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一十章 一招鲜吃遍天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朝鲜国都汉阳城内。

徐经将一份委命状呈递到了唐寅手中,唐寅也是惊讶于手上的委命状。

“伯虎兄,恭喜了,陛下任命你为蓟辽总制,这蓟辽地面就是以你的官职最高,以后你可谓是出将入相,前途不可限量。”徐经脸上带着极大的恭惟。

唐寅道:“没有什么密旨来吗?”

徐经一怔,随后摇摇头道:“没听说有什么密旨。”

唐寅一拍桌子道:“那这是让我们在这里做什么?出使这么长时间,事情都没做,难道就让我们老死在这里吗?”

一时间场面有些尴尬。

徐经是来恭喜唐寅高升的,结果唐寅好像在自怨自艾,以至于二人有点话不投机。

“其实这里……也挺好。”徐经脸上有些惭愧。

身为江南富户之子,本来家境优渥,并不缺钱财和物质上的东西,可到了朝鲜他才知道什么叫人上人……在这里,他即便只是个副使,朝鲜人也把他当祖宗一样对待,每天好吃好喝不说,酒色财气一样不缺,更重要的是走到哪都有面子,每个人都要巴结他,是诚心诚意那种。

徐经甚至觉得,可能留在朝鲜过个几十年,也不是什么坏事。

唐寅道:“这就随我入他们的王宫,见朝鲜国主。”

“你……”徐经提醒道,“咱这样,会不会有些冒失?”

唐寅冷冷道:“眼下就是要出兵辽东,还要出兵草原,如果朝鲜不出兵的话,那他们就不配给大明做藩属国,我们到此将没有意义。”

……

……

朝鲜王宫内。

国主李怿,小心翼翼接待唐寅,甚至跟唐寅都不能平起平坐,完全是把唐寅当成自己的先生。

这也让唐寅有点不太好意思,人家对自己尊敬,尤其面前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曾经还是他一手将此人扶植上了王位……种种前因后果,让他不忍心就这么夺了眼前这少年的王位。

“唐先生,最近我都在学习明朝的礼仪文化,平时的教习告诉我,一定要恪守儒家的礼数,如此才能治理好一方。”

李怿的汉语说得非常通顺。

这也让唐寅很意外。

毕竟之前见面的时候,李怿的汉语还很蹩脚,没想到每次见面,这孩子都会有进步。

唐寅道:“国主殿下,我也就明说了吧,朝廷派我来,主要是以朝鲜协同朝廷出兵辽东及草原,抵挡女真和蒙古人,这些鞑子一向为患于边陲,不但对朝廷造成损害,连你们朝鲜国,也会遭受他们的侵略。”

“是的。”李怿认真道,“我已经跟下面的臣子商议过,他们也认为,应当配合上邦来铲除边患。他们同意调拨五千兵马,交给唐先生来调遣。”

“五千?太少了!”

唐寅见李怿也算是懂事,知道该给兵马,但就是这数字……这不是糊弄人吗?

随即唐寅就想到了当初朝鲜派所谓的五千兵马,协同他在多壁城坚守的时光,当时可真是……坑爹。

唐寅义正言辞道:“我希望殿下能明白,陛下的意思是让朝鲜尽全力来做这件事,这既是为辽东的稳定,也是为朝鲜国的稳定。我认为,你们应当出兵五万。”

“没有……”李怿明显是有些慌乱道,“我们没有三万兵马。太多了。”

“那就两万,不能再少了,只要给我这两万兵马,我马上带他们出征,粮草也要由你们来配给,如果延迟的话,等辽东和草原的战事结束,你们还没有派兵的话,陛下必定会再派人来问责,到时候……我也不想看到这种结果。”

唐寅的神色非常冷峻。

这就有点在威胁的意思了。

不给兵?不给粮?

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李怿显得很为难,但还是点点头道:“我会认真跟臣子商议这件事,还请先生再给我一点时间。最近我学习了中原的一些文化,还请先生指点一二。”

“没时间。”

唐寅摆摆手道,“请殿下马上召集人商议,最好明天就能让我带兵出征。如果不顺利的话,或许我也只能如实上报了。”

“是,是。”李怿只能忙不迭应着。

……

……

从景福宫出来。

徐经带着一脸慨叹道:“伯虎你可真是有勇有谋,看你在朝鲜那小国王面前,丝毫不丢大明的脸面,且能让他唯命是从。何等气魄?”

