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零六章 回禄之灾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西北战事暂时平息,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备战期,朝中大臣自然也不觉得张周真的能踏平草原。

近来因为西北各处太平无事,连内阁日常值夜也都取消。

李东阳在连续值夜几天之后,这天朝议完毕,刘健也带来了司礼监传来的消息,告诉李东阳可以回家好好休息几天。

“宾之,这几日你先筹备一下私事,东庄这几日入京,听说他几次去拜会你都不得,你也不该冷落于人。”

刘健对李东阳显得很关心。

因为朱祐樘是七月初三的生日,这天是万寿圣节,无论是番邦使臣,还是各地的藩王、勋贵、官吏,都会派人或是亲自到京来给皇帝贺寿,今年的万寿节跟以往还有所不同,大明在边战中接连取胜,正是皇帝意气风发时。

这时候来给皇帝献礼,多是为了趁机拍马屁的。

东庄是如今衍圣公孔弘泰的号,人称“东庄先生”,跟李东阳要好。

当然孔弘泰这次跑京城来,也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他的侄儿孔闻韶,去拜访李东阳名义上是联络感情,但其实就是想提醒李东阳……咱两个家族的婚约期限已到,说好了三年之后你闺女及笄就嫁,现在三年过来,咱该把婚事谈成了吧?

李东阳接连几天值夜,其实就是为了躲孔弘泰。

结果孔弘泰那边拜访不得,居然拖关系找刘健帮忙说和,这才有刘健嘱咐让李东阳多“筹备私事”。

意思是,这几天你专心去嫁女儿,朝事我们帮你担着。

李东阳的脸色当然有些难看。

孔家长子嫡孙,未来衍圣公的继承人……这未来女婿从出身到人品,似乎都没得挑,但问题是……那亲家公是个什么玩意?又奸淫又杀人的,还不止杀了一个……别说我李某人是当朝宰辅,就算我是个普通人,也不会稀罕这种联姻。

但箭在弦上……拖都拖不下去了。

“知道了。”

李东阳应了一声。

刘健当然也明白李东阳对此事有意见,奈何事都已定,你李东阳也只能认了,再说人家孔家到底也是大明的“忠臣勋贵”,没谁辱没谁的问题。

至于你那亲家公的问题……

这不正因为孩儿他爹人品不好,才需要孩儿跟你这个大学士家的千金联姻,彰显其嗣爵合法性吗?

此乃为安定大明读书人,也是为安定朝廷。

正所谓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宾之,你就忍着吧。

……

……

火筛还在来京路上,朱祐樘最近几天精神头很好,没事就去文华殿见儿子,偶尔还会把儿子叫到乾清宫来。

目的就一个。

考校。

朱祐樘也感觉把张周调去西北,似乎是疏忽了对儿子的教导,既然给请的名师不能上阵,那只有他这个当父亲亲自出手了。

“父皇,到底几时把张先生召回来?儿臣还有些想念他了!”

这天考校时,朱厚照的表现很不好。

但朱祐樘也没怪责,却是在要带儿子去坤宁宫一家团聚吃饭时,朱厚照跟父亲提了一句。

朱祐樘似也跟儿子有同样想法,他道:“尊师重道,很好。”

连旁边的戴义和萧敬看了,都在想,真是父慈子孝。

爷俩都被张秉宽迷得五迷三道的,张秉宽灌迷汤的水平真是不一般。

但谁让人家有本事呢?

朱厚照道:“要不父皇这样,张先生不方便回来,您把儿臣送到西北也行啊!儿臣去了西北,也一样跟他好好学习!”

“胡闹!”

朱祐樘中气十足一声呼喝,瞬间让乾清宫内的氛围有些紧张。

先前还是父慈子孝,马上就变成六亲不认的大型灾祸现场。

朱厚照争论道:“有何不可的?在哪学不是学?父皇放心,以张先生的能耐,他能一边调兵遣将,一边教儿臣,儿臣正好也可以跟他学一些打仗和治国的事情,可谓是一举多得。”

“咳咳咳……”

朱祐樘盛怒之下,被口水呛得直咳嗽。

总在想秉宽他不按套路出牌,现在自己儿子也开始有模学样,这一定不是朕亲生的!

