些厌恶。

都曾当过总兵的人,虽然我也不是什么好鸟,但就怕人比人。

窝囊还是你窝囊。

马仪终于也硬气了一回,现在也可以瞧不起同僚了。

谁让老子去过威宁海,已经戴罪立功过一回?

张周道:“没让你出兵猫儿庄,说白了,我炮不够了,需要点铁什么的重新铸炮,大同镇能提供多少?”

“嗯?”

王玺有点没听懂。

兜了个圈子,居然是跟我要铁,要辎重?

王守仁催促道:“问你话,就赶紧回答,如今抵御火筛来犯乃第一要务,你不会分不清主次吧?”

不知觉之间,王守仁说话之间,有点跟张周一唱一和的意思。

连说话语调都带了几分相似。

张周不由望了王守仁一眼。

看样子……王守仁身上都带着一点“痞气”,不会是你王守仁跟我学坏了吧?

我说话这样,是因为平时我就这样,在皇帝面前也这腔调,而你以后还是要当哲学家,当“半圣”的人,就不必跟我学。

王玺可不熟悉王守仁的为人,也不知道王守仁的改变,但现在他知道王守仁很牛逼,能带兵奇袭威宁海的能是易与之辈?他急忙道:“但凡总兵府能调度的,末将必当尽心竭力。”

“那就给调过来吧。”张周道。

王玺不解道:“制台大人,这……阳和口,调这里?”

张周道:“怎么?瞧不上阳和口?当年正统十四年也先就是从阳和口突破大明防线进关,酿成后来剧变的,这里地势如此重要,本官不在此驻守去何处?哼!本官人在何处,哪里就是前线!”

王玺脑袋瓜有点不够用。

在他看来,明显是正对猫儿庄的地段更为险要,而阳和口对于防御猫儿庄驻扎的火筛本部,似乎是有点偏。

一旁的马仪道:“制台大人只要在阳和口,鞑靼就不敢来犯,这道理都不懂吗?”

马仪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本事,说话都很有腔调,显得气势十足。

副总兵愣是说出总兵的派头。

“是,是。末将……是否现在就回去调遣?”王玺请示。

张周则好像说累了,看了王守仁一眼道:“剩下的事,交给王中丞跟你交接,对了,别看现在王中丞只是兵部主事,但本官已上奏朝廷,以其为都御史来镇守边关要隘,本官身为宣大总制有权临时委命督抚官员,他目前尚不寄守一隅,待战事推进之后,朝廷委命状自然就会到来。”

“是,是。”

王玺这才知道,原来这位牛逼轰轰的王守仁,已经当上挂名的巡抚了。

而且张周说了,当巡抚也不一定非要当大同巡抚或者宣府巡抚,就是自创个阳和口巡抚,在战时也是可行的,谁让张周是宣大地界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

我自己麾下怎么委命官员,当然是我张某人说了算。

……

……

张周打着哈欠就回内帐休息了。

王玺还有点没摸清楚门道,怎么先前还一副气势汹汹要杀人的制台,转眼就跟个痞子一样,一点都不顾形象,就这么走了?

就算你入官场时候不长,但你也是进士出身,还是大明的状元,总该跟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一样顾着点形象吧?

王守仁见王玺的目光朝着张周离开的方向在发愣,提醒道:“张制台从宣府出发,连续行军到猫儿庄,解我大明出袭威宁海兵将之困,可说是尽职尽责,一路旅途劳顿到现在都还未休息。相比而言,再看看你们大同镇的将官,明明出塞百里便可到,竟都畏缩不前。”

“是,是。王中丞您教训得是,这不末将……一直都没机会聆听张制台和您这两位大能之人的教诲?以后定然不会了!”

王玺现在也看出来,王守仁就是张周的代言人。

巴结张周有点难,因为连保国公、张鹤龄这样的给张周提鞋,张周都还不稀罕呢,你一个没有爵位在身的大同总兵官算个屁?

还是巴结王守仁这样新崛起的巡抚,比较有搞头。

王守仁道:“调遣生铁和粮草、辎重之事,不必你亲自去,你派人去便可。本官也会以手谕跟洪中丞打好招呼。”

“您……”

王玺差点想说,你好像也只是个巡抚吧?

而且论官职和资历,你凭啥用手谕直接去跟大同巡抚对接?

“是用张制台的手谕。”王守仁补充。

“是,是。”

王玺这才意识到,自己要赶紧收起轻慢之心才好,不然光是说错话这一条,就容易巴结不成,给自己脑门子扣个屎盆子。

王玺这次也学精明了,主动问道:“那王中丞,如何布防?末将此番只带来三千骑兵,都乃精锐……若是配合天成卫、阳和卫等处兵马,临时可抽调骑、步七千以上,加起来就是……一万余。”

王守仁摇头:“不是精兵,出关隘之后也无济于事,如何跟火筛正面迎战?”

“这……”

王玺心里在叫苦。

感情你们宣府来的兵就是精兵,我们大同镇的都是孬兵是吧?不带这么地域歧视的。

“如今有张制台亲自坐镇,所谓的排兵布阵,更多是要彰显威风,大明的军旗多绣几面,最好沿着关塞都给布置上,骑兵就在关隘之前做巡防,也不怕被狄夷斥候发觉,甚至就是给他们看!到时他们会不战而自退。”

王守仁给安排了一下。

既然张周让他去给王玺排兵布阵,那就按照张周的意思来。

他明白,这也算是张周给他的考验。

王玺道:“那张制台……或者是王中丞您,几时带兵去跟火筛交战?”

王守仁皱眉道:“要退兵,何须亲自迎战?令火筛覆灭,对于草原格局,有大的助益?此时正是草原内部变乱之时,我等坐山观虎斗便可。”

去你个大爷的!

王玺听了很想骂人。

你们之前怎么不说要坐山观虎斗?直接派兵奇袭威宁海,还让我们大同镇配合出兵,现在打完威宁海了,才记起来要当渔翁了?感情就是耍我们玩呢?

“出兵之战略,虽为陛下所定,但具体用兵策略如何,当以前线实际情况为准,还要张制台和诸位边关将士审时度势,如同你们大同镇在出兵之后便回撤一般。”

王守仁这是在堵王玺的嘴。

是你们大同镇不听皇帝的号令,出兵之后便回撤了,现在你还敢质疑皇帝和张周对于西北战略的正确性?

不用说陛下和张周,就连我,你也没资格质疑。

军功在谁那,谁就硬气。

不服?

王玺叹道:“火筛常年袭扰我边关,如今有机会将其一举覆灭,能震慑草原豺狼,若是就此放过机会的话……实在可惜。”

王守仁摇头道:“张制台走的时候所说的话你没听到?”

哪句?

王玺琢磨了一下,张周先前说的话就多了,好像都是不痛不痒的,要么跟我伸手要辎重,要么喝斥我,还说要事后追究……

“炮不够,威武天火药不够,若足够的话,还用固守在关隘之内?王总兵啊,大明要出兵也是要讲实际情况的,你身为兵将,听号令便可,如何用兵可不是你该考量的。”王守仁道。

王玺心说,你又不是大同巡抚,凭啥来指挥我?

但他随即把傲慢的心态摒除,陪笑道:“末将愿意效命。”

马仪道:“王总兵,听令行事很重要,本将在草原上,便是听从号令,方取得大捷。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利用大同镇的物资,来协助办事,朝廷自会有所封赏,可不要自作主张。若洪军门有号令传来,你也该分清楚,到底要以谁的号令为先。”

“当然是张制台。”王玺道,“哦,还有王中丞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