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八章 王威宁最后的希望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家正堂内。

王越坐在客位,对张周很是恭谨,张周总算见识到王越对得宠大臣的那种发自骨子里的巴结。

“王侍郎怎肯光临寒舍?敝府寒酸,刚搬过来不久,还不曾接待过像王侍郎这样的朝中要员。”张周笑着。

意思是,以你的身份,没必要亲自来拜访,要叙事完全可以派人通知一声。

王越道:“在下听说陛下和太子也曾到过贵府。”

“哦。”

张周一听就明白了。

王越已打通“天地线”,宫里已经有人对他放出风声。

只是他获取的消息还不是很准确,只是朱厚照来过,还在这里跟他儿子打了一场泥架,皇帝不过是在街口等着相见而已。

既连朱祐樘父子俩曾来过的事都知道,那应该别的事都打听清楚了。

“王侍郎,有话直说。”张周笑道。

王越见张周面带随和笑容,将张周审视半天,也没把准张周的脉搏。

像书生不像书生,像方士又不像方士,明明已得圣眷,却还显得如此随和低调。

他在想不明白的情况下,就不太好开口。

张周道:“我进来时,看到门口有载着贵重物品的马车,王侍郎可是来送礼的?抑或王侍郎有何难言之隐,比如说是有所求?不妨直言。”

王越一怔。

随即想到张周是方士,据萧敬所说此人连天火几时来都能掐算,那在张周面前刻意藏掖就是自欺欺人。

以王越七十多年的人生经验,方士都是人精,最懂得洞察人情世故。

“老朽的确是来拜会张先生,送了一些薄礼,却并非是有事相求,只是来答谢救命之恩。”

王越还想绷着。

但张周从王越一个自称的变化,也就是从“在下”变成“老朽”,就明白了王越的弦外之音。

我已经年老体迈,将要入土,甚至已经死过一次,就是想把曾经属于我的东西给拿回来。

张周叹道:“王威宁在西北可说是声名赫赫,草原上闻听这名字,无不胆寒,有人将王威宁与冠军侯相提并论。”

“不敢。”

王越急忙道,“往事已不足道。”

张周道:“那王侍郎目的是什么呢?将来是想位列兵部尚书?呵呵,请恕在下直言,若是一般大臣,能做兵部尚书,已是为官者最高的目标,但对于王侍郎……只怕眼界不会如此短浅吧?”

张周这番话说得,让王越无地自容。

王越的目标,当然不是做什么兵部尚书。

他是想把威宁伯的爵位给拿出来。

成化十六年,他以威宁海之战的功绩,封威宁伯,赐世券。

在大明,爵位分两种,一种是有世券的,一种是没有世券的,区别在于,一个可以世袭,另一个不可以世袭。

对于王越来说,他一把老骨头,自然知道当个兵部尚书,跟没有世券的威宁伯也没区别。

但关键是,他曾经可是做了三年有世券的威宁伯,只因交通汪直,在汪直落罪后被夺爵……当他享受过那种高位,还能把荣光世代传下去,怎还会甘心做个兵部尚书?

王越见张周如此直接了当,也就不再遮掩,叹道:“老朽本以为,能在西北取得一些功绩,贺兰山一战,老朽已尽心竭力,奈何狄夷不与我大明兵马正面交锋,即便追击,也未取得太实际的战果。老朽恐已无诸多时日,只怕是……要饮恨此生。”

看似是在抱怨自己错过良机。

其实他是在跟张周提请。

你看你张先生现在正得皇帝的眷顾,能否去帮我说一下,以贺兰山一战的胜果,把威宁伯给我还回来?那我就死而无憾。

张周叹道:“王侍郎,贺兰山一战,相比于成化年间您取得的那些战果,的确是稍逊一筹。”

王越听了,登时心底失落。

这口吻,跟皇帝评价他的“贺兰山大捷”时近乎一模一样。

都是觉得,他这一战比之成化年间的胜果有所不如。

其实这意思也很明显。

伱当初因功取得威宁伯的爵位,后来被夺,那你想复得,怎么也该取得一个差不多的功绩,皇帝跟大臣说的时候才有底气,甚至才会替你去说。

而你现在……

贺兰山大捷就那么回事,你还因为交通李广的事,被那么多文臣参劾。

皇帝不追究你过错,都算是对你很客气的,你居然还有脸让我去帮你就贺兰山之战的成果申请爵位?