“陛下保重躬体啊。”戴义急忙劝说。

朱祐樘阻挡了要过来给他轻抚后背的太监,冷冷道:“太子,你现在以课业为重,少想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朕知道你在想什么,治军用兵等事,某些时候的确是你该学的,不算歪路,但那要等你成年之后再研习。”

“至于秉宽,他人在西北,所忙的事可不止用兵一项,他在为朕筹谋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的西北方略,是为大明鞠躬尽瘁,至于你……别以为朕不知道你想去干嘛!”

“自古储君轻易也不得离开京师,除非你已年长能独断朝事,否则朕是绝对不会让你远行的!”

朱祐樘心里还在想,你这臭小子想远行也行,等你爹给你多生几个弟弟,到时朕才懒得管你呢!

朱厚照听了就很恼火,急切争论道:“可是父皇,他不回来,儿臣什么都学不好!儿臣需要名师,翰林院那些老古板真让人受不了……”

“够了!”

朱祐樘日常生气,也是日常给儿子甩脸色,“今日坤宁宫你不必去,就回去好好闭门读书,这几日连东宫都不必出了!朕寿诞之前,你再惹是生非,看朕怎么收拾你!”

……

……

朱祐樘如此安排,既是为了让儿子安心读书,其实也是顾虑到各地的藩王到京来给他贺寿,可能会有居心叵测的。

当皇帝的就一个儿子,在某些事上就是有点虚,是心虚。

生怕儿子一个不慎出点什么意外,那大明连个储君都没有了,而且这年头死个孩子什么的,也不算稀奇事。

“看好太子!”

朱祐樘在去坤宁宫之前,还有意提醒了萧敬。

这意思是,借助东厂的势力,严格限制太子的起居行止,一定不能让他胡闹。

“是。”萧敬急忙应声。

朱祐樘叹道:“可惜秉宽不在,也不知最近到底会出什么事,有些事情不问个清楚,朕就是于心难安。”

萧敬和戴义都在想。

不是陛下您自己说的,以后有什么大事再去问张周,还说有大事的话,他一定会提前通告?

现在好像说话不算的人,是陛下您吧?

萧敬则好像想起什么事来,提醒道:“陛下,据说张先生如今都在大同镇周边开矿,倒是有上奏还在路上,是否可能会提醒陛下一些事?”

朱祐樘摇头:“他上奏,多半都是为西北的军务,他也是轻易不测天机,所谓天机不可泄露,朕岂能强人所难?”

戴义道:“陛下,要不让钦天监给测测?”

“嗯?”

朱祐樘皱眉看着萧敬,那眼神好似在说,你有病啊?

以前钦天监测也就测了,准不准的聊胜于无。

可现在明明有个准确如预言家的家伙,你让朕再去听钦天监所测出来的那些鬼话?朕听了跟没听还有什么区别吗?

戴义大概也觉得是自己失言,赶紧低下头不言语。

“以后让钦天监的人多去跟秉宽学学,同是道家中人,何以差距如此之人?”朱祐樘抱怨。

萧敬道:“陛下,张先生那边应该不算道家,算是仙家了。”

戴义先是一怔,心里在想,道家和仙家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但再一想,把张周说成半仙,似乎真的就很高大上,谁让张周次次都能命中?嘴跟开光了一样?

