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八章 归途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大明远征军南撤最初两天,局势相对平稳,有威宁海一战的威势在,各方追兵都不敢靠近。

但随着草原部族逐渐摸清楚大明军队的情况,发现大明军队连驱赶牧民和牲畜南下都费力,分兵驻防也只能顾前不顾后时,袭扰和零星的局部作战便多起来。

即便马仪得到王守仁的授意,要出兵将追兵给驱赶,但发现效果不佳。

蒙郭勒津部的主力没有因为大明兵马的袭击而狼狈逃窜,或者说他们已经无路可退,自己的族人都被大明给擒获,眼看大明军队逐渐靠近猫儿庄,他们最多只是在大明骑兵杀过来时化整为零,等大明骑兵撤回阵中时,他们再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再化零为整。

几次驱赶不得,马仪最后也不得不将后方的困境告知于王守仁。

但此时王守仁头疼的并不是后方的追兵,而是前方猫儿庄回撤过来的蒙郭勒津部前旗兵马。

“初步探查……应该在五千兵马以上。”

阵前会议上,能来参加会议的将领皆都面色凝重。

他们很清楚现在大明远征军的实际情况,以目前所剩下的两千五六百的有生力量,想跟五千草原部族骑兵交战,近乎毫无胜算。

曹顺一听便慌了,问道:“火炮呢?张制台给咱那么多火炮,不是说宁远一战才用了十二门炮就杀得鞑子四下逃窜?咱怎么说也还有五六十门炮……”

周围的将领的神色皆都振奋了一下。

关键时候实力不济,还有火炮和各种火铳顶着,之前奇袭威宁海的时候,这些火器可是发挥了压倒性的优势,是奠定胜局的关键。

王守仁道:“将阵中的火器都运送在前,遇到狄夷骑兵来犯,集中人马与之一战!后方留二百骑,做袭扰之用。”

在场的人都听出来。

王守仁这是准备那战略重点,从后方的追兵转移到前方即将面对的蒙郭勒津前旗人马。

一场大战很可能又要爆发。

……

……

等军事会议散去,炮兵营的将领过来,同时还有孙上器和刘贵两个由张周派过来监军的人。

“王主事,眼下我们的炮弹不多了,再加上这一路颠簸,火炮只剩下四十九门,一门炮能打一炮便是好的。”

炮兵所说的情况,王守仁早就知晓。

张周所给的火炮,本就是作为奇袭威宁海所用,如今战略目的已经达到,要不是为了继续震慑草原部族,他完全可以丢弃其中大多数的火炮,只留下二十门左右,以此为基础也能减轻队伍的行囊,让推进稍微加快。

二十门炮,一门炮发出两发,跟四十九门炮齐发,也没什么大的区别。

毕竟以轻炮的装填速度,完全可以在敌方到射程以内,再到近战搏杀之前,将两轮炮弹发射出去。

孙上器道:“先前张先生所给的燧石铳二百支,就算做了弹药的重新装填,目前也只有一百二十多支还能用。也未必能发两次。”

因为燧石铳是最新研究出来的,技术还不完备,就好像是一次性火铳一样。

威宁海一战用完之后,再想重复利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随后的汇报,连火绳枪等武器也明显不够用,从弹丸到目前的军中状态,都不可能再打一场像奇袭威宁海一样酣畅淋漓的战事。

王守仁道:“不得将神机营的情况外泄,做好备战准备!若是前线杀不出一条血路,那便玉石俱焚!”

……

……

大军继续南下。

随之而来是更不好的消息,便是后方发现了多于两千骑兵的队伍,看样子是火筛本部出征的人马,已有闻讯撤回来的。

此时距离威宁海一战已经过去四天,已到了六月初九。

远征军距离猫儿庄仍旧有四十里以上,以行进速度来说,一天都还未必走得完,但眼下看来已经没法再前行了。

正是前有猛虎后有饿狼,抄敌人老巢的时候打得是酣畅淋漓,但想全身而退就没那么容易了。

初八晚上到初九上午,队伍行进了还不到十里,也因为风雨交加,队伍的行进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报……”

“前方五里之外,有鞑靼骑兵集结!”

“报……”

“右翼二十里之外,有骑兵集结!”

“后军十里之外,有骑兵袭营,马指挥带兵迎敌……”

此时王守仁才发现,他们近乎已经陷入到蒙郭勒津部三面夹击的包围圈之中。

只有他们的左翼,也就是东边往先宣府去的方向,没有鞑靼人靠近,但这似乎也符合兵家所谓围三阕一的战术理念。

没有把他们全都困死。

“火筛中军主力不可能这么早撤回来,不过都是障眼法,对方兵马若超过我军数倍,早就出兵,何须如此遮遮掩掩?”