唐寅本来就有些气恼,闻言侧目望着徐经道:“你可有想过,要是他就这么继续拖着,我们能怎么办?”

“这……”徐经迟疑了一下,勉强一笑道,“给多少兵马,我们用着便是。”

唐寅道:“你知道陛下为何要以我为蓟辽总制?”

徐经道:“这是陛下对你的信任。”

唐寅语气仍旧显得很生分道:“陛下这是让我带兵进朝鲜,拿下朝鲜的王城。扶植国主什么的,完全没必要,最重要的,是让朝鲜彻底臣服。”

“那……伯虎,我觉得这一切都挺好,可就是……朝鲜人跟我们好像不太一样,要是他们不顺从呢?师出无名啊。”

徐经似乎也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

唐寅道:“不然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来?想要师出有名,就需要我们做点事情。”

说完,唐寅用略显狠辣的眼神望着徐经。

徐经看了这眼神,不由带着几分背脊发凉。

眼前的唐寅似乎很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就是个混世的公子哥,可现在……有点那杀伐果断的意思了。

徐经甚至在想,你不会把我宰了,然后说是朝鲜人干的,然后这样就师出有名了吧?原来在朝鲜享受生活,也不是好事,还要承担这种风险的?

“就要拿他们出兵的事来做文章。”唐寅道,“给他们最后的期限,明天必须要出兵,如果不能出兵的话,我们就连夜离开这里,回辽东。”

“回去了?”

徐经甚至有点舍不得。

唐寅厉声道:“等我们快到辽东时,兵马就会杀过来。”

徐经道:“那万一他们追我们呢?”

唐寅冷笑道:“你麾下的几百护卫亲随,难道是吃素的吗?这种时候,我们更有理由出兵了。”

“嘿……”

徐经想说,你还真是一招鲜吃遍天。

当初用几百人马就完成了朝鲜国内的颠覆,这次你还想照葫芦画瓢?

只怕人家朝鲜人也会有防备,哪能那么容易呢?

……

……

辽东镇。

辽东巡抚杨一清,本还在调兵遣将,完成对女真人的围剿。

这天他人在抚顺,刚见过张周派来开煤矿的人,心中还在想要不要就此跟朝廷上奏,甚至跟传统文官接洽一下时……又收到皇帝所下的密旨,让他派兵往朝鲜边境靠近。

辽东副总兵彭鉴得到杨一清派人传话,急忙到杨一清的帅帐去相见。

“大人。”

彭鉴见到杨一清,也觉得见到了稀罕人,虽然杨一清人在抚顺督战,但平时很少能见到其人。

杨一清跟王守仁这种亲自领兵上阵,事事亲力亲为的将帅并不一样,杨一清更注重远程的谋划……当然让他亲自去领兵,也并不显得拖沓。

进退有度的人物。

杨一清道:“调三千骁骑,配备火铳和火炮,往朝鲜边境靠拢。”

“大人,这是要打朝鲜吗?还是说……要从另外一路,斜插女真人的后方?”彭鉴也算是合格的将帅,从杨一清的命令,分析出有这两种可能。

这么古怪的调兵方式,要么是为了打女真,要么是为了打朝鲜。

杨一清放下手上的密旨道:“你知道如今增加了蓟辽总制,第一任的蓟辽总制是何人?”

彭鉴道:“似乎是……工部的唐侍郎。”

“你知道陛下为何要以他为蓟辽总制?”杨一清再问道。

彭鉴试探着说道:“听说此人乃是蔡国公的同门,且是同年进士,还是出自江南同榜……”

杨一清一怔。

连杨一清都没想过,原来唐寅跟张周的关系如此“亲近”,是同门也就算了,还是同榜的举人、进士,只是在朝所得到的待遇不一样,但人家好歹也算是同乡。

既是乡党,还是年谊,又是同窗……

杨一清收摄心神道:“其实陛下以唐寅总制蓟辽,更多是因为他熟悉朝鲜境内的形势,如今朝鲜的国主,也是当初由他代表朝廷委命和扶持的。”

彭鉴道:“陛下的意思,是要以蓟辽来挟制朝鲜,甚至是打下朝鲜?”