……

……

李东阳府。

李东阳还是见到了孔弘泰。

本来孔弘泰在投递拜帖时,还特别言明要带侄儿一起来见,却是李东阳在派人去请时,也特别说明只见孔弘泰一人,大概的意思是……就算孔闻韶是我女婿,我也不想见他。

只有东庄你是我的朋友,我才给你面子跟你见见。

连未来女婿都不见,李东阳这其实也是提醒孔弘泰,见面时有方便的事你就说,没方便的……诸如婚事什么的,能别提就别提。

孔弘泰到李府之后,也果然很识相。

此人性格豪爽,加上其乃是当代的衍圣公,在文坛的地位卓绝,加上他幽默风趣善于交际,在京城人员很好,每次到京城都有一堆人跟他会面,也有很多人会邀请他过去,以彰显出自家的身份。

看看,连衍圣公家的人都来我府上,我家门楣很高吧?

但孔弘泰最大的遗憾,是这辈子没儿子。

孔弘泰对自家大哥的长子,也就是孔闻韶,也一直都是视如己出。

孔弘泰年已五十,立在李东阳面前还显得很谦卑,随后二人落座后,孔弘泰也提及了他来京城的目的……不提侄儿的婚事,而是提到给他大哥孔弘绪恢复冠带的事。

历史上孔弘绪是在弘治十一年,得山东地方上奏,请求恢复冠带,得到朱祐樘的准允。

但因张周出现所产生的影响,这件事在去年中并没有成行,以至于孔弘泰也不得不借助此番来京,特地给他大哥说说。

没有恢复冠带,也就还是戴罪之身,孔弘泰眼看自己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为了他侄儿将来能合法继承爵位,就算心中也觉得大哥有罪,也要为整个孔家而做点事。

李东阳道:“此事不该由你来提,应当请地方藩司、臬司等,再或是找巡察御史往京上奏。最好是找交好者,不会惹出事端。”

其实李东阳现在也想让孔弘绪恢复冠带。

就算这个亲家公再不是东西,但婚约已定,面子上总还是希望亲家公能免个罪身,这样自己也有面子一点。

这也是孔弘泰为什么来找他的原因,大概的意思,你李东阳也不希望自家女儿过门的时候,她的公公还是个罪人吧?

孔弘泰为难道:“先前也找过,但最近京师内……事端太多,地方官吏少有敢轻易冒头言事的,要不宾之你帮忙疏通一下?”

能找人说情,还用来找你李东阳?

正因为现在朝中崛起个张周,言官的地位大不如前,现在地方上的官吏也开始见风使舵,重点是皇帝最近两年对孔家也没展现出什么善意,地方官这都叫审时度势明哲保身……没办法,只能让你出面,找人帮说和了。

“嗯。”

李东阳点头。

在这件事上,他倒不会推辞。

二人继续言谈,孔弘泰谈及威宁海的捷报,也清楚张周在朝中地位特殊,只提恭贺大明,没提张周一句。

礼数拜见之后,李东阳本还要留孔弘泰吃饭,孔弘泰也很识相要先走。

因为到此时,孔弘泰都没为侄儿的婚事说半个字,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在送客时,他主动道:“最近小女一直都有在研习女学,也特地请人回来教导,如今她尚且年少,婚姻之事不妨再延后一年。”

意思是,今年婚约就不履行了,让我再跟女儿守一年,明年再说吧。

孔弘泰笑道:“宾之所言极是,孩子都还小,过一年再成婚也不迟。”

这就是客气话了。

李东阳的女儿已经十六周岁,孔闻韶也已经十七周岁,在这年头,这年岁成婚再合适不过,李东阳非要说还要等……就有点不讲理了。

但谁让李东阳在此婚事上本身就受着大委屈呢?

现在孔弘泰还要顾念给他大哥争取冠带,自然也就不会强行去争了。

反正婚约已定,不是她也是她,这婚事没跑了。

皇帝都准许的事,就凭你李东阳也没法横生枝节!

……

……

李东阳送走了孔弘泰,心情很差。

却见儿子李兆先遛弯一般出现在他面前,此时的李兆先大概是要出门,却被李东阳叫住。

“父亲,您不是在会见衍圣公吗?”李兆先还很纳闷。

衍圣公这样的大人物登门,你说几句话就把人赶走?这好像可不是你平时所推崇的待客之道吧?