王守仁在战前做了动员。

但他的话,似乎效果并不太理想。

光是猫儿庄撤回来挡在他们南下路途上的火筛本部前期人马,就至少有五千骑兵,而且这部分可不是留守在威宁海的老弱病残,这是火筛西征之前留下防范大明从大同出兵袭击威宁海的主力,战斗力非凡。

不是你说王守仁敌人是纸老虎,我们就相信的。

我们要的是用火器来威慑他们,现在他们不敢全面突击,除了忌惮我们押解人质之外,也因为我们有火器坐镇,一旦他们发现破绽,还是会毫不留情杀过来的。

军前会议,每个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

身为百户的刘贵突然道:“东边不是有座山吗?我们何不以山为背,与之一战?”

曹顺怒道:“你算什么东西?这里有你说话的资格?靠着山,那意思是我们在那等死?”

刘贵不明就里,在他看来,背靠着山,只能是让自己背后没有什么威胁,可以专心致志对付面前的敌人。

既然陷入重围,被人围三阕一,难道不该把后路也给堵上?

但如此做就是告诉曹顺等怕死的人,我们不往南突围了,就直接原地守着,就是要把自己做出困兽犹斗的姿态。

王守仁目光灼灼打量刘贵一眼,眼神中突然透出几分欣赏,大概在这时候,刘贵所提的建议算是能选择最好提议……

什么继续南下……

既然无法突破火筛本部前旗的五千兵马所组成的屏障,那就先想怎么保存有生力量,或者更重要。

王守仁道:“刘百户所提也乃正途之选,以无法翻阅的陡峭险峰为凭靠,背向山峰,也能发挥火器的优势,临时搭建堡垒和工事,也能利用火器与狄夷抗衡。”

“你……”曹顺一听就不爽了,“王大人啊,你这也是想等死吗?”

王守仁摇头道:“我们狄夷上万的男女老幼为质,他们要来攻山,便以这些人挡在阵前,埋设威武天火药,一并炸死!”

关敬作为执行副将,马上领命道:“得令!”

“等等!”

曹顺马上叫停了关敬,“要把兵马驻扎在靠山的高处,水如何能保障?那不是找死吗?何况现在鞑子也没杀来啊!”

曹顺是不想去等死的。

王守仁则态度坚决,也算是借曹顺的质疑,给在场的将士做了解释:“尔等听好,现在是我等固守待援的良机,我军水袋可支撑三天以上,若三天之内大明援军仍旧不到,便只能炸死鞑子牧民,全军突围出击。没有水源和粮草的担忧……更何况,我们还有数万只牛羊……”

他就是想提醒曹顺这手下的将士。

这不是土木堡之战。

什么水源问题,那都不叫事,身上的水足够三天所用,若真熬到三天援军还没来,那也不用找水了,直接可以杀了抓来的俘虏和牛羊,带兵冲杀出去,能突围几个是几个。

孙上器道:“目前一万多鞑子牧民,加上那么多牛羊,还有军中将士,阵仗的确是有些大了,军中防备起来很容易顾此失彼,王少将军此提议甚好。”

虽然威宁海一战是王守仁指挥得当取得的。

但王守仁以前毕竟没有实际带兵经验,他的威望也不高,在这种关乎到是进是退,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其实很多将领都把目光往曹顺身上瞄。

打威宁海那是不得不打,到了也要战。

可现在猫儿庄就在眼前,过了猫儿庄一百多里就能到大明大同边关,如果放弃草原牧民俘虏和牛羊,以快马突击,还是有机会杀回去的。

这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才能把自己摆在破釜沉舟的立场上。

而孙上器的话,算是变相的“一锤定音”。

因为孙上器背后是火器营,也就是军中的炮兵营,以及孙上器是张周派来的监军,大明锦衣卫千户,相当于督战队的人,连孙上器都认为现在应该收缩防线,把前后拖拉了三四里甚至是五六里的迁徙队伍给整到一处,军中将士再一想,这位王主事也没反对三天之后的突围战,那就不如先把兵马集合在一处。

或者不用突围,大明的援军就到了呢?

有将领在人群后面问一句:“大同镇的兵马能来吧?”

在场将领都很尴尬。

一个个也不是傻子。

大明的边军如果有那么高的效率,也不至于在他们出兵这么多天之后,大同的军队仍旧没有过猫儿庄,照理说他们现在杀到这里,应该所面对的不是什么火筛本部前旗兵马,也不会是三面夹攻,而应该是迎接他们凯旋的大军。

现在没有……三天之后很可能也没有。

只有傻子才会期望于三天后会跟现在的局势完全不同。

王守仁看出军中士气的涣散,他厉声道:“诸位,无论大同镇是否出兵,张制台的人马一定会来,且会带着神威远炮和神威重炮而来,到时鞑靼人将会不战而自退!难道你们想让到手的功劳飞走,回到边镇之后被人嘲笑是不能死战的懦夫吗?”

现在也只能用各种方法去为这些将领打气。

王守仁毕竟不能把全军将士都召集起来挨个谈话,首先要让这群带兵的人有信心,才能把这场仗打下去。

而他所给的理由,一是提出张周的“牛逼”。

你们不相信边关各镇的将士,难道还不相信那个能掐会算的张半仙?