说好听点,你这叫强人所难!

说不好听的,你这叫臭不要脸!

王越叹息道:“在下也是知道,这一战,的确不如当初,可是,如今草原上形势已与先前不同,想再取得那般功绩,只怕是……不易。”

王越取得战果时,正好是草原人最得瑟的那几十年。

大明土木堡之战后,草原有重新占据中原的想法,经常倾巢出动,那时草原上群雄割据,谁都不服谁,扰大明边陲时也是能上多少人就上多少人。

虽然大明边疆很遭殃,但也给了王越这样擅于用兵的人机会。

但现在……

草原势微,他们自然也知道再想掠夺大明不容易,再加上王威宁的名声的确是声震草原,听说他来,谁还敢跟他正面交锋?

张周道:“可是我听说,过去数年内,草原上一股势力正在崛起,好像草原有重新归于一统的倾向。”

“哦?”

王越闻言很惊讶。

这你都知道?

你不是书生,或是方士吗?难道你对草原局势也有了解?

张周侃侃而言:“以我所知,此人名叫达延汗,比之之前的那些鞑靼小王子,血统更正,他在过去数年内,已吞并了很多草原部族,很多部族也愿意归其统辖,而那些边缘的部族,时今已难从草原上获得丰美的牧场,只能往大明方向迁徙,甚至入河套等地。”

“这……”

王越很想问,这些事,你是从何而知?

我也是去了西北之后,才隐约打听分析到。

大明跟草原之间,形成了很大的信息屏障,这些怕是连皇帝都未必清楚。

张周道:“在最近几年,大明边陲受袭扰颇多,就在于此,那些草原部族,很可能未来几年还会有扰边的情况出现,而且都是掠一把就走……怎么说呢,就是来得人多,去得也快。”

王越一听,心中无比之激动。

王越问道:“那张先生能推算到他们几时来吗?”

张周好奇道:“王侍郎居然认为,我能推算出他们的行军动向?我只是个书生。”

王越苦笑道:“老朽一生经历事情太多,很多事由不得不信,就好像张先生的能耐,连陛下、太子和宫里的诸位贵人都那么推崇,老朽自然是坚信不疑。”

张周算是听明白了。

王越是说,老夫在经历很多事后,发现光靠人力是没法解决一些问题的,反正就是赌一把。

越老越迷信,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哈哈。王侍郎居然让我推算,鞑靼人几时再南侵?”张周笑道。

“是。”王越道,“老朽不求您能在战略上相助,只要能算到他们几时南侵,老朽便去跟陛下请命,提前做出防备,定能取得战功!”

王越对于自己军事指挥能力是很自信的。

他觉得,只要有机会跟鞑靼人的主力交战,那他的军功十拿九稳,到时候他的威宁伯爵位基本就回来了。

关键是不知道鞑靼几时来。

张周笑问:“那王侍郎为何不跟陛下申请,主动出击呢?”

王越被张周给顶回来,无奈道:“这恐怕办不到。大明北防一向都是以守势,贸然出兵,若无战果的话,只怕会……张先生应该清楚,朝中文臣武将也不会同意。”

意思就是,不能出击,只能等鞑靼人来。

但鞑靼人那么精明狡猾,肯定是哪薄弱打哪,谁知道他们下一步何时来又攻何处?

张周道:“那我就勉为其难,回头帮你算算。但我最近要备考会试,时间有点紧……”

王越本来就有心脏病,听了这话,他激动到差点直接梗过去。

本来以为只能靠托关系走门路,方有一点点机会拿回爵位,现在看起来……还有机会在战场上跟鞑靼人正面交锋,以真本事取得爵位……

那可是他梦寐以求的。

二人闲谈一会。

王越很识相,不再多提,生怕惹恼了张周。

二人一起出正堂门时,他还在感谢张周救命之恩。

“张仑,过来。”张周笑着对张仑道。

张仑给王越行礼。

王越道:“他是?”