“有这层意思吧。”杨一清没再详细解释,他也不屑于跟这些武将一样,提到一个人,先去想这个人跟权贵的关系。

甚至对彭鉴的心态都有些厌恶。

“你马上调人靠近朝鲜边境,路上若是遇到女真人,便正面交锋,等兵马快要抵达时,会有新的指示给你,记住沿途不可冒进,同时也不要太过于张扬,尤其不要引起朝鲜人的警觉。”

“是。”

“顺带调拨一批粮草,运送到海西的北部人马,最近我可能要回沈阳中卫,这边事情就交给下面的将领。冬天北方气候寒冷,战事不会推进太多,这边的事……暂且就交给你了。”

……

……

三屯营。

张周从别院的卧房出来,此时已经是半夜,只有后院一条走廊还挂着灯笼,北风呼啸之中,张周看了看外面已经飘下来的雪花,大概也知道,北方的战事也到了不得不收场的时候。

“大人。”

孙上器带着彩黄氏来见张周。

张周只是一摆手,意思是先让孙上器把彩黄氏带到适合说话的地方,他暂时没时间去搭理这女人。

随后张周到了前厅,见到了风尘仆仆而来的张永。

“见过张先生。”张永见到张周,显得异常恭敬。

张周笑道:“张公公,你可是大忙人,我见到你,对于北方的战局等事,也能放下心来了。”

张永急忙道:“先生您取笑咱家了,咱家就是跟随在您身边,按照您的吩咐做点事情,还是您差遣的兵官能治理兵士,将战场收拾妥当。还有您的深谋远虑,以及运筹帷幄……”

不管怎样,张永上来就是对着张周吹一顿彩虹屁。

二人落座,随后张永才感慨道:“话说从西北过来,这一路上……可是很辛苦。”

张周问道:“不知西北的情况如何?”

张永似乎是有口难言,叹口气,道:“就那样,没有一处不缺兵少粮。就连大同也是如此……看起来一切都改善了,其实都还是老样子。现在军中高层都在说,就等来年您的新作物,能让将士们吃饱饭了。”

张周道:“北方用兵,一向最大的麻烦,就是缺少粮饷衣物等,将士们到底还是不能全心全意去打仗,完全不顾屯田和生产,将士们也需要吃饭穿衣啊。”

对于北方边疆的形势,张周作为兵部尚书很清楚,而张永作为亲历者,也是门清。

说是张周出现之后,北方将士的生活环境改善,但也只是在战略层面上,基本不用担心鞑靼人三天两头来袭,甚至是打不过。

可因为屯田并没有明显增加,以及银折色法仍旧在维持,实行粮开中的地域很少,西北商屯也没重新发展起来,再加上朝中传统文臣有意要“积谷防饥”,说白了就是故意饿着西北将士,让他们吃不饱也饿不死……

结果就是将士们看似风光,但其实过得也都是苦日子。

张周道:“张公公来了就好,蓟辽这边,还真需要张公公这样的能人来协助。”

张永试探道:“咱家不是很明白,陛下让咱家来,说是听您的便可。可各路人马已经进到草原,本来咱家既可以跟着新建伯走,也可以跟着英国公走,到您这边来……是说要配合京山伯和安边侯吗?”

张周笑着摇摇头,意思是都不是。

张永道:“只是到这里来协同那位唐军门?”

“他在朝鲜。”张周笑着提醒。

张永脸色尴尬。

费劲巴列的把我弄到蓟州镇来,却不说让我来做什么,我想建功立业去打仗,甚至想为族人争取到爵位,也为自己争取地位……可这不是折腾人吗?

张周道:“辽东下一步治军的重点,是要彻底根除女真人的隐患,再就是令朝鲜彻底臣服。二者之下,需要张公公来完成此事……之前杨鹏杨公公在辽东,并未能胜任,所以还需张公公你。”

“他……”

张永提到杨鹏,心中便有妒忌。

杨鹏到辽东,只是去镀金的。

而他……则是吭哧吭哧各处走,看起来风光,但现在杨鹏可比他风光。

但他也不敢有怨言,主要是因为杨鹏的起点可比他高多了,人家本来就是太监出身,而他被委命到辽东督军时,也不过才是个管事而已。(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