你们忘了先前奇袭威宁海的战略是谁提出来的?张周说会给我们打通南下的道路,难道他就只是嘴上说说,把我们丢下不管了?那我们全军覆没对他有何好处?

至于第二点……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你们现在回去了,最多算是逃兵,你们说自己杀了多少人头,又没带回去,谁相信?

牧民被你们抓了,不管是杀了还是弃之不理,就这么回去,一辈子被人嘲笑是孬种。

还不如留下拼死一战,若等来大明的援军,那不但不用被人奚落,到时人人都会是英雄……就问你们是想当孬种还是想当英雄?

“战!”

关敬先挥舞起手臂。

“战!战!”

在王守仁的鼓舞之下,军中好歹是稳住了士气。

趁着火筛各部的人马还没有形成包围圈,赶紧往东边不知名的山峰方向而去,也不是什么名川大山,也只是以山脚为依托,把往东边去的退路给堵上。

曹顺看着下面的将士被王守仁蛊惑,骂骂咧咧道:“还想学那韩信背水一战不成?人家背水,你背山!初出茅庐,却这般不畏死……竖子也!”

即便在骂,但他心里却还是挺佩服王守仁的。

至少他没见过像王守仁这么敢作敢为的年轻人,光这执行能力,还有那看起来牛逼轰轰的气势,就挺唬人……

再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有一个,便是张周。

……

……

王守仁亲率的远征军,把抓来的一万六七千名俘虏,以及近十万头牛羊牲口等,都赶进了靠近土山的区域,然后发现……地方不够用。

本来两千多骑兵可以轻易猫着背山一战的地方,加上这么多俘虏和牲口,居然都摆不下。

远征军上下,也算是第一次看到了他们所擒获的“战利品”的全貌。

光是看着数不清的牛羊往山坡上赶……那场面……

真叫一个壮观。

心里也不由盘算……这要是拿回去,能换多少军功?

还有一马车一马车的首级,那是他们军功的象征,也都被运上山坡,居高临下准备等候火筛各部人马的袭击。

在六月初九入夜之前,兵马全都集结完毕,有些来不及上山的牛羊等,被王守仁下令直接杀了,再屠宰成牛羊肉,给山上的士兵送上来。

不管晚上或者明天如何,至少军中将士们先开开荤,尽管这几天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快把牛羊肉吃吐了。

守着这么一群牛羊,也总有瘸腿的或者是意外死亡的,不吃白不吃。

入夜之后。

三军重新整顿。

王守仁把兵马换成两班,日夜轮换驻守,而且是规定要枕戈待旦,所有将士不得卸甲,随时要准备迎战。

“明天还不知怎样。”

曹顺拿出了用以暖身的酒,一边烤火,一边在喝酒吃肉。

这待遇……让周围将领看着便眼馋。

酒水不是人人都有的,像曹顺这样作为宣府镇守太监,地位隆宠,其实军中以他的地位最高,但现在却是被王守仁死死压着,他心里也有些憋屈,现在更是听了王守仁的,被赶到这穷途末路的地方,感觉人生马上要走向衰亡,那种感觉……

大喜大悲。

不喝点酒抱怨两句,那还是我老曹吗?

王守仁巡查一圈回来,也坐在篝火之前,道:“草原即便是炎夏,昼夜温差也大,晚上随时还会有阴雨下来,让将士们做好保暖。篝火不必藏掖,能点多少点多少!”

如果是正常行军,开灶都要小心,但现在他们军中的实力早就在草原部族的掌握中,主要还是这两天南撤的时候因为人手不足,远征军上下表现得太狼狈了。

现在也就无须隐藏,该怎样怎样,先保证将士们的日常需求,尤其是要吃饱喝足,更要保持温暖甚至是养精蓄锐。

固守待援,可是个极度耗费体力的活儿。

山坡上背后就是土山,将士们气氛有些压抑,但蒙郭勒津部的人马也没有马上靠拢上来……主要还是被大明的火炮给整怕了。

鬼知道大明会不会是诱敌深入,万一等他们上来包围,大明士兵直接以马车载着火炮冲下去对他们的营地狂轰滥炸,那不呜呼哀哉了?

以至于,大明的远征军即便用很不规则的形态龟缩在一座山之前,可鞑靼仍旧是要保持在十里左右开外扎营,还派出大批的骑兵在四下巡查,尤其是要防止大明骑兵突然来袭……

当王守仁知道鞑靼人的安排之后,当着曹顺等人的面,笑道:“这就叫威慑力,再不是以前,是鞑子骑兵到何处,边军只能固守不出,任由他们在我大明境内肆虐。”

曹顺问道:“那王大人,您觉得那位张制台,会来吗?”

王守仁冷冷道:“能通晓天机之人,岂会负了承诺?我等已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过是按照张制台的嘱托,带兵南撤,我们已尽到最大的努力,剩下的……就全在天意!”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