张周引介:“英国公府的长孙,最近英国公让他跟着我,但我这边也没什么可学的,也不知英国公是怎么想的。”

王越一听,这还了得?连张懋那抠门的老头,都舍得把孙子送过来,看来人家下手比自己早啊。

张仑急忙道:“张先生对家父有救命之恩。”

王越笑道:“贤侄,张先生对老朽也有救命之恩,你跟张先生好好学。”

“是。”张仑对王越还是很恭敬的。

别看张懋很牛逼,但也只是世袭的爵位,而王越是凭本事吃饭的。

不然为什么西北一有军事动荡,皇帝会想到把王越给用起来?因为“王威宁”这个名字,就足够让鞑靼人胆寒。

但皇帝和大臣可没说是要帮王越搞个大军功封爵,朝廷巴不得鞑靼人见了王越的大军就撒腿跑路。

王越很清楚,想要得爵,不能指望文臣,他们不落井下石就是好的,想得爵就要巴结皇帝身边的近臣。

既是他的习惯,也是他审时度势。

只是他先前押错宝,鬼知道李广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会被一个毓秀亭和一把火给整自杀了?

现在王越则好像终于看到了曙光。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

……

“走了?”

等张周在偏厅见到蒋老头时,蒋老头还不由往外看看。

张周点头:“走了。”

蒋德钟紧张兮兮问道:“他来干嘛的?”

“送礼的。”张周道,“他在西北的时候,我让陛下给他赐了药,别多想,是胸痹,在他回京半路上救了他一条命。”

蒋德钟大为惊讶道:“你如何办到的?”

张周拿起桌上的点心就吃,一尝就是韩卿的手艺,心说给你这老家伙吃了太可惜,我先往肚子里垫点。

“算出来的。岳父啊,别没事就往我这里跑,你说的跟都督府做生意,我不支持,如果你要做,回头出了事别找我就行!”

“嘿,你小子,连兵部侍郎你都认识,居然跟老夫扯这个?”

……

……

王越出了门,赶紧让人把东西给张周抬进去。

随后又乘坐马车回了自己在京城临时住所,就是他的兵部左侍郎官所。

他在京城并无私宅。

随后他让人将长子王春叫来。

王春是锦衣卫千户,寄禄的,还是这次皇帝起用他时归还回来的。

“去,派人将府上能凑的钱财,都凑出来!”

王越打定了主意。

要给张周送礼,且是不惜倾家荡产的那种。

就算不为张周得宠,也要为张周可能算出来鞑靼人的动向。

王春毕竟年岁也近五十,跟蒋德钟年岁相当,他很反对父亲这种跟内官交结的习惯,他道:“您到现在还没看出来吗?先有汪直,后有李广,再这么送礼,家里什么都不剩,只怕还要落罪。儿最近在京里,听说言官又要对您行参劾!”

王越道:“你到底有无见地?”

王春显得很固执道:“儿始终认为,父亲不该如此。”

王越板着脸道:“如今这局势,为父不这么做,你以为还有旁的选择?”

因为父亲的生气,王春立在那不说话。

“交结内臣,惹人非议,但那些文臣有一个看为父顺眼吗?他们眼中的圣人又如何?做个首辅?尚书?那点志向,能与我王家媲美?你曾见过我王家的风光,为父以为,你会比他人看得更长远!”

王春道:“可是父亲,家里的确是没什么家当,您在军中又没允许纳贿,这从哪来家当去给送礼呢?”

王越道:“那是为了整肃军纪!”

王越在军中还真不是个贪官,历史上对他的风评极好,既能做到唯才是用收拢军心上下一心,又能做到接济贫苦乐善好施……

如果他在军中是贪财忘义之辈,是很难巩固军心,不可能成为明朝一代名将。

唯独结交内官这一条,为人所诟病。

“回乡去,将老宅变卖,看王家还有何余财,一并带来。老夫命不久矣,若老夫一去,指望你们……只怕王家再无希望。胜败在此一举。”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