李东阳道:“你这是去何处?”

李兆先笑道:“与友人相约,出去喝几杯水酒,探讨一下诗词。对了父亲,今日那位名满京师的林家才女来府上,给妹妹讲女学,本来儿还想去拜会一下,奈何不方便,实在是可惜了。”

“你这是病好了?”

李东阳显得很不悦。

儿子的性格不是很讨他喜欢,但没办法,他现在就还剩下这一个儿子还活着,还染着不治之症,当父亲的想严厉,总还是要大打折扣。

至于李兆先所说的“林家才女”,自然是被李东阳派人请回来,给他即将出嫁的女儿讲女学和女孝等科普知识的林仪。

别看林仪是个庶出,在婚嫁市场上地位不高,但林仪在女学这行当内,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便在于,林仪是当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林瀚的女儿,再加上林仪之前以诗词而闻名于京师,可不是谁想请林仪回家给自家女儿讲女学,都能请得动的,这还全是他这个大学士的面子,林家才会让林仪来。

李兆先也不跟他这个爹争,他笑盈盈道:“父亲,儿的病好很多了,最近也会多顾念家事,还望您老不要多念叨。儿先出门去。您也先去忙。”

“这……唉!”

李东阳面对这个风风火火显得很潇洒的儿子,也有点无奈。

奈何家里独苗苗。

他继承香火的希望,也都全落在这个儿子身上了。

这还得哄着。

……

……

宫里。

朱祐樘才刚跟张皇后吃完午饭,本来朱祐樘还打算留在坤宁宫睡个午觉,正当酷暑,最适合午后小眠,却是萧敬便兴冲冲来坤宁宫找。

“陛下……”

萧敬的脸色,像是有什么大喜事一般。

朱祐樘先看了脸色略显失望的妻子一眼,问道:“西北有战情?”

“回陛下,并不是,是张先生有奏疏前来,涉及朝中未来之事。”萧敬喜滋滋道。

“呼!”

朱祐樘衣服好像带风一般,差点是从椅子上蹦起来的。

张皇后白了萧敬一眼道:“有事拿过来说便是。”

这意思是,你别把我老公给抢走,也少拿公事来糊弄人。

朱祐樘笑道:“皇后啊,秉宽所提的很多事,都不方便于内帷说明,都乃国事,今晚朕会早些过来,就先不陪你了!跟秀荣说,朕先忙于朝事了!”

连跟女儿道别一声的时间都没有,朱祐樘便兴冲冲与萧敬一起出门,往乾清宫那边去。

……

……

朱祐樘面前摆着张周的奏疏。

在四名司礼监太监眼中,朱祐樘好像个马上要掀新娘子红盖头的新郎官一样,一脸兴奋的神色,却又好像带着几分紧张,生怕红盖头之下是什么妖魔鬼怪……那种既期待又激动,还带着隐约担心的神色,让戴义他们充分领教了张周PUA的本事。

“秉宽真是朕肚子里的蛔虫,他知道朕想要什么,就这时候给送来了。”朱祐樘笑着。

随即朱祐樘亲自把张周不太正式的奏疏给打开。

因为奏疏是折起来的,第一折,便写了四个字“回禄之灾”。

也就是火灾。

朱祐樘心中咯噔一声,问道:“这是宫里哪座宫殿要有灾祸?”

萧敬等人一怔,这种密奏,我们都不敢看,我们上哪知道去?

等朱祐樘打开第二折,上面才有详细的说明,萧敬等人凑过头一看,虽然上面的文字密密麻麻,但最开头显眼的几个字还是说明了地点……“宣圣庙灾”。

也就是说火灾或起于文庙。

至于是京师的文庙,还是阙里文庙,也就是曲阜的,后面张周讲的是什么,涉及到起因后果等,因为字太多,皇帝没让他们看,他们一时也不清楚。

等朱祐樘看完,随即一摆手道:“传李阁老来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